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若你沒有南下投劉繇,而是留下來為齊公效力,成就想必不會比他們低。可惜,你南下投了劉繇,蹉跎歲月,至今無所成,與他們相比,已是天壤之別。如今你歸順齊公,也為時未晚,就算比不上趙雲等人,亦能有些功勞可立,謀個前程,否則再過幾年,天下一統,恢復和平,屆時刀槍入庫,你一身本事,恐怕也只能荒廢了。”
太史慈听了,一陣沉默,一時無言以對。
“今子義為孫權效力,若是得到孫權的重用,一身所學亦不會荒廢,今日我就不來勸你了,我又何必勸人背棄忠義呢?只是,你並沒有得到孫權的重用,據我所知,當年你降孫策,為孫策駐守海昏,與劉表駐于長沙攸縣的軍隊交戰。”
“可如今,劉表的軍隊撤離長沙攸縣都兩三年了,這里多年沒有戰事,你卻還留在海昏,此乃英雄無用武之地,想必孫權不信任于你,又忌憚你手中兵權,只能對你采取听之任之的態度。”
“若是你這麼在海昏待下去,你雖碌碌無為,起碼也得個安穩,然而,齊公志在天下,遲早要大軍南下,屆時你只能與齊公為敵,必會落個家破人亡的下場。你不如順應天命,降了齊公,保一生安穩。”
太史慈一直默不作聲,他突然想起幾天前,滕冑傳來孫權的任命,他被封為折沖中郎將。當時,他還挺高興的,如今想想,當年他要是跟了陳炎,恐怕早已是名揚天下,名利雙收。此刻,他心中有了悔意,暗恨自己沒有眼光,錯過了改變一生命運的機會。
不過,後悔歸後悔,不代表著他願意歸降︰“子羽,你錯了,我正是得到吳侯的信任,才能鎮守一方。”
“你手下的士兵,均是劉繇舊部,孫權忌憚你手里兵權,延續了此前孫策的做法,何來信任?孫策剛據豫章時,留你鎮守,皆因豫章不平,劉表來犯,你還有點用處,如今已事過境遷,孫權早把你給忘了。”
“齊公大軍南下在即,若你覺得你受到孫權的重用,可向他主動請纓,到戰場上殺敵立功,何必困在這僻壤之地呢?若孫權答應了,表示他還會重用于你,若他不答應,何談信任?”
太史慈听了,一陣心灰意冷。其實早在去年,他就曾寫信給孫權,請求讓他上戰場,孫權回了信,只說海昏很重要,離不開他,讓他好好鎮守海昏,言下之意就是拒絕了。
“子羽,你還是別說了,我亦知忠義,身為人臣,豈能降他人?”
“若你擔心歸降齊公,會毀了名聲,恐怕大可不必。你乃青州人,在青州頗有名氣,當年你仗義護送右北平太守劉政之子,人人稱贊,後你為救北海,奮不顧身,殺出重圍,上,此等義舉,亦是人人叫好。”
“今齊公的名聲,天下無人能及,你歸順齊公,他人只能說你棄暗投明,乃識時務之人。他日,你在戰場上廝殺,立了大功,他人亦只會稱贊你的功勞,豈敢有人說你不忠?”
“子羽,你別說了。”太史慈煩躁了起來。
是儀一看,心中明白,這事急不來,或許他需要給太史慈一些思考的時間。于是,他改變了話題,不再相勸。
是儀在海昏待了三天時間,臨走之時,仍沒有得到太史慈的回答,心中沮喪。看來,他從東平陵千里迢迢趕來海昏,這一趟算是白來了。
無奈之下,是儀只好向太史請辭,準備打道回府。太史慈出來相送,兩人依依不舍。
離開海昏後,是儀到南昌豫章水,找了艘船,正想坐船離開。他想了一下,又不死心,就給太史慈寫了封信,信是用一個盒子裝起來的。
幾日之後,太史慈收到了盒子,打開一看,里面除了一封信,還有一點當歸。所謂當歸,暗含希望太史慈能夠歸鄉之意。太史慈先是一愣,隨即大哭了起來。當年為躲避戰亂,他離開了家鄉,東奔西跑,如今家鄉安定,他也該回家看看了。
太史慈拿起了是儀的信看了起來,信的內容仍是勸他歸降。他想了兩天時間,終于做出決定,降了陳炎。是儀在信中寫了,他如果要歸降,就派人去淮南,找鎮守淮南的大將趙雲。
……
荊州南郡襄陽。
張松來到了襄陽,先去見劉備。
“見過衛將軍。”
“子喬來了,想必是帶來了好消息。”
“正是,益州牧已答應加入反陳炎聯盟,與朝廷一起,對抗陳炎。”
劉備听了大喜,臉上笑逐顏開︰“哦,此乃喜事,好,好。”
“可是,益州牧還有一事相求?”
“不知是何事?”
“陳炎派大將張遼,率數萬大軍,駐扎于漢中南鄭,隨時都有可能南下攻打廣漢,我們州牧憂心忡忡,問計于手下諸臣,一番商議之後,我們州牧希望,衛將軍能派一支軍隊,進駐益州廣漢的葭萌關,為我們州牧擋陳炎的軍隊。”
“什麼?你說讓我派大軍進入益州?”劉備大驚,他突然想起兩個月前張松所說之事︰“莫非是子喬你所謀劃?”
“正是,衛將軍這下可以放心率軍進入益州了吧?”
“子喬真乃奇才,竟能達成此事?”
“事在人為嘛。”張松微微一笑︰“今衛將軍需盡快派一支數千兵力的軍隊進駐益州,再以為益州牧出力為由,索取錢糧、兵器,益州牧不得不給,屆時衛將軍在益州的實力也會越來越大。”
“另外,衛將軍在益州需廣樹恩澤,善待益州人,以收攏人心,益州人也大多具有慧眼,得衛將軍善待,自然會拿衛將軍和益州牧相比較,這一比較,誰優誰劣,一目了然,到時會有越來越多的益州人,傾向于衛將軍,待時機成熟,衛將軍便能突襲成都,將益州收入囊中,一切水到渠成。”
“子喬之謀,果然精妙,只是此事過于重大,我不敢輕易做決定,還得仔細思考一番。”
“那是自然,我就靜待佳音。”張松掩不住心中的興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