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麟趾青娥記•上卷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麟趾青娥記•上卷

    楔子

    混沌初開,天地間孕“生生之氣”,神農氏嘗百草時,于昆侖墟得一株“續嗣草”(補骨脂古稱),其籽如丹,映日生輝,能“補先天之精,暖命門之火”,與崖壁杜仲、古木胡桃並稱為“三靈毓子藥”——杜仲韌皮蘊“筋骨承嗣”之韻,胡桃仁藏“精血化胎”之秘,續嗣草籽含“腎火暖宮”之靈。三藥初隱于山野,唯留“青娥護麟”之讖“得三藥合和者,可補嗣續之缺,如青娥捧麟,綿延宗嗣”,此為天地間“子嗣”與青娥丸宿命交織的最早伏筆。

    明代嘉靖年間,江南甦州府有望族董氏,世代為官,府邸臨平江路,門懸“廉憲第”匾額。董家先祖曾于戰亂中救下一游方醫者,醫者贈“青娥丸”秘方,稱“日後董氏若有嗣續之困,可依方制藥,輔以誠心,必能得償所願”。然歲月流轉,秘方漸被遺忘,只留一句“青娥捧麟”的口傳家訓。至董廉憲一代,董家雖仕途順遂,卻因“子嗣艱難”屢遭非議,這日,董廉憲立于府中“望麟亭”,望著亭外枯寂的石榴樹(喻多子多福),長嘆一聲,殊不知,那沉睡的秘方與三靈藥,正待一場“續嗣”的機緣,重見天日。

    第一回 廉憲堂中嘆無嗣 腎陽不足隱沉痾

    甦州府董廉憲,名豫,字立之,年屆五十,官至浙江廉憲,為官清正,素有“董青天”之譽。然這位在朝堂上雷厲風行的官員,回到家中,卻常被一樁心事壓得喘不過氣——成婚三十年,夫人程氏賢淑,卻始終未能誕下子嗣。董家三代單傳,董廉憲身為獨子,若不能延續香火,不僅無顏面對列祖列宗,更恐董氏血脈自此斷絕。

    這些年,董廉憲遍尋江南名醫,從甦州“回春堂”到杭州“保和堂”,名醫們診脈後,皆言“大人腎陽不足,精氣虛損,難以育麟”。有的開“五子衍宗丸”,有的施“艾灸關元穴”之法,程氏也常年服用“調經種子湯”,卻始終毫無動靜。近半年來,董廉憲更覺身體不濟每日晨起腰膝酸軟,似有千斤重物壓身;夜間常畏寒盜汗,稍遇風寒便咳嗽不止;連書房批閱公文,也常感精力不濟,昏昏欲睡。

    這日,甦州名醫沈仲和再次登門,為董廉憲診脈。沈仲和撫脈良久,眉頭緊鎖“大人脈象沉細無力,舌淡苔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軟,此乃典型‘腎陽虧虛’之證。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能生血,血能養胎。大人年過半百,腎精本就漸衰,又常年操勞公務,耗傷腎陽,精冷難以授胎,縱是夫人調理得當,也難成孕啊!”

    董廉憲聞言,頹然坐于椅上,聲音沙啞“沈先生,難道我董家真要斷了香火?”沈仲和沉吟道“倒也未必。只是尋常補藥,如人參、鹿茸,雖能補氣養血,卻難補命門真火。《黃帝內經》雲‘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命門火衰,則精冷不育。需尋一味能‘溫腎助陽、補火生土’之藥,輔以強筋骨、填精血之品,或許能有轉機。”

    送走沈仲和,董廉憲獨自來到書房,翻出家中珍藏的古籍,試圖尋找“溫腎助陽”之藥。翻至一本殘破的《神農本草經》時,見書中記載“補骨脂,一名破故紙,味辛,溫,主五勞七傷,風虛冷,骨髓傷敗,男子陽痿,女子不孕”。他心中一動,卻不知此藥如何配伍。恰在此時,老管家董忠端著熱茶進來,見主人愁眉不展,低聲道“老爺,老奴想起一件事,當年先祖救的那位游方醫者,曾留下一個‘青娥丸’秘方,說是能治‘嗣續之困’,只是秘方藏在祠堂的樟木匣中,從未有人用過,要不要找來看看?”

