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絞股藍的歷史認知演變︰從救荒野菜到〞南方人參〞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絞股藍的歷史認知演變︰從救荒野菜到〞南方人參〞

    <a pentapu (thunakino)作為一種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植物,在我國傳統醫學和現代研究中都佔有獨特地位。這種葫蘆科絞股藍屬的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因其含有人參皂 類成分而被譽為"南方人參",具有益氣健脾、化痰止咳、清熱解毒等功效 。然而,絞股藍在中國古代的認知歷程卻頗為曲折,從最初的救荒野菜到被《救荒本草》記載,再到現代被列為"名貴中藥材",經歷了數百年的認知轉變 。

    本文旨在系統梳理絞股藍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認知變化,特別是商周巫醫體系、秦漢簡牘記載以及唐宋本草發展階段的具體表現及背後原因,揭示其從"無名野草"到"藥食兩用"植物的歷史演變過程 。通過對歷史文獻、考古發現和現代研究的綜合分析,探討絞股藍在中國傳統醫學中的地位變遷及其文化意義。

    二、商周巫醫體系中的絞股藍︰人神溝通的媒介

    2.1 巫醫同源的早期醫學體系

    商周時期是中國醫學的萌芽階段,當時的醫療活動主要由巫覡主持,形成了"巫醫不分"的特點。甲骨文研究表明,早在商代,人們就已開始通過佔卜來詢問疾病的原因和治療方法,這反映了當時"鬼神致病"的觀念。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具有特殊氣味或形態的植物被認為具有溝通神靈的能力,絞股藍可能作為其中之一被巫醫所使用 。

    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巫"字和"祝"字的記載,表明巫覡在當時社會中的重要地位。據考證,"醫"的繁體"�quot;字從"巫",反映了醫源于巫的現象 。這種巫醫同源的現象在商周時期尤為明顯,巫醫通過佔卜、祭祀等方式與神靈溝通,同時使用草藥治療疾病。

    2.2 甲骨文中的植物與醫療記載

    殷墟甲骨文中已有關于疾病和治療的記載,包括"疾言"、"疾口"等口腔疾病 。甲骨文中的"疾年"一詞,可能指疫病流行的年份 。然而,目前尚未發現甲骨文中直接提及絞股藍的記載,這可能是因為當時絞股藍尚未被明確識別或命名,或其藥用價值尚未被充分認識。

    雖然甲骨文中沒有直接提到絞股藍,但商周時期的巫醫在治療疾病時確實使用了多種植物,這些植物被認為具有驅邪治病的功效。根據現代研究,絞股藍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絞股藍皂 、黃酮類化合物等,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可能對某些疾病有治療效果 。因此,絞股藍可能作為一種未被明確記載的草藥,在商周時期的巫醫實踐中被使用 。

    2.3 青銅器裝飾中的植物象征

    商周時期的青銅器裝飾以動物紋為主,如饕餮紋、夔龍紋等,但也出現了一些植物紋飾 。這些植物紋飾可能具有宗教或象征意義,代表著與神靈的溝通或生命的延續 。然而,目前發現的商周青銅器紋飾中,尚未有確鑿證據表明存在絞股藍的圖案 。

    值得注意的是,絞股藍在民間傳說中常被視為具有神秘力量的植物,如"神仙草"、"不老長壽藥草"等稱號 。這種觀念可能與古代巫醫將其用于人神溝通的實踐有關,盡管缺乏直接的考古證據 。因此,絞股藍在商周時期可能作為一種具有神秘色彩的植物,在巫醫儀式中扮演溝通人神的角色,但這一推測尚待更多考古發現的證實 。

    三、秦漢時期的絞股藍︰簡牘記載中的藥用價值

    3.1 秦漢簡牘中的醫藥文獻

    秦漢時期是中國傳統醫學體系初步形成的階段,這一時期的醫藥知識主要記載在簡牘和帛書中 。1983年底至1984年初,湖北江陵張家山三座西漢前期墓葬中出土了一千多支竹簡,包括漢律、《奏讞書》、《蓋廬》、《脈書》、《引書》等九種內容,是一批價值重大的西漢典籍 。這些簡牘中記載了大量珍貴的科學資料,其中最有影響的當屬數學和醫學 。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則更為豐富,包括《五十二病方》、《導引圖》等多種醫書。這些文獻反映了秦漢時期的醫學發展水平,其中記載了多種疾病的治療方法和藥物使用情況。然而,目前整理出版的秦漢簡牘和帛書中,尚未發現明確提及絞股藍的記載 。

