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鄰村翁嫗雙患病 辨證施藥顯真章
青溪村的阿瑤被治好後,甦衍用補骨脂酊治白駁風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飛到了周邊的村落。半月後,鄰村“石泉村”的李老漢和張婆婆結伴而來,兩人皆是年過六旬,都患了白駁風,卻癥狀各異。
李老漢身材高大,性格爽朗,一進甦衍的藥鋪,就大聲說“甦先生,听說你有治白斑的神藥,快給我也試試!”甦衍見他面色紅潤,聲音洪亮,拉起他的手,見手背和手腕處有幾塊白斑,邊緣清晰,皮溫正常,又診了他的脈象,弦勁有力,舌苔薄黃。李老漢道“我這白斑是去年夏天在田里干活,被暴雨淋了一場,回來就長了,起初不疼不癢,我也沒當回事,誰知今年夏天一曬,白斑就更明顯了,倒也不影響干活,就是看著不舒服。”
另一邊的張婆婆則身形瘦弱,面色蒼白,說話有氣無力,她撩起袖口,露出小臂上大片的白斑,連手指關節處都有,皮膚干澀粗糙,摸上去冰涼。“甦先生,我這病都三年了,”張婆婆嘆著氣說,“自從老伴走了,我就總覺得怕冷,夜里睡不好,後來就長了這白斑,越來越多,夏天都不敢穿短袖,稍微受點風就感冒。”甦衍診其脈象,沉細而弱,舌苔白膩。
待兩人說完,甦衍道“二位雖都患白駁風,卻是不同的證型,用藥需有所區別。”他先對李老漢說“你這是外感風邪,郁于肌膚,又因夏日暴曬,風邪與熱邪交織,所以白斑邊緣清晰,皮溫正常。補骨脂酊可照常使用,但需調整用法——每日清晨太陽剛出時涂藥,曬一刻鐘即可,切不可在正午暴曬,以免加重熱邪。另外,我給你開一副祛風清熱的茶飲,用金銀花、連翹、防風各五錢,煮水代茶,每日飲用,助藥力驅散風邪。”
接著,甦衍轉向張婆婆“你這是氣血虧虛,陽虛寒凝,肌膚失養日久,所以白斑蔓延,皮膚冰涼干澀。補骨脂酊需加一味藥——取生姜汁,按藥汁與姜汁一比三的比例混合,再行涂抹,生姜性溫,能增強補骨脂散寒之力,又能溫通氣血。涂抹後,除了曬太陽,每日還要用熱水袋敷白斑處半個時辰,以助陽氣生發。內服之藥,我給你開八珍湯加減,加桂枝、生姜,以補氣血、溫陽氣,每日一劑,堅持服用。”
李老漢和張婆婆听了,雖不甚懂“證型”“氣血”之說,卻見甦衍說得條理清晰,便依言而去。李老漢回去後,每日清晨涂藥曬太陽,又喝著清熱茶飲,起初覺得涂藥處有些灼熱,想起甦衍的話,便減少了曬太陽的時間,幾日後果然適應了。半個月後,他手背的白斑開始變淡,邊緣出現淡褐色的暈圈,原本弦勁的脈象也平和了許多。
張婆婆則細心地按比例混合補骨脂酊和生姜汁,每日涂藥後,先曬太陽,再用熱水袋熱敷。起初,她覺得皮膚還是冰涼,敷了十日左右,手臂竟漸漸有了暖意,夜里也能睡安穩了。一個月後,她小臂上的白斑邊緣開始模糊,干澀的皮膚變得潤澤,面色也比之前紅潤了些。兩人再次上門時,李老漢笑著說“甦先生,你這藥真管用,我現在干活都有勁兒了!”張婆婆也感激地說“先生,我現在不怕冷了,白斑也淡了,真是太謝謝你了!”
