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1990

第182章 罷工第一天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海大腹 本章︰第182章 罷工第一天

    安撫廣告商的行動一直持續到半夜,第二天大早林恩就被福勒和鮑勃一道叫醒,兩黨的媒體斗法已經正式開始。

    “各位觀眾早上好,這里是《早安米國》。聯邦政府今晨正式停擺,全美28萬公務員一覺醒來失去工作,國家公園大門緊閉,但白宮似乎更想讓我們關注中東——請看我們的現場連線。”電視里主播表情凝重,音色低沉,仿佛在通知世界末日來臨。

    畫面切換到華盛頓國會山前,數十名被臨時解雇的環保局員工舉牌抗議,背景是圍欄封鎖的史密森尼博物館。白宮新聞發布會現場,發言人正播放《the arrior song》合唱版片段,歌詞“直面敵人,沒有恐懼,只有榮譽。”配合海灣沙漠軍事演習畫面。

    “象黨在停擺首日高調推出這首‘戰爭動員曲’,創作者竟是16歲的流行偶像ink,他的粉絲群體以青少年為主。驢黨議員批評此舉是‘用明星光環掩蓋治理失敗’,但能轉移公眾注意力嗎?”現場記者點評道。

    “abc是自由派媒體,自然會攻擊象黨政策。”福勒評價道。

    “說得好像政府停擺不是他們發動的一樣...換個頻道”林恩翻了個白眼,拿起桌上的三明治啃了一口。

    “早安,愛國者們!政府停擺固然令人遺憾,但布什總統今晨發表聲明︰絕不向加稅妥協!更令人振奮的是——我們的海軍陸戰隊有了新戰歌!i a a arrior and this is y song~”《福克斯與朋友們》的主持人則一臉興奮,還即興唱了幾句。

    福克斯電視台穿插的片段是白宮玫瑰園里,布什手持海軍陸戰隊旗幟,一位現役將軍站在他身邊激昂表態︰“這首歌讓士兵士氣高漲!伊拉克的薩達姆該听听這個!”

    他們背後的屏幕正在播放加州軍事基地清晨升旗儀式,士兵齊唱《the arrior song》,畫面標注︰“實時民調︰72觀眾支持總統優先處理海灣危機”。

    畫面切回演播廳,主持人滿臉笑容調侃道︰“听說ink的唱片一夜賣光?自由派媒體又在酸‘用戰爭轉移話題’,但他們忘了——沒有安全,哪來的福利?”

    “福勒,看看n的《晨間新聞》,它們算是中間派。”鮑勃說道。

    “ok。”

    “觀眾朋友們早安,這里是n晨間新聞。今天是聯邦政府停擺的第一天,但華盛頓的焦點似乎被一分為二︰一邊是癱瘓的國內服務,另一邊是高漲的戰爭動員。我們試圖為您理清這矛盾24小時內的真相與策略。”n的主播是個很上鏡的老頭,他語速不急不慢,打算娓娓道來。

    畫面此時出現分屏︰

    左側是財政部大樓空蕩的走廊,現場記者︰“華盛頓特區財政部大樓今晨僅有10員工到崗,福利支票發放系統顯示‘延遲至下周’。全美28萬聯邦雇員今早收到臨時解雇通知,包括國家氣象局科學家——這可能影響颶風季預警。”

    右側是五角大樓發布會現場,發言人展示伊拉克坦克集群衛星照片,稱“伊拉克裝甲部隊距沙特邊境僅50公里”,隨後播放《the arrior song》片段,畫面切至科威特流亡政府代表鼓掌。

    最後是波士頓社區服務中心的民眾采訪,一名單親母親手持停擺通知單︰“我女兒的免費午餐計劃被暫停,但電視里卻在放戰爭歌曲?這國家怎麼了?”