    3.2 張家山漢簡《引書》中的導引與養生

    張家山漢簡中的《引書》是目前發現最早的中醫導引專著,對研究秦漢時期導引發展狀況提供了重要參考 。《引書》主要記載了導引術式、養生方法和疾病治療,其中提到了多種疾病的治療方法,如項痛、踝痛、膝痛和肩痛等 。然而,《引書》中並未提及絞股藍或其他具體藥物的名稱,主要強調通過導引和養生來預防和治療疾病 。

    從經筋理論分析,《引書》中的導引術式主要針對經絡和筋脈的調理,如治療項痛的導引術主要是治療太陽經筋的項痛;治療外踝痛主要是調理足少陽經筋,治療內踝痛主要是調理足太陰經筋 。這種以導引為主的治療方法,反映了秦漢時期醫學重視整體調理而非單純藥物治療的特點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3.3 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中的藥物記載

    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方書之一,記載了52類疾病的治療方法,涉及藥物247種。該書中記載了多種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反映了西漢初年的用藥經驗。然而,在《五十二病方》中,同樣沒有明確提到絞股藍的名稱或其藥用價值。

    《五十二病方》中的藥物使用主要以復方為主,強調藥物的配伍和劑量。這些藥方的治療範圍廣泛,包括外傷、內科疾病、婦科疾病等。雖然絞股藍未被明確記載,但其中一些藥方可能包含與絞股藍類似功效的藥物,如清熱解毒、止咳祛痰等。

    3.4 秦漢時期絞股藍認知的特點與原因

    秦漢時期對絞股藍的認知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缺乏明確的文獻記載,無論是張家山漢簡還是馬王堆帛書,都未明確提及絞股藍 ;二是當時的醫學體系以導引和方劑為主,尚未形成對絞股藍的專門認識 ;三是藥物分類和命名體系尚未完善,可能導致絞股藍與其他植物混淆。

    這些特點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秦漢時期的醫學重點在于建立整體理論框架和發展導引養生方法,對具體藥物的研究相對較少 ;其次,當時的藥物命名和分類系統不夠完善,導致許多植物未被明確識別和記錄;再次,絞股藍可能在當時主要作為野菜而非藥物使用,因此未被納入醫藥文獻中。

    四、唐宋本草發展階段的絞股藍︰混淆與初步認識

    4.1 唐代《新修本草》中的植物記載

    唐代是中國傳統醫學發展的重要時期,《新修本草》(又稱《唐本草》)是我國第一部由政府組織編寫的藥典,成書于公元659年(唐顯慶四年)。該書分為藥解、圖經、本草3部分,共54卷,記載了藥物的性味特點、產地、采集要點、治療功效等。《新修本草》對後世本草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是研究唐代及以前藥物知識的重要資料 。

    然而,在《新修本草》中,並未明確記載絞股藍,而是記載了一種名為"烏蘞莓"的植物 。烏蘞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 gagnep.)為葡萄科植物,與絞股藍形態相似,常被混淆 。《新修本草》對烏蘞莓的描述為︰"烏蘞莓,蔓生,葉似白蘞,生平澤。四月、五月采,陰干。" 這一描述與絞股藍有相似之處,但實際上指的是另一種植物 。

    4.2 宋代《證類本草》中的混淆與辨別

    宋代是中國本草學發展的鼎盛時期,唐慎微編纂的《證類本草》是這一時期的代表性著作。該書"博稽群籍",集歷代本草學之大成,對藥物的形態、產地、性味、功效等進行了詳細記載。然而,在《證類本草》中,同樣將絞股藍與烏蘞莓混淆,將絞股藍的功效附于烏蘞莓條目下。

