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黨參作為獨立中藥材的歷史淵源與史料考證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黨參作為獨立中藥材的歷史淵源與史料考證

    一、名稱與品種的歷史演變從“上黨人參”到“防風黨參”的嬗變

    1 東漢至明代上黨人參的文獻定位與資源危機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首次明確“參,人參,草藥,出上黨”,這里的“參”特指五加科人參(panax gseng),因產于山西上黨地區(今長治)而得名。唐代《唐新修本草》進一步描述其生長環境“蓋其山皆與太行連亙相接故也”,強調其地理關聯性。然而,至明代,上黨人參因過度采挖導致資源枯竭,《潞安府志》記載“今所出惟黨參”,暗示傳統五加科人參已被替代品取代。

    2 清代名稱分化與獨立命名的完成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吳儀洛《本草從新》首次明確記載“黨參”,並指出“真黨參久已難得,肆中所市黨參,種類甚多,皆不堪用。惟防風黨參,性味和平足貴”。此處“防風黨參”特指桔梗科植物,因其形態類似防風且根頭有“獅子盤頭”特征而得名。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進一步區分“上黨人參”與“黨參”,稱後者“性平,味甘,無毒,健脾運,補肺氣”,明確其功效差異。值得注意的是,《植物名實圖考》(1848年)記載“黨參,山西多產……根有白汁,秋開花如沙參”,從植物形態學角度確認了桔梗科黨參的獨立地位。

    二、品種替代與臨床應用的規範化進程

    1 形態特征與品種分化的關鍵標志

    清代醫家通過“獅子盤頭”(根頭部密集疣狀突起)這一形態特征將桔梗科植物從偽充品中區分出來。《本草綱目拾遺》描述“根有獅子盤頭者真,硬紋者偽也”,而《植物名實圖考》更詳細記載其根“長根至二三尺,蔓生,葉不對,節大如手指”,與現代黨參形態高度吻合。這一特征成為品種鑒定的核心依據,完成了從“上黨人參”到“防風黨參”的品種替代。

    2 臨床應用的逐步獨立化

    清代醫案中,黨參開始作為獨立藥材使用。程杏軒《杏軒醫案》記載以黨參配伍治療脾虛證,如“脾胃虛弱,食少便溏,以黨參、白術、茯苓同用”。此外,《肯堂醫論》中的“坤元是保丹”雖提及“黨參”,但早期仍可能指上黨人參的替代品。至清代中後期,黨參在《醫宗金鑒》《溫病條辨》等經典著作中頻繁出現,如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用黨參配伍麥冬治療氣津兩傷證,標志其臨床應用的規範化。

    三、現代定位的形成從“防風黨參”到《中國藥典》的品種確立

    1 植物分類學的最終確認

    現代黨參特指桔梗科植物黨參(donopsis pilosu)及其近緣種,其形態特征在《中藥大辭典》中被明確描述“根肥大,呈紡錘狀圓柱形,表面灰黃色,根頂端有膨大的根頭,具多數瘤狀睫痕”。這一描述與清代文獻中的“獅子盤頭”“根有白汁”等特征完全一致,證實了其品種傳承性。

    2 功效定位的科學化

    《中國藥典》將黨參功效明確為“健脾益肺,養血生津”,用于脾肺氣虛、氣血不足等證。這一功效定位與清代文獻中的“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渴”一脈相承,但通過現代藥理學研究進一步細化,如調節免疫、保護心血管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101novel.com25版《中國藥典》新增植物生長調節劑殘留檢測項目,強化了對黨參質量控制的要求,體現了傳統經驗與現代科學的結合。

    四、地域文化與名稱演變的關聯潞黨參的形成

    清代上黨地區(今長治)因行政區劃調整更名為潞安府,當地所產黨參逐漸被稱為“潞黨參”。《本草綱目拾遺》記載“產于山西太行山潞安州等處為勝”,強調其道地性。這一名稱的形成不僅反映了地域文化認同,也與黨參的功效特性相關——潞黨參因生長環境獨特,被認為“味甚甜美,勝如棗肉”,成為清代宮廷貢品,進一步鞏固了其獨立藥材地位。

    五、史料考證的核心結論

    1 名稱演變的關鍵節點

    東漢至明代“上黨人參”特指五加科人參,文獻記載集中于《說文解字》《唐新修本草》等。

    清代“黨參”名稱首載于1757年《本草從新》,並通過“防風黨參”“獅子盤頭”等特征完成品種分化。

    現代《中國藥典》確立桔梗科黨參(donopsis pilosu)為正品,完成名稱與品種的最終統一。

    2 品種替代的科學依據

    清代醫家通過形態特征(獅子盤頭)、功效差異(平和補中)和地域來源(潞安府)將桔梗科植物獨立為新藥材,這一過程體現了傳統藥物學“辨狀論質”的智慧,也為現代中藥品種鑒定了歷史範本。

    3 臨床應用的規範化路徑

    黨參從早期作為人參替代品,到清代中後期在醫案、方劑中獨立使用,最終成為補氣方劑的核心藥材,這一路徑反映了中醫藥對藥材資源變化的適應性調整,也驗證了其功效的可靠性。

    六、歷史啟示與現代價值

    黨參的歷史演變揭示了中醫藥發展的兩個重要規律

    1 資源適應性當傳統藥材資源枯竭時,通過品種替代和功效再評價實現可持續利用。

    2 經驗科學化從形態描述到現代藥理學研究,黨參的功效定位始終以臨床實踐為基礎,體現了傳統醫學與現代科學的互補性。

    如今,黨參作為國家重點保護中藥材,其種植、加工和質量控制已納入現代標準體系,但其歷史淵源中蘊含的“天人合一”思想與“辨狀論質”方法,仍為中藥現代化著深刻啟示。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黨參作為獨立中藥材的歷史淵源與史料考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黨參作為獨立中藥材的歷史淵源與史料考證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