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腳下村尾的泥坯小院里,十五歲的禾娘正在後院栽白菜。
四壟翻過土的菜地里種了一壟蘿卜,一壟大蒜、生姜、韭菜。
白菜吃的時間長,又不怕下凍、下雪,所以多種了一壟。
阿爹和小弟都去了地里,禾娘在家里栓上了院門看家。種好了菜,去里面的菜地里摘下來兩條大絲瓜後,禾娘去膳房洗干淨雙手,倒了一碗水,坐著小憩一下。
家里的房子雖是泥坯建的,蓋的是青瓦。三間正房,兩邊各建了一間廂房。東邊的廂房是膳房,西邊的廂房做了雜物房。
中間的正房是堂屋,堂屋一分為二,外面擺著一張木桌,幾張板凳。有客人來時就在外間待客。里面的堂屋是糧食房,放著家里的所有糧食。兩邊各開了兩道房門,左邊的一間是家里的洗浴房,右邊的房間是禾娘的房間。
堂屋進門左側開了一道門,里面的房間是阿弟的。右側門進去是阿爹的房間。
菜地邊的角落建了一間廁屋,廁屋的屋頂蓋上了木板,上面再蓋上了厚厚的茅草。
十五歲的禾娘只能在水里才看得見自己的樣貌,眉毛又長又細,笑的時候左臉頰有一個酒窩。
在村子里,從來沒有人在乎過家里的女子長得好不好看。都是地里刨食過活,長得好看不能當飯吃。
男人會種地,婆娘能生娃,女子過了十五歲能嫁出去就成。
禾娘所在的村子叫胡家村,全村三十二戶都是農戶,都是一個祖宗傳下來的。
村子坐落在大山腳下,禾娘家住在村尾,出了家門往前走,一盞茶的時間就是上山路。
家里的地也是阿爹開出來的荒地,種的紅薯和芝麻。
娘親早死,阿爹帶著自己和阿弟生活,阿奶想幫阿爹討個寡婦進門,一向憨厚樸實的阿爹斷然拒絕了。
寡婦都不是省油的燈,討進門,家里的孩子就落不了好。
自己三十多歲了,還要媳婦干什麼?天一黑,吃了晚飯,洗干淨了,倒床就睡了,什麼煩心事兒都沒有了!
阿奶听了阿爹的話,忍了又忍,最後顫巍巍的拄著竹棍,回了大伯家。
禾娘想起阿爹的話就笑了,阿爹多好啊!眉兒的爹自從討了個寡婦進門,眉兒不是挨打就是挨罵,以前愛笑的眉兒現在見了自己都是愁眉不展。
看看天上的太陽,快到午時了。禾娘起身進了膳房。
膳房里的土灶上架著兩口鐵鍋,阿爹說大鍋叫七張,小鍋叫五張。七張的意思是做一鍋飯可以吃飽七口人,五張就是夠五口人吃飽。
想吃飽飯好像不能夠,就胡家村來說,家家都是吃兩頓。中午都是不用吃飯的,糧食緊巴巴的,不能由著性子來敞開肚皮吃。
膳房最左邊的角落里放著兩個兔籠,兩只懷了仔的母兔關在一個籠子里。
兩個籠子里一共有十一只兔子,這是阿爹在地里干活時抓到的一只懷仔的母兔子,養了半個月生下了五只小兔子。
大兔子生小兔子,養了幾年了,每年家里都要賣幾只大公兔子,換些大錢補貼家用。
一只大兔子在鎮上的飯館賣了,能換回來五十個大錢。五十個大錢可以買不少東西了,能補貼家用。
這幾只兔子給家里的生活帶來了希望,減輕了阿爹的壓力。
禾娘去地窖里拿了幾個紅薯上來,從水缸里舀水洗干淨後,坐在灶洞前生火,開始煮紅薯粥。
禾娘把紅薯外面的皮削了薄薄的一層,削下來的皮都送進了兔籠里。一放進木盆里,兔子們都圍了上來搶著吃。
阿爹干活辛苦,阿弟才十一歲正在長身體,禾娘每天中午都煮一把米熬三個紅薯的粥。就算不吃飽,也能填填肚子。
听著肚子“咕嚕嚕”的叫,心里就發慌。阿奶每次來家里,看到家里吃午膳,每次都是很不高興的拉下臉來。
每次禾娘都是把自己的半碗粥倒進另一個碗里遞給阿奶後,阿奶才忍住了要罵出口的話。
院子是用泥坯建的,一人多高。院門是雙開的木門,建了一個簡單的門樓。
院門右邊的牆根處,壘了一個雞圈,家里養了一只公雞五只母雞。此時六只雞正趴在草垛下曬太陽。
阿弟每天給雞打草喂養,六只雞長得都很大只,每天能撿五個雞蛋。
雞蛋攢著等趕集的日子,就可以和村子里的大娘、嬸子、姐妹們一起去鎮子里賣掉。一個雞蛋可以賣一個大錢。
院子里一個柴垛,一個草垛,碼得高高的,上面蓋著厚厚的茅草。
順著雜物房邊的牆上,掛著一根長竹篙,竹篙上晾曬著禾娘洗干淨的衣裳。
禾娘每天忙忙碌碌,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淨淨。
有空了還給阿爹、阿弟和自己做衣服、補衣服、做鞋子。
鍋里的粥煮好了,禾娘走到院子里,踏上院牆邊堆著的幾塊石頭上,朝外邊看去,山腳下的小路上,阿爹和阿弟三郎挑著擔子往家里趕。
禾娘進了膳房,先將一碗絲瓜端到堂屋的桌子上,再把鍋里的粥盛到三個陶碗里,端到桌子上,筷子也擺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最後打了一盆水,放在門口的凳子上。
禾娘听著由遠及近的腳步聲,露出了微笑,走到院門邊,抽開了門栓。
“吱呀”一聲門開了,胡老二挑著一大擔紅薯藤進了院子。
接著三郎也挑著小菜籃也進了院子。
禾娘關上門,把門栓上後,再提高聲音說︰“阿爹,阿弟,洗手吃飯吧!”
“嗯!”胡老二從鼻子里答應了一聲,拍拍身上的灰塵,再放輕了力道拍拍兒子身上的灰塵。
“阿姐,你煮好粥了?”三郎對姐姐露出了一個笑臉。
“都在桌子上了,洗手了就去吃吧!”禾娘同樣對弟弟露出了笑臉。
父子倆彎腰先用面巾洗臉,再洗手,動作一致。
禾娘將水倒進菜地里澆了菜,把面巾晾在竹篙上,木盆送進膳房後,再回到堂屋,坐在凳子上。
父子倆等禾娘上了桌,才一起開始吃粥。
胡老二的碗稍大些,粥也濃稠些。
三郎的碗和禾娘的一樣大,平時粥也比禾娘的濃稠一點,今天被三郎換了碗。
三郎趕緊吃了一口粥後,才朝著姐姐笑。
禾娘嗔了三郎一眼,說道︰“三郎正長身子要吃飽一些!不然長不了阿爹這麼高!”
三郎咽了一口粥說道︰“阿姐也在長身子咧!”
胡老二看著兩個孩子,心里熨帖,嘴上只說了句︰“以後都盛一樣多!別人家都是吃兩頓,我們家吃三頓,禾兒不用把自己的吃食省下來給我!”
禾娘看看阿爹,再看看阿弟,甜甜的笑了。村里很多女娃子吃兩頓都不給吃飽呢!
阿爹和阿弟真好!
喜歡禾娘請大家收藏︰()禾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