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寅時剛過,皇城鐘鼓齊鳴,北漢文武百官已肅立于金鑾殿內。
劉軒高坐龍椅之上,他首先對西蜀降臣一一宣旨任命,或留用原職,或調任新位,皆依其才德而定。
隨後,他正式冊封西蜀孟、李兩朝的公主。這些亡國貴女除了孟欣之外,早已被劉軒“賜婚”于北漢重臣,自然無需另設公主府,直接隨夫家安置。
最後,劉軒目光微動,緩緩開口“孟氏血脈,不可斷絕。今冊封孟慶濤為‘一等安樂公’,世襲三代,享食邑千戶。”
此言一出,殿內眾臣神色各異。孟慶濤乃孟氏皇族最後的遺脈,亦是劉軒親外甥,此封既顯寬仁,又給了楚凝公主一個交代。
安頓完蜀中之事,劉軒目光掃過群臣,問道“諸卿可有本奏?”
教育尚書齊自勵手持玉笏,趨步出列,躬身奏道“啟稟陛下,文字簡化推行三載,成效斐然。據各州府上報,百姓識字率已較往年提升三成有余。然各地書院儒生聯名上書,言簡化文字有損六書精義,致使書法藝術難以為繼。更有甚者,稱此為‘斷文脈、毀國粹"。臣不敢專斷,伏乞聖裁。”
劉軒沉吟片刻,說道“文字之本,首在實用。就如這殿中蟠龍金柱,雕琢再美,若不能擎起穹頂,又有何用?”
見眾臣屏息,只听劉軒語氣轉緩“不過文人所言亦非全無道理。這樣吧,以後我國境內識繁書簡。朝廷公文、科舉試卷、學堂課本,一律用簡體。民間書法、古籍研究、文人雅集,不禁繁體。另外在太學增設‘文字源流"課程,使學子既通今文,又識古字。既要‘書同文",也保證‘文脈傳"。”
“陛下聖明!”齊自勵深深一揖“如此既利百姓日用,又存文化根脈,實乃兩全之策。”
齊自勵退回了班列後,農業尚書鮑楚接著走出來,躬身行禮“陛下,臣有本。托陛下洪福,我北漢已連年豐收,各地官倉充盈,民間余糧亦足。臣以為,昔日‘三糧令’已無必要,懇請陛下開禁,允百姓自由擇種。”
此言一出,殿中幾位老臣不禁微微頷首。當年劉軒就藩秦州時,為解饑荒之急,曾頒下嚴令,封地內所有良田,必須種植玉米、土豆、紅薯三樣高產作物。此令一出,短短數年間,北漢糧倉滿溢,再無餓殍之患。然時至今日,天下承平,若再強令百姓種糧,反倒束縛農事。
劉軒指節輕叩龍案,略作思索,隨即抬眸道“準奏。你傳令下去,自明年開春起,廢除‘三糧令’,百姓可依地利天時,自行擇種。”
“遵旨!”鮑楚退回班列。
財政尚書黃自查走出班列“陛下,當前民間小額交易,多使碎銀。商賈需用戥子稱量,既不便攜,又易生糾紛。臣以為,除了十兩以上的元寶外,當由官府統一鑄造銀幣,上刻分量,以利流通。”
他稍作停頓,從袖中取出幾枚樣幣呈上“此乃臣命工部試鑄之樣,分為半兩、一兩、二兩、五兩四種,請陛下審閱。”
徐子忠將樣幣接過,呈給劉軒。劉軒拈起一枚,見正面鑄“北漢通寶”四字,背面刻“足色一兩”。銀幣邊廓齊整,紋路清晰,做工甚是精美。
黃自查繼續道“臣建議初期新幣與散銀並行,官府以新幣兌收散銀,如此循序漸進,約三載可成。”
劉軒點點頭,道“準奏。著戶部、工部即日擬定細則,先從長安試行。”
黃自查稍作遲疑,斟酌著開口道“陛下,臣斗膽另有一議,可否在銀幣正面鑄以陛下御容,以彰顯天威?”
“劉大頭?”他話音剛落,劉軒腦海中驀地閃過“袁大頭”的模樣,險些失笑。他輕咳一聲,說道“不必,不必。這‘北漢元寶"四字已足顯正統,就這樣式甚好。”
“遵旨!”黃自查躬身退後。
劉軒環顧眾臣,問道“還有誰有本?”
金殿內一時寂靜無聲,再無人上前。劉軒正欲宣布退朝,監察御史彭有為突然出列,手中象牙笏板高舉過眉“臣有本奏!”
劉軒眉峰微蹙,道“講!”
彭有為深吸一口氣,聲若洪鐘“臣彈劾寧州巡撫胡宗奎!此人借與東突厥互市之便,暗中超量販售鐵器予突厥,數額之巨,觸目驚心!”
“什麼?”劉軒眼中寒芒乍現“彭卿可有實證?”
彭有為伏地叩首“臣雖未獲實據,但寧州商賈、邊軍將士多有密報。胡宗奎在寧州經營多年,黨羽遍布,臣派去的監察官員皆遭阻撓,寸步難行。”
眾大臣聞言,不由一愣。沒有真憑實據,就彈劾朝廷封疆大吏,這個彭有為,膽子可真是不小。萬一此事不實,他可不是丟了官帽這麼簡單。
劉軒目光轉向殿側,對雲朵說道“雲指揮使!即刻選派精干,密赴寧州,調查此事。”
雲朵上前領命“微臣遵旨!”說罷轉身而去。眾朝臣眼見她身著飛魚服的背影遠去,心中均想“也不知那寧州,將掀起一場怎樣的腥風血雨。”
劉軒把手一揮,道“退朝。內閣諸臣,隨朕至御書房議事。”
喜歡王妃想和離,王爺卻是穿越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王妃想和離,王爺卻是穿越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