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僅是常年聲援波蘭斯基的少數大導演之一與馬丁•斯科塞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斯皮爾伯格等齊名),更與波蘭斯基有著一層特殊聯系︰通過米亞•法蘿。
米亞•法蘿,這位傳奇的交際花,是弗蘭克•辛納屈的前妻。
1966年,21歲的米亞嫁50歲歌王,後因堅持出演波蘭斯基的《羅絲瑪麗的嬰兒》引發矛盾離婚,這麼個大美人在波蘭斯基的劇組里...要說兩人什麼都沒發生,估計是不太可能。
辛納屈這醋吃得有理有據...
1970年,25歲的米婭又嫁給41歲的安德烈•普列文,世界著名的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20世紀樂壇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音樂全才。
——安德列當時是已婚狀態,米婭懷孕之後,安德列才決定離婚。
1979年,米婭與安德列離婚。同年,她和伍迪•艾倫開始交往,這十二年里一直是伍迪艾倫的重要伴侶和靈感繆斯。
去年這伍迪•艾倫還自編自導了一部電影《艾麗絲》,由米婭•法羅主演。
她憑借此片獲得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提名,最終惜敗于朱莉婭•羅伯茨和《風月俏佳人》。
這片子...怎麼說呢,是典型的“神經質知識分子喜劇”、“存在主義困境探討者”這種伍迪•艾倫風格,在這個賽道他是大師地位。
但拋開那些哲學思考、知識分子趣味、對紐約城市的摯愛、猶太式幽默以及對人生荒誕性的悲憫洞察,這部電影算不上一個好故事。
米婭•法羅飾演的艾麗絲是個家庭婦女,從唐人街一個華國針灸楊大夫手里開了些魔法草藥用于治療背痛。
楊大夫給她的神奇草藥成為超現實情節的驅動力。
這些藥物賦予艾麗絲不同能力︰
隱身術︰窺探他人的生活與秘密。
催情藥︰釋放被壓抑的欲望,與心儀的對象發生婚外情。
誠實藥︰無法控制地說出內心真實想法。
前世藥︰體驗自己的前世生活。
“真實之眼”藥︰看到超自然現象鬼魂或者說幽靈)。
反正林恩看得一頭霧水,這些玩意到底和治療背痛有什麼關系?
咱也不敢問啊!他覺得這電影得歸類到‘魔幻現實主義’喜劇里去。
最奇妙的是,艾麗絲服下隱形藥水後跑去偷窺自己丈夫和前妻滾床單...
總之,言歸正傳,米婭•法羅和伍迪•艾倫兩人未成婚,但米亞•法蘿為他生下兩個子女。
很難說伍迪•艾倫對波蘭斯基的堅定支持背後,沒有米亞•法蘿這位與波蘭斯基合作過、關系匪淺的女人的“枕頭風”影響。
林恩相信,只要能打動伍迪•艾倫或者米亞•法蘿,就有機會將影響力傳遞到波蘭斯基那里。
今年的戛納主競賽單元競爭並不算空前激烈,林恩的目標清晰而宏大——金棕櫚獎!
艾倫•帕克自然心知肚明林恩今日設宴的用意。
他放下刀叉,用餐巾優雅地擦了擦嘴角,切入正題︰
“ink,戛納的規矩,你了解多少?”他問道,眼神銳利。
“略知一二,”林恩點頭,“它最青睞從未在任何地方公開放映的影片,但也接受允許影片在其原產國進行過小範圍首映比如本國電影節或極有限的本地發行),前提是在戛納之前不能在法國境內公映。”
“沒錯,”帕克贊許地點點頭,“為了配合這條規則,《低俗小說》目前在法國境內尚未上映,歐洲市場的大規模發行也按兵不動。而且,它沒有報名參加其他重要的國際a類電影節如柏林、威尼斯、多倫多)。你準備得很充分。”
他話鋒一轉︰“但是,《低俗小說》有個‘硬傷’——它已經在北美大規模首映並獲得巨大成功。按照不成文的慣例,這類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的難度會增大。不過...”
帕克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搞定評委會主席波蘭斯基,這些都不是問題。”
帕克身體微微前傾,聲音壓低了些,帶著一種分享行業秘密的鄭重︰“評委會主席在戛納的影響力...是決定性的。
他是整個評審過程的靈魂人物︰設定議程、引導討論基調、強調本屆電影節的藝術價值取向...
