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菊仙蹤二十四節氣神紀》
一、陰陽相半,玄鳥未至
春分前十日的卯時三刻,太行東麓的桃花谷出現異象東方天際的魚肚白與西方殘留的夜色竟涇渭分明,如同一幅未調和的水墨畫。甜葉菊仙子立于谷口的太極石上,見北斗"天權"星的青光被一分為二,左半呈蒼綠色,右半泛琥珀黃,星芒投射在地面,竟形成晝夜交錯的棋盤格——此乃《周髀算經》所載"陰陽相半,晝夜均平"的時節,卻因今歲乙木太過,導致"陽並于上,陰並于下",晝夜平分線如弓弦般繃緊,隨時可能斷裂。
谷中的桃林呈現出詭異的分化朝陽面的桃花已怒放如霞,背陰面的枝椏卻凝著冰晶;東側的甜葉菊幼苗舒展如扇,西側的葉片卻蜷縮成針。仙子行至林深處,見一株三百年的老桃樹,其樹干東側已抽出嫩綠新芽,西側卻布滿皸裂的凍紋,樹心滲出的汁液半成冰晶半成黏液,散發著酸腐與甜香混雜的氣息。更驚人的是玄鳥棲息的古槐——往年此時早有玄鳥餃泥築巢,今日卻只有幾只烏鴉在枝頭盤旋,叫聲嘶啞如鐵器摩擦。
"歲星行至氐宿三度,其光左青右赤,"仙子仰觀天象時,見東方七宿的氐、房二宿被一道赤青色的光帶分割,"《開元佔經》雲"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若木氣太過,則陽不勝陰,晝夜失度。"今歲雷火傷木,木反侮金,致金氣不能平木,反助陽亢,形成"晝長夜短"之虞。"她以玉簪劃地,見土中滲出的水分一半溫熱如湯,一半冰冷刺骨,正是陰陽離決之兆。
二、平衡幡動,甘調晝夜
仙子從乾坤袋中取出"平衡幡",這面法器以首春甜葉的花瓣為緯,以中秋月光的絲線為經,歷時三載織成。幡面寬九尺,長一丈二,繡著動態的太極八卦圖——白魚眼為甜葉晶,黑魚眼為夜露珠,陰陽魚的鱗片皆由細小的甜葉紋組成。她將幡桿插入太極石中央,幡面立刻無風自動,白魚口吐出甘香的白霧,黑魚口吸入清冷的夜氣,太極圖的分界線漸漸模糊,化作流動的金紅色光帶。
行至晝夜交錯的棋盤格地帶,見光帶所過之處,朝陽面的桃花瓣上凝結出夜露,背陰面的冰晶卻泛點金光。仙子輕抖幡柄,幡面的太極圖旋轉起來,白魚與黑魚竟漸漸交融,化作半白半金的光蝶,每只光蝶落在甜葉幼苗上,葉片便同時舒展出向陽面的翠綠與背陰面的墨綠。那些蜷縮的甜葉菊接觸到光蝶,葉尖竟同時朝東西兩方舒展,形成完美的平衡姿態。
"甜葉味甘性平,得天地中和之氣,"仙子以幡面輕拂老桃樹,見樹干兩側的溫差漸漸縮小,冰晶與黏液同時化作甜葉露,"《本草便讀》言其"能和陰陽,調營衛"。今以甜葉之甘平為引,使太極幡溝通天地之氣,正如《靈樞》所雲"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余則瀉。""說罷,她從幡面摘下兩枚甜葉紋的太極扣,分別嵌入桃樹東西兩側的樹穴,樹心滲出的汁液頓時變得清澈,散發出純正的甜葉香。
三、五運相推,晝夜均平
仙子登上谷中最高的觀星台,見歲星已被平衡幡的光帶環繞,星芒中的赤青色漸漸調和成溫潤的碧玉色,而北斗"天權"星的青光化作兩道,分別注入太極幡的陰陽魚眼。她取出二十四節甜葉籌,按五運六氣之法排列成晝夜平衡陣"乙年木運不及,然卯年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今春分木旺,當以甜葉之甘入脾土,土旺則生金,金旺則制木,木平則陰陽自和。"
