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只有一點點毛毛細雨,下一會停一會,停一會,再下一會。
如今的這一隊人馬已經是十分成熟了,大家都是齊心協力,不再有勾心斗角和嫉妒。
終于到了下午,他們趕到了花花村,此刻花花村的村民正堵在路口︰“這里不讓進,你們找別處吧”。
池妙站在前面開口︰“我們就是路過村子,去前面的山上”。
那男子語氣十分不友好︰“路過?現在天都快黑了,你們說只是路過,騙傻子呢?我們村不收留難民”。
村長走上前來︰“我們就是借個路,不會對你們做什麼的”。
那村民沒好氣︰“誰知道你們是真的借路還是假的借路,那斧頭村就是因為你們這些流民,整個村子都被屠了”。
池妙覺得再耗下去也沒有有意義,于是拿出自己的大刀來,周圍的其他人也紛紛拿出了自己的大刀。
池妙語氣十分不善道︰“這會我們就是借路,如果你們再執迷不悟,我們怕是要屠村了”。
那些村民見狀都嚇得腿打哆嗦,這時一個老者走上前來︰“你們當真只是借路?”。
村長點頭︰“放心吧,我們只是借路”。
老者十分疑惑︰“可是眼下下著雨,你們為何還要執意上山”。
村長解釋道︰“不瞞您說,這雨怕是要一直下,屆時怕是又會有新的水患,所以我們要借路”。
那老者只是覺得村長在危言聳听,但是看著對面人的架勢,于是叫大家讓開,雲游村的人這才從村子里走到了山上。
花花村看到雲游村真的在借路,也便沒再為難了。
這會的山上地還是濕的,但是卻不滑,等過幾日怕是就會滑了,大家都一聲不吭的跟著池家人。
看到了路上這麼多人的慘狀,他們這才意識到活著的不易,眼下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終于,他們來到了曲水城,曲水城比義城稍微人道一點,他們願意接納流民,但是他們只接納有錢的流民。
如果想要進城,所有人都要交銀子,一個人五兩銀子,村民們听聞後都開始咒罵起來。
但是為了活命,他們不得不交出自己的銀子,好在之前撿了些藥材,到時候賣了還能是一筆錢。
池父交了20兩銀子後,被門衛攔截了下來︰“等等,你那驢車也算一人,也要交5兩”。
池父心里窩著火,但是不得不又掏出5兩銀子出來。
池妙在腦海中詢問系統︰“統子,這里算是安全了吧?”。
系統勘測一番後回道︰“只能說暫時安全了呦,因為再過一個月,那邊的疫病就會傳播過來了,許多人被大水和泥石流沖了家,到時候都會往這邊趕來的”。
池妙心里掐算著︰“還有一個月呢,那我們就先在這里休整半個月,這銀子可不能白交。
于是她趕忙停下腳步︰“大家伙,這會咱們都沒錢了,你們每家出一個人,咱們去將之前的藥材賣了”。
隨後一行人又去了藥店,店家看到都是野生藥材,個個的品質都是上乘,于是開開心心的收了藥。
之前那些搶劫的難民不知道它們背的是藥材,只以為是野菜,所以沒搶,都搶了些金銀細軟,這才使得這些人有生的念想,再加上他們去了斧頭村拿了些鋪蓋,覺得日子也有盼頭。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賺了銀子,池妙趕忙將池鐵牛帶來看病︰“大夫,我兄長之前傷了腿,您幫我們瞧瞧”。
那大夫檢查一番後回道︰“這腿恢復的很好,你們一定是將他照顧的不錯了,我再為他開一副方子,剩下就慢慢養著吧”。
池家人听聞都開心不已,池父拿著錢定了包房,池妙覺得接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驢車肯定是不行了,得買個馬車。
于是次日,池家人去了市集,又挑了一輛馬車,他們打算用驢車裝東西,馬車可以坐人。
有點錢的村民在得知池家半個月後又要出發的時候,也去集市買了驢車。
還有一部分村民不願意再走了,池妙也不強求,人各有命。
這幾日池家還備足的干糧,池父專門給池妙和自己打了一柄長刀,這刀十分鋒利也十分結實。
池妙還給自家娘親和兄長配了弓弩,就是確保他們的安全,他們將所有的鋪蓋都換了個遍,還去成衣鋪子里買了好些衣裳。
池父把自己的家底都掏空了,但是這都是池妙吩咐的,他不知怎得,覺得自己閨女說的就是對的。
池妙偷偷去了典當鋪子,從儲物空間里拿出了一只金釵,而後做了死當。
這個錢說不定以後有用呢。
這幾日池妙也在觀察著這座城,這座城對富人的包容性很強,同時她也在觀察著這個世界。
她覺得池鐵牛既然有學習的天賦,那就叫他去考書院,至于錢,這個倒是不愁,因為她可是搬空了地主家的一整個庫房。
再者說,她也能做做生意,眼下只有科舉才能夠讓池家更上一層樓。
“統子,這個世界最好的書院在哪?”。
系統搜查一番後回道︰“那自然是明哲書院了,但是那個書院池鐵牛怕是進不去”。
“為啥進不去?”。
“因為那個書院的弟子都是非富即貴的,寒門去了那一定會受排擠的”。
池妙覺得系統說的對,古往今來,霸凌事件層出不窮,這又是古代,階級意識十分分明,說不準就惹到什麼 不該惹的人。
許多穿越女一去了古代又打世子,又罵紈褲的,這不是在扯淡嘛?
“統子,幫我找找那種適合赤鐵牛的書院”。
“有的宿主,落山的落山書院,這里距離京城最近,歷年來也出了許多探花郎,最適合池鐵牛了”。
池妙一听,覺得靠譜︰“好,那就去這個落山書院”。
這幾日算是大家住的最舒心最安穩的日子了,不用擔心有洪水,也不用擔心有野獸,更不用擔心有其他流民的虐殺。
池鐵牛的腿也越發的好了起來,但是池家人依舊照看他十分仔細。
池父這幾日干起了老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