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大明

第32章 出門長見識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微微的薇 本章︰第32章 出門長見識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余令在讀書,王秀才講的東西也越來越深奧。

    很多時候余令的回答全都靠蒙。

    因為現在的課程內容對余令而言已經“超綱”了。

    自從余令從衙門出來後,王秀才幾乎是天天來,不知不覺間余令已經連續上了半個多月的課。

    每日的作業多的嚇人,全是各種背誦,全是名篇。

    有些余令是會背的。

    但有些是余令聞所未聞的。

    《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這四書對余令而言就是天書。

    能認,能跟著讀,但要說釋義……

    那就完蛋了。

    當余令得知考秀才第一場考試是考四書文兩篇、五言六韻試帖詩一首的時候......

    余令覺得自己這輩子或許都考不了秀才。

    王秀才卻笑著說第一場考試是最簡單的,基本都能一次而過。

    經文、詩賦、經文、姘文,這些余令看著都頭大。

    更何況前面還有一個童生需要考。

    沒有一個系統的學習是不行的。

    余令先前還以為以自己“過來人”的學問最不濟能考個秀才。

    可隨著不斷的學習,余令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麼的自大和可笑。

    太難了,錄取率還賊低。

    ps︰注釋在後面。)

    現在的秀才算是在給余令開小灶。

    原先他是講一節課,余令和悶悶一起听,現在他把余令和悶悶分開了。

    今日給悶悶講,明日就來給余令講,而且時長也不一樣。

    余令上課的時間明顯會比悶悶要長很多。

    余令這些日子忙的要死,不說沒去過鋪子,就連家里的這個大門都沒出去過。

    如意和小肥也忙碌了起來。

    兩人年歲差不多,又都是窮苦出身,並無隔閡,熟悉之後有說不完的話。

    這個半個月以來兩人已經相互熟悉了。

    如意知道吃飯來之不易,沒事的時候就拼命的干活。

    抱著木盆,拿著刷子,把大水退後台階上殘留的污泥都刷了。

    院子里的棗樹的樹干都被它擦拭的干干淨淨。

    今年的年景雖然很不好,但今年棗樹結的棗子是真的多。

    密密麻麻,一個挨著一個,像是一串串的葡萄。

    悶悶很愛吃棗。

    她只要嘴饞了,廚娘就會舉著竹竿從廚房出來,在樹上一頓敲,青棗就開始往下掉。

    今早敲了,她現在還在哎喲。

    棗樹葉子上的毛辣子從樹上掉下來了,精準的落在她的後頸上。

    這玩意可要命,火辣辣的疼,就像熱油濺上去一樣。

    所以,現在她還在哎呦。

    這也是余令不爬樹摘棗的原因,毛辣子和樹葉的顏色渾然一體,一個不注意就中招,防不勝防。

    如意干完活就跑了,他要去鋪子里幫忙。

    沒有人要求他這麼做,是他自己自願的。

    他不想變成一個光吃不干的廢人,不干活他的心不安。

    他听過余令講過“掃樓”,所以他現在每天就去“掃街”。

    拿著鋪子的布樣挨家挨戶的宣傳,說什麼有需求找余記……

    ps︰掃樓就是挨家挨戶地發單頁,做宣傳。)

    法子雖然笨,也累人,但鋪子卻明顯的有了人氣。

    這還是京城遭了災之後,若是沒有遭災,說不定生意會更好一些。

    余員外也忙碌起來。

    他要去收棉布,去找貨源,去把農婦紡織出來的棉布或是麻布收上來,放到鋪子售賣。

    王秀才終于把大道理講完,余令也終于松了口氣。

    望著不停揉腦袋的余令,王秀才忍不住笑道︰

    “這些學問是不是很吃力?”

    “很吃力!”

    王秀才笑道︰“好好記著,等到後日就會有大用,小小的人,說高深的話語,就算是囫圇吞棗,那也是臨陣磨槍。”

    余令不解道︰“什麼意思?”

    “不快也光!”

    余令懂了,自己這是成了王秀才“寶貝”。

    雖然知道被利用,余令也不生氣,有價值才會被利用。

    而且這件事對自己並無壞處。

    只要自己表現的不太過分就行。

    王秀才說了,到時候宮里有人會去參加。

    其實這個消息才是最讓余令心動的,他想問問宮里出來的人……

    宮里有沒有一個叫做小老虎的。

    八月了,天要落了,余令怕小老虎在宮里沒有穿的。

    余令已經準備好了錢和衣裳,只要.....

    在余令忐忑的期待中,後日轉瞬即至......

    陳嬸和廚娘早早的就把余令喊了起來,兩人一起動手,開始給余令打扮了起來。

    天亮的時候王秀才來了,望著余令的丸子頭,怎麼看都覺得不舒服。

    怎麼看都覺得如鯁在喉。

    他覺得應該剃頭,額頭上留一點才是最可愛的。

    童子,童子,一個孩子非要搞得這麼老氣橫秋做什麼。

    一點都不可愛。

    “先生,咱們今日去哪兒?”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泡子河!”

    “先生怎麼不開心,是有起床氣麼?”

    “沒有!”

    “是沒吃飯麼?”

    見先生不說話,余令趕緊道︰“先生,人是鐵,飯是鋼,一日不吃......”

    “閉嘴!”

