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鑒今

第128章 孤掌難鳴一)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忙種 本章︰第128章 孤掌難鳴一)

    “孤掌難鳴”是鬼谷子七十二術中的第六十六計。其原文為“出無間,入無聯,獨來獨往,莫之能止。”對于這一計的理解存在多種觀點︰

    字面意思理解︰母蜘蛛帶著小蜘蛛出入不留痕跡,獨往獨來,沒有人能夠阻擋。這體現出一種獨立行動、不受牽絆的狀態,看似強調個體的強大和自主性,能夠自由地行動且不被外界干擾和阻止。這種解讀從蜘蛛的行為特性出發,展示了一種獨特的生存方式和行動能力。

    傳統意義延伸理解︰一般來說,“孤掌難鳴”這個詞通常強調的是一個人力量有限,難以獨自成事,需要與他人合作或借助外力。但在鬼谷子的這一計中,它可能蘊含著更深層次的策略含義。即有時候表面上的“孤掌”是一種迷惑對手的策略,讓對方認為自己是孤立無援、勢單力薄的,從而放松警惕。而實際上,自己可能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具備了獨特的能力或資源,能夠在看似孤立的情況下達成目標。這是一種以弱示強、以虛掩實的策略手段,通過營造出一種“孤掌”的假象,來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結合實際應用場景理解︰在商業談判、政治斗爭或軍事對抗等情境中,這一計可以指導人們巧妙地運用“孤掌難鳴”的策略。例如,在商業談判中,一方可能故意表現出自己在某些方面缺乏支持或資源,讓對方覺得自己處于劣勢,從而爭取到更有利的談判條件;在政治斗爭中,政治家可能會故意隱藏自己的盟友或支持力量,以麻痹對手,在關鍵時刻再發揮出隱藏的力量,取得政治上的優勢;在軍事對抗中,將領可能會派出小股部隊進行獨立行動,制造出孤立無援的假象,引誘敵人上鉤,然後再實施戰略包圍或奇襲。

    在軍事對抗中,“孤掌難鳴”這一計可以這樣運用︰

    例如,在古代的一場戰爭中,一方將領派出一支小股先鋒部隊深入敵軍腹地。這支部隊看似孤立無援,人數較少,讓敵軍誤以為是對方的偵察部隊或者是盲目深入的孤軍。實際上,這支先鋒部隊裝備精良,且士兵都是精銳之士。

    當敵軍看到這支“孤掌難鳴”的隊伍後,產生輕敵心理,集中兵力對其進行圍剿。然而,在敵軍主力被這支先鋒部隊吸引並調離原來的戰略要地後,己方的主力部隊便可以乘虛而入,攻擊敵軍防守空虛的關鍵據點。同時,之前的先鋒部隊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機動性和戰斗素養與敵軍周旋,等待主力部隊的支援,形成前後夾擊之勢,最終達到擊敗敵軍的目的。

    又如,在海島作戰場景下,守軍故意將部分兵力撤離一座看似孤立的小島,讓敵軍誤以為有機可乘,在敵軍登陸該小島時,守軍暗中以戰艦封鎖周邊海域,切斷敵軍海上補給線和退路,使敵軍在島上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而守軍則憑借周邊有利的軍事布局,對島上敵軍發起攻擊。

    在軍事對抗中,面對敵人使用“孤掌難鳴”這一計時,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應對︰

    謹慎偵察

    加強情報收集工作,利用各種偵察手段,如偵察兵、間諜、了望塔、信鴿、以及現代的無人機、衛星等,仔細觀察敵軍整體部署,而不是僅關注表面上孤立的部隊。比如,在古代,將領可以派出多支精銳的偵察小隊,從不同方向觀察敵軍的營地、行軍路線等,全面了解敵軍虛實,避免被局部的“孤軍”迷惑。

    分析意圖

    對敵軍的行動意圖進行深入分析。思考敵軍派出所謂“孤軍”是否是為了引誘己方出擊,判斷其背後是否有更大的戰略意圖。例如,如果敵軍一小股部隊在己方防線前挑釁,要考慮這是否是為了調動己方兵力,從而為其主力部隊創造突破防線的機會。

    堅守不出

    若無法確定敵軍意圖,且己方處于有利防守位置,可暫時堅守不出。避免盲目追擊看似孤立的敵軍,防止陷入敵軍的包圍圈。就像在古代的城池攻防戰中,面對城外少量敵軍的騷擾,守軍堅守城牆,保持防御態勢,不輕易派兵出城迎戰。