    董廉憲眼中閃過一絲光亮“快,去祠堂取來!”

    第二回 樟木匣里藏秘方 三藥合和顯端倪

    董家祠堂古樸肅穆,正中供奉著董氏列祖列宗的牌位。董廉憲與董忠來到祠堂,在供桌下方的暗格中,果然找到一個紫檀木樟匣,匣身刻著“青娥護麟”四字,歷經百年,仍清晰可見。打開樟匣,里面放著一張泛黃的麻紙,紙上用小楷寫著“青娥丸”配方“補骨脂四兩(鹽炒),杜仲四兩(去粗皮,炙微黃),胡桃仁八兩(去皮),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麻紙邊角還附有一行小字“此丸源于山野,補骨脂取秦嶺陰坡之籽,杜仲采崖壁十年之皮,胡桃用太行山腳之仁,三藥合用,溫腎助陽,強筋填精,男子服之,精暖能育;女子服之,宮暖能孕,故名‘青娥’,取‘少女懷春,生機盎然’之意。”董廉憲反復誦讀,心中疑惑“補骨脂溫腎,杜仲強骨,胡桃填精,三藥看似尋常,真能有如此神效?”

    為驗證藥方,董廉憲派人前往秦嶺采購補骨脂,又命人去太行山脈尋找優質胡桃,自己則親自前往甦州西郊的天平山,挑選杜仲。天平山崖壁上,杜仲樹依山而生,皮韌如絲,當地藥農說“杜仲皮要選十年以上的老樹,去皮後用桑柴火炙,待皮色微黃,絲絡不斷,藥效才最好。”董廉憲親自監督采摘、炮制,看著杜仲皮在火上慢慢變成微黃,絲絡如銀線般纏繞,心中漸漸生出期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半月後,三藥集齊。補骨脂籽飽滿圓潤,鹽炒後辛香濃郁;杜仲皮絲絡分明,炙後帶著淡淡的焦香;胡桃仁潔白如玉,去皮後潤如凝脂。董廉憲按秘方比例,將補骨脂、杜仲碾成細粉,與搗成泥的胡桃仁混合,加入煉蜜,揉成藥團,再制成梧桐子大的藥丸,裝在青瓷瓶中,置于書房案頭。

    此時,程夫人听說找到秘方,來到書房,見丈夫手中拿著青瓷瓶,輕聲道“老爺,這藥真能管用嗎?這些年,我們吃了太多藥,我怕……”董廉憲握住夫人的手,溫聲道“夫人,事已至此,不妨一試。沈先生說我命門火衰,這補骨脂能補命門真火,杜仲強筋骨,胡桃填精血,或許這便是天意讓我們延續子嗣。”

    當晚,董廉憲空腹服下三十丸青娥丸,溫酒送下。初時,只覺腹中微微發熱,並無異樣;三日後,晨起時腰膝酸軟之感竟減輕了些;一周後,夜間畏寒盜汗的癥狀也消失了。程夫人見丈夫精神漸好,也按方服用(劑量減半,用醋湯送下),半月後,她原本蒼白的面色漸漸紅潤,經期紊亂的情況也有所改善。

    董廉憲心中大喜,卻仍不敢聲張,只每日按時服藥。這日,他在府中散步,見園丁正在修剪石榴樹,便問道“這樹為何多年不結果?”園丁嘆道“老爺,這樹根系虛寒,雖年年施肥,卻難孕花果。若能給它根部埋些溫性的草木灰,或許能好些。”董廉憲聞言,忽然想到“我這腎陽不足,不正如這石榴樹根系虛寒嗎?青娥丸中的補骨脂,便是那‘溫性草木灰’,能暖腎火,助孕育,看來這藥真的對癥了!”

