“禾兒,你還好吧?”大舅娘孫氏笑著問了一句,立即止住了話頭,孩子好著呢!
她面色紅潤,衣著氣派,雖說肚子有七個多月了,可瞧著不是很大。她的臉上也不見浮腫,瞧她腳上穿著小巧的繡花棉鞋就知,孩子懷著身子並沒有出現浮腫。
外甥女婿的眼珠子就像粘在禾丫頭身上,這緊張的樣子,孫氏抿著嘴笑了。
“大舅娘,我很好,您呀不用擔心!”禾娘笑吟吟的回答。
“禾兒,你的胃口可好?沒有惡心反口吧?”二舅娘許氏也笑著問了一句,她也止住了話頭。
有孕嘔吐的婦人,面色蠟黃愁容滿面,而外甥女一瞧就是胃口好。
“二舅娘,我每天吃五頓,每頓都吃半碗米飯,十幾樣菜!就剛開始懷的那兩個月,不能吃肉食,後面就好了,一次都沒有吐過!”禾娘知曉大伯娘、舅娘是掛心她,她多說些也能安她們的心。
三個婦人都松了一口氣,相視幾眼都笑了!她們完全就是瞎操心了!
朱氏笑著說道︰“禾兒,大伯娘和你大伯晨間磨了米漿,做了發糕帶來讓你嘗嘗,呵呵,鄉下嘛只能做些農家吃食讓你解解饞!”
禾娘高興的道︰“大伯和大伯娘有心了,我就惦記著家里的吃食。”
大舅娘也笑道︰“我記得禾兒小時候愛吃糯米鍋巴,今兒個早起也燜煮了一鍋糯米飯,那鍋巴黃黃的,再用熱油炸一下,又香又脆!你二舅娘也做了你愛吃的飯團帶來!”
馮銘軒微笑道︰“大伯娘和舅娘有心了,禾兒有口福了!”
禾娘听說糯米鍋巴,暗暗吞了吞口水道︰“發糕、鍋巴和飯團都是我喜歡吃的,多謝大伯娘、舅娘早起為我做吃食!”
“�砥@慊購 櫻 際且患胰耍 簧 俊焙 隙 恢輩で簧匣埃 饈焙蜞亮伺 瘓洹 br />
客廳里的氣氛終于輕松了,馮銘軒招呼大家吃茶,午膳一會兒就好!
二少奶奶的娘家人輕易不會來,來了也不給她添麻煩。菊韻嬤嬤把她們帶來的吃食安排膳房里加熱,方便二少奶奶吃些解解饞意。
菊韻嬤嬤還去庫房給她們準備了回禮。親家大夫人和舅夫人都是第一次上門,菊韻嬤嬤給她們都準備了一套銀頭面,兩匹棉布,兩匹麻布。
菊韻嬤嬤思忖著夫人們都是做阿奶的婦人,又給她們準備了隻果橘子點心帶回去,讓家里的孫子孫女嘗嘗。
小武接回了三郎和墨言,午膳已經擺上客廳的大餐桌了,馮銘軒招呼著岳父和大伯娘、舅娘上坐,他攙扶著禾娘坐下,三郎和墨言也坐下用膳。
沒有家僕在一旁侍候,幾個婦人才不拘束了。
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讓眾人的眼楮都直了。只有胡老二和三郎、墨言鎮定自若,胖嬸兒在家里,也會做這樣好吃的菜,再加上他來女婿家里多,已經見多不怪了。
滿桌菜肴,哪里是鄉下見過吃過的。而禾娘,自己都不用動手,就有奴僕做好了讓她吃。
幾個婦人都在暗自感嘆禾娘真是命好!
更讓她們覺得禾娘好命的是,馮銘軒把熱湯舀到小湯碗里,吹掉熱氣後,自己嘗過了不燙嘴,才叮囑禾娘慢點喝。
清蒸鱸魚聞著就鮮香,馮銘軒夾起一塊魚肉,仔細挑出魚刺後,再讓禾娘慢慢吃。
發糕、飯團蒸熱了,馮銘軒怕禾娘吃膩,都是讓禾娘吃半個,炸得脆脆的糯米鍋巴,他也是夾成一小塊小塊的方便禾娘吃。
哎喲喂!這樣細心的男子,他這樣自然而然的照顧禾娘,瞧著就是天天這樣照顧的。
三個婦人都在心里感嘆,禾娘真真是有福之人啊!
她們都是瞎操心,自己吃著雜糧飯操著禾娘天天吃大魚大肉的心!
用完膳,三個婦人再也坐不住了,立即要回兔兒嶺鎮,省得在禾娘家里打擾了她消食。
禾娘和馮銘軒真心的挽留她們住幾日,她們哪里敢住下?借口家里的事多,催著胡老二駕騾車回家。
禾娘叮囑大伯娘和舅娘道︰“來認了門,大伯娘和舅娘記得常來啊,進了城一定得來家里!”
二舅娘笑著答應︰“好好,我們常來!禾兒你快回去睡覺。”這孩子的哈欠一個接一個,可見是疲累了!
胡老二駕著騾車不緊不慢的出了桂花巷,看吧!嚷嚷著擔心禾兒,親眼看見了就不會擔心了!
三個婦人坐在騾車里看著帶來的竹籃又是面面相覷,她們只是帶些農家吃食來,可這帶回去了,雞鴨魚肉全都有,還有紅隻果和橘子點心!
一人一個大包袱,有布還有首飾匣子,哎喲喲,這哪里是擔心禾娘?這分明就是來她家打秋風的!
三個婦人的心里百般不是滋味,下次還敢來嗎?帶來的東西半兩銀子都不值,帶回去的不止三十兩了。
“兩個姐姐,禾兒要是生下孩子了,洗三禮怎麼送才好啊?”大朱氏問道。
兩個舅娘相視一笑道︰“妹子,城里的洗三宴,除了帶些雞和蛋給產婦補身子,孩子洗澡時得往澡盆里放金銀稞子,送長命百歲的金鎖或銀鎖。”
大朱氏點點頭道︰“得虧二位姐姐提醒,我啊,心里有數了!”
大朱氏記起了禾娘在孫子的洗三宴上送的禮了,兩件紅肚兜,兩套小衣衫,一個長命百歲的銀鎖,一塊玉佩。
家里現在也攢了二十多兩銀子了,擱在前幾年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大朱氏心里明白這都是禾娘帶來的福氣,她打定了主意,得去鎮上的首飾鋪子買幾樣小兒郎用的首飾……
禾娘目送著阿爹的騾車出了桂花巷後,才在相公的攙扶下回了二院的寢屋睡覺,月份大了,肚子大了,腰身變粗了,禾娘快睡著時輕輕的撫摸著肚子,思忖著她的孩兒真孝順,一丁點都不鬧她,她真是個有福氣的娘親。
快過年了,城里辦喜事的也多了,家里收到的喜帖,馮銘軒都是親自準備好賀禮,再讓管家送上門。
十一月是馮老爺五十歲的壽辰,十二月是馮夫人的壽辰。五十歲的正壽本來應當大辦,但馮老爺夫妻倆都選擇了不辦壽宴。
馮銘睿和馮銘軒兄弟兩個一商量決定听從二老的意見,不忤逆父母也是守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