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魯地脂酊︰白斑復色傳民方(下卷)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魯地脂酊︰白斑復色傳民方(下卷)

    下卷一重癥復色,辨證加減愈趙強

    1983年的春天,魯中山區的桃花剛開,周家莊的周記藥室就來了個特殊的患者——22歲的趙強,來自鄰縣的煤礦,左臉從顴骨到下頜,一大片白斑像蒙了層霜,連眉毛都白了半截。他低著頭,帽檐壓得很低,聲音帶著顫“周大夫,俺這病治了三年,北京的大醫院都去了,說治不好……俺現在連礦上的活都不敢干,怕人笑話。”

    周老讓趙強抬起頭,仔細觀察白斑邊緣模糊,帶著些細碎的鱗屑,皮膚摸起來比正常處薄;再搭脈,脈象沉細無力,像山澗的細流;看舌苔,苔薄白而干,舌尖泛著點紅——這是“白癜兼氣血虧虛”的證型,比桂蘭的單純風邪證更復雜。“你這白斑面積大,還虧了氣血,單用藥酊不夠,得加些內服的藥,把氣血補起來。”周老轉身抓藥,“黃 三錢、當歸二錢、補骨脂二錢,水煎服,早晚各一碗;藥酊還按之前的法子涂,只是你皮膚薄,得用涼白開再稀釋一倍,曬的時間減到八分鐘,免得傷膚。”

    趙強抱著藥罐和藥方,像抱著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回到礦上,他嚴格按規矩來早上天不亮就起來煎藥,藥香混著煤煙味,在小屋里飄著;涂藥時用棉簽輕輕點,生怕蹭到好皮膚;辰時的太陽剛爬上山頂,他就搬個小馬扎坐在宿舍門口曬,帽檐斜著,只讓左臉對著陽光。第一周,白斑沒變化,只是涂藥處有點發粉;第三周,顴骨處的白斑邊緣,冒出了幾個針尖大的黑點,像墨汁滴在宣紙上;兩個月後,黑點連成了細線條,像藤蔓似的往白斑中間爬。

    可到了夏天,趙強的藥酊快用完時,忽然發現白斑處開始脫皮,還癢得厲害。他趕緊請假往周家莊跑,周老一看就知道“天熱了,你礦上濕氣重,藥酊的辛溫氣加上濕氣,把皮膚悶著了。”他給趙強加了味苦參,讓他煮水放涼後,涂藥前先擦一遍白斑“苦參能清熱燥濕,正好解你這濕氣,還不礙補骨脂的溫性。”

    調整後,脫皮和瘙癢很快就好了。到了秋天,趙強左臉的白斑已經少了一半,眉毛也長出了黑茬;年底再來時,他臉上的白斑只剩下頜處一小塊,還笑著跟周老說“礦上的工友都說俺像換了個人,俺還處了個對象,明年就結婚!”周老看著他的笑臉,在《周氏家傳醫案》上寫下“趙強,22歲,白癜(左臉)兼氣血虧虛,內服黃 當歸補骨脂湯,外用稀釋補骨脂酊(加苦參水預處理),半載復色七成,一年基本痊愈。”他還在旁邊注了行小字“大面積白癜需內外合治,氣血虧虛者先補後攻,濕熱重者加清熱藥,此乃辨證之要。”

    下卷二西醫探源,實踐驗證破質疑

    趙強的案例傳開後,連縣醫院皮膚科的王醫生都听說了。王醫生是醫學院畢業的,總覺得民間“酒泡藥”的方子不科學,心里犯嘀咕“補骨脂不過是普通藥材,泡點酒就能治白癜風?怕不是巧合。”1984年初,他特意帶著兩個實習生,去周家莊做“臨床觀察”,想看看這方子到底有沒有真效果。

    王醫生先看了周老的醫案,從宣統三年的李氏女,到現在的趙強,足足記了37個病例,每個都寫著白斑位置、面積、用藥時間、復色情況,甚至連飲食禁忌都有標注。“這些病例都是真的?”王醫生問。周老笑著說“你可以去村里問問,桂蘭、王大叔都在,趙強也能寫信來,都是實打實的人。”

    王醫生選了5個正在用藥的患者,做了詳細記錄每天觀察白斑顏色變化,測量復色面積,記錄有無副作用。一個月後,數據出來了5個患者中,4個白斑邊緣出現粉暈,2個長出黑點,復色率80,只有1個因為沒忌辣椒,復色慢了些,沒出現嚴重副作用——這比縣醫院用西藥(補骨脂素片)的復色率(60)還高,而且西藥容易讓患者出現惡心、頭暈,補骨脂酊只有輕微瘙癢,用金銀花水擦一擦就好。

    王醫生還取了點補骨脂酊,帶回醫院做成分檢測,結果發現魯中產地的補骨脂,補骨脂素含量比外地的高12,60度高粱酒正好能把這種成分萃取出來,辰時的紫外線強度(約300400x),能激活補骨脂素,促進黑色素細胞生成——這和周老說的“酒引藥氣、日曬助陽”,竟完全契合!