    據考證,《證類本草》中記載的烏蘞莓原植物應為cayratia japonica (thunb.) gagn.,而非絞股藍。書中描述的"烏蘞莓"具有"涼血解毒,利小便"的功效,這與絞股藍的功效有相似之處,但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植物。這種混淆反映了唐宋時期對絞股藍和烏蘞莓這兩種形態相似植物的辨別不清。

    4.3 唐宋時期絞股藍認知的特點與原因

    唐宋時期對絞股藍的認知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絞股藍與烏蘞莓長期混淆,未被明確區分;二是絞股藍的藥用價值未被充分認識,僅作為一種普通的野草或野菜存在;三是本草學著作中缺乏對絞股藍的專門記載,其功效被附于其他植物條目下。

    這些特點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絞股藍與烏蘞莓形態相似,尤其是在干燥後更難區分,導致在本草學著作中被混淆 ;其次,唐宋時期的本草學注重藥物的實際應用,對植物分類的準確性重視不足;再次,絞股藍在當時可能主要在民間作為野菜或草藥使用,未引起官方本草學的足夠重視。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唐宋時期的本草學著作未能正確識別絞股藍,但其在民間的應用可能已經開始。據現代研究,絞股藍具有清熱解毒、止咳祛痰等功效,可能被民間用于治療某些疾病。這種民間實踐為後來絞股藍的正式記載奠定了基礎。

    五、明代《救荒本草》中的絞股藍︰從野菜到藥用的轉折

    5.1 《救荒本草》對絞股藍的首次明確記載

    明代是絞股藍認知史上的重要轉折點,朱�嘧氳摹毒然謀靜蕁1406年)首次明確記載了絞股藍 。該書是一部以救荒為目的的植物圖譜,記載了414種可在饑荒時期食用的植物,其中包括絞股藍。《救荒本草》對絞股藍的描述為︰"絞股藍生田野中,延蔓而生,葉似小藍葉,短小較薄,邊有鋸齒,又似痢見草,葉亦軟,淡綠五葉攢生一處,開小花,黃色,亦有開白花者,結子如豌豆大,生則青色,熟則紫黑色,葉味甜。" 這一描述準確地記錄了絞股藍的形態特征和生長環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救荒本草》對絞股藍的記載主要集中在其食用價值上,書中提到︰"救饑︰采葉炸熟,水浸,去邪味涎沫,淘洗淨,油鹽調食。" 這表明在明代初期,絞股藍主要被視為一種救荒野菜,而非藥物。然而,這一記載為後來絞股藍的藥用研究奠定了基礎。

    5.2 《本草綱目》中的誤植與混淆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明代最著名的本草學著作,然而在該書中,絞股藍並未被列為獨立條目,而是被誤歸入"烏蘞莓"條目下。李時珍在"烏蘞莓"條目中描述︰"烏蘞莓,塍塹間甚多,其藤柔而有稜,一枝一須,凡五葉,葉長而光,有疏齒,面青背淡;七、八月結苞成簇,青白色,花大如栗,黃色,四出;結實大如龍葵子,生青熟紫,內有細子;其根白色,大如指,長一二尺,搗之多涎。" 這一描述實際上混合了烏蘞莓和絞股藍的特征,反映了當時對這兩種植物的混淆。

    《本草綱目》對絞股藍的誤植導致其藥用價值被低估,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然而,李時珍在描述中提到烏蘞莓"搗敷瘡腫,蛇蟲咬處",這一功效可能部分來源于絞股藍的實際應用 。這種混淆反映了明代本草學在植物分類上的局限性。

    5.3 明代絞股藍認知的特點與原因

    明代對絞股藍的認知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救荒本草》首次明確記載絞股藍,但主要關注其食用價值 ;二是《本草綱目》將絞股藍誤歸入"烏蘞莓"條目下,導致其獨立藥用價值被掩蓋;三是民間開始認識到絞股藍的藥用潛力,但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

    這些特點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明代初期經歷了長期的戰亂和饑荒,《救荒本草》的編纂旨在解決饑荒問題,因此更關注植物的食用價值而非藥用價值 ;其次,《本草綱目》作為一部綜合性本草學著作,雖然詳細但也存在分類不準確的問題,導致絞股藍與烏蘞莓混淆;再次,明代民間醫學的發展為絞股藍的藥用實踐提供了基礎,但官方本草學對新發現植物的接受需要時間。

