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黃天寶•立春卷︰》
節氣楔子
“立春正月節,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陟負冰。此時陽氣初升,肝木當令,風邪易動,致肝郁氣滯、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等證,治當疏肝理氣,調和肝脾,忌抑郁惱怒,擾動陽升。”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金匱要略•肝著病脈證並治》
第一章 陽升風動•肝郁脾虛的病機探微
一、東風解凍︰肝氣升發的自然隱喻
立春前三日,卯時初刻,岐黃醫館前的柳枝泛出鵝黃,枝條在東風中搖曳如帶,卻有幾枝因凍土未融而彎折低垂——此乃肝氣升發不暢的天然鏡像。岐黃折取一枯枝,見斷面雖青卻無津液,喟嘆︰“《素問•髒氣法時論》雲‘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立春如肝氣之春,若土虛木旺或肝郁氣滯,必致疏泄失常,如枝枯葉萎。”
阿遠望著藥圃中抽芽的柴胡,睫稈細弱傾斜,恍悟︰“柴胡疏肝解郁,卻在立春前生長緩慢,恰似肝郁者升發無力。”岐黃點頭︰“肝屬木,喜條達而惡抑郁。立春陽氣初動,若情志不暢或飲食失節,易致肝郁脾虛,如《丹溪心法》所言‘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
忽聞巷尾傳來爭吵聲,見一婦人捶胸頓足,罵聲尖銳,卻伴脅肋脹痛、食欲不振,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此為肝郁氣滯,橫逆犯脾之象。
二、醫理玄機︰肝脾的「木土博弈」
辰時初刻,醫館後堂飄著柴胡的清香,岐黃正在調配逍遙散。他取柴胡、白芍、當歸、白術、茯苓,逐一講解︰“柴胡疏肝解郁,白芍養血柔肝,當歸活血調經,白術、茯苓健脾祛濕,此乃‘肝脾同治’之法。”
阿遠見方中加了薄荷、煨姜,疑惑道︰“為何用辛散之品?”岐黃捻動薄荷︰“薄荷助柴胡疏達肝氣,煨姜溫中和胃,防肝郁克脾。立春陽氣初升,需因勢利導,如《內經》‘木郁達之’之旨。”
他取出《景岳全書》竹簡,指讀“郁證”篇︰“張景岳雲‘凡郁證多在肝脾’,立春之郁,多因冬藏之余寒與春升之陽氣相搏,致肝氣不舒。治需疏肝而不傷陰,健脾而不壅滯,如逍遙散與痛瀉要方合參。”
第二章 肝郁急癥•從脅痛到痙厥的辨證論治
一、婦人脅痛︰春風中的肝郁氣滯
辰時正,婦人被鄰里扶入醫館,脅肋脹痛連及少腹,善太息,月經衍期、色暗夾血塊,舌邊瘀斑,脈弦澀。岐黃辨證為肝郁血瘀,以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減︰柴胡9g、香附12g、川芎9g、蒲黃9g、五靈脂9g,“柴胡疏肝散理氣活血,失笑散化瘀止痛,此乃‘氣行則血行’之法。”
他以拇指按揉患者太沖、期門穴,至酸脹感放射至脅肋,“太沖為肝之原穴,期門為肝之募穴,按揉可快速疏肝止痛。”半炷香工夫,婦人脅痛減輕,噯氣頻作。岐黃改以逍遙丸合益母草膏調理,“疏肝養血,調經止痛,此乃‘女子以肝為先天’之理。”
二、書生痙厥︰書齋里的肝風內動
巳時三刻,縣學林秀才被抬入院,肢體抽搐、項背強直,伴頭痛眩暈、面紅目赤,舌紅苔黃,脈弦數。其書案上《莊子》攤開,“逍遙游”三字被墨汁暈染,恰似肝風擾動之象。
岐黃辨證為肝陽上亢,熱極生風,以羚角鉤藤湯合天麻鉤藤飲加減︰羚羊角粉3g沖服)、鉤藤12g後下)、天麻9g、石決明18g先煎),“羚角鉤藤湯涼肝熄風,天麻鉤藤飲平肝潛陽,此乃‘急則治標’之法。”
他以三稜針點刺十宣穴,擠出紫黑血滴,“十宣穴瀉熱開竅,配合肝俞、太沖穴拔罐,可瀉肝經實火。”五日後,秀才抽搐止,改以鎮肝熄風湯善後,“滋腎陰,平肝陽,此乃‘壯水涵木’之理。”
三、孕婦腹痛︰胎前肝郁的棘手之治
