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長安,劉軒未作片刻休息,徑直前往太極殿,並命人召喚自己的謀士前來議事。
如今,他的麾下匯聚了眾多英才,除了汪太沖、秦修、單治國這些老人之外,更有秦寧七賢這樣的新銳力量加入,可謂是人才濟濟。
過了一會,大家陸續趕到。眾人見牆壁上新近懸掛上了冀州地圖以及承德、唐山兩府的詳圖,不禁奇怪。
為了防止地方勢力過度膨脹,朝廷會采取勢外就藩策略。所以劉玉雖是魯王,但其真正的勢力根基卻在冀州。此番,因趙貴妃陷害劉軒之事,劉軒與魯王劉玉雖沒見面,卻通過趙雲裳這個中間人,展開了一場討價還價。
最終,兩人達成交易,劉玉以防御北狄為由,向文帝提出請求,將冀州北部的承德府與唐山府“暫時”交由劉軒管轄。而劉軒則為趙貴妃求情,並最終促成文帝將趙貴妃釋放出冷宮。
待眾人悉數到齊,劉軒緩緩開口,把這次進京祝壽的經過復述一遍。因涉及到妹妹的顏面,劉軒將自己被陷害的事情一帶而過,但其中隱含的危機與緊張,仍讓在場的每一個人听得心驚膽戰。
等劉軒說完,齊自勵面帶疑惑,問道︰“王爺,承德和唐山地處冀州北部,乃是防範燕國和高句麗的前沿陣地。雖然與晉北相接,方便管理,可王爺只是代管這兩府,無有直接任命當地官員的權利,反而需要自籌軍糧,派重兵把守雁門、山海二關。這對我們有何實質性的好處呢?”
計自謙神色凝重,附和著齊自勵說道︰“確實如此,雖然現在燕國正忙于與東北方向的渤海、高句麗交戰,暫時無暇南顧,但我們絕不能因此而掉以輕心。燕國歷來野心勃勃,一旦他們解決了東北的威脅,定會將矛頭指向我們。再者,秦州初定,百廢待興,百姓們也只是勉強能夠吃飽肚子,秦州財力物力仍然緊張。若要在冀北加強防守,擴軍備戰,那將是一筆巨大的開銷,軍費的籌措將會成為一大難題,不利于秦州穩定。”
劉軒聞二人之言,微微一笑,緩緩開口,道出了自己的宏圖大計︰“本王在承德、唐山兩府的布局,自有深意。我的目的,是在唐山開設一座規模宏大的造船廠。通過這個造船廠,打造出一支強大的水師,用以𥕜衛海疆。同時,我還將組建一支龐大的商船隊伍,開通海上貿易路線,與海外各國做生意,以促進轄地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頓了一頓,劉軒接著說道︰“未來,世界將迎來一個全新的海權時代。海洋將成為連接各國的重要通道,掌握海上力量,就意味著掌握了貿易、資源和戰略上的主動權。若是我們現在固步自封,不思進取,早晚會被那些來自西洋的強國所超越,甚至可能面臨被侵略和瓜分的危險。因此,開設造船廠,打造一支強大的水師,勢在必行,這是國家能夠長遠發展的基礎。”
汪太沖第一個站出來表示贊成,說道︰“諸位,我完全贊同王爺的觀點。當年,我曾陪同王爺與黃毛夷進行交易。當時我還不能理解,王爺為何要用我們上好的茶葉和絲綢,去換取看似普通的糧食種子。事實證明,正是那些紅薯、土豆,讓百姓們在這兩年里得以吃飽肚子,免受了饑荒之苦。我也曾對王爺傾盡全力,去研發蒸汽機和火器的舉動感到不解,但如今我們士兵的戰斗力大幅提升,戰無不勝,足以證明王爺的遠見卓識。”
說道這里,汪太沖環視了一下眾位同僚,語氣更加激昂︰“而且,我在與那些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親眼見過他們的船上裝載著大量的金銀財寶。這讓我意識到,也許在我們所不知曉的海外世界,還蘊藏著無數的珍奇寶藏。王爺提出在唐山開設造船廠,打造水師的計劃,正是為了讓我們有機會去探索那片未知的海域,獲取那些寶貴的資源。”
听完汪太沖的發言,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劉軒見狀,滿意地點點頭,隨後將目光轉向齊自勵等人,神色鄭重地說道︰“齊先生,本王打算將你們師兄弟全部派往唐山,各自肩負起關鍵的任務。由你負責與當地官員的交涉與溝通,其余人分別負責主持礦石的勘探與開采工作、煉鐵工坊的選址與建造、造船廠的建造以及造船工匠的招募等各項事宜。”
齊自勵正欲開口,岳自勉卻已搶先站起,面帶疑惑地問道︰“王爺,長安的煉鐵工坊目前正在建設之中,為何還要急于在唐山新建煉鐵工坊?再者,若唐山地區並無鐵礦資源,那豈不是勞民傷財,徒勞無功?”