    “周大夫,是我之前太固執了。”王醫生握著周老的手,語氣誠懇,“您這方子不是‘土法’,是有科學道理的!以後我們醫院要是有患者不願意吃西藥,我就推薦他們來您這兒。”後來,王醫生還在《山東醫藥》上發表了篇文章,題目是《魯中民間補骨脂酊治療白癜風37例觀察》,把周老的方子和實踐經驗寫了進去——這是第一次,這個口傳了幾十年的民間方子,被寫進了正式的醫學刊物。

    周老拿著那本雜志,翻了又翻,笑著對桂蘭說“你看,咱這方子,不光能治病,還能上‘大書’,這都是實踐給的底氣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下卷三薪火相傳,桂蘭承藝守初心

    1985年冬天,周老得了場重感冒,咳嗽得厲害,連抓藥都得扶著藥櫃。桂蘭听說後,每天都去藥室幫忙,煮藥、配酊、整理醫案,做得有模有樣。周老看著她熟練的樣子,心里有了個主意“桂蘭,俺年紀大了,這藥室和方子,總得有人接著。你是這方子的受益者,又細心,願意跟俺學嗎?”

    桂蘭愣了愣,眼淚一下子就掉了下來“周大夫,俺願意!俺一定好好學,不辜負您,不辜負這方子!”從那天起,桂蘭成了周老的徒弟,每天天不亮就來藥室,從認藥開始學起——周老教她怎麼挑魯中補骨脂“粒要壯,色要褐,聞著有辛香,捏著硬實,癟的、黑的、有蟲眼的,都不能用,藥效差太遠。”他還帶她去山腳下的補骨脂田,教她認植株“葉子卵形,邊緣有細齒,花開淡紫色,結的籽要等霜打了再收,這樣油性足。”

    泡藥的學問更細高粱酒必須是鎮上酒廠的60度原漿,不能摻水;陶罐要選黑釉的,泡藥前得用開水燙三遍,晾干;補骨脂和酒的比例是1:5,少了藥味淡,多了太濃傷膚;泡的時候要放在南窗台上,每天晃三次,讓藥和酒充分融和,七天後才能用,早一天都不行。“這不是較真,是對患者負責,”周老摸著藥罐,“你多一分細心,患者就少一分罪,復色就快一分。”

    辨證用藥更是關鍵周老把醫案里的病例分類,教桂蘭分辨“風邪重的,白斑邊緣紅,只用藥酊就行;氣血虛的,白斑淡白,要加黃 當歸內服;濕熱重的,白斑癢,得用苦參水預處理;陰虛的,口干舌燥,要加麥冬滋陰。”他還教她記醫案“每個患者的情況都不一樣,要把脈、舌、用藥、反應都寫清楚,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就有譜了。”

    1986年春天,周老讓桂蘭獨立看診——第一個患者是個10歲的小姑娘,手背長了塊白斑,桂蘭按周老的法子,配藥酊,教家長稀釋、涂藥、曬太陽,還叮囑忌辛辣。三個月後,小姑娘的白斑全好了,家長帶著她來謝桂蘭,送了一籃剛摘的櫻桃。桂蘭看著小姑娘蹦蹦跳跳的樣子,忽然明白了周老說的“傳承”——不只是傳方子,更是傳一份讓患者重獲希望的責任。

    下卷四文獻凝珍,民方永續照人間

    1987年,山東省中醫藥研究所的研究員李建國,听說了周老和補骨脂酊的故事,特意來周家莊調研。他翻遍了周老的《周氏家傳醫案》,采訪了101novel.com多個痊愈的患者,還跟著桂蘭去補骨脂田考察,最後把這方子整理成《魯中補骨脂酊治療白癜風經驗總結》,收錄進《山東民間中醫藥驗方集》。