    試探攻擊

    可以派出小股精銳部隊對“孤軍”進行試探性攻擊,觀察敵軍反應。如果敵軍“孤軍”抵抗頑強,且後續有大量增援部隊迅速趕來,就很可能是陷阱;如果敵軍“孤軍”很快潰敗,也要小心是否是故意示弱。例如,在草原作戰中,騎兵部隊可以對疑似“孤軍”進行小規模沖擊,測試敵軍真實實力。

    以下是一些歷史上著名的軍事戰役中成功應對“孤掌難鳴”之計的例子︰

    1. 楚漢戰爭——劉邦廣納賢才、聯合各方勢力對抗項羽︰

    在楚漢爭霸初期,項羽的楚軍戰斗力極強,劉邦的漢軍實力相對較弱。項羽自恃武力過人,作戰勇猛,常常憑借一己之力沖鋒陷陣,但在戰略布局和政治謀略上相對欠缺。劉邦則深知自己一人難以與項羽抗衡,于是積極采取聯合策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聯合了英布、彭越等諸侯,共同對抗項羽。英布原本是項羽的部下,後來被劉邦策反,在項羽後方不斷騷擾,使項羽陷入多線作戰的困境。彭越則率領部隊在項羽的補給線上不斷進行襲擾,切斷了項羽的糧草供應,讓項羽的軍隊補給困難。

    此外,劉邦還得到了韓信的輔佐。韓信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將領,為劉邦制定了許多戰略戰術,幫助劉邦在戰場上取得了多次勝利。劉邦通過聯合各方勢力,形成了強大的反楚聯盟,讓項羽陷入了“孤掌難鳴”的境地,最終在垓下之戰中擊敗項羽,贏得了楚漢戰爭的勝利。

    2. 三國時期——孫劉聯盟赤壁之戰對抗曹操︰

    曹操在統一北方後,勢力強大,企圖進一步統一天下。他率領大軍南下,荊州劉表之子劉琮不戰而降,曹操輕易佔據了荊州大部分地區,實力更加強盛。此時,劉備和孫權的勢力相對較弱,如果單獨與曹操對抗,幾乎沒有勝算。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派諸葛亮前往東吳,與孫權商議聯合抗曹之事。孫權方面,雖然有部分大臣主張投降曹操,但孫權經過權衡,最終決定與劉備聯合。孫劉聯軍在赤壁一帶與曹操的大軍對峙。

    周瑜作為東吳的主要將領,指揮聯軍利用曹操軍隊不熟悉水戰的弱點,采用火攻的戰術,大敗曹操的軍隊。這場戰役中,孫劉聯軍緊密合作,成功地應對了曹操的強大攻勢,打破了曹操統一天下的企圖,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3. 柏舉之戰——吳國聯合唐、蔡兩國擊敗楚國︰

    春秋時期,吳國想攻打楚國,但楚國地域遼闊、兵力眾多,吳國單獨進攻難度極大。于是,吳王闔閭任用孫武、伍子胥等將領,積極與唐國、蔡國等楚國的周邊國家聯合。

    唐國和蔡國長期受到楚國的欺壓,對楚國心懷不滿,願意與吳國結盟共同對抗楚國。在柏舉之戰中,吳國軍隊在孫武的指揮下,與唐國、蔡國的軍隊緊密配合,從楚國的薄弱環節入手,迅速突破了楚國的防線。

    經過多次戰斗,吳國聯軍大敗楚國軍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場戰役是吳國聯合其他國家成功應對楚國強大勢力的典型戰例,也體現了在軍事對抗中聯合盟友、避免“孤掌難鳴”的重要性。

    4. 解放戰爭——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與其他解放區部隊相互配合︰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在兵力和裝備上佔據優勢。為了打破敵人的重點進攻,劉鄧大軍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千里躍進大別山,深入國民黨統治區的腹地。

    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地區面臨著敵人的重重圍剿和封鎖,處境十分艱難。但他們與其他解放區的部隊相互配合,華東野戰軍、陳謝兵團等部隊在外線積極作戰,牽制了大量的國民黨軍隊,減輕了劉鄧大軍的壓力。

    同時,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地區積極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根據地,不斷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這種相互配合、協同作戰的方式,使國民黨軍隊顧此失彼,無法集中力量對劉鄧大軍進行圍剿,最終成功地實現了戰略目標,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喜歡借古鑒今請大家收藏︰()借古鑒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借古鑒今》,方便以後閱讀借古鑒今第128章 孤掌難鳴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借古鑒今第128章 孤掌難鳴一)並對借古鑒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