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東坡禪藥雙關記︰破故紙悟真章(上卷)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東坡禪藥雙關記︰破故紙悟真章(上卷)

    東坡禪藥雙關記︰破故紙悟真章

    楔子

    宋神宗元豐三年深秋,黃州赤壁下的江水裹著寒意,拍打著青灰色的岸石。岸邊東坡雪堂的窗紙被風吹得輕顫,屋內,甦軾身著粗布褐衣,正彎腰整理案上的舊卷——自去年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他便常在此抄書、種麥,日子雖清苦,卻也多了幾分自在。

    忽然,他扶著腰直起身,眉頭皺了皺——近來總犯腰痛,尤其晨起時,腰像被粗繩勒著,得緩好一會兒才能動。“子瞻兄,喝碗姜茶暖暖吧。”書童朝雲端著陶碗進來,碗里飄著兩片生姜,“前兒听巷口藥鋪的李掌櫃說,您這是‘老來虛’,要是能尋些‘破故紙’,或許能好些。”

    “破故紙?”甦軾接過茶,指尖觸到碗沿的暖意,“倒是听過這名字,卻不知它的用處。”朝雲撓撓頭︰“李掌櫃說,那是種褐色的籽兒,能治腰痛,民間用得廣,只是醫書里少見。”甦軾放下茶碗,目光落在案角一張泛黃的舊書頁上——那是從舊書堆里撿來的,紙邊已脆,上面的字跡模糊,只依稀辨出“溫腎”二字。

    正琢磨著,院外傳來叫賣聲︰“賣藥 ——破故紙、胡桃仁,治腰痛的好藥!”甦軾眼楮一亮,讓朝雲去叫住藥農。片刻後,一個背著竹簍的漢子走進來,簍里攤著褐色的籽兒和裂殼的胡桃,一股溫醇的藥香飄滿屋子。“客官,這破故紙可是好東西,”藥農拿起一把籽兒,“我爹用它配胡桃,治好了十年的腰痛,您要是信得過,我教您怎麼用。”

    甦軾接過那把破故紙,籽兒像縮小的核桃,褐色殼上帶著細紋,指尖觸到些許粗糙。他看著籽兒,又瞥了眼案上的舊書頁,忽然覺得有趣——這“破故紙”是藥,案上的“故紙”是書,一為療身,一為養心,倒像是一對有趣的孿生兄弟。窗外的風卷著幾片落葉進屋,落在舊書頁上,像是在為這樁即將展開的“藥與禪”的緣分,添了幾分輕淺的詩意。

    上卷 一 雪堂初遇破故紙 老農細說溫腎功

    藥農姓王,是黃州城郊的農夫,世代種藥。他坐在雪堂的矮凳上,從簍里掏出個布包,里面是炒好的破故紙,褐色的籽兒泛著油光,聞著有股淡淡的酒香氣。“客官,這破故紙得用黃酒泡三天,再用文火炒到發黃,”王老農指著布包,“酒能把它的‘溫性’引出來,炒過之後,燥性就小了,吃著不上火。”

    甦軾听得認真,從袖中掏出小本子——這是他用來記農事、抄詩句的,此刻卻想把藥農的話記下來。“老伯,這破故紙配胡桃,是怎麼個用法?”王老農笑著說︰“簡單!把炒好的破故紙磨成粉,和胡桃泥混在一起,早晚用溫水送服,一次一小勺。我爹當年腰痛得不能下田,吃了半個月,就能扛著鋤頭種地了!”

    “您爹的腰痛,是什麼模樣?”甦軾追問,指尖在紙頁上懸著,準備記錄。王老農想了想︰“就是早上起來腰硬,走幾步路才松快;夜里還總起夜,一晚上得起來兩三回;天涼的時候,腿也發沉,像灌了鉛——李掌櫃說,這是‘腎里沒火’,破故紙能給腎添把火,胡桃能給火添柴,倆搭著,火就旺了。”

    甦軾點點頭——他雖不懂醫,卻听出這是“腎陽虛”的癥狀,和自己的腰痛倒有幾分像。“那若是別人用,用法也一樣嗎?”王老農搖搖頭︰“不一樣!我鄰居家的張阿婆,去年冬天得了腰痛,還總咳嗽,我就教她在藥里加了幾顆杏仁。杏仁能潤肺,和破故紙配著,既治腰又治咳,她吃了十天就好了。”

    說著,王老農從簍里抓了把破故紙和幾個胡桃,遞給甦軾︰“客官,您先試試,要是覺得好,再找我買。這藥不貴,都是山里采的,民間的法子,實惠又管用。”甦軾接過藥,心里暖暖的——這山野間的藥農,竟比城里的郎中懂得還細。他把藥放在案上,又看了眼那頁舊故紙,忽然覺得︰這破故紙藏在民間,像這舊書頁藏在書堆里,不被人注意,卻藏著實實在在的用處。

