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灣灘頭的硝煙尚未散盡,朱元璋便已嗅到了乘勝追擊的戰機。殘陽如血,映照著他眼底迸發的精光,這位從淮右布衣崛起的梟雄深知,戰場上的每分每秒都關乎霸業興衰。他即刻召集諸將,將令擲地有聲︰“陳友諒新敗,氣脈已亂,正是犁庭掃穴之時!”隨著號角響徹應天城頭,十萬大軍如洶涌浪潮,沿著長江逆流而上,劍指陳友諒的腹地。
饒州城今江西鄱陽)外,漢軍殘部尚未從龍灣慘敗的驚恐中緩過神來,朱元璋的先鋒騎兵已如鬼魅般出現在城下。箭矢如蝗雨傾瀉,雲梯架上城牆的剎那,守城將士肝膽俱裂。僅僅三日,這座扼守鄱陽湖要沖的重鎮便易主。緊接著,安慶今安徽安慶)之戰更是驚心動魄,守將趙普勝曾是陳友諒麾下猛將,卻在朱元璋的離間計與強攻之下,城破人亡。最具戰略意義的洪都今江西南昌)攻防戰,朱元璋親自坐鎮指揮,漢軍糧草斷絕、外援無望,最終在饑寒交迫中開城投降。每一場勝利都如重錘,將陳友諒苦心經營的防線砸出裂痕,長江中游的控制權逐漸易手,朱元璋的旗幟在收復的城池上獵獵飄揚,軍心士氣達到頂點。
反觀陳友諒,逃回武昌的船艙里,他死死攥著殘破的帥旗,指節泛白。龍灣一戰,他不僅損失了兩萬精銳,更痛失百余艘樓船,這些傾注無數心血的戰船,如今或沉江底,或成了朱元璋的戰利品。“朱元璋!”他對著銅鏡嘶吼,鏡中倒映的面容扭曲猙獰,“此仇不報,我誓不為人!”當夜,武昌城的工坊便燃起徹夜燈火,工匠們在皮鞭的催促下日夜趕工,新的戰船龍骨拔地而起,陳友諒瘋狂征調民夫擴充水軍,鐵錨撞擊聲、伐木聲、號子聲交織成復仇的序曲。
然而,這場雙雄對決的劇本里,本該攜手的盟友張士誠卻另有盤算。在平江今江甦甦州)的園林深處,這位鹽商出身的梟雄正倚在雕花榻上,听著幕僚們分析戰局。“主公,朱元璋與陳友諒兩虎相爭,正是我等坐收漁利之時。”謀士的話語正中下懷,張士誠捻著胡須輕笑,眼中盡是狡黠。他早已厭倦了紛爭,只想偏安江南,看著兩大勁敵互相消耗。面對陳友諒的求援書信,他要麼束之高閣,要麼敷衍回應,任由盟友在朱元璋的攻勢下苦苦掙扎。
直到九月金風送涼,張士誠終于按捺不住野心。他探知朱元璋主力西征,應天周邊防御空虛,心中暗喜︰“天賜良機!”一聲令下,呂珍、徐義率水師從太湖出發,戰船遮蔽湖面,旌旗綿延數里。首戰諸全州今浙江諸暨),元軍元帥袁實力戰不敵,城破後慘遭屠戮。緊接著,長興今浙江湖州)成了他們眼中的肥肉。呂珍的軍隊分三路進逼,戰船駛入陳瀆港,鐵索橫江,試圖將長興城困成孤島。
但他們低估了守將耿炳文的韌性。這位朱元璋麾下的防守名將,早在數月前便開始加固城牆,儲備糧草,訓練死士。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耿炳文將沙盤重重一拍︰“劉成守五里牌,湯全御蔣婆橋,張珙扼下新橋,務必將敵軍堵在城外!”慘烈的戰斗隨即爆發,蔣婆橋畔,湯全揮舞大刀連斬數敵,卻被流矢射中咽喉,血染戰袍;下新橋處,張珙與敵軍短兵相接,力竭而亡,尸體橫陳橋頭。劉成在五里牌築起血肉防線,與敵軍鏖戰一晝夜,箭矢射盡就用石頭砸,石頭用完就拼刺刀,陣地前尸骸堆積如山。
