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大明

第59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微微的薇 本章︰第59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

    余家越來越熱鬧了。

    隨著大小官員越聚越多,看熱鬧的人也越來越多了,余令望著這群人心里很煩,自己還有很多事情沒說呢。

    朱縣令也來了。

    他如今對余令越來越看不懂了。

    這余家在京城到底是做什麼的,太子贈書,東廠有人,竟然還和石柱土司有關系。

    這余令在京城到底是干嘛的?

    突然間,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想法從他腦子里冒了出來。

    這個念頭冒出來後就如野草般瘋狂的蔓延。

    東廠?

    對的,一定是東廠。

    對的,一定是這樣的,而且還是太子那一派的。

    若不是如此,他怎麼會得太子贈書,南宮對他還如此的親昵。

    就如對待家里的晚輩一樣。

    去年的時候余家和煤場分成是二八分,今年悄然無息的變成了三七。

    這可是顧全親自說的。

    今年已經開始向衛所提供蜂窩煤了,一次都是五百兩銀子的大單。

    就算偏愛,也沒有這個偏愛法吧。

    余令不知道朱縣令已經把自己想成了東廠的番子了,他和秦家有交情,那純粹是人家秦家人心善,記得自己這個無名小卒。

    根本就沒有那麼多復雜的原因在里面。

    可如今這局面,望著石榴樹下一群群捧著茶的官吏,余令心疼的肝都在疼。

    這都是一群“茶仙。”

    余令每次喝茶都是放一丟丟,這群人就不能叫做喝茶,應該說是吃茶,半碗茶葉,半碗水。

    那茶水比中藥還苦。

    一個人的量是余令一個月都達不到的高度。

    想想也是……

    呆在衙門沒事干,不喝茶做什麼?

    這群無聊的人先夸石榴樹,夸完了石榴樹再夸狗,夸完了狗之後開始夸悶悶。

    一個個閑的沒話找話說。

    當知府底下權力最大的一把手同知來到余家的時候,所有的官員都安靜了下來。

    這場面縣令級別的已經插不上嘴了。

    秦、馬兩家派來的艾管事和同知要商談蜀錦銷路的事情。

    雖是商賈貿易,但拆開來說也是民生大事。

    川府那邊的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桑蠶養殖和絲綢生產。

    種桑養蠶織布是那邊百姓賴以生存的手段。

    絲綢有銷路,百姓就有活路,銷路越廣,百姓的生活也就越好。

    長安需要絲綢,因為往北賣可以賣的很好。

    這個問題就是商道互通的問題。

    朱縣令雖然身為縣令,但也僅僅是縣令而已,這種大事情他只能听著,听艾管事和同知商議。

    他根本就插不上話。

    朱縣令都插不上話了,余令連說話的資格都沒有。

    老爹和二伯在渭河邊上的煤場里干活,四五日才回一次家,這個家如今就由余令當家。

    倒水,倒水,倒水……

    等同知和艾管事知道這里不是說事的地方,兩個人邊走邊聊,走出家門時,那些官員也都走了出去。

    一群人穿著官衣,搞得像視察的一樣。

    而地位崇高的秦郡王就像是一個不合群的孩子,沒有人主動跟他說話,也沒有人往他身邊湊。

    大家不是傻子,余令也不當傻子。

    南宮來了,說了幾句話就牽著悶悶去釣魚了,說句實在的,他比秦郡王還招人嫌。

    他站在那里,有的官員腿都在打哆嗦。

    他知道他招人嫌,簡單的說了幾句就離開,根本不摻和。

    他雖然不招官員喜歡,但南宮卻和悶悶合得來,兩人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

    就是那個顧全沒有眼色,坐在那里不離開。

    望著大家都跟著出去了,余令不想去,他此時迫不及待的想看戚少保的書。

    秦家所贈的兩本書分別是《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

    余令這些年一直在找戚繼光的書,奈何市面上根本就找不到。

    一听找戚少保的書,統一回復都是沒有。

    這事要怪就怪萬歷。

    他把自己的老師張居正抄家了,皇帝釋放了這麼一個信號.....

    而作為張居正愛將的戚繼光自然也被朝堂上的那群人給記恨上了。

    他被當作“張黨的殘余”進行了清算,晚年淒慘至極,

    朝堂上的那幫子人也奇怪,明明嘴上把戚少保貶低的一文不值。

    私下里卻把戚少保撰寫的兩部軍事書籍當作了珍藏。

    躲在家里偷偷的看,拆開來當作自己的心得,偷偷的讓自己家里的子嗣學。

    種種原因匯合到一起,戚少保所寫的兩本軍書在市面上根本就沒有機會看到。

    要麼是不敢印刷怕被清算。

    要麼就是那群人怕被更多人的看到。

    余令粗略的翻看了一下,這兩本書寫的是兩種不同的作戰訓練體系。

    《紀效新書》主講的是水戰以及平倭寇,是戚繼光對于東南沿海平倭戰爭期間練兵和治軍經驗的總結。

    開篇第一句話就是“兵之貴選”。

    《練兵實紀》是戚繼光在薊鎮練兵時所寫的治軍經驗,這本書主要寫如何跟關外的韃子作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如何大兵團練兵。

    這兩本書不是那種紙上談兵的兵書,而是戚少保他練兵的經驗,是實用型,側重于實戰和因地制宜。

    余令一看就迷上了。

    這兩本書秦良玉應該是完完整整地細讀過,在空白處她還寫有自己的心得。

    像小學生做筆記一樣寫的很認真。

    余令知道現在不是看書的時候,忍著性子把書放到一邊,深吸一口氣之後打開了秦良玉的親筆書信。

    信里內容很少。

    多是慰問和噓寒問暖,中間還夾雜著馬祥麟對自己說的話,他借著信件問自己什麼時候去他家玩。

    在信的最後,余令看到了秦良玉加重筆跡的三個字。

    多讀書。

    信余令很快就讀完了,很普通的一封信,可余令的心卻是暖暖的。

    自己一個毛頭小子,能讓名垂青史的大英雄囑咐多讀書。

    余令決定把這封信好好地珍藏起來。

    院子里又熱鬧了起來,不用想,一定是那些官員回來了。

    余令拍了拍臉,擠出笑容,準備繼續去做自己該做的活。

    倒水,倒水,倒水……

    .......

