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甜菊仙蹤》第一回 立春啟蟄︰甜草初醒調木氣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甜菊仙蹤》第一回 立春啟蟄︰甜草初醒調木氣

    《甜菊仙蹤二十四節氣神紀》

    楔子甘靈初誕

    混沌初開之際,天地如雞子般混沌未分,清陽之氣上浮為天,濁陰之氣下沉為地。在南天之巔與坤輿之腹的交界,有一縷太初陽氣凝聚成赤金色的日精,又有一脈大地厚德孕化為乳白的甘氣。日精如火雀振翅,甘氣似流泉蜿蜒,二者在阿曼拜山的花崗岩縫隙間相遇,歷經七七四十九個朔望月的交融,那山岩竟被孕育出溫潤的光澤。忽有一日,北斗第七星“搖光”灑落銀輝,與日精甘氣相撞,岩縫中迸出萬道金光,從中挺出一株靈草——其葉如翡翠裁成,邊緣生著細密的鋸齒,葉脈間流淌著蜜色的汁液,睫稈通透如含玉髓,此即甜葉菊之祖。

    彼時神農氏手持赭鞭,遍歷九州嘗百草,行至南域阿曼拜山時,忽見此草在亂石中獨放異光。他以指尖輕觸葉片,頓感一股清甜之氣順著經絡直抵肺腑,原本因嘗百草而干澀的喉嚨瞬間潤澤。遂采葉置于陶釜中煮飲,湯水沸時騰起甘香白霧,入口甘而不,溫而不燥,五髒六腑如同被春風拂過的湖面,泛起和悅的漣漪。神農氏乃仰觀天象,見此草對應東方歲星之木氣,又合中央土德之甘味,遂在玉簡上刻下“葉甘性溫,入肺胃二經,可調陰陽乖戾,和髒腑偏頗。”天帝聞此草有調和天地之功,敕封其為“二十四節氣調和使”,命其隨斗柄流轉,以甘溫之德化解節氣更替中的戾氣,護持人間寒熱平衡。

    第一回 立春啟蟄甜草初醒調木氣

    一、殘冬鎖嶺,靈根待時

    時維臘月廿九,太行山脈北麓的摩天嶺被鉛灰色的雲層籠罩,鵝毛大雪已連下三日,將嶙峋的山石裹成銀白的巨獸。甜葉菊仙子安睡在向陽的岩洞里,她的本體化作一叢墨綠的宿根,深埋在三尺厚的凍土層下。那些蜷縮如嬰孩手掌的葉片上,凝結著細密的冰晶,卻掩不住葉脈間流轉的金紅色光暈——那是積攢了一整個冬天的甘溫之氣,如同被封印的春陽,在黑暗的泥土里靜靜積蓄力量。

    岩洞外,守歲的山魈用凍紅的爪子敲著冰石,唱詞斷斷續續“冬神歸,春神來,冰下草芽何時開……”歌聲在山谷里回蕩,驚起幾只覓食的寒鴉。仙子在夢境中忽感指尖微涼,卻非冬寒刺骨,而是一種帶著濕潤感的暖意。她睫毛輕顫,透過凍土的縫隙“看”到東方七宿的角宿一星正發出青綠色的光芒,那是木氣萌動的征兆,如同一根縴細的金線,正從九霄雲外穿透層雲,緩緩滲入冰封的大地。

    “《周髀算經》雲‘立春者,陽氣之始也。’”仙子在夢中喃喃,宿根周圍的土壤突然發出細微的“ 嚓”聲,那是凍土被陽氣撐開的裂縫。她能清晰地感覺到,地脈深處的溫氣正順著根系向上涌動,如同沉睡的河流開始解凍。

    二、陽氣萌動,靈葉初舒

    丑時三刻,北斗七星的斗柄悄然轉至寅位。甜葉菊仙子猛地睜開眼,眸中金光一閃,岩洞內的冰稜竟簌簌落下,化作晶瑩的水珠。她舒展腰肢,身上的墨綠裙裾如葉片般舒卷,岩穴外的凍土隨著她的動作裂開蛛網般的細縫,墨綠的宿根頂端抽出嫩紅的芽尖,如同一柄柄小巧的玉錐,頂破最後一層薄冰,貪婪地吮吸著立春第一縷混雜著泥土氣息的陽氣。

    “去歲癸水司天,冬水太過,今春乙木當令,木氣必為寒水所郁。”仙子伸出縴縴玉指,輕捻一片剛舒展的嫩葉。那葉片呈披針形,邊緣的鋸齒在微光中閃爍著金紅色,葉脈間的紋路竟隱隱構成肺腑的形狀。她將葉片湊到鼻尖,嗅到一股清冽的甜香,其中夾雜著木氣的生機與土德的厚重,“《素問》言‘木郁達之’,非溫不能散其寒,非甘不能緩其急。”