長興城危在旦夕之際,耿炳文身披玄鐵甲,手提開山斧,親率三千死士殺出城門。他一馬當先沖入敵陣,斧刃過處血肉橫飛,士兵們見主將如此勇猛,士氣大振,喊殺聲響徹雲霄。在耿炳文的帶領下,原本頹勢的戰局瞬間逆轉,張士誠的軍隊開始潰散。呂珍、徐義見勢不妙,慌忙登船逃跑,卻被朱元璋的伏兵截殺,無數戰船被焚毀,俘虜的敵軍排成長龍。這場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戰役,讓張士誠損兵折將,再次淪為天下笑柄,也讓他錯失了改寫命運的最佳時機。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 年)五月二十四日,江南的暑氣已然蒸騰。朱元璋站在應天城頭,遠眺杭州方向,眉頭緊鎖。杭州作為張士誠的重要據點,如同一顆隨時可能爆炸的火藥桶,威脅著朱元璋勢力的東部邊境。深思熟慮後,他招來同僉樞密院事李文忠,目光堅定地說道︰“嚴州乃浙西要沖,若張士誠揮師西進,此處便是首當其沖。你即刻前往,務必築起堅城,不可有絲毫懈怠!”李文忠領命後,不敢有半分耽擱,當即點齊人馬,奔赴嚴州。抵達後,他親自勘察地形,規劃城池布局,征調民夫工匠,日夜趕工。夯土聲、伐木聲、號子聲在嚴州上空回蕩,一座堅固的城池在汗水與辛勞中漸漸成型,如同一位堅毅的衛士,嚴陣以待。
八月六日,熾熱的陽光炙烤著大地,胡大海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向紹興進發。胡大海身經百戰,眼神中滿是自信與果敢,他堅信以自己麾下的精兵強將,定能一舉拿下紹興。然而,紹興城的守軍也並非等閑之輩,城高牆厚,防御森嚴。宋總管張英立功心切,急于求成,在未探明敵情的情況下,便孤軍深入,直抵紹興城下。當他踏入敵軍設下的埋伏圈時,四周突然殺聲四起,箭矢如雨點般傾瀉而下。張英雖奮力拼殺,但寡不敵眾,最終血染沙場,命喪于此。張英的死讓胡大海痛心疾首,但他並未退縮,指揮軍隊將紹興城團團圍住。然而,紹興守軍憑借堅固的城池,頑強抵抗,胡大海的軍隊久攻不下,糧草逐漸告急,無奈之下,只能黯然退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十月,寒風漸起,落葉紛飛。李伯升奉張士誠之命,率領十余萬大軍,水陸並進,氣勢洶洶地殺向長興。長興城中,守軍僅有七千人,面對如此懸殊的兵力差距,城中人心惶惶。但守將耿炳文臨危不懼,沉著冷靜地組織防御,他鼓舞士氣︰“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我等誓與長興共存亡!”
十一月十一日,消息傳至江州今九江),朱元璋得知長興危在旦夕,心急如焚。他立刻召集眾將,下達命令︰“長興乃戰略要地,決不能有失!常遇春听令,你即刻率精銳前往救援!”同時,他又命帳前都先鋒陳八、元帥王國寶率領建康之兵,元帥沈友仁、華高率領宜興、寧國之兵,總管彭某、萬戶費聚率領廣德、安吉之兵,多路並進,馳援長興。然而,張士誠的軍隊早有防備,趁夜發起劫營。一時間,火光沖天,喊殺聲震耳欲聾。朱元璋的援軍猝不及防,陣腳大亂,紛紛潰敗。耿炳文只能率領城中守軍,堅守城池,元帥劉成在激烈的戰斗中不幸戰死。
李伯升見朱元璋援軍敗退,更加囂張跋扈。他在長興城外安營扎寨,一連結下九寨,又建造高大的樓車,居高臨下俯瞰城中一舉一動。同時,他指揮士兵搬運土石,試圖填埋護城河,還放火船攻擊水關。長興城內,守軍日夜奮戰,疲憊不堪,與外界的聯系也被完全切斷,宛如一座孤島,在狂風暴雨中搖搖欲墜。
朱元璋得知援軍失利,長興局勢依舊危急,心急如焚。他深知,若長興失守,張士誠的勢力將進一步擴張,對自己極為不利。于是,他再次派出常遇春,給予厚望︰“此次救援,務必成功,長興存亡,在此一舉!”