未時初,李秀才第十五次扶妻入院。婦人妊娠三月,脅肋脹痛連及胃脕,噯氣頻作,嘔惡不止,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滑。
“內子因家務紛爭肝郁,”李秀才愁眉不展,“前醫投以理氣藥,致胎動不安……”
岐黃辨證為肝郁脾虛,胎氣不和,以白術散合四逆散加減︰白術15g、茯苓12g、柴胡6g、白芍18g、甘草6g,“白術散健脾安胎,四逆散疏肝理氣,柴胡用量宜輕,防升散動胎。”
婦人服藥後,脅痛減輕,嘔惡止。岐黃囑其每日飲玫瑰花茶,“玫瑰花疏肝理氣,溫和不傷胎,此乃‘以花治氣’之妙。”
第三章 肝郁論治•疏養兼施的平衡之道
一、核心治則︰疏肝氣,養肝血,健脾土
申時正,岐黃在醫案中寫下“治立春三法︰疏、養、運”六字,案頭擺著三組藥對︰柴胡配白芍,疏肝養血;當歸配白術,養血健脾;薄荷配茯苓,疏達利濕。
“肝郁者需疏,血虛者需養,脾虛者需運,”他以竹筷指點藥對,“柴胡配白芍,仿逍遙散之意,疏養結合;當歸配白術,即歸脾湯之旨,氣血雙補;薄荷配茯苓,清輕疏達,防肝郁化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阿遠見方中常配陳皮、砂仁,疑惑道︰“此非和胃藥?”岐黃笑道︰“肝木克脾土,陳皮、砂仁醒脾和胃,防肝郁乘脾,此乃‘治未病’之妙。”
二、經典方劑的時令化裁
酉時三刻,岐黃在《傷寒論》中夾入新抄的醫方,重點圈注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羚角鉤藤湯三方。
1. 逍遙散肝郁脾虛,氣血不足)
基礎方︰柴胡9g、白芍12g、當歸9g、白術12g、茯苓15g
立春化裁︰加薄荷3g後下),增強疏達之力;月經不調加益母草12g、香附9g,調經止痛
2. 柴胡疏肝散肝郁氣滯,脅肋疼痛)
基礎方︰柴胡9g、香附12g、川芎9g、陳皮9g、枳殼9g
立春化裁︰加郁金12g、丹參15g,活血止痛;噯氣頻作加旋覆花9g包煎)、代赭石18g先煎),降逆止嘔
3. 羚角鉤藤湯肝風內動,熱盛動風)
基礎方︰羚羊角粉3g沖服)、鉤藤12g、桑葉9g、菊花9g
立春化裁︰減羚羊角為1.5g,加天麻9g,防寒涼傷陽;陰傷加生地15g、玄參12g,滋陰清熱
“羚角鉤藤湯治立春肝風,”岐黃敲了敲書頁,“需注意中病即止,防涼遏肝氣升發,如《溫病條辨》‘肝風初起,忌用重墜’之訓。”
三、針灸奇術︰疏肝熄風的時空療法
戌時初,岐黃在針灸銅人上標注“肝郁三穴”︰太沖、期門、足三里。阿遠舉著艾灸盒,見師父特意在“卯時”“酉時”兩個時辰畫圈。
“卯時肝經當令,酉時膽經當令,”岐黃以銀針模擬進針,“太沖疏肝解郁,期門理氣止痛,足三里健脾和胃。肝郁者,太沖用瀉法;脾虛者,足三里用補法;肝風者,加風池、肝俞,熄風潛陽。”
他又取出皮膚針,在銅人“脅肋部”處模擬叩刺︰“皮膚針叩刺脅肋部皮部,加拔火罐,可治療肝郁血瘀之脅痛,此乃‘皮部理論’應用。”
第四章 立春養生•疏肝健脾的生活智慧
一、飲食妙法︰三花茶與逍遙粥
亥時正,阿遠在廚房泡制“立春三花茶”︰玫瑰花、茉莉花、代代花等量,加蜂蜜調味。岐黃端來一碟陳皮蒸鯽魚,另配一小碗茯苓山藥粥︰“三花茶疏肝解郁,陳皮蒸鯽魚健脾理氣,茯苓山藥粥祛濕和中,此乃‘芳香醒脾,甘淡祛濕’之食養。”
他又展示自制的“逍遙糕”︰柴胡、白芍、白術、茯苓打粉蒸制,點綴桂花,“逍遙糕疏肝健脾,可作早餐,忌用鐵器蒸制,以免藥性改變。”
說起禁忌,岐黃嚴肅道︰“烈酒、辣椒、糯米糕堪稱‘立春三忌’,烈酒傷肝,辣椒助火,糯米滯脾,昨日婦人之病,便因貪食麻辣火鍋加重。”
二、起居調攝︰疏肝理氣與春捂節度
子時三刻,岐黃帶著阿遠在醫館二樓更換薄絲綿被,衣櫃中放入香附香囊,床頭放置薄荷枕頭。“立春宜‘春捂秋凍’,”他指了指牆上的《攝生消息論》,“早晚需穿防風外套,護住肝俞穴,避免風邪直中;中午氣溫回升時,可解衣曬背,助陽氣升發。”
說到睡眠,他拍了拍磁石枕頭︰“立春宜早睡早起,順應肝之升發,若失眠可在睡前按揉太沖、三陰交,此乃‘清肝安神’之法。”