    余令不知道先生為何有點不開心,聞言後就沒作聲了。

    泡子河這地方余令是知道的,在內城東南角。

    因為這里地勢低,河道四周分布著數個大小不一的水窪,大的佔地百畝,小的十余畝。

    所以才叫泡子河,京城人習慣叫它海子。

    ps︰清朝末年,修京山鐵路,泡子河填了,現在也看不到了。)

    原先那里就是一處荒廢地,是釣魚佬的天堂。

    萬歷二十一年的時候一個姓劉的道人在這里建了一個道觀。

    這個姓劉的道人和當時的吏部侍郎顧起元玩的好,顧起元他上報了朝廷,朝廷在這里造了觀音和福、祿、壽三聖像。

    朝廷賜名為太清宮。

    在東岸還有一座建于明成化初年的護國永安宮,里面供奉的是全真道五祖之一的呂洞賓。

    听說頗為靈驗,所有來考試的學子都會來拜。

    再加上泡子河不遠處就是為朝廷選拔人才的貢院。

    每年春秋兩季進京趕考的各地學子都會聚集在此。

    所以,這里就成了文人相聚的勝地。

    討論學問的,祈求自己高中榜首的,摩肩接踵。

    如今秋季到來,學子已經開始聚集,熱鬧非凡。

    余令和王秀才到來的時候這里已經有很多文人了。

    余令舉目望去發現這里真的是一個好去處。

    湖水上的畫舫,在樹蔭里雕梁畫棟隱現一角。

    文人愛水,達官顯貴在這里造園,依水而居,恬然自得。

    苔花侵畫壁,池影動檐牙。

    余令在認真的看著美景,遠處的人也在打量著余令。

    本該垂髫的年紀,卻偏偏搞個道髻,怎麼看都覺得怪。

    臉皮極厚的余令朝著打量自己的人揮了揮手,惹得那些學子哈哈大笑。

    不停的喊著有趣,有趣……

    王秀才狠狠的瞪了余令一眼,余令垂下了腦袋。

    拿出請帖,王秀才就帶著余令上了船,朝著泡子河里的一處小島駛去。

    余令望著在水面上不斷巡邏的兵士,只覺得這一次應該是來了大人物。

    上了島,余令就變成了劉姥姥。

    哪怕余令一點都不懂園林構造。

    但望著眼前的景觀余令也能感受到它的美麗來。

    所有的一切都很自然,就像天生地長的一樣,讓人看著一點都不覺得突兀。

    準備進園子了,王秀才再次拿出請帖,這一次他的請帖直接被收走了。

    在島上的一處樓閣,一名內侍低聲道︰

    “太子爺,來人是一位秀才,姓王,祖上是……”

    內侍悄然說著話,太子朱常洛點著頭。

    他知道他不受皇帝喜歡,他也知道目前大明朝面臨著什麼。

    他心里憋了一口氣,他要證明自己,證明自己不比任何人差。

    證明自己今後是一個合格的君王。

    他知道這次機會的得之不易。

    大伴籌劃了半年,又因一場大雨險些夭折。

    在今日,他要發現人才,待登大寶之日,革除弊政,重振朝廷綱紀。

    在他身後,一名身材高大的太監正抱著一個小娃,好奇的望著園子里左顧右盼的那個小娃。

    所有人都規規矩矩的……

    唯獨這個小孩不安分。

    “進忠?”

    身後人一愣,趕緊低下頭,立刻接話道︰“太子爺,奴在!”

    “觀海亭風大,記得給皇孫加個毯子,等到晌午太陽燦爛,再取下,切莫讓皇孫著涼了,記著沒?”

    “太子爺放心,奴記得,毯子早已給加了!”

    朱常洛滿意的點了點頭,大伴舉薦的這位內侍不錯。

    有眼色,會辦事,難得的是他能把皇孫照顧的很好。

    自己已經很少听到孩子的哭聲了。

    亭子里,王秀才忙著見禮互道姓名,余令忙著看景,然後盯著忙碌的奴僕,暗暗思考著他們會不會是太監。

    如果是,自己該怎麼開口,是直接問,還是先塞點錢再問。

    王秀才踫到了魚巷年,他算是找到了組織,魚巷年拉著王秀才,大聲道︰

    “來來,老王我給你介紹一位大才,這位是幽憂子盧照鄰的後人盧國,字公瑜,號昆石先生!”

    王秀才聞言一驚,連忙拜見。

    余令也是一驚,趕緊偷偷的打量這個盧國。

    他不是認識盧國,而是被幽憂子盧照鄰這幾個字給鎮住了,這位家世厲害,家族傳承這麼久遠。

    兩人見禮後,盧國望著余令道︰“王先生,這位是?”

    “劣徒余令!”

    余令趕緊道︰“小子余令,拜見盧先生。”

    王秀才也看向盧國身後的一小孩,笑道︰“公瑜兄,這位是?”

    “哦,犬子,在下的犬子”

    盧國見兒子無動于衷,還在左顧右盼的,抬腿就是一腳︰

    “逆子,快,見禮!”

    盧國身後頭上扎著三塔頭的孩童往前一步,認認真真行禮道︰

    “小子盧象升拜見王先生,拜見魚先生。”

    余令徹底的呆住了,愣愣的望著這個叫做盧象升的孩子,這是繼秦良玉之後自己見到的又一猛人。

    原來,他小時候是長這個樣子啊。

    他這發型,哎呦喂,真是萌死人了。

    明朝小孩十五歲之前的頭發,

    ps︰明代276年間,一共錄取的秀才總數是40萬,平均每年1300人,平均下來一個省也就一百人左右,如果以每個省有5000讀書人取100人來計算,錄取率是2,約和當今的211大學錄取率大致相當。)

    喜歡哈哈哈,大明請大家收藏︰()哈哈哈,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哈哈哈,大明》,方便以後閱讀哈哈哈,大明第32章 出門長見識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哈哈哈,大明第32章 出門長見識並對哈哈哈,大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