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成剛道︰“你能查出來,別人也能查出來。黃桂信這麼做無非是告訴大家,自己是在為上次賭拳所損失的五億報復。”
“問題是他的報復手段實在是有些小兒科,他...嗯?”
說到這里,周宇辰突然停了下來。
沈成剛問道︰“你想到什麼了?”
周宇辰道︰“是不是黃桂信妥協了?他這麼做只是為了讓自己的面子好看一些而已。”
沈成剛嘆了口氣,道︰“宇辰,很多時候我真覺得你應該從政,而不是從商。今天大哥給我打來了電話,說是黃家找他了,期間還聊到了你與黃桂信的沖突。”
“雙方化干戈為玉帛?”
“對。其實黃家很清楚,你的公司都是沒有上市的網絡科技公司。特別是鯤鵬集團,更是引起了上面的關注。所以,他們拿你一點兒辦法都沒有。既然是這個結果,那還不如趕緊將沖突化解掉。”
“我看他們應該是知道了您和大伯三叔的關系,這才著急忙慌的搞這事兒吧?”
“你小子太聰明了,真是什麼都瞞不過你呀。”
對于周宇辰的精明和睿智,就算沈成剛都不得不佩服。
聞一知十,說的就是這種人。
戴娟抿了抿嘴,道︰“宇辰,雲海大學有沒有給你打電話?”
周宇辰搖搖頭,道︰“沒有。媽,他們是不是想讓我去演講,順便再捐點錢?”
戴娟道︰“沒錯。宇辰,老實說,你對雲海大學是什麼態度?”
周宇辰當然明白戴娟話里的意思,道︰“我不恨雲海大學。當年如果我是校長,看到有學生犯了法,被關進了監獄,我也肯定會做出相同的決定。只是心理上,我還是邁不過那個坎兒。媽,如果我不去,會不會對您造成不好的影響?
戴娟笑道︰“當然不會。我都是一個要退休的人了,學校還能把我怎麼樣。”
周宇辰道︰“雲海大學的化學、物理、材料科學等專業在全國能排名前五,我倒是可以與學校合作搞新能源研發。”
雲海大學什麼最值錢?
是那些牛叉的教授。
比如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系主任王彥東,曾經先後兩次獲得過國家技術發明獎。
還有物理系的教授章長海,今年只有四十二歲,同樣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牛的一塌糊涂。
若是把他們召集起來與鯤鵬新能源公司一起搞儲能電池,周宇辰相信研發進度肯定會大大的提高。
戴娟道︰“我明天跟校長說一聲,看看他的意思。”
周宇辰道︰“媽,您可以這麼說,我們鯤鵬新能源集團願意和物理系、化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等涉及到儲能電池研發的各個專業進行深入的合作。在此期間,我會建造全球最先進的實驗室,允許一些優秀的學生參與這個儲能電池的研發項目之中。所有的師生薪酬由我們公司承擔,獎金另算。等到研發成功之後,我會向學校捐款最少三個億。如果雲海大學師生在研發過程中做出了重大貢獻,我還可以增加兩個億的捐款。對了,王彥東教授和章長海教授必須加入進來。”
戴娟莞爾道︰“你們這些資本家是不是特別喜歡用錢來說話?”
周宇辰聳聳肩,道︰“我經常說錢是王八蛋,但不得不承認,這玩意兒長的確實好看。”
“哈哈哈”
餐廳內傳來一陣大笑聲。
......
第二天,戴娟找到了校長錢浩然,把周宇辰想要與雲海大學合作的事宜說了一下。
錢浩然想都沒想,便答應了下來。
沒辦法,缺錢呀!
作為全國最知名的院校之一,國家每年都會給雲海大學撥款十多個億。
這個數字看起來挺多,可是用的時候根本不夠。
比如去年物理專業搞了一個大項目,直接花掉了四個億,引起了其他專業的強烈不滿。
現在周宇辰要與學校合作,還不用學校出一分錢,完事兒之後還能拿到最少三億的捐款,這跟天上掉餡餅沒什麼區別。
其實,一直以來,錢浩然都希望可以與一些科技公司進行合作。
讓人感到失望的是那些科技公司都非常的小氣,研發資金更是少得可憐,學校從項目中根本得不到多少好處,頂多是鍛煉了學生。
而那些財大氣粗的公司根本不搭理雲海大學,都跑去跟燕都大學、華清大學合作了,讓錢浩然徒呼奈何。
如今鯤鵬新能源集團主動提出了合作項目,這對雲海大學來說非常的重要。
錢浩然腦海中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利用這個大型項目的成功,徹底將雲海大學的名聲打出去,進而達到名利雙收。
戴娟離開後,錢浩然立刻將王彥東教授和章長海教授請來了辦公室,把這件事情說了一下。
兩位教授都對能源電池非常感興趣,表示一定會率領團隊全力參與進這個項目之中。
搞定了這兩位專家,錢浩然立刻通知了戴娟。
當天下午,周宇辰便帶著王廣忠和趙科來到了雲海大學。
這段時間,兩人都沒有閑著。
他們把夏國研發制作儲能電池的所有公司給查了一個遍,最終確定了三個公司。
在鵬城的時候,周宇辰就看過這三個公司的詳細資料。
他的首選是位于杭城的鼎鑫集團。
鼎鑫集團的創始人名叫王鼎,一年前出車禍,離開了人世。
從資料上看,王鼎非常的了不起。
他是國家開放以後最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以賣火腿腸起家。
後來發現火腿腸沒有多少技術含量,而且市場競爭過于激烈,于是他直接將公司打包賣掉了,轉頭做起了儲能電池。
經過三年的努力,王鼎終于成功研發出了可以用于二輪電動車的儲能電池。
如今市面上的二輪電動車至少有一半的品牌用的是他研發的鼎鑫電池。
王鼎非常具有戰略性眼光,在取得了成功之後,他沒有停下腳步,享受生活,而是招兵買馬,組建了一支高達五百人的研發團隊,進軍大容量儲能電池。
到今天為止,已經搞了四年。
技術專利取得了不少,但距離研發出成品還差十萬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