    第三回 市井傳聞證藥效 鄉野病案添信心

    董廉憲服用青娥丸一月後,不僅身體日漸強健,連往日難以處理的繁重公務,也能從容應對。他心中雖喜,卻仍存一絲疑慮“我一人見效,未必是藥能助孕,或許只是調理了身體。”為探知青娥丸是否真能“續嗣”,他命董忠喬裝成百姓,前往甦州城內外的市井、鄉野,打探是否有類似病案。

    董忠不負所托,三日後帶回一個消息甦州城外的木瀆鎮,有個叫張老實的農夫,年近四十,與妻子成婚十五年未育,三年前偶得一游方醫者傳授“三物補身方”(即青娥丸雛形),服用一年後,妻子竟生下一對雙胞胎。董廉憲听聞,當即決定親自前往木瀆鎮,一探究竟。

    次日,董廉憲換上布衣,帶著董忠來到木瀆鎮。張老實的家在鎮東頭,是一間簡陋的茅屋,院中卻種著一棵枝繁葉茂的石榴樹,樹上掛滿了紅燈籠似的果實。見到董廉憲,張老實有些拘謹,得知來意後,坦誠道“先生有所不知,我年輕時常年在太湖打漁,受了寒濕,不僅腰膝酸痛,還一直沒能有孩子。後來遇到一位老醫者,說我‘腎寒精冷’,給了我一個方子,用補骨脂、杜仲、胡桃仁煮水喝,還說要鹽炒補骨脂,炙杜仲皮,去皮胡桃仁。我按方用了一年,腰不疼了,妻子也懷上了娃,現在這對雙胞胎都兩歲了!”

    說著,張老實抱出兩個虎頭虎腦的孩子,孩子眉眼靈動,哭聲洪亮。董廉憲看著孩子,又問“服藥期間,可有什麼不適?”張老實笑道“起初有些上火,老醫者讓我減少補骨脂用量,加些麥冬煮水喝,後來就好了。他還說,這方子要‘因人而異’,若是陰虛火旺的人,就不能多吃補骨脂。”董廉憲點點頭,心中暗道“果然需辨證施治,看來我服用的青娥丸,因用鹽炒補骨脂,引藥入腎,又用胡桃仁潤燥,正好中和了補骨脂的溫燥,才無不適。”

    離開木瀆鎮,董廉憲又前往甦州城南的吳縣。吳縣有位老秀才,姓周,年過半百,無子,妻子常年患病。董廉憲找到周秀才時,他正帶著一個五歲左右的孩童讀書。周秀才說“我四十歲時,因科舉失利,憂思成疾,不僅頭發花白,還一直無子。後來在友人處得到‘青娥丸’,服用半年後,精神好轉,頭發也黑了些,一年後,妻子竟生下這個孩子。現在我不僅能教孩子讀書,還能幫鄉鄰寫文書,全靠這藥啊!”

    董廉憲仔細詢問周秀才的癥狀,得知他服藥前“頭暈耳鳴,失眠多夢”,正是“腎精虧虛”之證,與自己的“腎陽不足”雖有差異,卻都因青娥丸“補精填髓”而見效。他心中的疑慮漸漸消散,更加堅定了服藥的決心。

    回到府中,董廉憲將打探到的病案一一記錄下來,還找來《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對照青娥丸的配方研讀。他發現,補骨脂“溫腎助陽”,能補命門真火,讓“精暖能育”;杜仲“補肝腎、強筋骨”,能讓氣血充盈,滋養胎元;胡桃仁“補腎益精、潤腸潤燥”,既能填精血,又能中和補骨脂、杜仲的溫燥,三藥合用,恰合“腎主生殖”“精血相生”的中醫理論。

    程夫人見丈夫信心滿滿,也更加用心調理身體,每日除了服藥,還按董廉憲的囑咐,晨起散步,多食山藥、蓮子等健脾益腎之食。董家上下,都盼著這青娥丸能帶來奇跡,府中的石榴樹,也在園丁的精心照料下,漸漸抽出了新的枝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第四回 廉憲夜讀感神兆 夫人晨診喜添丁