    屏幕底部的字幕條閃過“歌曲創作者ink年僅16歲,其經紀人稱他‘自願創作為國出力’,白宮透露已通過ascap米國作曲家協會)支付版權費。”

    “我們邀請三位專家拆解今日事件——喬治城大學政治學教授艾琳•卡特、退役陸軍上將馬克•托雷斯,以及流行文化評論人戴夫•羅森。”畫面切回已經擺上圓桌的演播廳,主持人介紹起嘉賓。

    政治學者艾琳•卡特率先發言︰“這是經典的‘聚旗效應’ray "round tag)策略。象黨試圖將停擺爭議轉化為‘總統在危機中領導國家’的敘事,但風險極高——若停擺時間過長,民眾會對‘兩面失控’產生焦慮。”

    主持人︰“艾琳教授,您提到象黨在用‘聚旗效應’轉移停擺壓力,但這是否低估了海灣危機的真實性?您認為公眾會接受這種敘事捆綁嗎?”

    艾琳•卡特︰“海灣危機當然真實存在,但象黨刻意選擇今日發布軍歌和情報照片,顯然在操縱議程優先級。歷史證明,‘聚旗效應’有效的前提是外部威脅緊迫且無爭議——而現在,驢黨已質疑照片時效性,nbc援引匿名官員稱︰“所謂伊拉克逼近沙特的情報照片拍攝于兩周前,今日發布時機‘值得推敲’”。若停擺持續,兩黨互撕會瓦解這種‘團結’假象。”

    主持人轉向上將︰“托雷斯將軍,作為軍事戰略專家,您如何評估這首《tink的粉絲與征兵對象根本不重疊,這是否浪費資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退役上將馬克•托雷斯︰“這首歌本身是優秀的征兵工具,但選擇ink有風險︰他的粉絲多是年輕女孩,而海軍陸戰隊征兵對象是1824歲男性。不過,若伊拉克真如照片所示逼近沙特,任何動員都正當其時。”

    主持人挑眉,轉向戴夫羅森︰“羅森先生,托雷斯將軍也認為ink與征兵對象‘不重疊’,但您似乎有不同觀點?”

    評論人戴夫︰“將軍,您低估了荷爾蒙的力量!18歲男孩參軍的一大動機是什麼?是在女孩面前顯得更‘男人’!ink的粉絲大部分是1528歲女孩沒錯——但這些男孩想吸引的女孩們,現在正為ink的新歌瘋狂。想象一下︰女孩們哼著‘我的偶像為陸戰隊寫歌’,男孩們就會覺得穿上軍裝能讓自己在姑娘眼里閃閃發光!這是文化心理學,不是人口統計學!”

    主持人跟進︰“所以您認為,這是一場精準的‘間接動員’?”

    戴夫︰“完全正確!象黨用ink給軍隊鍍了一層流行文化金粉,讓參軍從‘義務’變成‘潮流’。不過風險在于——如果戰爭拖入泥潭,這些男孩發現姑娘們不再覺得軍裝酷了,ink反而會成為反戰運動的靶子。”

    托雷斯冷笑回應戴夫︰“羅森先生,我帶過那些18歲孩子上戰場,他們需要的是活下來,不是泡妞!把戰爭浪漫化會害死人。”

    戴夫聳肩︰“將軍,我同意您的擔憂,但政客們顯然更愛短期收益——他們賭的是戰爭在姑娘們變心前就打贏。”

    主持人又轉向艾琳︰“您指責象黨‘操縱議程’,但驢黨是否也借停擺夸大民生危機?”

    艾琳︰“當然,驢黨在表演憤怒——他們明知軍費條款不刪預算也能過,但更願讓象黨扛責。”

    主持人面向鏡頭總結︰“三位專家的分歧顯而易見︰這是政治操縱、軍事必要,還是文化算計?或許三者皆是。但可以肯定的是,流行偶像與軍隊的踫撞,已將一場政府停擺變成了國家身份認同的戰役。n會持續關注....”

    “n這套‘質疑而不站隊’的中間立場值得學習啊,之前嘉賓批評象黨,最後主持人還不忘拉出驢黨讓她順便罵幾句...”林恩關掉電視感慨道。

    喜歡紐約1990請大家收藏︰()紐約199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紐約1990》,方便以後閱讀紐約1990第182章 罷工第一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紐約1990第182章 罷工第一天並對紐約1990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