十一月二十七日,寒風呼嘯,常遇春率領大軍如神兵天降,抵達長興。李伯升得知常遇春到來,心中大駭,深知自己絕非對手,慌忙棄營而逃。常遇春怎會輕易放過,他果斷下令追擊。戰場上,殺聲震天,塵土飛揚。常遇春一馬當先,率軍奮勇追殺,李伯升的軍隊丟盔棄甲,四處逃竄。此役,常遇春大獲全勝,俘虜與斬首敵軍五千余人,長興之圍終于解除。城中百姓歡呼雀躍,耿炳文等守將也長舒一口氣,這場驚心動魄的保衛戰,在常遇春的救援下,最終以勝利告終。
龍鳳八年1362 年)的江南,早春的寒意尚未褪盡,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卻已悄然醞釀。二月七日清晨,寧越府今金華市)的街巷還籠罩在薄霧之中,往日的市井喧囂被一陣刺耳的喊殺聲驟然打破。苗軍元帥蔣英、劉震、李福率領叛軍,如豺狼般撕開了這座城池的寧靜。他們手持帶血的兵刃,沖進官府衙門,宋江南分省參知政事胡大海、郎中王愷、總管高子玉毫無防備,在亂刀之下不幸遇害。胡大海一生戎馬倥傯,為朱元璋征戰四方,卻未料到會在這樣的背叛中隕落,他至死眼中還帶著難以置信的驚愕。
叛軍在城中燒殺搶掠,數萬百姓被驅趕著離開家園,哀嚎聲回蕩在街巷之間。當這支叛軍裹挾著百姓經過台州仙居縣時,方國珍之兄方國璋听聞消息,立刻率軍前來阻攔。然而,苗軍此刻如困獸猶斗,凶殘至極,一番血戰之後,方國璋力戰不敵,命喪當場。隨後,蔣英等人帶著劫掠來的財物和百姓,直奔紹興,投靠了張士誠麾下的呂珍。
早在苗軍叛亂之前,張士誠便嗅到了機會的味道。他暗中謀劃,派弟弟張士信率領一萬余人的精銳部隊,氣勢洶洶地撲向諸全。諸全城牆之上,守將謝再興望著城外如潮水般涌來的敵軍,眼神中卻沒有絲毫畏懼。他沉著地指揮士兵加固城防,儲備糧草,準備迎接這場生死之戰。從二月初開始,張士信的軍隊便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猛烈進攻,箭矢如雨般射向城頭,攻城錘撞擊城牆的聲音震耳欲聾。但謝再興憑借著出色的指揮和將士們的頑強抵抗,硬生生將敵軍擋在城外。
時間一天天過去,到了二月二十九日,局勢終于迎來轉機。謝再興暗中挑選精兵,在城外設下埋伏,自己則親率一支人馬從南門殺出。張士信見守軍主動出擊,以為對方已陷入絕境,立刻指揮軍隊迎擊。雙方在城下展開了一場慘烈的廝殺,刀光劍影之中,鮮血染紅了土地。就在戰斗正酣之時,謝再興預先設下的伏兵突然殺出,張士信的軍隊頓時陣腳大亂,被殺得丟盔棄甲,大敗而逃。此役,謝再興俘獲敵軍千余人,狠狠地挫了張士信的銳氣。
然而,張士信並不甘心失敗。他迅速調集更多兵力,再次將諸全團團圍住,攻勢比之前更加猛烈。謝再興雖然打了一次勝仗,但面對源源不斷的敵軍,城中兵力和糧草逐漸吃緊,無奈之下,只能向李文忠求援。李文忠接到消息後,立刻派胡德濟率領援軍前往諸全。可當胡德濟趕到時,謝再興卻皺著眉頭說道︰“敵軍勢大,這點兵力遠遠不夠,還需更多支援!”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處州府的苗軍听聞寧越府叛亂的消息,心中的野心也被點燃。他們紛紛響應,舉起叛旗,殺害了江南行樞密院判官耿再成、總制孫炎、元帥宋文剛、知府王道同,迅速佔據了處州城。消息傳到朱元璋耳中,他怒不可遏,當即下令平章邵榮率胡深前往討伐,務必平息叛亂,穩定局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此時的李文忠,手中兵力捉襟見肘,面對張士信的大軍,他苦思冥想,終于想出了一條妙計。他派人四處散播消息,聲稱邵榮率領五萬大軍已從江西出發,徐達也帶著五萬精兵從徽州趕來,兩支大軍將在寧越會師,共同支援諸全。這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張士信的軍營中炸開了鍋。
而張士信本人,本就是個驕奢淫逸之徒。他在軍中帶著歌姬舞女,攜著樂器,每日飲酒作樂,全然不顧戰事緊急。上行下效,軍中將領們也紛紛效仿,整個軍營紀律渙散,士兵們疏于防備。三月七日深夜,月色朦朧,胡德濟與謝再興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率領精銳部隊發動夜襲。當他們悄悄摸進敵軍營壘時,許多敵軍士兵還在醉生夢死之中。一聲令下,喊殺聲四起,張士信的軍隊頓時陷入一片混亂,士兵們驚慌失措,四處奔逃,自相踐踏,不少人在慌亂中跌入河中溺亡。