    她步出岩洞,山風卷著雪沫撲面而來,卻在觸到她衣袂的瞬間化作裊裊白霧,散發出清甜的氣息。遠處山谷里,幾株百年老梅的枝條仍裹著冰殼,花苞蜷縮如豆,被殘冬的寒氣禁錮。仙子見狀,指尖彈出三點晶瑩的甘露,如流星般飛向梅樹。甘露落在花苞上,冰層“ 啪”碎裂,粉紅色的花瓣如蝶翼般展開,剎那間暗香浮動,與甜葉的清香交織成一曲春之序曲。

    三、五行輪轉,調和木土

    仙子行至山澗邊,見澗水半凝半流,冰下的青石覆著厚厚的苔蘚,水流聲喑啞如嘆息。她知這是冬水未退、克制春木之象,遂解下腰間的玉葫蘆——那是用第一茬甜葉的脈絡煉制而成,透著溫潤的光澤。葫蘆嘴剛一傾斜,便有琥珀色的甜葉露滴入澗中,那露滴入水即化,化作萬千金絲,如同活物般纏繞著澗水奔流。

    “五行者,木火土金水也。春木初生,如幼芽破土,需得土氣承載,方能根深葉茂。”仙子低語時,伸手輕撫岸邊凍土。她的指尖觸及之處,土塊如遇到暖陽的酥糖般層層碎裂,露出下面濕潤的褐土。她又從袖中取出三枚米粒大小的甜葉種子,種子落地便發出細微的“噗噗”聲,瞬間抽出幼苗,葉片上閃爍著土黃色的光暈——那是木氣與土氣調和的征兆,如同孩童得到慈母的扶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此時澗水已完全解凍,叮咚之聲清亮如玉佩相擊,水流卷著甜葉露的甘香,滲入兩岸的土壤。遠處的耕地里,蟄伏一冬的蚯蚓似乎被這股氣息喚醒,開始用濕潤的身體松動板結的土層,留下蜿蜒的軌跡,如同在大地上書寫著春天的符文。

    四、五運六氣,司天在泉

    仙子仰觀天象,見歲星(木星)正緩慢移入大梁之次,而北斗七星的“天芮”星泛著淡淡的土黃色。她掐動指訣,以甜葉為籌推演五運六氣“今歲天干為乙,屬金運不及;地支為卯,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金運不足則木氣亢乘,燥金司天則肺金易傷,當以甘溫益肺,以土制木,使五行相得。”

    話音未落,她朝東方三揖,口中念念有詞,竟引來第一縷帶著青氣的春風。那風穿過山谷時略顯干澀,帶著殘冬的余威。仙子將甜葉露灑入風中,甘露遇風化作漫天甘雨,雨絲不寒不熱,帶著草木萌芽的清香與甜葉的溫潤。雨絲落在趕路的行人肩頭,那人原本因春寒而緊蹙的眉頭頓時舒展,深吸一口氣,只覺肺腑間清潤無比;雨絲落在林間枯木上,那些被積雪壓彎的樹枝竟悄悄挺直,縫隙里冒出嫩綠色的苔衣。

    仙子立于山巔,見這甘雨如網,將五運六氣的樞機輕輕撥動——金氣不亢則木氣不橫,君火在泉則寒氣得暖,正合《黃帝內經》“甘溫除大熱,以柔克剛”的至理。山谷中,幾只早醒的山雀被這股和氣吸引,落在甜葉幼苗上,嘰嘰喳喳地唱著,仿佛在歌頌節氣的調和。

    五、四氣五味,歸經入腑

    山腳下的石屋前,一位老丈正扶著梅樹劇烈咳嗽,蒼白的臉上泛起不正常的潮紅。他咳得彎腰曲背,仿佛要將五髒六腑都咳出來,氣息急促而干澀。仙子見狀,款步走近,從枝頭摘下一片最嫩的甜葉——那葉片邊緣的鋸齒圓潤如珠,葉面泛著蠟質的光澤,正是得春木之氣而兼土德的良品。

    “老丈且含此葉。”仙子將葉片放入老丈口中。葉片觸及舌尖,竟如冰雪般融化,化作一股溫暖的甜流,順著喉嚨滑下,所過之處,干癢之感頓消。老丈驚訝地睜大眼楮,只覺那甜流直抵肺腑,原本緊縮如石的肺部忽然舒展,呼吸也變得順暢起來。“此草味甘性溫,入肺胃二經,”仙子解釋道,指尖輕撫老丈腕上的“太淵穴”,“《本草經疏》雲‘甘溫能補,能緩,能和。’您肺中燥氣遇甘則潤,胃中寒氣遇溫則散,自然氣機通達。”

    老丈低頭看手中的甜葉,只見葉片邊緣的鋸齒狀如肺葉的輪廓,葉面的紋路縱橫交錯,竟與胃腑的經絡圖隱隱相似。仙子笑道“天地造化,萬物有形,此葉形色皆合其性。色青屬木,應春氣;味甘屬土,和脾胃;性溫散寒,正可解今歲金運不及之燥。”說罷,她又取幾片甜葉揉碎,敷在老丈的“足三里穴”上——那是胃經的合穴,甘溫之氣透過穴位滲入,老丈只覺一股暖流從膝蓋蔓延至全身,原本因咳嗽而冰涼的手腳漸漸回暖。

