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想和離,王爺卻是穿越人

第180章 捷報入京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路人乙0730 本章︰第180章 捷報入京

    此時,京城皇宮的御書房內,文帝正端坐于龍椅之上,手中緊握著劉軒的奏折,一字一句,細細品讀。這篇奏折他已反復看了多次,每看一次,都能在他的心湖中激起層層喜悅的漣漪,引得他嘴角上揚,輕聲淺笑。

    “將契丹納入大漢疆土……”文帝喃喃自語,這幾個字如同驚雷般在他腦海中回響。他即位之初,也曾躊躇滿志,卻不敢有過如此宏大的夢想。

    即便是前朝大唐最鼎盛之時,也未曾有如此武功。而他的兒子卻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將這一中原民族幾百年來的夢想化為了現實,在震驚與喜悅的同時,文帝不禁為自己“教子有方”沾沾自喜,似乎年輕了十歲。

    文帝又把目光投向了桌上的地圖,中原各朝最強之時,也只是令漠北諸國臣服,從未真正管轄過這片區域。雖然現在契丹疆域早已不如當年廣闊,但劉軒能在此地設立州府,將大漢的旗幟插上了這片曾經遙不可及的土地,這無疑是一項空前的壯舉,足以讓劉軒,不!是他漢文帝的名字載入史冊,讓後世子孫銘記于心。

    良久之後,文帝收起臉上得意之色,抬起頭,看著博出道︰“恩師,依你之見,朕的幾個兒子中,誰最適合繼承皇位?”

    博出深知,歷來皇帝都忌諱朝中大臣干預皇儲之事,亦禁止大臣和任何一個皇子過從甚密。听文帝如此相問,不由心中一緊,連忙道︰“此乃陛下家事,老臣不敢妄議。”

    文帝伸手示意他不必拘禮︰“此時只有你我二人,恩師但說無妨。”博出仍是搖頭,道︰“老臣不敢壞了朝中的規矩。”

    文帝笑了笑,道︰“那我就直說了吧,我喜歡軒兒。”說完站起身,背負雙手,在御書房內緩緩踱步,繼續說道︰“其實軒兒從金陵回來,我便對他另眼相待。不是因為他文采力壓宋國,我給大漢爭臉。而是他曾當了自己媳婦的首飾,和洋人換取高產作物的種子,如此心系百姓,是朕別的兒子都做不到的。”

    博出道︰“陛下所說極是,晉王宅心仁厚,實乃大漢百姓之福。”

    文帝點點頭道︰“去年軒兒在晉北試種了三種高產作物,經測試,玉米畝產500斤,紅薯畝產800斤,土豆的畝產量更是達到驚人的1500斤。朕已令軒兒在晉北推廣,等今秋收獲了更多的種子,便能在全國大面積種植,到時候百姓就不會再為吃飯發愁了。”

    博出吃了一驚,道︰“這三種東西老臣已經嘗過,口感都不錯,卻不曾想如此高產。晉王將之引入我國,實是功德無量啊。”

    文帝點點頭,說道︰“所以我才把軒兒當做儲君培養,讓他去晉北歷練。這孩子果然沒讓我失望,竟然還能帶兵打仗,才去一年,就立下了赫赫戰功。”

    博出微微皺眉,沉吟片刻後道︰“三皇子寬厚仁慈、文武雙全,確實不可多得之才。可陛下已經正式冊封二皇子為太子,如再改立,恐怕不妥。”

    文帝輕輕搖頭,道︰“軒兒在朝中毫無根基,現在做儲君,恐怕難以服眾,引起朝堂震動,我暫時還不打算改立太子。”

    說到這里,文帝坐回龍椅中,端起桌上茶杯,請啜一口,接著道︰“最近孫家在魯州和沿海都打了大勝仗,風頭無兩,老五心思又開始活絡起來,先讓他和老二爭吧。也給軒兒一點時間,看看他能否在幾年內贏得朝中大臣的擁戴。如果軒兒不能做到這一點,那就證明他不適合做這個皇帝。到那時,朕就在老二和老五之間擇一強者繼位。”

    博出微微點頭,猶豫了一下,方才說道︰“陛下,此次晉王立了大功,朝中恐怕有人妒忌。老臣有些擔心有人會對他不利。”

    文帝沉聲道︰“關于軒兒的安危,朕已深思熟慮,不日將派遣錦衣衛前往晉北,以確保他無恙。”言及此處,文帝不禁長嘆,神色凝重地續道︰“朕心中最為憂慮者,莫過于諸子間的手足相殘,而他們卻屢屢令朕失望。”

    博出聞言,心中已然明了文帝所念,乃是昔日太子與趙王對劉軒的構陷之事,一時之間,書房內陷入了沉寂。

    過了許久,博出終于打破了沉默,輕聲問道︰“陛下打算何時向朝野宣告,晉王平定契丹的捷報呢?”

