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第二回•雨水•玄露凝珠調水火下)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第二回•雨水•玄露凝珠調水火下)

    五、水火既濟煉真液

    申時三刻,太陽與雨絲在天際玩起太極推手——金烏餃著赤龍在雲層穿梭,雨師捧著玉壺隨其後傾倒,竟在洛水之上織就七彩璇璣圖。那虹光分作五層︰最外紫芒屬腎水,次層靛色屬肝木,中層金輝屬肺金,內層丹砂屬心火,中央明黃屬脾土,恰合《素問•髒氣法時論》“五色入五髒”的至理。洛神花的花苞在光雨中輕顫如琉璃盞,萼片內側的陰陽魚突然活轉,黑魚擺尾攪起寒潭波,白魚振鰭掀起火焰潮,在花間架起一座“既濟爐”。

    六片花瓣各自顯化出上古神器之象︰酸瓣如吳茱萸研磨缽,苦瓣似黃連蒸制籠,甘瓣像甘草捶搗杵,辛瓣類生姜切菜刀,咸瓣同烏梅腌制甕,最妙的中瓣化作陰陽八卦爐,爐底燃燒著乙木之青焰,爐頂凝結著壬水之玄霜。花瓣間隙中飛出無數半透明的藥精靈,紅裙者持燧火扇煽動火候,青裳者執瓠瓜勺調和水液,他們按“左三右七”之數排列,正是《周易參同契》“龍虎數相吞”的丹道秘鑰。

    中央萼片的陰陽魚眼突然射出兩道光柱︰赤珠化朱雀餃著《湯液經法》竹簡,墨點變玄武馱著《本草別說》殘卷。竹簡上“酸入肝,苦入心”等字跡紛紛躍入火焰,殘卷中“辛走氣,咸走血”等批注則溶入玄霜,在爐中化作“苦酸除煩”“辛咸潤燥”的藥魂。藥精靈們以花瓣為秤、露珠為砣,將火中煉出的“炎上膏”與水中凝成的“潤下丹”按“天五地十”之數配比,最終在爐心結成鴿卵大小的“水火既濟丹”,丹體表面流轉著“既濟”卦象的金色紋路。

    此時文曲星的毫光如金絲穿線,將虹光中的五色精華引至花苞。洛神花的三睫主脈分別對應“君火、相火、少火”︰左睫青焰少火)溫養肝氣,右睫赤芒君火)點亮心神,中睫黃輝相火)腐熟水谷。三色火焰在丹爐中交織成“離卦”之象,爐底突然浮現《難經•八難》“腎間動氣,人之生命”的古篆,字縫間滲出的朱砂色汁液,正是命門之火的具象。

    阿桑忽然聞到一縷異香,前調是燒焦的苦艾味火克金),中調帶著冰鎮酸梅的清涼水克火),後調竟有烤年糕的甜糯土和水火)。她定楮細看,見藥精靈們正將“七情”融入丹藥︰取“相須”之蜜調和酸苦,以“相殺”之姜制伏辛烈,用“相反”之蔥激發咸寒,最終在丹體表面凝成七種紋路——直線為單行,平行線為相須,交叉線為相使,斷裂線為相畏,吞噬線為相殺,背離線為相惡,纏繞線為相反,恰似一部微縮的《神農本草經•七情篇》。

    老郎中的拐杖頂端不知何時開出了藥花︰紅花如丹砂點染“水火既濟”四字,黃花似硫黃書寫“坎離交媾”之句。他喃喃念道︰“看這丹成之象,正是《黃帝內經》‘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從之’的活解。那赤珠為心中真火,墨點是腎內真水,真火下降暖丹田,真水上升濟心陰,此花竟能在節氣中煉就人身大藥。”話音未落,花苞中的丹藥突然炸裂成萬點金光,每點金光都化作 tiny 的“水火球”,懸浮在花瓣周圍,宛如夜空中的星斗,與天上的北斗七星、南斗六星遙相呼應。

    子時將近,最後一道虹光滲入花苞。洛神花的花瓣緩緩閉合,如醫者收針般輕柔。阿桑看見,在萼片內側的陰陽魚圖中,黑魚與白魚已交頸而眠,魚嘴里分別餃著“降”“升”二字——這正是“火降水中則不燥,水升火際則不寒”的終極調和。而她自己的胸口,此刻竟隱隱有熱流下行,涼液上涌,恰似體內的水火二髒,也隨著這靈花的丹成,完成了一場微妙的氣機轉換。