甦衍看著兩人的變化,心中感慨“中醫治病,貴在辨證。同是白駁風,因體質、病因不同,用藥和用法便要調整,若一概而論,怕是難有成效。”他忽然想起,石泉村多山地,村民常上山勞作,受風寒、濕熱侵襲的人不少,或許還有更多患白駁風的人。于是,他便在石泉村的曬場邊擺了個臨時藥攤,免費為村民診病,凡患白駁風者,皆根據其證型,調整補骨脂酊的用法,或加姜汁,或加艾葉汁,或配合不同的內服方藥。
這一日,石泉村的獵戶趙大柱背著弓箭來找甦衍,他左腿外側有一大片白斑,已近三年,因常上山打獵,風吹日曬,白斑處的皮膚格外粗糙。甦衍診其脈象,浮緊有力,知其是外感風寒,滯留經絡,便為他調制了加艾葉汁的補骨脂酊,囑其涂藥後曬太陽,再配合針灸足三里、血海兩穴,以通經絡、調氣血。趙大柱依言而行,每日打獵歸來,便在院中涂藥曬太陽,再讓妻子用艾草灸足三里穴。一個月後,他腿上的白斑竟淡去了大半,粗糙的皮膚也變得光滑。趙大柱高興地說“甦先生,你這法子比打獵還準!我這腿現在利索多了!”
甦衍在石泉村停留了十日,共診治了十七位患白駁風的村民,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調整用藥,竟有十五人見效。他將這些病案一一記錄下來,詳細寫明患者的體質、病因、癥狀、用藥方法及療效,夜晚便在油燈下整理,想著日後若有機會,定要將這些經驗傳給更多人。他看著手中的病案,忽然覺得,這些來自民間的實踐,或許比書本上的記載更鮮活,更貼近百姓的需求——畢竟,書本上的知識,最初也是源于前人的實踐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第四回 文人游學遇奇醫 口傳經驗入筆端
甦衍在石泉村行醫時,恰逢江南文人柳文清游學至此。柳文清出身書香門第,喜好醫書,曾通讀《黃帝內經》《千金方》,卻對民間醫術不甚了解,此次游學,便是想走訪各地,收集民間的治病良方。他听說石泉村有位甦先生,用一種草籽泡的藥汁治白駁風很有效,便帶著隨從,來到甦衍的臨時藥攤前。
此時,甦衍正在為一位老婦人診病,老婦人面頰兩側有白斑,甦衍根據其氣血虧虛的證型,為她調制了加姜汁的補骨脂酊,又開了當歸補血湯的方子。柳文清站在一旁,見甦衍診病時,不僅看舌苔、摸脈象,還仔細詢問患者的生活習慣、發病時節,甚至查看患者勞作的農具,心中頗為好奇。待老婦人走後,柳文清上前拱手道“在下柳文清,自江南而來,听聞先生醫術高明,特來請教。”
甦衍忙起身還禮“不敢當,在下甦衍,不過是鄉野醫者,略懂些皮毛。”柳文清道“先生客氣了,方才見先生為老婦人診病,用藥精準,不知先生所用的藥汁,是何藥材所制?”甦衍道“此藥名為補骨脂酊,用玄英山陰所產的補骨脂,加米酒浸泡而成,外用可治白駁風。”柳文清皺眉道“補骨脂?我曾在《神農本草經》中見過記載,言其‘主五勞七傷,風虛冷,骨髓傷敗’,多為內服補腎之藥,竟可外用治白駁風?”
甦衍笑道“柳先生博聞強識,所言極是。補骨脂內服確能溫腎助陽,但其性溫味辛,能散寒行散,外用時,借米酒之辛散,可引藥入肌膚,再輔以日光之陽,便能驅散肌膚中的寒邪,濡養皮毛,故能治白駁風。”他取來一罐補骨脂酊,遞給柳文清,“先生可聞聞其味,再觀其色。”柳文清接過藥罐,打開蓋子,一股辛香之氣撲面而來,藥汁呈褐紅色,清澈透亮,他不禁贊道“觀此藥汁,便知先生炮制用心。只是不知,先生是如何想到將補骨脂外用的?”
甦衍便將老牧人阿公見白兔餃籽向陽、自己用補骨脂酊治老牛白斑、後又治阿瑤等村民的事一一道來,還拿出自己記錄的病案,遞給柳文清。柳文清接過病案,細細翻閱,見上面詳細記錄了每位患者的癥狀、證型、用藥方法及療效,甚至還有患者用藥後的反應和調整之法,心中愈發敬佩“先生真是有心人!這些病案,比書本上的記載更具體,更實用。我通讀醫書,卻從未見有補骨脂外用治白駁風的記載,先生這是開創了新的用法啊!”
