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金駒餃芝記•下卷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金駒餃芝記•下卷

    《金根承運記》

    下卷

    第五回 藥廬辨證識真機 草木有性顯陰陽

    入秋後的春坤山被一層薄霧裹著,晨起的露水在紅 葉上凝成珠串,墜在根須間叮咚作響。李墨安的藥廬里飄出苦香,他正將新采的紅 切片,陽光透過窗欞落在攤開的《神農本草經》上,書頁里夾著的干枯紅 花忽然動了動——那是三年前救過的牧羊少年留下的謝禮。

    "先生,張嬸的咳疾又犯了。"藥童捧著陶碗進來,碗里盛著帶血的痰液,"她總說夜里胸口像揣著團火,喝了三副清肺湯也不見好。"李墨安放下切片刀,指尖搭在張嬸腕脈上,只覺脈象浮數中帶著一絲沉澀,如同秋日干燥的風裹著殘雨。

    他忽然想起金馬駒踏過的那片紅 地,根睫深處泛著的金芒總在寅時最盛。"取去年霜降前采的紅 ,配伍知母、貝母,再加三錢蜂蜜炙過的甘草。"他叮囑藥童,"紅 性溫味甘,入脾肺經,能補肺氣之虛;知母苦寒清潤,制其溫燥,這便是"相使"之理。"

    三日後,張嬸扶著門框來謝,臉上的潮紅褪了大半。"夜里不咳了,就是覺得身上暖烘烘的,像曬著太陽似的。"她攥著布包,里面是新蒸的糜子糕,"俺家那口子說,這藥氣聞著就跟紅 花開時一個味兒。"李墨安望著她離去的背影,忽然明白金馬駒留下的不只是金根,更是草木與生靈相通的玄機。

    夜里整理藥案時,他發現凡用春坤山紅 入藥的方子,療效總比別處的好三成。翻開祖傳的《固陽藥錄》,泛黃的紙頁上記著"正北黃 ,得山陰之精,受日陽之華,其性溫平,能補一身之氣",墨跡旁有行小字"寅時采挖,金氣最足,可醫久虛之證"——那是祖父用朱砂寫的,字跡里仿佛能看見當年采藥人的火把,在晨霧里連成一串星子。

    第六回 瘟疫突至驗真味 七情和合顯神通

    寒露剛過,一場瘟疫突然席卷固陽。起初只是孩童發熱,後來連壯勞力也開始上吐下瀉,鄉鄰們抱著被褥擠在藥廬外,哭喊聲驚飛了檐下的燕子。李墨安望著院里堆積如山的藥材,忽然發現只有紅 存量最足——去年秋收時,他總覺得該多存些,仿佛冥冥中有個聲音在催促。

    "先生,王大戶家的老三快不行了。"藥童氣喘吁吁跑進來,手里的脈案上畫著歪扭的脈象,"脈都快摸不著了,嘴唇干得像裂開的土地。"李墨安提著藥箱趕到時,孩子已面如金紙,眼眶深陷。他撬開孩子牙關,塞進一塊紅 膏,又用溫水調了紅 粉灌下去,指尖抵著孩子人中穴,忽然看見一絲金芒從孩子咽喉滑向丹田。

    "紅 配附子,溫陽救逆;加麥冬、五味子,斂氣生津。"他邊配藥邊講解,"這孩子是疫病傷了元氣,好比田里的苗被霜打了,得先把根保住。紅 固表,附子散寒,這是"相須";加麥冬防附子燥烈,便是"相畏"之妙。"三劑藥下去,孩子居然能喝米湯了,消息傳開,藥廬外的紅 根堆成了小山。

    有鄉鄰偷偷將紅 掛在門楣上,說能驅瘟神。李墨安本想阻止,卻見掛了紅 的人家,果然少有染病的。夜里他夢見金馬駒站在雲端,金色的鬃毛里落下紅 花,每朵花瓣上都寫著"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醒來時發現藥杵正自個兒搗著紅 ,藥香漫過窗紙,在院里結成一層薄霜似的白氣。

    這場瘟疫持續了整月,待到立冬那天,最後一個病人痊愈時,藥廬里的紅 剛好用完。李墨安在藥圃里補種紅 籽,發現新翻的泥土里有細碎的金屑,混在根須間閃閃爍爍。他忽然懂了,所謂"七情和合",不只是藥物相配,更是草木、神獸與人,在天地間達成的默契。

    第七回 冬藏金根承古意 文獻未載有真傳

    大雪封山時,李墨安帶著藥童進山采挖越冬的紅 。積雪沒到膝蓋,每一步都陷在"咯吱"聲里,唯有紅 的枯枝在雪地里支稜著,像無數只指向天空的手。"祖父說,冬藏的紅 ,根須里藏著三季的陽氣。"他用特制的骨鏟撥開積雪,"挖的時候得順著根須的走向,不能傷了須毛,那是吸收金氣的關鍵。"