劉軒輕輕抬手,示意岳自勉坐下,然後緩緩解釋道︰“鋼鐵,乃國家建設之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國家的發展壯大,僅憑晉北和長安兩處煉鐵工坊,日後定然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至于唐山是否蘊藏鐵礦……”
說到這里,劉軒嘴角微揚,露出一個自信的弧度,他走到牆壁前,手指輕輕敲打著唐山地圖上的某幾個點,繼續說道︰“岳先生不必擔心,本王有十足的把握。你們把重點勘探區域放在遷安與灤縣一帶,相信那里不會讓你們失望。”
說罷,劉軒轉過頭,看著眾人,道︰“本王有一個宏大的願景,那就是將唐山打造成為整個大漢,乃至全世界的鋼鐵之都。讓唐山這個名字,因鋼鐵而響徹四海,成為我們國家的驕傲。”
秦寧七賢聞言,紛紛起身,恭敬領命。
劉軒欣然微笑,道︰“本王知道,這些任務對于你們來說並不熟悉,甚至有些挑戰。但我深信,以你們的學識、能力和智慧,定能克服一切困難,圓滿完成這些艱巨的任務。這不僅是對你們個人能力的考驗,更是對我們整個團隊協作能力的檢驗。本王期待著你們在唐山大展拳腳,為國家的未來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齊自勵代表眾人表態︰“王爺放心,我們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所望!”
劉軒示意眾人歸座,神色變得凝重起來,他緩緩開口道︰“目前,我們面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需要派遣至少兩萬兵馬,前往雁門關和山海關接防。在派誰去的問題上,本王一時之間也難以做出決斷。諸位都是智謀之士,不妨一同商議,看看有何良策。”
听到劉軒的話,眾人也紛紛皺起了眉頭,顯然這個問題並不容易解決。當前劉軒可調配的兵馬雖然有七、八萬之眾,但其中漢軍的數量卻不足兩萬,若盡數派出,秦州的防務將主要由歸化兵承擔,這無疑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同樣,派歸化兵去接防山海關和雁門關兩個重要關隘,又讓人難以完全放心。
過了一會兒,秦修開口說道︰“王爺,屬下有一個建議。我們可以讓蕭鳴率領他的第五師前往雁門關防備燕國,他們契丹人與鮮卑人有舊仇,對燕國抱有深切的敵意,不太可能通敵;至于山海關,就派遣費孟起將軍前往。他麾下多為羌兵,與高句麗以往並無瓜葛,相對而言,更有可能保持忠誠。當然,這只是權宜之計,待王爺的新兵練成後,可再考慮進行替換。”
劉軒微微點頭,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後,他抬起頭,目光堅定地說道︰“目前看來,也只有如此安排了。”
眾謀士退去後,劉軒迅速召來了唐伯遠與唐季遠兩兄弟。他從抽屜中取出一疊沉甸甸的資料與圖紙,輕輕置于桌上,鄭重地對二人說道︰“二位唐兄,下一代蒸汽機與火器的研發重任,暫時交由令尊一人主持。不日之後,你們將前往唐山,幫助本王開展戰船的制造工作。”
唐伯遠好奇地拿起一張圖紙,仔細端詳片刻後,抬頭望向劉軒,眼中滿是驚訝︰“鐵甲艦?”
“正是!”劉軒微笑著站起身,緩步走到門口,目光穿越庭院,投向那遙遠的未來,語氣中充滿憧憬︰“本王意欲摒棄傳統的木質帆船,將蒸汽機與火炮搬上艦船,建造前所未有的鐵甲戰艦。世界上第一艘堅船利炮,一定要屬于大漢,而不是西洋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