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
送報紙的小伙子騎著自行車在大街小巷里穿梭,他的工作是給這一片地區訂了報紙的人家送報。
他的工作時間很早,平時這個點,許多人的家門都是緊閉的。
平常他需要把報紙塞進這些人的門縫里,或者從院牆上拋進院子。
但今天一騎進胡同,他就發現不對勁兒。
家家戶戶門口或站或坐都有人,大家都看著巷口的地方,他一出現,所有人都瞧著他。
自己好像沒犯事吧。
也沒得罪人啊。
小伙子心里一顫,百思不得其解,騎車的動作慢下來。
家住胡同口不遠的一位老大爺忍無可忍,氣如洪鐘地朝送報小伙喊話。
“小伙子,你沒吃早飯嗎,騎快點,我老頭子等著看報紙!”
原來是等著看報紙了。
小伙子心里不害怕了,轉而變成好奇。
整條胡同的人,都等著看報紙?
今天的報紙,難道刊登了什麼大事件?
他雖然是送報的,但因為工作時間很早,他每天匆忙吃過早餐,就騎著自行車飛快去報社,拿到報紙後馬上就開始派報。
至于報紙的內容,他壓根沒時間看,頂多掃一眼。
老頭子拿到報紙後火速翻開,然後大笑,朝屋里喊︰“老婆子,你快過來看,我都說了頭版肯定有。”
派報小伙稀里糊涂,正準備問一嘴,其他家的人也在催促。
他只好連忙往前騎,給大家都送報。
每一個拿到報紙的人翻開頭版,都是仰天哈哈大笑的模樣。
送報小哥終于忍不住,隨便抓住一個老人家問︰“是什麼新聞這麼讓人高興?”
他探頭去看報紙的內容。
老人家哈哈大笑,把報紙舉到他面前︰“看見沒,我們華國的建築師,獲得了國際獎項。”
送報小伙看清楚報道,也很開心。
“知道,我看了昨天的新聞聯播,我國的建築師打敗了國際上一百多個建築師獲得金獎,其中大多數都是發達國家。”
說起這事,他與有榮焉。
哪怕他根本不認識這位建築師,哪怕他其實不明白這里面意味著什麼。
但只要是華國人,看了昨晚的新聞聯播,沒有不覺得榮幸的。
老頭子更榮幸,下巴抬到天上去了,他指著報紙上比嬰兒拳頭還大的「秦楓」兩個字。
“看到沒,這個叫秦楓的建築師,就住在我們胡同,他是我的鄰居!”
送報小伙大吃一驚。
這胡同里出了個為國爭光的建築師。
不得了,不得了。
果然是榮譽!
老頭子滿意地看著小伙子震驚和羨慕的表情。
“其實小楓不是第一次為國爭光,他讀書時候去國外留學,參加比賽也拿過獎了,還有貴省的黑岩山峽谷大橋你知道吧,也是他設計的,話說那座大橋……”
“喂喂喂!”一個老太太在自己門口喊︰“好你個李老頭,自己看到報紙就不顧別人了?”
派報小伙渾身一震,听得入了迷,差點忘記自己正在工作。
“大爺,我先不和你說了,回頭再聊。”
他騎上自行車,繼續往前派報。
這一路上,幾乎所有人都拉著他聊了幾句,全是關于這位青年建築師獲獎的事。
經過那位建築師家門口時,他多看了幾眼。
他給這條胡同派報好幾年了,很少見到這家有人,而且這家也沒訂報。
鄰居說他的工作很忙,一年到頭總是在外面奔波,很少在家里住。
某家屬大院。
秦念恩一起床就頂著雞窩頭跑到大院門口。
門口的保安都認識她,有人笑著調侃︰“小念恩,又不听話,被你爺爺揍得跑出來了?”
秦念恩扁了扁嘴︰“才不是,我在等報紙,今天的報紙怎麼還沒送來?”
“差不多就是這個點。”保安看了一眼時間︰“我知道了,你想看看今天的報紙有沒有報道你哥哥獲獎的事?”
秦念恩揚起燦爛的笑臉,重重點頭。
保安也十分感慨,他在這里做了很多年,也算是見證著秦楓長大的。
誰知道當年那個小炮仗一樣的小孩子,多年過去,會成為這麼有出息的人。
大院里的子弟擁有最好的生活條件,最好的教育環境,但也就出了秦楓這麼一個人才。
哦,對了,還有許家的小子。
姜家的小子目前勉強算半個。
叮鈴鈴——
派報員騎著自行車過來。
這里的大院守衛森嚴,不允許派報員進入,報紙都是交給門口的保安,保安檢查過後,再每家每戶送過去。
秦念恩在一旁焦急等待,派報員一走,她立即朝保安伸手。
“叔,我家的報紙給我,我自己帶回去。”
保安笑嘻嘻地把報紙遞給秦念恩。
秦念恩已經認識很多字,讀報是完全沒問題,她翻開頭版,見到大大的名字,頓時笑得眉眼彎彎。
快速瀏覽了一遍,她把報紙拽在手里,風一樣跑回家里。
“爺爺,我拿到報紙了,真的有,真的刊登了哥哥獲獎的新聞!”
“你慢點,小心摔著,年紀也不小了,怎麼還這麼毛毛躁躁的,一點都不穩重。”
秦邦彥從屋里走出來,他腳步匆忙,這頭在罵秦念恩,那頭自己也想要馬上看到報紙。
秦念恩跑到他面前,把報紙舉起來,大大的頭版遞到秦邦彥面前。
秦邦彥看著上面的標題,心潮澎湃,背在身後的手因為激動而顫抖。
“好好好,不愧是我老秦家的種,小楓果然為國爭光了。”
他視線一轉,落在秦念恩身上︰“你大哥這麼有出息,你和他同一個爹生的,你不能拖你大哥後腿,在上學前先背一篇課文。”
秦念恩瞪大眼楮︰“啊?”
另一邊,華國建築協會的辦公室里,祝院長和幾位成員大早上的齊聚一堂。
就連許久不出現的崔銘都拄著拐杖來了。
在他們面前,鋪著好幾份報紙,所有報紙的頭版都刊登了同一件事。
華國建築師秦楓獲得了青年國際最高榮譽。
崔銘把報紙上的大標題來回看了幾遍,眼眶泛起濕意。
“好,我們華國終于出了一名土生土長的知名建築師,我們國家建築界的崛起,就從這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