    在一處背風向陽的山坳里,他們發現了片從未見過的紅 林,根睫粗壯如小臂,斷面泛著琥珀色的光。李墨安剛挖起一株,就見雪地里冒出串蹄印,比尋常馬印小些,每步間距恰好三尺——正是金馬駒的足跡。他忽然想起縣志里那句"固陽紅 ,其根有金紋者,可治五勞七傷",從前總以為是夸張,此刻卻見紅 斷面的紋路真如金線纏繞。

    藥廬的地窖里,新采的紅 碼得整整齊齊。李墨安將不同時節采的紅 分裝在陶罐里,貼上標簽"春分采者,味偏甘,補脾氣;夏至采者,氣偏盛,益肺氣;霜降采者,性偏溫,暖腎陽。"這些都是《本草綱目》里沒細說的,是固陽人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規矩,就像牧羊人知道哪片坡的紅 能治風濕,農婦懂得用紅 花煮水催乳。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臘月里,雲游的老醫官路過藥廬,見李墨安用紅 配伍麻黃治風寒,連連搖頭"紅 補氣,麻黃發散,這不是相沖嗎?"李墨安卻指著窗外"您看那紅 ,根扎在土里是"守",花開向太陽是"放",一守一放才是生機。"老醫官半信半疑地記下方子,後來在京城遇到同樣的病癥,試用後果然見效,只是他始終不明白,為何固陽的紅 竟有這般神通。

    除夕夜,李墨安對著紅 燈守歲。燈芯是紅 睫做的,油里泡過紅 籽,火苗總往東南方向偏——那是金馬駒常去的山梁。他忽然想,或許那些沒被寫進醫書的智慧,就像這跳動的火苗,在鄉野間代代相傳,比墨跡更長久。

    第八回 春回大地傳薪火 草木有情續新篇

    驚蟄那天,第一聲春雷炸響時,李墨安正在給藥圃里的紅 幼苗施肥。忽然听見山上傳來熟悉的嘶鳴,抬頭望見一道金光掠過紅 峰,金馬駒的鬃毛上沾著新抽的綠芽,蹄子踏過的地方,冒出成片的紅 苗,比往年早了半月。

    "先生,縣太爺派人來請。"藥童舉著帖子跑來,紅綢封面上印著"為編撰《固陽草藥志》,請君共襄盛舉"。李墨安摩挲著帖子,忽然想起那些被蟲蛀的藥書,想起張嬸說不清道理卻管用的土法子,想起金馬駒留在雪地里的足跡。他提筆寫下"紅 者,得坤地之厚,承乾陽之精,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其性溫味甘,入脾肺經"

    編撰草藥志的日子里,他帶著筆吏走訪山民。牧羊老人說"紅 花泡水,能治產後缺奶,俺奶奶教的。"挖藥婦人講"紅 根須煮水,洗凍瘡最靈,比凍瘡膏管用。"這些都沒被醫書記載,卻在固陽流傳了百年。李墨安忽然明白,所謂"實踐先于文獻",不過是草木與人相守的尋常歲月。

    那年秋天,《固陽草藥志》定稿時,李墨安特意在紅 條目後加了段注"正北黃 ,生于春坤山者,其根有金紋,得神獸庇佑。然醫道無他,唯順天時、應地利、合人心耳。"書成那日,他夢見金馬駒餃來一株紅 ,根睫上結著顆金珠,珠里映著無數人采藥、制藥、治病的身影。

    藥廬的門檻被踏得發亮,李墨安收了個新徒弟,是當年那個被救的牧羊少年。"師傅,紅 為什麼要在寅時采?"少年問。李墨安指著東方泛起的魚肚白"寅時屬木,紅 得木氣而醒,此時采挖,能存住昨夜的金氣。"少年似懂非懂地點頭,手里的藥鋤在晨光里閃著光,像極了當年金馬駒踏過的金蹄。

    結語

    春坤山的紅 一年年生長,李墨安的藥廬換了三代人,金馬駒的傳說仍在山民口中流傳。有人說見過它在月圓之夜現身,金鬃上掛著紅 花;有人說它鑽進了紅 最深的根須里,化作了山的血脈。而那本《固陽草藥志》,在縣太爺的書房里泛黃,卻總有人在翻到紅 條目時,聞到一縷若有若無的藥香。

    贊詩

    春坤山上金根生,

    神獸餃來天地精。

    四氣五味藏真機,

    七情和合顯神明。

    冬藏春發循天道,

    口傳心授見仁心。

    莫道草木無言語,

    一歲一枯總關情。

    尾章

    固陽的老人們說,紅 的金紋是金馬駒的足跡變的,每道紋路里都藏著個故事。那些沒被寫進書里的智慧,就像紅 的根須,在土地深處蔓延,連著過去,也連著未來。或許有一天,你走進春坤山,會在紅 花叢里看見一閃而過的金光——那是草木在說,天人合一的秘密,從來都在尋常歲月里。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金駒餃芝記•下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金駒餃芝記•下卷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