    京城里甦家的院子也熱鬧了起來。

    二十匹矯健的軍馬一字排開,僕役忙忙碌碌地往馬兒身後的車架子上堆放各種箱子,然後用麻繩綁得緊緊的。

    甦懷瑾跪在甦家老爺子面前。

    在兩人之間的地磚上,瓷器碎片遍地都是,這樣的場景幾乎每隔幾日都會上演一回。

    父子兩人大眼瞪小眼,誰也不服輸,誰也不低頭。

    “為什麼偏要我去長安府!”

    甦家老爺子嘆了口氣,怒喝道︰

    “蠢貨啊,你去年都及冠了,你不去外面轉一圈,我死了,千戶之位你能坐穩?”

    “要去那也該去遼東,那才是男兒立功的地方!”

    甦老爺一听這話氣的恨不得一腳踹死這個逆子。

    熊廷弼去了遼東,遼東巡撫趙楫和遼東總兵李成梁喪權辱國已成事實。

    清河堡到鴉鶻關失地七十里,孤山新堡失地八十里,寬奠、大奠、永奠、長奠、新奠五堡失地三百里。

    六萬四千余軍民內遷,死傷無數,為了內遷,遼東總兵李成梁把刀子砍向了自己人。

    熊廷弼彈劾趙、李二人八項罪狀,並要求將趙、李二人處斬。

    結果萬歲爺留中不發,這件事到如今依舊還壓著。

    所以,遼東現在已經是一個爛攤子,誰進去誰完蛋。

    現在遼東是朝堂上浙黨說的算,他們與齊黨、楚黨相互勾連,和東林黨斗法呢。

    ps︰浙黨主要成員有大學士沈一貫、給事中姚宗文、御史劉廷元,最後投靠了魏忠賢。)

    這個時候往遼東鑽,整個錦衣衛必然會受到這群人的打擊。

    這逆子,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是吧。

    “非要我請家法是吧!”

    家法二字讓甦懷瑾脖子一縮。

    多年的挨打經驗讓他明白,一旦父親說請家法了,自己若是還不低頭。

    那接下來肯定是要躺一個月的。

    “長安有什麼功勛!”

    甦老爺子知道兒子服軟了,心里松了口氣,但面色不變,語氣依舊森嚴。

    “年初的時候長安來信,礦監沈毅以萬歲爺的名義重修佛教祖庭大慈恩寺為萬歲爺祈福,萬歲爺很開心,也很期待!”

    “那我去做什麼?”

    “笨蛋,你去做什麼,你都不看箱子是什麼?”

    “黃金啊!”

    “對,就是黃金,你去了什麼都不干,去表孝心,給佛像鍍金箔,讓大慈恩漂漂亮亮,給萬歲爺祈福!”

    “啊,這就是功勛啊!”

    甦老爺嘆了口氣,淡淡道︰

    “這就是功勛,這是你老子花了二千兩從曹公那里買來的,你不干,有的人干。”

    “不去,不是殺敵的活我不干,我要在戰場上立功。”

    甦老爺子聞言渾身又開始發抖。

    他不理解,什麼都不干都能拿功勛的活,別人求都求不來的活。

    為什麼到了自己兒子這里就行不通了。

    “听我說完!”

    “父親您說。”

    “女真和我大明劃分了國界線,見女真如此我朝並未出兵討逆,韃靼也想試一試,到了長安府查衛所……”

    甦老爺子說的這些都是真的,但他也撒了謊,這些是衛所的事情,自己的兒子去了根本就踫不著。

    甦懷瑾聞言猛地抬起頭︰“當真!”

    “千真萬確!”

    “那我這次以什麼名義去長安!”

    “探親!”

    “探誰?”

    “長安縣茹讓!”

    甦懷瑾想了想忽然道︰“茹家?就是那個在雲南險些滅族的茹家?”

    “對!”

    甦家父子之戰結束,府里面有了歡聲笑語,甦懷瑾望著鼻青臉腫的吳墨陽忍不住道︰

    “你也跟著我去?”

    “對!”

    “你老爹花了多少錢?”

    “一千兩!”

    甦懷瑾深吸了一口氣︰“值得麼?”

    吳墨陽笑道︰“這一次成功,我爹就能世襲百戶。”

    甦懷瑾嘆了口氣︰“我真的不想去,在那邊連個熟人都沒有,這天底下哪有京城舒服。”

    “誰說沒有,余令不是在長安麼,去了找他玩啊!”

    甦懷瑾一愣,忽然想到了那個什麼“法相天地”,忍不住笑道︰

    “對哦,他在長安,去了總算有個能說話的人了!”

    喜歡哈哈哈,大明請大家收藏︰()哈哈哈,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哈哈哈,大明》,方便以後閱讀哈哈哈,大明第59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哈哈哈,大明第59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並對哈哈哈,大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