比如今年波蘭斯基坐鎮,可能更側重導演個人風格、劇本創新或社會議題的深度挖掘。
他是討論過程的舵手,負責協調分歧、推動共識。在票數僵持時,他的溝通能力和威望是打破僵局的關鍵。
雖然最終獎項由全體評委投票決定,但主席的強烈傾向性意見,往往具有無形的巨大壓力,能實質性阻止某部影片獲大獎,或者...助推他心儀的影片登頂。”
他總結道︰“組委會當然會盡量選擇與入圍影片\人物無利益關聯的主席以保證客觀性。但你也知道,在這個圈子里,有心人總能找到‘門路’。《低俗小說》我在電影院里看過...”
帕克語氣認真起來︰“昆汀的才華毋庸置疑,非線性敘事、黑色幽默、暴力美學...都玩得爐火純青。
你的劇本結構精妙,演員表演極其出彩...尤其是特拉沃爾塔和杰克遜。影片質量絕對過硬!我個人這一票,沒問題。”
這是他願意接受林恩公關的底線和前提。
但他也提醒道︰“不過,主席和評審團的決定將面臨全球媒體、影評人、觀眾的嚴格審視甚至猛烈批評。1987年那次大爭議,你應該听說過吧?當戛納評審的壓力非常大。”
林恩認真听完,舉起酒杯︰“謝了,艾倫。你提供的信息非常關鍵,價值連城。我會謹慎處理,步步為營。”
“cheers!”帕克舉杯回應。
1987年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評選引發了巨大爭議,好萊塢巨星\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擔任評委會主席,引發部分歐洲影人和媒體擔憂,認為他可能偏向美國電影或主流口味。
評審團構成除伊斯特伍德外,成員多為歐洲電影人如法國導演貝特朗•布里葉、俄羅斯導演安杰依•瓦伊達等),藝術品味存在差異。
伊斯特伍德強烈支持意大利導演莫萊蒂的《紅鼴鼠》諷刺喜劇)。
其他評委尤其法國評委)則力挺法國導演莫里斯•皮亞拉的《在撒旦的陽光下》艱深晦澀的宗教題材)。
雙方互不退讓,無法達成共識。
為打破僵局,評委會采取了戛納歷史上罕見的妥協方案︰再加一部,讓三部電影同時獲得金棕櫚獎。
這個極端解決方案直接開出了史無前例的“三黃蛋”。
獲獎影片︰
《在撒旦的陽光下》莫里斯•皮亞拉法國)
《再見,孩子們》路易•馬勒法國)
《紅鼴鼠》南尼•莫萊蒂意大利)
這是並列獲獎最多的一屆,直接讓金棕櫚獎“含金量”受到質疑。
此次事件促使戛納在未來評委會組建和投票機制上更謹慎,避免極端分裂——也就是說現在主席的話語權更重了。
隨後的閑聊中,黛比•艾倫優雅地插話道︰
“說到《低俗小說》,我覺得它今年沖擊戛納很有優勢。斯派克•李的新片《叢林熱》也會去戛納,我提前看了樣片。
塞繆爾•杰克遜在里面的表演...簡直讓人毛骨悚然,精彩絕倫!”她頓了頓,意味深長地補充道。
“而且,烏比•戈德堡能入選評審團成員,本身就是一個強烈的信號——今年戛納的風向,對黑人電影、對探討種族和社會議題的作品,非常有利。”
“其實那部電影我也投資了一部分,掛名了聯合制片人,斯派克算是我們的盟友...”林恩淡淡的舉杯裝了個逼。
艾倫•帕克提醒道︰“那你可得趕緊聯系斯派克•李,協調《叢林熱》與《低俗小說》在戛納的宣發節奏,避免內耗。”
“我已經寫好了一篇稿子,分析兩部電影如何以不同視角解構美國種族矛盾,將兩部電影塑造為‘時代雙子星’,在法國的宣傳會塞繆爾•杰克遜和文•瑞姆斯當成主角,戛納的開幕式威爾史密斯也會去...”
林恩胸有成竹,這一屆的戛納對黑人電影有利,這波熱度自然要抓緊蹭。
雖然威爾只這部電影里跑了個龍套,但是有另一部喜劇電影的誘餌在他前面吊著,他十分不介意跑一套法國,況且還能順便增加自己的國際知名度。
“e,我不得不說你還是干營銷的一把好手,有人和你說過這句話嗎?”艾倫•帕克听完,看向林恩的目光已經滿是欣賞。
林恩端起小巧的伏特加杯,對著帕克和黛比•艾倫做了個敬酒的姿勢,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容︰
“帕克先生,您這話說得我差點以為自己是斯皮爾伯格了——可惜我只是個會寫支票的制片人,外加偶爾在劇本里寫點‘砰!’和‘啊!’的音效詞。”
“怎麼樣,帕克。我沒說錯吧?ink絕不是膚淺的流行偶像...”黛比親昵的拍了拍帕克的胳膊。
“哈哈,你說得確實沒錯!”帕克大笑起來,顯然被林恩的幽默回應逗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