    六、七情和合,君臣佐使

    忽然間,西北方狂風大作,卷起一團漆黑的寒雲,竟是殘冬的肅殺之氣不肯退去,直撲剛萌芽的甜葉幼苗。仙子眉頭微蹙,知是今歲金運不及,木氣初萌而腎水未靜,致有此乖戾之氣。她不慌不忙,從懷中取出七枚不同形態的甜葉——一枚如青銅劍,一枚如象牙扇,一枚如夜明珠,一枚如蠶絲絛,一枚如北斗星,一枚如中秋月,一枚如連環玉。

    “中藥有七情,乃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也。”仙子輕喝一聲,將七葉拋向空中。剎那間,劍葉化作金光斬破寒雲,扇葉引動東南風驅散寒氣,珠葉凝聚春陽之光,絲葉纏繞初生木氣,星葉照亮晦暗之處,月葉安撫躁動之氣,環葉則周流不息,調和諸氣。七葉相合,化作一道彩虹般的光罩,將整片山谷籠罩其中。

    那團漆黑的寒雲撞在光罩上,發出“滋啦”的聲響,如滾油遇水般炸開,化作無數冰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和煦的微風,風中夾雜著甜葉的清香與泥土的芬芳。被寒風吹得蜷縮的幼苗重新舒展葉片,葉尖上凝著的露珠在陽光下閃爍,如同撒落的珍珠。仙子望著空中流轉的七葉,默念《神農本草經》“藥有陰陽配合,子母兄弟,當用相須相使者良。”此刻七情和合,恰如良將布陣,各司其職,共退寒邪。

    七、春牛耕野,萬物始生

    卯時整,東方天際泛起魚肚白,遠處傳來“哞哞”的牛鈴聲。仙子抬眼望去,見山民們正牽著披紅掛彩的春牛,往田野走去。春牛的蹄子踏在剛解凍的土地上,留下濕潤的蹄印,所過之處,甜葉的幼苗破土而出,在晨露中舒展葉片,葉片上的脈絡隨著春牛的步伐輕輕顫動,仿佛在應和天地的節奏。

    仙子走到田埂上,摘下三枚帶著晨露的甜葉。第一枚放入春牛口中,那牛原本因早起而有些倦怠,嚼了甜葉後忽然精神抖擻,尾巴高高揚起,耕作的步伐也變得輕快;第二枚撒入田間,泥土竟泛起油潤的光澤,原本稀疏的草芽瞬間茂密起來;第三枚她含在舌下,頓覺周身氣機如環無端,與天地間的春氣融為一體。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村民們見此奇景,紛紛圍攏過來。仙子將袖中儲存的甜葉種子分給大家,聲音清亮如泉“此草名甜葉菊,味甘性溫,喜陽而忌澇,宜沙壤而惡黏濕。今歲木氣當旺,春分前後移栽,夏至時分采收葉片,可煮茶潤燥,可入藥和中。”她又指點眾人觀察土壤“見此土色黃而潤,如甜葉之脈,則宜種植;若土色青而板,需以草木灰和甜葉殘渣培之。”

    結語甘啟春機

    立春這一日,甜葉菊仙子以甘溫為藥,以五行為引,調木氣之郁,和土運之滯,散冬寒之戾,啟春機之萌。她深知二十四節氣如環無端,今日雖得木氣舒展,卻需時時顧護土德,以防木旺乘土。看著田間萌發的甜葉與村民們含笑的眉眼,她心中默念《靈樞》“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唯有順應天時,調和陰陽,方能得天地之厚賜。

    贊詩曰

    斗柄回寅萬象生,甜靈破凍啟新程。

    甘融寒鎖三冬雪,溫引陽升九地萌。

    肺胃經中調戾氣,木土運里化平衡。

    但教壟上青株在,不負東君第一聲。

    預告雨水潤物

    且說甜葉菊仙子調和立春之氣後,正欲登臨太行絕頂觀察天象,忽感天際水氣運轉變強,五運六氣的盤面上,“天一生水”的征兆日益明顯。原來三日後便是雨水節氣,屆時“東風解凍,散而為雨”,地濕之氣漸盛,恐雨濕過盛,傷脾困土。仙子遂整束衣袂,取過以甜葉縴維織就的“潤燥披帛”,往東南方向的濕地而去,欲以甜葉之甘溫,燥脾濕,化寒水。正是

    東風解凍雨將臨,甜草擔綱調攝任。

    欲知如何化濕濁,且看下回雨水篇。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甜菊仙蹤》第一回 立春啟蟄︰甜草初醒調木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甜菊仙蹤》第一回 立春啟蟄︰甜草初醒調木氣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