阿遠見牆角放置著陳皮、薄荷,便問其故。岐黃道︰“陳皮薄荷香囊可疏肝理氣,懸掛于車內或辦公室,防治立春常見的胸悶、噯氣。”
三、運動養生︰導引疏肝與動靜相宜
丑時初,東方既白,岐黃帶阿遠到庭院做“立春疏肝導引術”。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先向左側屈身疏肝),再向右側屈身和脾),想象肝氣如柳枝舒展。
“此導引術仿‘左右開弓’之意,”他示範“噓字訣”︰“噓字對應肝經,常練可疏肝理氣,緩解肝郁引起的目赤腫痛。”
行至“收勢”時,岐黃強調︰“動作需柔和緩慢,如春風拂柳,不可用力過猛耗傷肝氣。若在清晨鍛煉,可選擇八段錦‘兩手托天理三焦’,晚飯後散步宜緩,以助肝氣疏泄。”
第五章 病案奇聞•肝風內動的跨界診療
一、書生梅核氣︰書卷間的肝郁痰凝
寅時正,縣學錢秀才扶喉入院,咽中如有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伴胸脅脹悶、情志抑郁,舌淡苔白膩,脈弦滑。“每日苦讀至卯時,漸覺氣機不暢,”秀才皺眉嘆氣,“前醫投以含片,反致痰多……”
岐黃辨證為肝郁痰凝,以半夏厚樸湯合四七湯加減︰法半夏9g、厚樸6g、茯苓12g、紫甦梗9g、香附9g,“半夏厚樸湯化痰散結,四七湯疏肝理氣,此乃‘氣順則痰消’之法。”
他又以“提刮法”在患者天突穴至羶中穴處刮拭,至皮膚潮紅為度,“提刮法可寬胸理氣,配合耳穴壓豆‘咽喉穴’‘肝穴’,此乃‘內外合治’之理。”一周後,秀才梅核氣消失,改以逍遙散合二陳湯調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二、老婦中風︰春風中的肝陽化風
卯時三刻,鄰縣孫婆婆由家人抬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伴頭痛眩暈、急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滑。“晨起掃雪後突發,”家人焦急萬分,“西醫說是‘腦梗死’……”
岐黃辨證為肝陽化風,脈絡瘀阻,以天麻鉤藤飲合桃仁紅花煎加減︰天麻9g、鉤藤12g、石決明18g、桃仁9g、紅花9g、丹參30g,“天麻鉤藤飲平肝熄風,桃仁紅花煎活血通絡,此乃‘熄風與活血並重’之法。”
他又在曲池、足三里、三陰交穴處施以“透天涼”針法,“透天涼針法清熱平肝,配合西醫溶栓治療,此乃‘中西協同’之急救。”半月後,孫婆婆肢體活動改善,改以補陽還五湯善後。
第六章 章回贊詩•立春醫道的木土哲思
回目詩
立春陽氣動東方,肝木升發喜暢 yang。
逍遙散里調肝脾,柴胡湯中疏郁忙。
雷火灸期通脈絡,三花茶飲散憂惶。
且看稻花翻浪處,一片生機在藥香。
結語
當最後一縷柴胡香飄出醫館,岐黃站在藥圃中,見柴胡幼苗在東風中舒展新葉,嫩睫雖細卻挺直向上,恰似肝氣升發的蓬勃之力。他忽然領悟︰立春的肝郁之治,恰似修剪枝椏——需疏其過密,養其不足,讓生命如春日之木,在舒展中孕育生機。醫者之道,如春風化雨,需順其性而導之,逆其勢而調之,讓肝氣在升發中保持“條達而不悖”,此乃“治肝如治木”的至簡真理。
“阿遠,”岐黃望著東方既白的天空,“明日雨水,記得采收新鮮柴胡。立春雖過,卻藏著‘春生’的全部智慧。醫道如自然,需在升發中守其正,于調暢中護其根。”
注︰文中涉及方劑、針灸操作及食療方法,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立春養生需根據個體體質調整,肝郁者宜疏,肝虛者宜養,切勿盲目施為。)
【立春卷終】
下卷預告︰《岐黃天寶•雨水卷︰濕盛陽困脾失運》——雨水時節,濕氣漸盛,陽氣被困,脾失健運,致濕阻中焦、痰飲內停等證,且看岐黃如何以祛濕健脾、溫陽化飲之法,醒脾陽于濕困,利水濕于三焦。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