    朝雲在一旁笑著說︰“先生,您今晚就試試吧,要是腰痛好了,往後就能多寫幾首詞了!”甦軾拿起一顆胡桃,剝了殼,嘗了口仁兒,清甜的香氣在舌尖散開。他看著案上的破故紙和舊故紙,忽然生出個念頭︰這藥與書,或許還有更深的緣分,等著他去發現。

    上卷 二 巷口藥鋪遇新案 辨證加減顯民智

    第二日清晨,甦軾按王老農的法子,把破故紙用黃酒泡上,又讓朝雲去巷口的“仁心堂”買胡桃。剛走到藥鋪門口,就見個婦人扶著個老者站在櫃台前,老者臉色蒼白,捂著腰不停嘆氣。

    “李掌櫃,您再給我爹開點藥吧,”婦人聲音發顫,“之前的藥吃了半個月,腰痛還是沒好,反而更怕冷了。”李掌櫃皺著眉,翻著手里的賬本︰“老丈這是腎陽虛,我開的‘腎氣丸’按理說該管用,怎麼會……”

    甦軾上前一步,笑著說︰“掌櫃的,晚輩倒有個民間的法子,或許能試試。”他把王老農說的破故紙配胡桃的方子講了,還特意提了加杏仁治咳嗽的事。李掌櫃愣了愣︰“破故紙?我倒是知道這藥,可醫書里只說它‘溫腎’,沒說還能加杏仁啊!”

    老者的女兒半信半疑︰“這位先生,這法子真的管用嗎?我爹夜里不僅腰痛,還總起夜,連覺都睡不好。”甦軾點點頭︰“老丈的癥狀,和我前幾日遇到的老農很像,只是老丈更怕冷,或許可以在藥里加些生姜——生姜能散寒,幫破故紙把溫性送到腰上。”

    李掌櫃想了想,對婦人說︰“那就試試吧,破故紙我這鋪里有,我給您炒好磨粉,再配些胡桃仁,您回去按這位先生說的,加生姜煮水送服。”婦人接過藥,再三謝過甦軾,扶著老者慢慢走了。

    過了五天,甦軾又去藥鋪買胡桃,剛進門就見那婦人笑著迎上來︰“先生!您可來了!我爹吃了您說的藥,腰痛輕多了,夜里也只起夜一回,終于能睡整覺了!”李掌櫃也湊過來說︰“子瞻先生,您這民間的方子,比我的腎氣丸還管用!我得把它記下來,往後遇到腎陽虛的患者,就推薦這個法子。”

    甦軾坐在藥鋪的凳上,看著李掌櫃在賬本上寫“破故紙酒炒)一兩,胡桃仁五錢,生姜三片,治腎陽虛腰痛、畏寒、夜尿多”,忽然明白︰醫書里的記載是死的,可民間的用法是活的——根據癥狀加減,才是治病的關鍵。他想起王老農說的加杏仁,又想起今日的加生姜,這些細節,都是百姓在日子里摸出來的,像黃州的溪水,悄悄流著,卻滋養了不少人。

    離開藥鋪時,李掌櫃送了他一小包炒好的破故紙︰“先生,您也有腰痛的毛病,拿去試試,要是覺得燥,就加兩顆麥冬,滋陰的。”甦軾接過藥,心里滿是感慨——這民間的醫藥智慧,從來不是孤立的方子,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分享,像這深秋的陽光,雖淡卻暖。

    上卷 三 東坡自試補骨方 禪意初萌思故紙

    回到雪堂,甦軾按李掌櫃的囑咐,把炒好的破故紙磨成粉,和胡桃泥混在一起,早晚用生姜水送服。第一日晨起,他扶著腰起身,竟覺得那股緊繃的痛感輕了些;第三日,夜里只起夜一回,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樣頻繁醒;第七日,他竟能彎腰整理麥種,不用再緩半天。

    “先生,您今天精神真好!”朝雲端著早飯進來,見甦軾正站在窗前吟詩,“之前您總說腰痛,現在都能站著寫詩了!”甦軾笑著說︰“這破故紙果然是好藥,民間的法子,比我想的還管用。”他拿起案上的破故紙粉,看著褐色的粉末,又瞥了眼堆在角落的舊書——里面還有不少像之前那樣的“閑故紙”,紙脆字淡,卻藏著舊時光的痕跡。

    午後,好友佛印和尚來訪,兩人坐在雪堂前的老槐樹下喝茶。佛印見甦軾精神矍鑠,笑著說︰“子瞻兄,幾日不見,你倒像年輕了幾歲,可是有什麼喜事?”甦軾把破故紙的方子講了,還拿出藥粉給佛印看︰“這藥叫‘破故紙’,能治腰痛,民間用得廣,我也是偶然從藥農那里得知的。”

    佛印拿起一點藥粉聞了聞,若有所思︰“‘破故紙’,‘故紙’——子瞻兄案上不是有很多舊故紙嗎?一為療身之藥,一為養心之書,倒是有趣。”甦軾心里一動,想起案上那張寫著“溫腎”的舊故紙︰“和尚說得對,這藥與紙,名字相近,用處卻不同,一個治身,一個治心。”