    六、清代《植物名實圖考》中的絞股藍︰獨立身份的確立

    6.1 《植物名實圖考》對絞股藍的獨立記載

    清代吳其浚編纂的《植物名實圖考》(1848年)是一部重要的植物學著作,該書首次將絞股藍作為獨立條目記載,糾正了《本草綱目》的混淆。吳其浚在書中描述︰"絞股藍,江西、湖南皆有之。生山中,延蔓,葉如小藍葉,夏開黃花,五葉攢生,如白蘞葉而長,有疏齒,結實如豌豆大,生青熟黑,根如遠志,色黃。" 這一描述準確地區分了絞股藍與烏蘞莓的形態特征。

    《植物名實圖考》不僅描述了絞股藍的形態特征,還首次明確記載了其藥用功效︰"補虛弱,化痰止咳"。這標志著絞股藍從救荒植物向藥用植物的重要轉變,為後世對絞股藍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6.2 清代民間對絞股藍的應用

    清代民間對絞股藍的應用逐漸增多,尤其是在南方地區,絞股藍被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消化不良等疾病。據記載,廣西、福建等地的民間郎中使用絞股藍治療發熱、咳嗽等癥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些民間實踐為後來絞股藍的系統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此外,清代民間還將絞股藍作為茶飲和食材使用,平利等地保留"清明采芽、三伏曬青"的古法工藝,其茶湯碧綠回甘,被視為養生佳品。這種"藥食同源"的實踐反映了中國傳統醫學對食物與藥物關系的深刻理解。

    6.3 清代絞股藍認知的特點與原因

    清代對絞股藍的認知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植物名實圖考》首次將絞股藍作為獨立條目記載,糾正了前代的混淆;二是民間對絞股藍的藥用價值有了更多認識,應用範圍逐漸擴大;三是絞股藍開始從救荒植物向藥用植物轉變,但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

    這些特點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清代植物學研究的深入為絞股藍的準確分類提供了條件;其次,民間醫療實踐的積累為絞股藍藥用價值的發現提供了基礎;再次,清代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增加,促進了對新藥物的探索。

    七、近現代絞股藍研究︰科學驗證與價值重估

    7.1 現代藥理學研究的突破

    20世紀70年代,雲南曲靖的臨床研究發現絞股藍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治愈率達79,這一發現引發了醫學界對絞股藍的廣泛關注。1976年,日本星藥學院的永井政博等人在日本生藥學會第23次年會上報告了從絞股藍中提取到人參二醇和2α二羥基人參二醇,首次揭示了絞股藍含有達瑪烷型皂 類成分 。這一發現震驚了學術界,使絞股藍成為研究熱點 。

    此後,國內外學者對絞股藍進行了大量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截至目前,已從絞股藍中分離鑒定出80多種絞股藍皂 ,其中絞股藍皂 3、4、8、 分別與人參皂 rb1、rb3、rd、f2為同一化合物。此外,絞股藍還含有黃酮類、多糖類、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種成分,具有廣泛的藥理活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7.2 國家層面的重視與推廣

    1986年,國家科委將絞股藍列為"星火計劃"中"待開發的名貴中藥材"首位,標志著國家對絞股藍開發利用的重視 。2002年,原國家衛生部將絞股藍列入保健品名單,進一步肯定了其藥用和保健價值 。這些政策支持促進了絞股藍的人工栽培、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使其從野生植物逐漸發展為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中藥材 。

    陝西平利縣因獨特的地理環境成為絞股藍主產區,被譽為"絞股藍之鄉",其產品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近年來,隨著健康產業的發展,絞股藍的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形成了包括茶飲、保健品、提取物等在內的多元化產品體系 。

    7.3 現代研究對絞股藍功效的驗證

    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絞股藍具有多種藥理活性︰

    1. 降血脂作用︰絞股藍總皂 能顯著降低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d)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保護血管內壁,阻止脂質沉積于血管壁,從而防止動脈硬化。研究表明,絞股藍皂 可使高脂血癥模型大鼠的血脂水平顯著降低,其中98的絞股藍皂 療效最顯著 。

