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講,兩人打算把劉璋給賣了。法正自然不會把孟達給忘了,他聯系了孟達,相約共同進退。
這天,法正下班回到家里。
下人來報︰“家主,有人求見,自稱是關中來的,叫趙戩。”
“趙戩?”法正一時沒想起是誰,先是皺眉思考了一下,隨後目光突盛︰“莫非是長陵 卿公之子趙戩趙叔茂?快,他在哪?”
法正離開關中時,年紀還輕,但也知道長陵趙家的名望。
“在大堂等著。”
法正來到大堂,果然有一個年紀近五旬的人坐在那里。
“扶風法正法孝直,見過叔茂公。”法正向趙戩行禮,以示尊敬。
趙戩做出攙扶姿勢︰“孝直無須多禮。”
法正招待趙戩坐下,兩人聊了起來。不過,法正並沒有直問來意,而趙戩也不急著說明來意,兩人就關中的風俗人情,講了半個時辰。在這聊天的過程中,趙戩慢慢地把關中的現狀,告訴了法正。
法正听了,心中驚駭,當年關中大亂,他才不得以南下,想不到十年之後,關中終于平定了。他是個聰明人,此時也大體上猜到趙戩的來意。
趙戩鋪墊了那麼久,也該步入正題了︰“孝直,想必你已猜到了我的來意,不錯……我如今為驃騎將軍效力,曾助張遼將軍攻佔長安,平定關中,今日,我亦是奉驃騎將軍之命來成都見孝直。”
“不知驃騎將軍之意是……”
“漢室衰敗,宦官掌權,奸臣當道,致使亂了朝綱,自黃巾以來,天下大亂,諸侯林立,百姓民不聊生,足見漢氣數已盡。戰亂二十余年,百姓久思和平,今驃騎將軍,應運而生,起兵于青州,一一平定北方州郡,給天下帶來和平,給百姓帶來希望。”
“驃騎將軍大軍很快就會南下,南方三州,劉璋、劉表和孫權,實力孱弱,就算合起來,也未必是驃騎將軍的對手,不過是以卵擊石而已,天下大勢將定,負隅頑抗,只會帶來災難。”
“孝直本是關中人,當年入蜀,只為躲避戰亂,為劉璋效力,只為謀取前程,今劉璋盤踞益州,為驃騎將軍之敵,雙方實力相差懸殊,且劉璋暗弱無能,他日驃騎將軍大軍南下,頃刻之間,便能攻入蜀地,屆時劉璋敗亡,孝直前程盡毀。”
“孝直是聰明人,當知良臣擇主而事的道理,劉璋只是你從關中進入蜀地後,唯一而又無奈的選擇,今我來到成都,若你願意為驃騎將軍,我自當引薦,屆時孝直成為驃騎將軍之臣,還可趁這天下尚未統一之時,謀取一些功勞,以為前程,還能恩萌子孫,否則哪日天下大定,你想立功都無功可立,則一生前程未卜呀!”
趙戩也是有辯才,一番話滔滔不絕,絲毫不給法正說話的機會。
“只是……叔茂公所言並非無理,只是我終是益州牧之臣,若背叛益州牧,恐怕……”這時代的人,就算心里有想法,也不會一下子表現出來,法正先是表達了他的難處。
“你所慮不無道理,不過這容易解決,孝直可以直接向益州牧請辭,我再向驃騎將軍引薦孝直,屆時你成了驃騎將軍之臣,必會得到重用。你可知道,我為何入蜀後就先找到你?”
“哦,這是為何?”
“在入蜀前,驃騎將軍特意給我寫了封信,讓我南下謀劃益州,稱你精于謀略,但心思關中,故讓我先來找你,可見驃騎將軍器重于你。”
陳炎確實給趙戩寫了封信,讓趙戩入益州時,可以酌情考慮從法正和孟達身上入手。當然,他肯定不會告訴趙戩,這兩個人在歷史上就背叛了劉璋。趙戩不知內情,就以為陳炎器重法正和孟達。
“竟有此事?”法正微微吃驚,想不到陳炎竟如此賞識自己。
“自然是真的,否則我來成都後,何以先來找你?”
“叔茂公,你來成都已有多長時間了?”
“四五天時間了,問這干嘛?”
“叔茂公多慮了,此事重大,我需再三考慮才行,不敢今日回復叔茂公。”
“哈哈哈哈,那是自然,我亦相信孝直懂得取舍,不過,孝直最好不要猶豫不決,今張遼將軍已到了漢中,接管原漢中數萬兵力,正囤積糧草,隨時都會南下。”
“哦,蜀地之所以易守難攻,皆因道路難行,從關中入蜀,唯有走蜀道,從荊州入蜀,唯有走水路,其余道路皆不通,驃騎將軍大軍若從漢中南下走蜀道,恐怕困難重重呀。”
“哈哈哈哈。”趙戩笑了起來︰“孝直放心,我雖不知詳情,但驃騎將軍大軍向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入蜀大計,驃騎將軍自會考慮清楚。”
其實,陳炎確實已經有了入蜀大計,早在他讓張遼駐軍于漢中時,就對張遼有所交待,讓張遼做好前期的準備。趙戩也得知一些情況,但他不會在法正未投效之前,就透露給法正,以免走漏風聲。
雙方聊了之後,法正送走了趙戩。他又給孟達寫了封信。孟達駐軍梓潼一帶,恐怕要數日才能回復。
十幾天之後,孟達終于回信了,法正才與趙戩相見。
“叔茂公,此事過于重大,我無法一個人做決定,因而與一故友書信往來,商量了一番,倒耽誤了些些日子,還請見諒。”
“無妨,孝直所謂的故友,可是孟達孟子敬?”
“叔茂公也知道此人?”
“略有耳聞,此人與你一起入蜀,是你至親好友。”
“正是,今他駐軍在外,不能回成都,他給我回了信,稱此事由我決斷,他願听我安排,我思慮再三,決定效力驃騎將軍,還請叔茂公代為引薦我和孟子敬。”法正起身,向趙戩行禮。
“哈哈,孝直終于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我仍有一好友,姓張名松字子喬,此人乃成都人,頗有才華,深得才劉璋信任,只可惜,他去襄陽了,否則有他相助,必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