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第五回 清明•清氣上升濁陰降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第五回 清明•清氣上升濁陰降

    《靈蝶餃春•二十四節氣醫仙錄》

    一、清明風至•清濁初判

    清明前三日,藥王谷的黎明被一層奇特的霧靄籠罩。青梧推開藥寮的木門,見晨霧如被無形的手分為上下兩層︰上層霧氣輕盈縹緲,呈淡青色,宛如揉碎的青金石,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天際升騰;下層霧氣厚重沉濁,泛著米黃色,似融化的蜂蠟,緩緩向地面沉降。他伸手觸踫,上層霧氣清涼沁脾,下層霧氣則帶著泥土的溫熱,恰如《黃帝內經》中"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的鮮活注解。

    雲叟拄著拐杖站在藥寮前的石階上,拐杖頂端的木蝴蝶雕像正隨著呼吸輕顫,翅脈間流轉的青氣與白氣各佔一半。"《淮南子•天文訓》曰︰"清明風至,而萬物成。"此風非東風之溫,乃升發之清陽。"老人揮動手中的羽毛扇,扇面上"清濁分界圖"的青氣隨扇動向上飄升,黃氣則如塵埃落定,"此時太陽黃經達十五度,天地之氣清濁始判,人體肝肺之氣亦當隨之調整。"

    藥田里的薄荷正值生長旺盛期,睫稈如翡翠雕琢的四稜寶劍,直指天穹。青梧蹲下身,指尖輕觸葉片,油點破裂的瞬間,一股辛涼之氣撲面而來,直沖鼻竅。葉片邊緣的鋸齒狀缺刻共有七對,對應人體七竅,而葉片中央的主脈呈"人"字形分叉,恰似肝之疏泄與肺之肅降的交匯。"薄荷生于清明前後,得木氣而疏泄,稟金氣而清涼。"雲叟蹲在一旁,用竹片撥開土壤,露出薄荷橫走的根睫,"其根白如玉,得土氣而和中,其葉青如染,得木氣而升清,此乃"金克木,木疏土"的三重妙諦。"

    忽然,一陣"清明風"掠過藥田,東側的木蝴蝶樹發出沙沙輕響,雪白色的莢果紛紛裂開,萬千片"蝶翅"如蒲公英絨毛般輕盈上升,在陽光下形成一道青白色的虹幕;西側的薄荷叢中,枯黃的葉片打著旋兒飄落,葉片上的露珠在墜落過程中逐漸渾濁,落地時竟滲入土中,留下淡淡的黃色痕跡。青梧注意到,木蝴蝶的翅脈呈單數放射狀,薄荷的葉脈為雙數羽狀分裂,恰如太極圖中的陰陽魚眼,一奇一偶,一升一降。

    二、清靈尋蹤•蝶舞清濁

    巳時初刻,青梧背著紫竹藥簍行至清露崖,忽見一道流光自雲端墜落。那流光初看是純粹的白色,接近地面時竟如油水分離般分為上下兩截︰上半截晶瑩剔透,如凝結的晨露;下半截乳白溫潤,似融化的羊脂。最終,兩截流光合而為一,化作一只蝴蝶停在他肩頭。

    這只蝴蝶翅展三寸有余,翅面上半部分通透如水晶,陽光可直接穿透,映出青梧瞳孔中的倒影;下半部分則呈溫潤的乳白,如和田玉般細膩,表面隱約有細小的紋路,似山脈與河流的縮影。翅膀中央,一條淡金色的曲線如黃河般蜿蜒,將翅面分為清濁二界;尾突如兩顆珍珠,上珠清澈見底,倒映著天空的湛藍,下珠渾濁如漿,沉澱著泥土的色澤。

    "清靈蝶!"青梧驚呼,想起《靈蝶秘典》中的記載︰"清靈蝶現,清濁自分,翅分二氣,足履三焦。"蝴蝶振翅而起,透明的上半翅泛起青色光暈,如肝經的升發之氣;乳白的下半翅透出白色光澤,似肺經的肅降之液。雙翅開合間,空氣中竟浮現出"升清降濁"四個古篆,每個字都由清氣與濁氣交織而成,青字在上飄升,白字在下沉降。