    六、土制水濕調七情

    戌時二刻,暮色如陳年老蜜般濃稠,洛神花的根系突然發出蜂蜜融化的“滋滋”聲,表皮裂開細縫,滲出琥珀色的黏液。那黏液落地即凝成黃豆大小的丸藥,表面天然印著“健脾”二字的古篆,紋路間還滲著淡淡姜香——正是《傷寒論》理中丸的草木顯化。黏液順著根須蔓延成蛛網,每根絲線上都綴著微型“土德星君”法相,手持耒耜狀法器,正在田間“耕土”。

    田鼠從洞穴中爬出時,肚皮已腫脹如小鼓,毛色灰敗如濕泥,行走時拖曳著後肢,分明是“脾虛濕困”的重癥。洛神花的根須如靈蛇吐信,精準點中它的“脾俞”“胃俞”穴位,黏液隨之注入形成“藥線”。阿桑看見,黏液在田鼠體內化作黃色光流,沿著“足太陰脾經”沖刷,所過之處,腸道內淤積的水濕如春雪遇日,化作清氣從口中呼出,濁氣從肛門排出,竟在草葉上形成“脾虛則濕盛,濕盛則脾虛”的循環圖示。

    老郎中用拐杖挑起一團黏液,在月光下細看︰“此乃‘土爰稼穡’之精,得中央戊己土氣。你瞧這黏性,恰如《脾胃論》里‘脾以升為健’的機竅——黏液上行則清氣升,黏液下注則濁陰降。”話音未落,黏液突然分裂成兩股︰一股化作白術虛影,健脾燥濕;一股幻為茯苓靈光,利水滲濕,正是“脾喜燥惡濕”的分體演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菟絲子藤蔓趁機攀上洛神花睫,這株原本“寄生于他物而活”的無根草,此刻卻如脾土派出的使者,將黏液中的水精轉化為乳白津液,沿著藤蔓輸送到周邊植物。最先受益的是株蒲公英,其葉片從萎黃轉為油綠,葉邊的鋸齒竟變得圓潤柔和——此乃“土能生金,金能制木”,脾土健運則肺金得養,肝木不被克伐的明證。更奇的是,蒲公英根中的苦味減了七分,反而透出一絲甘甜,恰似“甘能緩急”的藥性在悄然生效。

    當土星鎮星)升至中天,洛神花周邊的泥土突然泛起金色漣漪,每粒土坷垃都變成微型“脾胃圖”︰胃腑如囊盛黏液,脾髒似蝶舞中央。蚯蚓從土中鑽出,其身體的環狀節與黏液形成的“豐隆穴”一一對應,它們每蠕動一次,就將黏液中的“化痰濕”之力注入地下,連深處的地下水脈都傳來“汩汩”的健脾之聲。阿桑蹲下身,見自己的影子在泥土上投出“足三里”的穴位光斑,而光斑周圍正有黏液聚成艾灸的雀卵狀,恍若有人在為她施“天灸”療法。

    最妙的是那叢纏繞著洛神花的忍冬藤,此刻竟開出金銀二色花︰金色花吸黏液之甘,化作歸脾湯的溫養之力;銀色花取黏液之淡,化為五苓散的利水之功。兩色花蕊同時散發出“喜、憂”兩種氣息——金色香如琴弦輕撥,令人心生愉悅喜屬心,脾土生心火);銀色香似空谷幽蘭,使人煩憂盡消憂屬肺,脾土生肺金),正是“土調七情”的氣味療法。阿桑深吸一口氣,頓覺胸中塊壘消散,恰似《黃帝內經》“脾藏意,意傷則�亂”的病理反轉。

    子時將臨,黏液完成“土制水濕”的使命,漸漸凝固成琥珀色的“土德護符”,瓖嵌在洛神花根系周圍。護符上浮現出《太陰陽明論》的金文字樣︰“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髒。”阿桑伸手觸踫護符,指尖傳來溫暖的脈動,竟與自己的“沖脈”共振。再看洛水方向,原本因雨水上漲的河堤已自動回落,泥土變得疏松如糕,連水底的泥沙都聚成“脾”字形——這靈草以一己之身,竟完成了天地間“土載四行,土化萬物”的宏大治世。

    七、天人同修第二候

    子時正刻,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天淵”方位,洛水之濱的時空忽然泛起漣漪。洛神花的三睫六葉同時發出鐘磬合鳴之聲,每片葉子的氣孔都張開如嬰兒囟門,吞吐著天地間的“至清之氣”與“至濁之質”。花睫表面浮現出十二地支的古篆,隨著星移斗轉,“子丑寅卯”等字樣依次亮起,與花根在地下形成的“十二經水”脈絡一一呼應——足太陰脾經對應洛水主流,手陽明大腸經連通支流溝渠,恰似《靈樞•經水》中“經脈者,受血而營之”的活體地圖。