    書里詳細記載了補骨脂酊的制備方法“取魯中向陽坡產補骨脂50g,揀去雜質,粉碎為粗末,加入60度高粱酒250l,裝入黑釉陶罐,密封後置南窗向陽處,每日振蕩3次,浸泡7日後過濾,取濾液即得。用法每日辰時,以棉簽蘸取藥液涂于白斑處(避正常皮膚),涂後日曬815分鐘(夏季減時,冬季加時),每日1次。辨證加減氣血虧虛者加黃 30g、當歸15g水煎服;濕熱甚者加苦參10g煎水外洗預處理;陰虛者加麥冬15g煎服。禁忌忌辛辣、生冷、辛散之品,忌肥皂洗患處。”

    這本書出版後,補骨脂酊的方子傳遍了全國,很多白癜風患者照著方子配藥,都收到了效果。有個新疆的患者,寫信給桂蘭說“俺按您的法子,用本地的補骨脂泡酒,曬新疆的太陽,半年後白斑就復色了,現在能放心地去草原放羊了!”還有個上海的患者,把藥酊裝在小噴霧瓶里,方便攜帶,還回信跟桂蘭分享“這樣涂得更均勻,您也可以試試。”

    1990年,周老去世了,臨終前,他把那本《周氏家傳醫案》交給桂蘭“這方子是實踐出來的,以後還要接著試,接著改,讓更多人好起來。”桂蘭把醫案放在藥室最顯眼的地方,每天看診前都翻一翻,像周老在身邊指導一樣。她還收了兩個徒弟,一個是她的兒子,一個是村里的小姑娘,教他們認藥、泡藥、辨證,把方子一代代傳下去。

    後來,桂蘭的兒子在鎮上開了家“魯地脂酊館”,門口掛著周老傳下來的木牌,上面刻著“實踐出真知,民方濟世人”。來求醫的患者,不僅能拿到藥酊,還能收到一本打印的《補骨脂酊用藥指南》,里面寫著周老的叮囑、桂蘭的經驗,還有患者的康復故事。

    結語

    魯中山區的補骨脂酊傳奇,從來不是“藥仙托夢”的虛幻,是周老祖輩用百年實踐“磨”出來的,是桂蘭們用真心“傳”下來的,是無數患者用希望“證”出來的。從宣統三年的李氏女,到1980年代的趙強、桂蘭,從口傳的“涂藥曬太陽”,到文獻記載的“辨證加減”,每一步都藏著“實踐先于文獻”的真理,每一次復色都體現著“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中醫智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這瓶小小的藥酊,裝的不只是補骨脂和高粱酒,更裝著民間醫者的匠心——挑藥時的細致,泡藥時的耐心,辨證時的用心;裝著患者的勇氣——每天涂藥的堅持,日曬的等待,對抗疾病的堅強。它告訴我們,最好的藥方,往往藏在生活的實踐里;最珍貴的智慧,往往傳在百姓的口耳間。

    贊詩

    魯山脂酊蘊溫辛,日曬辰時復色真。

    辨證加減承古智,口傳心授續民珍。

    醫案頁頁凝心血,患者聲聲謝匠人。

    莫道民方無大雅,實踐深處有金針。

    尾章

    101novel.com24年的春天,魯中周村的“魯地脂酊館”依舊熱鬧。桂蘭已經70多歲了,頭發花白,卻還能坐在藥櫃後,指導徒弟認藥;她的孫子,101novel.com歲的周小宇,正在整理新的醫案,把患者的反饋、用藥的調整,一一記錄在電腦里——老醫案的紙頁泛黃了,新的傳承卻在數字化的時代里,繼續生長。

    有個從北京來的患者,拿著手機里的《山東民間中醫藥驗方集》截圖,找到周小宇“我按書里的方子試了三個月,白斑好了一半,這次來,想讓您幫我調調藥。”周小宇笑著拿出爺爺傳下來的黑釉陶罐,泡上新采的補骨脂“這是今年山腳下的新脂,藥效足,您回去按辰時曬,肯定能好得更快。”

    陽光透過藥館的窗戶,照在陶罐上,泛著淡淡的光。罐子里的補骨脂,在高粱酒里輕輕晃動,像在訴說著跨越百年的故事——從周老的爺爺,到周老,到桂蘭,再到周小宇,這方子像一粒補骨脂種子,在實踐的土壤里,生根、發芽、開花,結出了無數希望的果實,照亮了無數白癜風患者的生活。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魯地脂酊︰白斑復色傳民方(下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魯地脂酊︰白斑復色傳民方(下卷)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