經此一役,張士信元氣大傷,不得不暫時停止進攻。而朱元璋一方,雖然經歷了苗軍叛亂的動蕩,但憑借著將領們的英勇奮戰和智謀策略,成功守住了重要城池。此後一段時間,雙方都在舔舐傷口,積蓄力量,江南大地暫時恢復了平靜,然而,誰都知道,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更大規模的戰爭,或許正在黑暗中悄然孕育。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十月十七日,凜冽的秋風裹挾著寒意掠過長江兩岸。韓宋政權的池州境內,神山寨高聳入雲,雲霧繚繞間暗藏殺機。池州元帥羅友賢站在山寨之巔,望著山下蜿蜒的小路,眼神中閃爍著不安與野心。這位曾為朱元璋麾下效力的將領,在權力與利益的誘惑下,悄然生出異心。他暗中與張士誠的使者頻繁往來,書信密約不斷,謀劃著背叛韓宋政權,企圖借助張士誠的勢力,在亂世中另立山頭。消息很快傳到朱元璋耳中,這位亂世梟雄拍案而起,怒喝道︰“羅友賢竟敢背信棄義,通敵謀反!常遇春听令,即刻點齊兵馬,務必將這逆賊繩之以法!”常遇春領命後,即刻披掛上陣,率領精銳之師,浩浩蕩蕩向池州神山寨進發,一場平叛之戰一觸即發。
時光流轉,轉眼到了龍鳳九年1363年)正月初九。神山寨外,戰鼓雷鳴,常遇春的軍隊將山寨圍得水泄不通。常遇春手持長槍,身先士卒,指揮士兵發起猛烈進攻。山寨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但常遇春的軍隊士氣高昂,他們冒著箭雨,架起雲梯,奮勇攀登。羅友賢雖負隅頑抗,無奈軍心已散,難以抵擋常遇春的凌厲攻勢。經過一番激烈廝殺,常遇春的軍隊終于攻破山寨大門,沖入寨內。羅友賢在亂軍之中被生擒活捉,常遇春毫不留情,當場將其斬首示眾,叛亂被迅速平定,神山寨重新回到韓宋政權的掌控之中。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二月初二,江淮大地戰雲密布。張士誠野心勃勃,妄圖吞並韓宋政權,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他派麾下大將呂珍率領精銳部隊,將韓宋皇帝韓林兒、太保劉福通圍困在安豐今安徽壽縣)。安豐城內,糧草漸少,守軍疲憊不堪,形勢岌岌可危。二月十一日,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又從甦州吳門發兵,增援呂珍,安豐的局勢愈發危急。在張士誠軍隊的猛烈攻擊下,劉福通雖率軍奮力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兵敗被殺。韓林兒被困城中,孤立無援,只能寄希望于朱元璋的救援。
遠在應天的朱元璋得知安豐告急的消息後,心急如焚。他深知,韓林兒雖無實權,但作為韓宋政權的皇帝,在名義上仍是各路義軍的共主,若安豐失守,韓林兒被殺,不僅會讓自己失去大義名分,還會讓張士誠的勢力進一步壯大。于是,他當機立斷,決定整軍向東,馳援安豐。然而,此時西邊的陳友諒一直對朱元璋虎視眈眈,隨時可能發動進攻。朱元璋權衡再三,最終留下佷子朱文正率領兩萬孤軍駐守洪都今江西南昌),以防御陳友諒的進犯。
陳友諒得知朱元璋東援安豐,洪都兵力空虛的消息後,大喜過望。他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立即召集六十萬大軍,打造巨型戰船,浩浩蕩蕩東下,妄圖一舉攻佔應天,消滅朱元璋的勢力。陳友諒的軍隊戰船相連,綿延數十里,旌旗蔽日,鼓聲震天,氣勢洶洶,不可一世。
三月初一,朱元璋顧不上陳友諒的威脅,親率徐達、常遇春等猛將,率領大軍日夜兼程,奔赴安豐。在安豐城下,朱元璋的軍隊與呂珍的部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常遇春一馬當先,沖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他揮舞長槍,連斬數將,敵軍望風披靡。在朱元璋軍隊的猛烈攻擊下,呂珍的防線逐漸崩潰。最終,朱元璋成功擊破呂珍,救出了小明王韓林兒。但此時的朱元璋並不知道,他的這一決定,將引發一場更為慘烈的大戰——洪都保衛戰與鄱陽湖決戰即將拉開帷幕,而他與陳友諒之間的生死較量,也將達到白熱化的程度。
喜歡大謀謀天下請大家收藏︰()大謀謀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