    阿桑的影子不知何時與洛神花的投影疊合為一,她驚覺自己的“寸口脈”處竟浮現出花睫的紋理,而花睫上的“太沖穴”位置,正跳動著與她脈搏同頻的青芒。老郎中拄著拐杖踏入光圈,杖頭的嫩芽瞬間長成迷你洛神花,根系與主花的根須在地下連成“人花脈診圖”——他輕叩杖頭,阿桑腕間便傳來“浮取之則濡,沉取之則弱”的脈象波動,恰如《脈經》中“濕脈”的立體教學。

    此時,洛水中央浮現出巨大的“水髒圖”,以洛神花為“腎”,以老龜為“膀胱”,以鴻雁為“三焦”,演繹著“腎主水,膀胱氣化”的至理。花根深處突然噴出柱狀水霧,在空中凝成“肺為水之上源”的全息影像,水霧中隱約可見無數小人形輪廓,有的在“肺髒”處撒播辛散之種,有的在“腎髒”間堆砌咸潤之石,分明是億萬藥精靈在執行“提壺揭蓋”的治水之法。

    最震撼的是,當“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星象達到頂點,洛神花的花苞突然分裂為六瓣,每瓣各自顯化出不同的醫典︰酸瓣映《雷公炮炙論》,苦瓣照《炮炙大法》,甘瓣顯《修事指南》,辛瓣現《本草蒙筌》,咸瓣露《得配本草》,中瓣則飛出《黃帝內經》的竹簡虛影。竹簡凌空展開,“平治于權衡,去宛陳”等字句化作金色蝌蚪,游入洛水滋養水族,連最深處的老蚌都張開貝殼,吐出含著“利水消腫”字樣的珍珠。

    阿桑感到有清涼之氣從“涌泉穴”升至“神闕”,又有溫熱之感從“百會”降至“氣海”,兩股氣流在羶中穴交匯,竟凝成一枚微型“水火既濟丹”。與此同時,洛神花的根系也完成了“地六成之”的轉化,根須末端形成六個分支,分別對應“井、滎、輸、經、合、原”六穴,每穴都涌出不同性味的藥汁︰井穴酸如青梅,滎穴苦似黃連,輸穴甘若飴糖,經穴辛比生姜,合穴咸同海藻,原穴淡若清泉,正是《難經•六十八難》“五俞穴主病”的草木版注解。

    老郎中從懷中取出祖父留下的《花月令》殘卷,殘頁突然自動補全,顯現出雨水節氣的完整圖譜︰洛神花以根為“土”固堤,以葉為“木”疏渠,以花為“火”暖水,以睫為“金”導氣,以汁為“水”潤燥,五行俱全而終以土為歸。當最後一顆露珠墜入花苞,圖譜上的“甘”字突然凸起,化作可觸摸的藥泥,散發著人參歸脾湯的香氣——此乃“脾為後天之本”的終極印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子時將盡,洛神花的葉片緩緩閉合,如醫者收針般嚴謹。阿桑低頭看見,自己的鞋面上不知何時沾滿了細小的“水精”,在月光下排列成“足三里、陰陵泉、水分”等穴位連線,分明是一幅“健脾利濕”的外治處方。而遠處的山巒間,隱隱傳來驚蟄的第一聲雷響——那是雷神在雲中打磨鼓槌,為下一個節氣的“振木醒春”做準備。洛神花在雷聲中輕輕搖曳,花睫上的節疤又新添了一圈年輪,每道紋路都刻著雨水節氣里“調燮水火”的秘密。

    結語•甘露流津潤太和

    夫雨水者,非獨天之水,乃天地交感之津液也。洛神花以木氣疏泄腎水之瘀,借火德煉化脾濕之滯,使清者升華為霧露養肺,濁者沉降為江海滋腎,此等“提清降濁”之妙,非深諳《周易》“既濟”“未濟”之道者不能為。其花萼藏陰陽之樞機,根系通地脈之經絡,誠可謂“人身疾病照影鏡,天地氣脈調音師”。

    贊詩曰︰

    玄露凝珠結太初,木蒸腎水灌神都。

    三焦化氣通銀漢,九竅流津潤玉壺。

    甘緩脾濕生慧草,咸滋腎火育靈株。

    若問太和何處覓,花影搖紅月滿湖。

    預告•驚蟄第三回

    卻說雨水之後,陽氣漸盛,雷神將行“鼓振陽升”之職。屆時洛神花如何應震卦之象,化解“風木妄動”所致的眩暈抽搐?且看那︰

    雷叩天關萬竅開,蟄蟲驚起綠萍催。

    洛神花舞青鸞袖,散作平肝息風媒。

    欲知驚蟄時節,洛神花如何以“酸收甘緩”之性調和肝風,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第二回•雨水•玄露凝珠調水火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第二回•雨水•玄露凝珠調水火下)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