甦衍搖頭道“不敢說開創,不過是觀察自然、結合實踐罷了。村民們早就用補骨脂治牛羊的白斑,只是沒人想到用在人身上。我不過是舉一反三,借前人的經驗,稍作調整。這便是‘實踐先于文獻’吧——很多治病的妙法,最初都在民間流傳,口口相傳,待有人整理記錄,才會載入典籍。”柳文清深以為然“先生所言極是!我游學各地,發現民間常有一些‘土法子’,看似簡單,卻療效顯著,只因無人記錄,便漸漸失傳,實在可惜。”
接下來幾日,柳文清便留在石泉村,跟著甦衍診病。他見甦衍為一位患白駁風的孩童用藥——孩童素體濕熱,白斑處有些發紅,甦衍便在補骨脂酊中加入少量金銀花汁,以清熱利濕,涂藥後只讓孩童在樹蔭下接受散射日光,避免暴曬。柳文清不解“先生為何不讓孩童曬太陽?之前的患者不都是涂藥後曬太陽嗎?”甦衍道“孩童體質特殊,濕熱內蘊,若暴曬,恐加重熱邪,反傷肌膚。日光雖能助藥,卻也需因人而異,不可強求。”柳文清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外用之藥,不僅要辨證,用法也需靈活,先生考慮得真是周全。”
一日,柳文清見甦衍為一位老者診病,老者患白駁風已有五年,白斑遍布後背,同時還患有腰痛。甦衍除了為其調制補骨脂酊外用,還開了補骨脂、杜仲、牛膝等藥內服,囑其內外同調。柳文清問道“先生為何要讓老者內服補骨脂?”甦衍道“老者年事已高,腎氣虧虛,腰痛便是腎虛所致,而白駁風也與腎氣不足、氣血不能上榮肌膚有關。內服補骨脂可溫腎助陽,補腎氣,腎氣足則氣血旺,再配合外用之藥,內外兼治,療效才會更持久。”柳文清嘆道“先生將內外之藥結合,真是深得中醫‘整體觀念’之精髓!我之前只知補骨脂內服補腎,卻未想過可與外用之藥配合,治療白駁風與腰痛,受教了!”
在石泉村停留了十日,柳文清將甦衍用補骨脂酊治白駁風的方法、病案及辨證思路一一記錄下來,還畫了補骨脂的植株圖,標注了其生長環境、采摘時節和炮制方法。臨行前,他對甦衍說“先生,我回去後,定要將您的經驗整理成文,編入我正在撰寫的《山野醫話》中,讓更多醫者知曉補骨脂外用之妙。只是不知,先生是否願意將這些經驗公之于世?”甦衍笑道“治病之法,本就該惠及眾人,若能通過柳先生的筆墨,讓更多人受益,我求之不得。只是還請先生在文中注明,此法治病需辨證,不可盲目使用,以免誤人。”
柳文清拱手道“先生放心,我定會如實記錄,絕不夸大。他日《山野醫話》成書,我定派人送一本給先生。”說罷,便帶著隨從,踏上了歸途。甦衍望著柳文清遠去的背影,心中感慨“口傳的經驗,若能載入文字,便能流傳更久,幫助更多人。只是,文字終究是死的,實踐才是活的,日後還需不斷積累經驗,完善這補骨脂酊的用法才是。”
這日傍晚,甦衍收拾好藥攤,準備返回青溪村。石泉村的村民們紛紛前來送行,有的提著雞蛋,有的拿著自家種的蔬菜,還有的將自己珍藏的草藥送給甦衍。老牧人阿公也趕來了,他牽著那頭曾經生白斑的老牛,笑著說“甦先生,這牛現在壯實得很,多虧了你的藥。以後你要是還來石泉村,我帶你去山陰采最好的補骨脂!”甦衍一一謝過村民,心中滿是溫暖。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不過是盡醫者之本分,卻得到了村民們如此深厚的情誼,而這情誼,也將成為他繼續探索醫術的動力——畢竟,醫者的價值,便在這救死扶傷、守護百姓安康之中啊!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