    2. 降血糖作用︰絞股藍對腎上腺、胸腺等內分泌器官有較好的保護作用,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防止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 。研究表明,絞股藍總皂 能使2型糖尿病模型鼠的糖脂代謝水平得到有效改善 。

    3. 抗衰老作用︰絞股藍的提取物能更高效地抑制自由基,對谷胱甘 過氧化物黴和過氧化氫黴的活性有顯著提升作用 。研究表明,絞股藍抗衰老的作用效力遠高于維生素e和番茄紅素 。

    4. 增強免疫力︰絞股藍能使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上升,並能使白細胞數量增加,加速白細胞介素的分泌,對生成血清免疫蛋白有促進作用 。研究表明,絞股藍多糖對免疫抑制模型鼠巨噬細胞吞噬能力和脾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2的水平有增強作用 。

    5. 抗腫瘤作用︰絞股藍在腫瘤細胞dna合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抑制胃、子宮、皮膚等多種癌癥癌細胞增殖 。研究發現絞股藍總皂 對膠質母細胞瘤細胞株u87細胞形態、遷移能力有顯著影響 。

    6. 保肝作用︰研究表明,絞股藍多糖可加強對肝組織的保護作用,有效抑制肝細胞凋亡 。絞股藍總皂 對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髒有明顯保護作用 。

    7.4 近現代絞股藍認知的特點與原因

    近現代對絞股藍的認知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從傳統經驗向科學驗證轉變,通過現代技術揭示了絞股藍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二是從單一藥用向多元化應用發展,形成了包括茶飲、保健品、提取物等在內的產品體系 ;三是從民間應用向產業化發展,建立了規範化的種植、加工和質量控制體系 。

    這些特點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絞股藍的研究提供了先進的手段,使人們能夠從分子水平揭示其作用機制;其次,健康觀念的轉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進了對天然保健品的需求,為絞股藍的開發提供了市場動力 ;再次,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促進了絞股藍產業的規範化和規模化發展 。

    八、結論

    本文系統梳理了絞股藍在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認知變化,揭示了其從救荒野菜到"南方人參"的歷史演變過程。研究表明,絞股藍在中國的認知歷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關鍵階段︰

    1. 商周巫醫體系階段︰絞股藍可能作為一種具有神秘色彩的植物被巫醫用于溝通神靈,但缺乏直接的文獻記載 。

    2. 秦漢簡牘記載階段︰在張家山漢簡《引書》和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中,絞股藍未被明確記載,當時的醫學體系主要關注導引和方劑,對具體藥物的研究相對較少 。

    3. 唐宋本草發展階段︰絞股藍與烏蘞莓長期混淆,在《新修本草》和《證類本草》中被誤歸入"烏蘞莓"條目下,其藥用價值未被充分認識 。

    4. 明代轉折階段︰《救荒本草》首次明確記載絞股藍,但主要關注其食用價值;《本草綱目》將絞股藍誤歸入"烏蘞莓"條目下,導致其藥用價值被低估 。

    5. 清代獨立階段︰《植物名實圖考》首次將絞股藍作為獨立條目記載,糾正了前代的混淆,開始關注其藥用價值。

    6. 近現代科學研究階段︰現代藥理學研究揭示了絞股藍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國家層面的重視和推廣促進了其產業化發展,使其成為重要的藥用和保健植物 。

    絞股藍的歷史認知演變反映了中國傳統醫學"藥食同源"的智慧和對自然資源不斷深入的認識過程。從最初的救荒野菜,到被《救荒本草》記載,再到現代被列為"名貴中藥材",絞股藍的價值逐漸被發掘和認可 。盡管早期記載存在混淆與爭議,但其功效通過現代科學得到驗證,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代表性藥用植物。

    未來,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應用領域的拓展,絞股藍有望在預防和治療慢性疾病、促進健康老齡化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如何在保護野生資源的前提下實現可持續利用,如何進一步提高絞股藍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如何推動絞股藍產業的創新發展,將是未來研究和實踐的重要方向 。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絞股藍的歷史認知演變︰從救荒野菜到〞南方人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絞股藍的歷史認知演變︰從救荒野菜到〞南方人參〞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