    蝴蝶飛過之處,自然萬物皆顯清濁之象︰蒲公英的絨毛如清氣上升,徑直飄向山巔;枯黃的落葉似濁氣沉降,貼著地面向山谷滾動;就連攀爬在石壁上的藤蔓,也分出兩股枝蔓,一股向上延伸,葉片呈青綠色清),一股向下垂落,葉片泛暗紫色濁)。青梧跟隨蝴蝶,見其翅尖輕點之處,草叢中的蘑菇傘蓋朝上的部分潔淨無瑕清),貼近泥土的部分沾著腐葉濁),宛如微觀的清濁世界。

    行至清濁崖頂,清靈蝶停在一座石拱門上。門額"清濁台"三字由青石雕刻,歷經千年風雨,卻依然稜角分明,"清"字筆畫向上舒展,"濁"字筆畫向下沉墜。兩側楹聯寫著"天垂清象疏木氣,地載濁形肅金機",上聯字為青色,下聯字為白色,中間的"疏"與"肅"二字皆用金色勾勒,凸顯氣機轉換之妙。

    三、清濁仙蹤•氣機妙演

    清靈蝶穿過拱門,青梧拾級而上,發現每層台階都刻著不同的氣機升降圖︰第一層刻"清陽出上竅",繪有人體頭面七竅,清氣如雲霧般從孔竅中溢出;第二層刻"濁陰出下竅",繪有人體前後二陰,濁氣似流水般從竅道中排出;第三層刻"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髒",清氣如春風拂過皮膚,濁氣似細雨潤澤髒腑。

    登上頂層,中央立著一座丈許高的"清濁璇璣儀",上半部分是青色氣輪,刻有肝、膽、目、筋等屬清的髒器符號;下半部分是白色水輪,刻有肺、大腸、鼻、皮毛等屬濁的髒器符號;中間以棗木軸相連,軸上刻著"肝升肺降,脾居中軸"八個古篆。璇璣儀旁,一位身著青白衣裳的仙童正在調試輪盤,他的衣裳前襟繡著清氣上升的雲紋,後襟繡著濁氣下降的水紋,腰間玉葫蘆上"清濁"二字正反可辨,寓意清濁互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夫清者,天之陽也;濁者,地之陰也。"仙童轉身,聲音如泉水叮咚,"肝屬厥陰,體陰而用陽,其氣升發如清陽之升;肺屬太陰,體陽而用陰,其氣肅降似濁陰之降。清明時節,若清陽不升,則肝氣郁結,頭目眩暈;若濁陰不降,則肺氣壅滯,胸悶痰多。"

    說罷,他轉動璇璣儀的青銅把手,青色氣輪與白色水輪開始反向旋轉,模擬人體氣機的正常升降。青梧見狀,仿佛看到無數細小的"清氣"從模型的肝髒部位升騰,沿著經絡到達頭部,而"濁氣"則從肺部沉降,通過脾胃注入大腸。仙童取來木蝴蝶與薄荷,分別放置在青色氣輪與白色水輪的凹槽中︰

    木蝴蝶接觸青色氣輪,翅脈瞬間張開,如羽翼舒展,緩緩向上升騰,同時釋放出清苦之氣,化作青色雲霧飄向模型的頭部,模型的"眩暈"癥狀逐漸緩解;

    薄荷觸及白色水輪,葉片微微卷曲,如秋風掃落葉般下沉,釋放出辛涼之氣,化作白色溪流流向模型的肺部,模型的"胸悶"癥狀漸漸減輕。

    兩股氣流在模型胸中相遇,形成一個巨大的螺旋狀清氣柱,清氣柱的頂端連接頭部百會穴,底端通達腹部氣海穴,恰似天地間的龍卷風,將清濁二氣有序運轉。

    四、相使妙理•清濁和鳴

    "木蝴蝶與薄荷,一者輕清入肝,升發清陽;一者辛涼入肺,肅降濁陰,此乃"相使為用"的典範。"仙童以玉尺指點璇璣儀,投射出七情配伍圖譜,"木蝴蝶為君藥,因其體輕氣薄,能疏肝氣之郁,啟清陽之升;薄荷為臣藥,因其氣香性涼,能清肺氣之滯,助濁陰之降。二藥合用,如春日清風拂過湖面,既揚清又滌濁。"