    文帝眼神閃爍,緩緩說道︰“明日朝會之上,便是最佳時機。朕欲借此契機,洞察朝臣們的真心。看看究竟有多少人真正為大漢的江山社稷著想,又有多少人只顧著謀取私利,撥弄權術……”

    次日,晨光初破曉。朝霞的映照之下,紫禁城的琉璃瓦閃爍著金色的光輝。宮牆之內,沉浸在一種莊嚴而肅穆的氛圍之中。

    漢國文武百官們身著朝服,手持笏板,自兩側宮門魚貫而入,步入金鑾殿內。隨著一陣清脆的鐘鳴,早朝正式開始。文帝身著龍袍,頭戴皇冠,端坐在龍椅之上。他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的群臣,聲音沉穩有力,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眾卿家,可有本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話音剛落,雍國公孫槐走出班列,恭敬地說道︰“微臣恭喜陛下,前日魯州和甦州分別傳來大捷,孫秀在魯州大破流匪,斬殺匪首李自嘲,一舉收復濟南和臨淄二城,孫志勇在甦州沿海,尋到海寇主力,斬首萬余倭國海寇。”

    文帝微微頷首,道︰“這確實是好消息,孫家兩子皆是國之棟梁,當重重獎賞。”

    宰相張中平卻輕咳一聲,緩緩走出班列,說道︰“陛下,微臣有奏。雖然孫秀和孫志勇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但微臣卻認為其中有些細節值得商榷。”

    文帝聞言,眉頭微皺,目光轉向張中平︰“哦?卿家有何見解?”

    張中平面色凝重,緩緩說道︰“孫秀將軍在魯州大破流匪,固然可喜可賀,但據微臣所知,他在收復濟南和臨淄的過程中,軍紀不嚴,默認士兵搶掠百姓。此外,孫志勇將軍雖然斬首萬余倭國海寇,但在倭寇逃竄出江州地域便停止了追擊,這恐非長久之計。”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議論紛紛。一些官員紛紛點頭,表示贊同張中平的觀點;而另一些官員則面露不悅,認為張中平這是在故意挑毛病,打壓孫家的功績。

    文帝心中明白,這朝堂之上,群臣之間的傾軋與爭斗從未停歇。他皺了皺眉頭,道︰“卿家所言,朕已知曉。搶掠百姓等問題,朕會責令兵部調查核實。”

    兵部左侍郎林奇上前一步道︰“陛下,兩位孫將軍此番獲勝,乃是本朝近年來少有的大捷,陛下如不獎勵,恐寒了前方將士的心。”

    文帝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兩位將軍在戰場上的功績,朕自心中有數,他們縱然有錯,也是瑕不掩瑜,朕自然會有獎賞。但若說本朝少有的大勝,卻不盡然。”

    眾大臣都是一愣,不由得面面相覷,實沒听說最近朝廷在哪里還打了勝仗。文帝見狀,微微一笑,指了指龍案上的奏折,朝身旁的高順道︰“把晉王寫給朕的折子,給諸位大臣讀一遍。”

    “老奴遵旨!”高順上前,拿起奏折,尖著嗓子讀了起來︰“父皇陛下︰兒臣劉軒叩首,恭請父皇聖安。兒臣擅自做主,帶兵離開封地北上,今特上奏折,向父皇稟明一切緣由,並請父皇責罰。年前,兒臣得知契丹國內亂,局勢動蕩不安。兒臣深知,此乃天賜良機……雖知此行凶險萬分,且來不及得到父皇旨意,但為大漢江山社稷著想,兒臣決定帶兵北上……歷經半年,終將契丹國納入大漢領土。此行擅自做主,請父皇責罰。但兒臣心中亦有幾分辯解之言,望父皇垂听……”

    高順尖銳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每一個字都如同驚雷,震撼著在場之人的心田。群臣之中,有的面露驚喜,仿佛看到了邊疆安寧、國力強盛的美好未來;有的則眉頭緊鎖,心中暗自盤算著晉王此功將如何影響朝堂格局。

    整個朝堂,在這一刻,被一種前所未有的情緒所籠罩。劉鵬、劉征等皇子听聞這個令人震撼的消息,或低頭沉思,或目光閃爍,心中五味雜陳。

    因為內容太過震撼,高順讀完折子之後,朝廷上仍然鴉雀無聲,仿佛整個大殿都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所籠罩,所有人都在默默地品味著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

    過了許久,文帝威嚴地問道︰“怎麼都不說話了?你們對這事有何看法?”

    喜歡王妃想和離,王爺卻是穿越人請大家收藏︰()王妃想和離,王爺卻是穿越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王妃想和離,王爺卻是穿越人》,方便以後閱讀王妃想和離,王爺卻是穿越人第180章 捷報入京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王妃想和離,王爺卻是穿越人第180章 捷報入京並對王妃想和離,王爺卻是穿越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