說罷,她以平衡幡為陣眼,布下"甘平調衡大衍陣"東方震位立三竿甜葉幡,取"三木生土"之意;南方離位焚五爐甜葉香,以甘火濟君火;西方兌位懸七盞甜葉琉璃燈,借金氣收斂浮陽;北方坎位注九缸甜葉玉露,以真水涵養真陰;中央戊己位設二十四節甜葉時辰盤,盤心嵌著春分日采集的陰陽葉。陣法一成,天空中晝夜分明的界限如冰雪消融,東方的魚肚白與西方的夜色漸漸交融,形成瑰麗的甜葉色霞光。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仙子望著時辰盤上流轉的光影,見子時的刻度泛著甜葉的甘光,午時的刻度透著甜葉的微涼,"今以甜葉之性平,合春分之衡,使"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如《素問》所言"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今歲雖木氣偏旺,得甜葉之甘平調和,自能晝夜均平。"此時再觀天象,氐、房二宿的光帶已化作甜葉藤蔓,纏繞著歲星緩緩轉動,天地間的陰陽之氣如呼吸般均勻起伏。
四、四氣五味,調和營衛
桃花谷深處的草廬里,住著一位寒窗苦讀的書生,此刻正對著書卷長吁短嘆——他已連續七日徹夜不眠,白日里卻昏昏欲睡,雙目赤紅如兔眼,舌尖布滿裂紋。仙子踏入草廬時,見書案上的油燈明明滅滅,燈油竟一半凝固一半沸騰,空氣中彌漫著焦苦與甜腥混雜的氣味。她搭書生寸口脈,只覺脈象浮大中空,如按蔥管,此乃"陽不入陰,營衛不和"之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春分者,陰陽相半,您卻晝不能靜,夜不能寐,"仙子從袖中取出一片蝶形甜葉——此葉采自春分前五日的卯時,得陰陽交替之時所生,葉片左半翠綠右半墨綠,葉脈間流淌著半透明的甘液,"此葉名"陰陽甜葉",味甘性平,入心經與膀胱經,能引陽入陰,調和營衛。《本草經疏》雲"甘平能補,能和,能緩,故可調和陰陽。""她將甜葉放入陶釜,以朝露與夜露各半煎煮,釜中頓時升起半白半青的煙霧。
書生飲下甜葉湯,只覺一股甘潤之氣從喉間分為兩股,一股清涼入腹,一股溫熱上行,原本躁動的心神漸漸安定。仙子又取過甜葉玉枕,讓書生枕著入眠"此枕以甜葉縴維為芯,能引陽入陰,您且安睡三個時辰,待陰陽調和自醒。"半個時辰後,書生發出均勻的呼吸,沉睡中嘴角溢出甜葉露,落在枕上竟凝結成半白半青的晶珠。
五、七情和合,營衛相生
谷外的牧場上,牧民老倌正對著羊群長吁短嘆——三百只綿羊中,有三分之一的羊只白天瘋狂啃食甜葉幼苗,夜晚卻拒食草料,羊毛干澀如枯草,有的羊只甚至在午夜時分狂奔不止,撞得頭破血流。仙子走近羊群,見幾只公羊的眼球布滿血絲,鼻腔中呼出的氣息一半灼熱一半冰涼,啃食甜葉時,葉片在口中竟一半化為甜液一半化為冰晶。
"此乃"陰陽相搏,營衛乖戾"之癥,"仙子從平衡幡上摘下七片不同形態的甜葉,分別為柳葉形、掌形、針形、扇形、心形、圓形、鋸齒形,"甜葉七形,對應七情,柳葉緩怒,掌形解郁,針形定神,扇形散憂,心形和喜,圓形除恐,鋸齒平驚。"她將七葉按北斗七星之位排列在羊圈中央,每片葉子下都壓著對應時辰的甜葉露。
七葉剛一落地,羊群便安靜下來,原本狂奔的公羊竟主動走到心形甜葉前,低頭舔食葉上的露珠。仙子以甜葉枝輕掃羊背,口中念道"營行脈中,衛行脈外,陰陽相濟,營衛相生。今以甜葉之甘平,補營血之不足,調衛氣之太過。"片刻後,羊只們的呼吸變得均勻,眼中的血絲褪去,啃食甜葉時,葉片在口中盡數化為甘潤的汁液,羊毛上甚至泛起一層甜葉的光暈。
六、玄鳥來巢,耕播有時
春分日的辰時整,東方天際傳來清脆的鳥鳴,只見上百只玄鳥餃著甜葉枝飛過桃花谷,翅膀上閃爍著晝夜交替的光芒。仙子見玄鳥群中領頭的玄鳥,其尾羽竟由半白半黑的甜葉縴維組成,每振翅一次,便有甜葉露滴落在田間地頭。她知道,這是晝夜平衡的征兆,遂引玄鳥群在甜葉菊種植區盤旋三匝,玄鳥落下的甜葉枝竟在泥土中生根發芽,長成半陰半陽的甜葉幼苗。