    青梧觸類旁通,從藥簍中取出桔梗與杏仁,請求演示更多配伍可能。仙童欣然應允,將桔梗載藥上行)放在青色氣輪邊緣,杏仁降氣止咳)置于白色水輪邊緣,只見︰

    木蝴蝶的青氣如風箏線,牽引著桔梗的白氣向上漂浮,直達模型的咽喉部位,原本堵塞的"咽喉"如被春風吹開,露出通暢的氣道;

    薄荷的涼香如秋雨,推動著杏仁的黃氣向下沉降,直達模型的大腸部位,原本停滯的"腸道"如被溪水沖刷,恢復傳導功能;

    四藥合煎的藥液在璇璣儀下方的玉鼎中沸騰,青氣、白氣、黃氣相互纏繞,形成"清升濁降"的立體網絡,恰似清明時節的大氣層︰上層晴朗清氣在頭面),中層和暖中氣在脾胃),下層濕潤濁氣在大腸)。

    仙童又演示了病理狀態︰若減少木蝴蝶的用量,青色氣輪轉速減慢,模型頭部逐漸被灰色雲霧籠罩,出現"眩暈"癥狀;若減少薄荷的用量,白色水輪近乎停滯,模型肺部堆積黃色痰濕,出現"痞滿"癥狀。唯有二者按比例配伍,方能如天平兩端重量相等,清升濁降順暢無阻。

    五、台畔悟真•五運玄機

    午時時正,璇璣儀的青氣輪與白氣輪突然發出共鳴,投射出今年的五運六氣圖︰丁巳年,天干丁屬陰火,地支巳屬厥陰風木,主運為"少角"木運不及),客氣為"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青梧皺眉問道︰"木運不及,肝血本虛,為何反用辛散之薄荷?豈不是更傷肝陰?"

    仙童微微一笑,從腰間玉葫蘆中倒出三滴"清濁水",滴入璇璣儀的木軸縫隙,只見儀器內部浮現出更細密的五運六氣推演圖︰"木運不及,金氣乃行,此為"勝氣",金氣克木,易致肝郁;然司天風氣偏盛,又成"復氣",風氣通肝,若強行補肝血,反致壅滯。薄荷之辛,非耗散肝血,乃通利氣機,如春風吹開肝郁之結,助肝用而不傷肝體,此乃"木郁達之"之法。"

    說罷,他取來當歸補血養肝)、木蝴蝶疏肝理氣)、薄荷宣肺利咽)同置玉鼎,演示"體用兼修"之法︰

    當歸的赤氣如春日沃土,沉入玉鼎底部,滋養肝體,模型的肝區逐漸充盈血色;

    木蝴蝶的青氣似破土新芽,在赤氣之上舒展,暢達肝用,模型的"肝郁"癥狀如冰雪融化;

    薄荷的白氣像清晨露水,浮于青氣之上,清潤肺金,防止"木旺乘金"的傳變;

    三氣層層疊疊,如天地人三才分立,最終融合成和諧的淡青色氣場,正是《難經》中"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的變通應用。

    六、歸程感懷•清濁交感

    未時,青梧揣著配伍好的藥包下山,清靈蝶始終停在他肩頭,翅面的清濁分界線隨著他的步伐節奏明滅閃爍。路過薄荷田時,他特意觀察葉片上的露珠,果然每顆露珠都分為上下兩層︰上層露珠如水晶般透亮,折射出七彩光芒,對應人體的頭面清竅;下層露珠似乳汁般渾濁,映照著泥土的色澤,對應人體的腹部濁竅。這景象與清靈蝶的翅脈完美呼應,印證著"人身無處不清濁"的醫理。