    時光荏苒,董廉憲服用青娥丸已近一年。這一年間,他的身體發生了顯著變化腰膝酸軟之癥徹底消失,精力比年輕時還要充沛,寒冬時節也不再畏寒,甚至能在書房批閱公文至深夜。程夫人的變化也十分明顯,面色紅潤如桃花,經期規律,之前的畏寒、乏力等癥狀也一掃而空。

    這年冬至,甦州城飄起了小雪,董廉憲在書房夜讀,案頭放著剛溫好的青娥丸。他翻看著自己記錄的病案,忽然想起木瀆鎮張老實的雙胞胎,吳縣周秀才的幼子,心中充滿期待。正沉思間,窗外傳來幾聲清脆的鳥鳴,抬頭一看,竟是一只從未見過的彩雀,落在窗前的石榴樹上,對著書房鳴叫不已。董廉憲心中一動,想起古籍中“彩雀臨門,麟趾將至”的說法,莫非是神兆?

    次日清晨,程夫人晨起時,忽然覺得惡心欲嘔,食欲不振。董廉憲急忙請來沈仲和,為夫人診脈。沈仲和撫脈片刻,臉上露出驚喜之色,起身拱手道“恭喜大人!夫人脈象滑數有力,如盤走珠,此乃‘喜脈’啊!夫人已有身孕兩月有余!”

    董廉憲聞言,先是愣在原地,隨即大喜過望,緊緊握住程夫人的手,淚水奪眶而出“夫人,我們有孩子了!董家有後了!”程夫人也喜極而泣,哽咽道“老爺,真的嗎?這不是夢吧?”沈仲和笑著說“大人、夫人放心,脈象真切,絕非虛言。夫人能順利受孕,多虧了那青娥丸啊!補骨脂溫腎助陽,讓大人精暖能育;杜仲、胡桃仁填精養血,讓夫人宮暖能孕,正是‘精血相合,胎元穩固’之理。”

    消息很快傳遍董府,下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園丁更是精心照料那棵石榴樹,說要讓它和夫人一起“結果”。董廉憲則更加謹慎,每日親自為夫人熬制安胎藥,按沈仲和的囑咐,減少了青娥丸的用量(改為每兩日服一次),還特意請來經驗豐富的穩婆,提前照料夫人起居。

    甦州知府听聞董廉憲夫人有孕,親自登門道賀“董大人,您為官清正,如今喜得麟兒,真是天遂人願啊!不知用了什麼妙方,竟能得此良緣?”董廉憲笑道“不過是一味民間流傳的青娥丸,補骨脂、杜仲、胡桃仁三味尋常藥材,卻解了我三十年的心病。可見‘良藥未必貴,民間有真知’啊!”

    此事很快在甦州城傳開,百姓們都稱“董青天積德,青娥丸顯靈”,不少有子嗣之困的人家,紛紛效仿,尋找補骨脂、杜仲、胡桃仁配制青娥丸。甦州城的藥鋪,補骨脂、杜仲的銷量驟增,藥農們也紛紛進山采摘,一時間,“青娥丸求子”的說法,成了甦州城最熱門的市井傳聞。

    董廉憲看著府中漸漸復甦的石榴樹,想著即將出生的孩子,心中感慨萬千“這青娥丸,源于民間實踐,藏于家族秘匣,若不是我遍尋名醫無果,若不是董忠記得家訓,恐怕永遠也不會重見天日。它不僅讓我董家延續了香火,更讓我明白,真正的醫學智慧,往往藏在市井鄉野之間,等待著有心人去發現、去傳承。”

    這日,董廉憲再次來到望麟亭,望著亭外抽出新枝的石榴樹,仿佛看到了不久後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景象。他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青娥丸的故事,還將隨著孩子的出生,隨著市井的傳聞,隨著文人的筆墨,繼續書寫下去,成為中醫藥文化中一段不朽的傳奇。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麟趾青娥記•上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麟趾青娥記•上卷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