山腳下的農夫們正準備春分播種,卻見自家的耕牛躁動不安——有的牛只白天力大無窮,夜晚卻癱軟在地;有的牛只左半身為黑色,右半身為白色,如同陰陽牛。仙子取過農夫手中的犁,用甜葉露在犁頭畫了個太極圖"今歲陰陽失和,耕播需順乎自然。"說罷扶犁入土,犁過之處,土壤竟自動分為兩層,上層為陽土,下層為陰土,甜葉種子落入陰陽交合之處,瞬間抽出雙色幼苗。
她又指點村民們制作"春分甜葉糕""以甜葉粉、陰陽水、黑白芝麻為料,蒸糕時需用晝夜交替的火候。"當蒸籠揭開時,甜葉糕呈現出完美的太極圖案,白糕甜潤,黑糕微涼,村民們食後,多年的關節痛竟都在晝夜交替時減輕。仙子看著田間忙碌的身影,見他們播下的每一粒種子,都落在甜葉幼苗形成的陰陽分界線上,知道這是"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
七、晝夜均平,甘護太和
巳時三刻,平衡幡突然發出柔和的金光,幡面的太極圖化作實體,懸浮在桃花谷上空。仙子見太極圖的陰陽魚眼分別射出甘光與涼霧,甘光所至之處,夜露凝結的冰晶化作甜葉蜜;涼霧所及之地,正午的驕陽變得溫潤如玉。整個山谷的植物同時舒展出陰陽兩面的葉片,東側葉尖凝著夜露,西側葉緣泛著金光,形成罕見的"晝夜同輝"之景。
遠處的觀星台上,靈狐帶著幼崽前來朝拜,老狐的雙眼已恢復清明,眼中倒映著平衡幡的太極圖;黑龍潭的金線蛙們排著隊跳出水面,每只蛙的背部都呈現出甜葉紋的陰陽圖案;就連空中的玄鳥群,也在飛行時組成了巨大的甜葉太極陣,翅膀扇動間灑下的不是雨水,而是半白半青的甜葉露。
"春分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仙子望著懸浮的太極圖,衣袂上的甜葉紋章與天象共鳴,"今歲得甜葉之甘平調和,使"陰陽相半,剛柔相濟"。"她抬手輕拂,平衡幡化作點點甜葉光蝶,飛入山谷的每一個角落,光蝶所過之處,晝夜失衡的異象盡數消弭,取而代之的是陰陽和合的太和之氣。
結語甘平致和
春分這一日,甜葉菊仙子以甘平為繩,正晝夜之失衡;以七情為尺,量陰陽之偏頗。她深知"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故始終以甜葉之性合天地之道——非強分陰陽,而是調和致中;非割裂晝夜,而是融會貫通。看著玄鳥築巢、農夫播種、甜葉舒展的景象,她默念《黃帝內經》"善養者養內,不善養者養外。養內者,以陰陽之和調髒腑;養外者,以甘平之性應四時。"唯有以甘平之德調和陰陽,方能使天地之氣常順,萬物生機永續。
贊詩曰
天權星裂晝夜偏,玄鳥逡巡未肯還。
甜靈展動平衡幡,甘氣融通太極淵。
四氣入營調晝夜,七情和衛定坤乾。
且看桃谷陰陽合,玄鳥餃來甜葉箋。
預告清明雨潤
且說甜葉菊仙子調和春分陰陽後,正于太極石上收整平衡幡,忽感天際清氣下降,濁氣上騰,空氣中彌漫著甜潤的雨意。她仰觀天象,見北斗"玉衡"星白光盈滿,東方七宿的箕、斗二宿布雲如幕——原來十五日後便是清明節氣,屆時"清明風至,雨潤大地",但今歲木氣過旺,恐雨濕傷脾,土濕生濁。仙子遂取過以甜葉睫髓與清明前露煉制的"化濁瓶",瓶身刻著"土旺四季"卦象,往雲霧繚繞的山谷而去,欲以甜葉之甘溫,化雨濕之濁,正應了那句
清明風至雨漣漣,甜靈恐濕困脾田。
欲知如何化濁穢,且看下回清明篇。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