    雲叟正在藥寮前的竹制蒸籠前忙碌,蒸籠里整齊擺放著木蝴蝶、薄荷、桔梗、甘草四味藥材。"清明茶需蒸制三炷香時辰,取"三"為少陽之數,助肝之升發。"老人點燃線香,煙霧繚繞中,竹蒸籠發出"滋滋"的聲響,"木蝴蝶蒸後清苦減而疏泄增,薄荷蒸後辛散緩而涼潤顯,此乃"炒以緩其性,蒸以暢其氣"的炮制妙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炷香畢,雲叟掀開蒸籠,一股復合香氣撲面而來︰初聞是薄荷的辛涼,如清晨的山風;再嗅是木蝴蝶的清苦,似新折的柳枝;最後聞到甘草的甘潤,像春日的花蜜。青梧接過茶盞,見茶湯清透如琥珀,水面漂浮著幾片木蝴蝶,宛如青色的小船;杯底沉著薄荷葉片,恰似綠色的磐石,清濁分明卻又和諧共處。輕啜一口,辛涼之氣從舌尖直達百會穴,清苦之味從咽喉下行至丹田,兩股氣息在胸中交匯,竟讓他忍不住打出一個悠長的哈欠,仿佛將冬日積聚的濁氣盡數排出,渾身透著說不出的暢快。

    七、清明真意•七情圓融

    戌時,夜幕降臨,青梧坐在藥寮檐下,見北斗七星的斗柄精準指向乙辰之間東南偏東),正是清明節氣的方位。天空中,木星歲星)散發著溫和的青光,金星太白星)閃耀著皎潔的白光,兩星的連線與地面的清濁台形成垂直投影,宛如一根巨大的銀針,貫穿天地,刺入人體的"中脕穴"脾胃中樞)。

    "青梧,清明之"清",非孤清之清,乃清中有濁;"濁"非腐濁之濁,乃濁中有清。"雲叟手持《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走來,書頁在燭光下泛著古舊的黃光,"故曰︰"清陽上天,濁陰歸地,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人體氣機亦如天地,肝升需有肺降之制,肺降需有肝升之動,此乃"陰陽互根"之理。"

    青梧望向手中的藥包,木蝴蝶的輕盈葉片與薄荷的厚實葉片相互交疊,一片向上舒展,一片向下低垂,卻又通過葉脈的紋路緊密相連,恰似一對默契的舞者,在清濁的舞台上共舞。忽然明白,中醫的七情配伍之道,並非簡單的補瀉取舍,而是如清明的清濁之氣,需在動態中尋求平衡——升清時不忘顧護陰液,降濁時不忘溫養陽氣,方是"致中和"的至高境界。

    此時,清靈蝶從遠處飛來,停在藥包上,翅面的清濁分界線突然消失,化作一片溫潤的青色,與藥包中的木蝴蝶、薄荷融為一體。青梧抬頭望向夜空,見銀河如練,清濁不分,卻又蘊含著無窮的變化,正如人體的氣機,在清濁的流轉中孕育著生生不息的活力。他知道,這便是中醫的終極奧秘︰不是強行割裂清濁,而是讓清濁如日月交替、四季輪回般自然流轉,而醫者的使命,便是成為這流轉中的守護者,讓人體小宇宙與天地大宇宙同頻共振。

    結語

    此回書說青梧隨清靈蝶至清濁台,悟透木蝴蝶與薄荷相使為用之妙,更得清濁仙童點化,明了"升清降濁"的醫理。正是"清明風里調肝肺,靈蝶台前悟氣機",欲知谷雨節氣青梧又將遇何靈蝶、探何秘境,且看下回分解。

    贊詩

    清明風至氣升清,靈蝶餃蘭上翠微。

    木薄相使調肝肺,清濁分流判坎離。

    七情演道通天地,五運推機貫斗箕。

    最是清明玄妙處,升降相因萬物宜。

    預告

    下一回《谷雨•雨生百谷氣漸盈》,且看青梧在谷雨時節偶遇"雨靈蝶",引至"五谷台",見證木蝴蝶與薏苡仁相殺為用,清熱利濕之妙。更有五谷仙童現身,以"谷氣養脾"之理,演示谷雨時節"健脾化濕"的養生要訣。正是︰"雨生百谷潤脾土,靈蝶餃珠護谷芽,若問濕熱如何解,且看台中薏苡花......"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第五回 清明•清氣上升濁陰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第五回 清明•清氣上升濁陰降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