    “只是,”佛印話鋒一轉,“藥能治腰疾,卻治不了人心里的‘虛’。子瞻兄雖在黃州安閑,可夜深人靜時,怕還是會念著朝堂的事吧?”甦軾沉默了——佛印說中了他的心事,被貶以來,他雖常以詩文自遣,可偶爾還是會覺得空落落的,像心里少了塊東西。

    他抬頭望著槐樹葉間的陽光,光影落在案上的舊故紙上,忽然有了些感悟︰破故紙能補腎的“虛”,卻補不了人生的“虛”;舊故紙能載詩文,卻載不動歲月的愁。他拿起筆,在那張舊故紙上輕輕寫了“故紙”二字,又在旁邊寫了“破故紙”,看著兩個相近的詞,忽然覺得︰或許,他能從這“雙關”里,寫出點不一樣的東西來。

    當晚,甦軾服了破故紙胡桃膏,躺在床上,腰里暖暖的,竟一夜無夢。晨起時,他推開窗,見朝雲正在掃院中的落葉,陽光灑在雪堂的舊卷上,心里忽然亮堂了些——這破故紙與故紙的緣分,才剛剛開始。

    上卷 四 山野訪農探炮制 史志留白顯實踐

    又過了幾日,甦軾听說黃州西南的“胡桃嶺”,藥農對破故紙的炮制最有講究,便帶著朝雲,踏著晨露往嶺上去。胡桃嶺滿山都是胡桃樹,樹下種著成片的破故紙,褐色的籽兒掛在枝頭,像串著的小燈籠。

    村口的曬谷場上,一個白發老者正在翻曬破故紙,正是嶺上有名的老藥農張阿公。“阿公,晚輩甦軾,想來請教破故紙的炮制法子。”甦軾作揖道,“前幾日用了這藥,治好了腰痛,想多學些民間的用法。”

    張阿公放下木耙,笑著把甦軾迎進屋里︰“客官客氣了!這破故紙的炮制,可有講究呢!”他指著牆角的陶甕,“你看,這甕里是用鹽水泡的破故紙——要是治夜尿多,就得用鹽水泡,鹽能‘引藥入腎’,幫著收尿;要是治腰痛,就用黃酒泡,酒能活血,把藥勁兒送到腰上。”

    甦軾眼楮一亮︰“原來炮制還分病癥?我之前只知道用黃酒泡。”張阿公點點頭,從甕里撈出一把破故紙︰“去年村里的李二郎,夜里起夜五六回,我就用鹽水泡的破故紙給他配胡桃,吃了十天就好了。他之前也用黃酒泡的,沒效果,就是因為沒選對炮制的法子。”

    說著,張阿公帶著甦軾到灶房,演示炒藥︰“鹽水泡的破故紙,得用小火炒到籽兒發脆,不能炒糊;黃酒泡的,要炒到發黃,聞著有酒香氣就行。”他還從屋里拿出一本舊冊子,上面記著幾十個案子︰“這是我爹傳下來的,每個案子都寫了炮制方法,比如治婦人產後腰痛,要用姜汁炒破故紙,加紅棗;治咳喘,要用蜜炒,加杏仁。”

    甦軾翻著冊子,指著一個“治寒濕痹痛”的案子問︰“阿公,這個‘外用燻腰’,也是用炒好的破故紙嗎?”張阿公笑著說︰“是啊!把炒好的破故紙加桂枝煮水,用布蘸著水燻腰,燻到皮膚發紅,寒濕就能被逼出來。去年冬天,我兒媳婦在山里砍柴淋了雪,腰痛得不能動,就用這個法子,燻了三天就好了。”

    甦軾把這些都記在小本子上,又問張阿公︰“嶺上的史志里,有關于破故紙的記載嗎?”張阿公搖搖頭︰“我去縣里看過《黃州府志》,里面只寫了‘破故紙,生山野,治腰痛’,沒說炮制的講究,更沒說能外用。這些都是我們藥農一代代傳下來的,是實踐里摸出來的。”

    離開胡桃嶺時,張阿公送了甦軾一袋鹽水炒的破故紙︰“客官,您要是夜里起夜多,就用這個。”甦軾接過藥,看著手里的小本子——上面記滿了民間的實踐,比醫書、史志詳細百倍。他忽然覺得︰那些史志的留白,恰是民間實踐的舞台;而他,正像個拾穗的人,在這舞台上,撿起一顆顆珍貴的“智慧谷粒”。

    回到雪堂,甦軾把張阿公的炮制方法和病案整理好,放在案上。案角的舊故紙被風吹得輕動,他看著“破故紙”的記錄,又看著那張舊故紙,忽然覺得︰這“雙關”的靈感,正在心里慢慢發芽——或許,他能寫出一首詩,把這藥與紙、身與心,都融進去。窗外的月光灑在紙上,照亮了“故紙”與“破故紙”兩個詞,像在為這即將誕生的詩句,鋪下一層溫柔的底色。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東坡禪藥雙關記︰破故紙悟真章(上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東坡禪藥雙關記︰破故紙悟真章(上卷)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