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民巷還是雲城最貧窮的親民巷,窄窄的巷道,破舊的土坯房,破舊的小院子一家挨著一家。
不少院子里傳出爭吵聲、嘆息聲、雞叫聲、小兒玩鬧聲…
巷子深處,一間新院子就那麼與眾不同的出現在了幾人眼前。
雖然也是小院子,因為翻建過,顯得很是氣派。一人多高的青磚院牆,大門上建了一個小巧的門樓,門楣上掛了一塊紅底黑字的“任宅”門牌。
此時紅褐色的雙開木門緊閉。
這里就是任夫子的家,三郎上前叩響了門環。
胡老二、馮銘軒和順子站在三郎身後,院子里隱隱傳來腳步聲。
“吱呀”一聲門開後,一身月白色棉布長衫的任重微笑著站在門後。
“三郎見過夫子!”三郎恭敬的對任重拱手行禮。
“三郎免禮!”任重溫聲道。
隨後他對門外的三人做出請的手勢,“胡老爺請進!銘軒和順子請進!”
四人一起進入院內,順子用腳輕輕的反關上門。
小小的院落,重新翻建過,主屋是一間寬敞的大堂屋,左右兩邊還是一間廂房,左邊的廂房邊建了一間偏房做膳房,右邊的廂房邊建了一間偏房做洗浴房。
院子的角落里建了一座精致小巧的翹角涼亭,順著院牆邊種了幾株蘭花。
青磚青瓦建的房子,青石板鋪的院子,院落雖小,顯得格外整潔雅致。
一家四口足夠住了,任重一人住,倒顯得孤單冷清。
三郎先去了膳房,見炭爐上的陶罐里燒好了開水,他從儲物櫃里找到茶盞和茶葉,泡了幾盞茶,用托盤送去了堂屋。
順子把提來的吃食,一一在膳房放好。
堂屋里,胡老二和馮銘軒剛給夫子的牌位上完香。
三郎將托盤放在小幾上,恭敬的站到幾個牌位前。
任重點燃一炷香遞給三郎後,指著“少爺任遠洋之位”道︰“三郎,這位才是你真正的夫子!”
三郎跪在牌位前,恭敬的磕了三個頭,起身後再拜了三拜。
任重接過香插進香爐里,溫聲道︰“少爺!任重自作主張替您收了胡三郎做門生,這個孩子聰慧,是個可造之才,您在天之靈也定會欣慰的。”
任重轉過身,看著三郎道︰“三郎,你既拜入我任家師門,往後為人處世都要堂堂正正,就是不能發揚光大,也萬萬不可辱沒師門!
你的夫子德高望重,教出來的學生不說桃李滿天下,官至三品高位的也有一位!”
三郎對著夫子的牌位行了拱手禮︰“學生謹記夫子的教誨!”
馮銘軒對任重抱拳行禮後道︰“任叔,三郎還沒有名字,你能不能給三郎取個名字?”
忍重摸了摸下巴的短須沉吟片刻,目光落在三郎身上,溫聲笑道︰“三郎這孩子溫和聰慧,頗具君子之風。
就取表字‘逸塵’吧!‘逸’有逸群之才之意,‘塵’指不沾染世俗之濁,望三郎往後能有超凡的才華,又能潔身自好。”
馮銘軒和順子鼓掌叫好,胡老二見女婿鼓掌了,他也跟著鼓起掌來。
三郎的眼中滿是驚喜與感激,連忙再次向夫子行禮︰“學生多謝夫子賜字,學生定會銘記表字之意,不負夫子的期望。”
胡老二雖然不懂兒子名字的意思,但兒子的名字好啊!不像他胡家村的兄弟們︰胡大牛、胡二牛、胡銅柱、胡狗蛋、胡鐵蛋……
幾十歲了還被叫“狗蛋,二牛”,唉!
胡老二對任重不住的抱拳道謝︰“多謝夫子給我兒取了名字,這是我們胡家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任重擺擺手道︰“三郎如今有了名字,便更要有讀書人的樣子!無論三郎走到何處、何高度,都要記住為師給你取名的初衷!”
三郎重重的點頭,他看著任重鄭重道︰“夫子!我想參加科舉!”
任重看看三郎的表情,又看向胡老二和馮銘軒,他們倆對著任重微微點頭。
任重了然,看來他們來之前已經商議過了,任重嚴肅的開了口︰“三郎,你能說說為何要科舉嗎?你能有此志向是好事。
但科舉之路,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其中艱辛非常人所能承受。你可知曉,多少學子皓首窮經,也未能得償所願。”
任重隨即把目光投向胡老二,他抱拳道︰“當初胡老爺和我說,你只希望我教三郎認識幾個字,會寫自己的名字,會看契書的!”
胡老二點點頭道︰“先生,家中逸…逸逸塵也是剛剛才告知我,他想走科舉之路!嗨…先生,他小孩子家家的哪里懂科舉?許是這兩日在雲城看到書院了才有了這個想法。”
胡老二一臉訕訕,雖然在女婿家商量好了,可他的心里還是有些發怵是怎麼回事?科舉啊,考功名啊…
三郎對夫子深揖一禮後,朗聲道︰“夫子!學生想參加科舉的想法,最直白的原因是,學生不想阿爹服勞役!
夫子,學生的娘親早死,阿爹撫養阿姐和學生日夜操勞,他今年才三十四歲,昨日在醫堂看診,大夫診出阿爹有勞損的癥狀。生在農戶,每兩年就要去服長達四十五天的勞役。
學生不想阿爹到了六十高齡還要去服勞役!學生參加科舉之路,要是考取功名了,阿爹就不用服勞役!夫子,學生為了阿爹不用服勞役而科舉!”
為了讓阿姐有底氣,有靠山的話,三郎沒有說出口。姐夫對阿姐珍之重之,阿姐不需要他這個靠山,姐夫就是阿姐的靠山。
三郎的話說完,堂屋里一片寂靜,眾人都被三郎這番肺腑之言所打動。
任重緩緩吐出一口氣,他的學生今日為了他的老父親不用服勞役而讀書,等他考取功名了,也能為一方百姓謀福祉啊!學生是個內斂含蓄的孩子,他定是有此想法,只是藏在了心里!
任重想,他看到學生的第一眼真的沒有看錯,此子絕非池中物,學業上他日定會有一番成就!
胡老二听了兒子的一番話,他的眼眶泛紅,他沒想到兒子竟有如此孝心,心中既欣慰又自責,自責自己沒有能力給兒子更好的生活!
原來他的辛苦,他的兩個孩子都看在了眼里,記在了心里。
他胡老二的兒子,原來是為了他不服勞役而走上科舉之路啊!
喜歡禾娘請大家收藏︰()禾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