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

第417章 北涼末主沮渠牧犍︰涼州情聖的亡國劇本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仙鄉樵主 本章︰第417章 北涼末主沮渠牧犍︰涼州情聖的亡國劇本

    序幕“步步驚心•涼州限定版”大戲開播

    當夕陽給玉門關刷上最後一層金漆,北涼國都姑臧(今甘肅武威)的宮殿屋頂,也快被暮色吞掉了。沮渠牧犍同學獨自站在皇宮天台,目光投向遠方——好家伙,北魏董事長拓跋燾的鋼鐵洪流正卷起漫天沙塵,朝著他苦心經營的小公司全速前進。這位北涼末代ceo嘆了口氣,眼里映著“破產清算”的倒計時,心里卻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甘心?認命了?還是……終于不用還房貸了?

    沮渠牧犍,這名字在十六國名人堂里排不上頂流,卻扛著一個家族企業倒閉前的全部kpi。他的人生劇本,每一步都踩在帝國崩塌前的裂縫上,堪稱“步步驚心•涼州限定版”。

    第一幕登基大戲——從敦煌太守到燙手王座

    公元433年,北涼國都姑臧(今甘肅武威)的王宮里藥味彌漫。武宣王沮渠蒙遜躺在病榻上,氣息奄奄。這位匈奴支系盧水胡的梟雄,一手建立的北涼政權正面臨繼承危機——世子沮渠菩提還是個奶娃娃。群臣眼巴巴地看著老國王,又偷偷瞄向角落里一位氣質儒雅的青年敦煌太守沮渠牧犍(也作茂虔)。

    “老三啊……”老國王渾濁的目光定格在第三子身上。沮渠牧犍內心波濤洶涌敦煌的日子多逍遙啊!看看壁畫,校校佛經,哪像現在要接這燙手山芋?但群臣的呼聲山響“國賴長君!敦煌公仁德,當承大統!”得,這王冠不戴也得戴了。他撲通跪地,演技爆發“父王放心!兒定保我大涼江山永固!”

    沮渠牧犍火速上崗,改元“永和”,立兒子沮渠封壇為世子,動作一氣呵成。轉頭就派使者快馬加鞭奔向北方巨無霸北魏,言辭謙卑“小弟牧犍,謹向大魏皇帝稱臣納貢!”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正愁沒理由插手河西,樂得順水推舟,大筆一揮冊封他為“使持節、都督涼沙河三州軍事、涼州刺史、河西王”。瞧這頭餃長的,拓跋燾的潛台詞很明白小樣,給你戴高帽,你就得乖乖當小弟!

    新官上任三把火,沮渠牧犍初期干得真不賴。他延續老爹的“涼州特色治國方略”減稅!少收點租子,農民伯伯種糧才有勁頭;屯田!組織士兵開荒,戰時扛槍,閑時扛鋤;通商!把絲路貿易搞活,駝鈴聲就是涼州的gdp增長曲。敦煌出土的《永和年間糧價簡》顯示,那時河西一斗米便宜得能當飯吃,經濟短暫回春,百姓直呼“大王仁德”!

    文化上更是大手筆。沮渠家祖傳信佛,沮渠牧犍深諳“精神建設”的重要性。天梯山石窟(中國石窟鼻祖之一)叮叮當當鑿個不停,工匠們懸在崖壁上,把佛陀菩薩雕琢得寶相莊嚴。他還大搞“人才引進計劃”,把漢族大儒宋繇請來當右宰相(相當于國務院總理),學者闞封為“秘書監考課郎中”(國家圖書館館長兼學術委員會主席),一時間姑臧城里胡漢官員同堂議事,佛寺與學堂比鄰而居,文化氣息直追中原。

    第二幕外交華爾茲——在兩大巨頭間跳探戈

    如果沮渠牧犍能專心搞內政,說不定真能當個“河西小霸王”。可惜啊,他生在了四戰之地。北邊是虎視眈眈的鮮卑北魏,南邊是富庶風雅的劉宋王朝。夾縫求生?沮渠牧犍微微一笑,祭出了獨門絕技——“涼州海王式外交”。

    第一招和親大法好! 先把親妹妹興平公主打包送去北魏,給拓跋燾當妃子(封右昭儀)。拓跋燾抱著美人,心情大好“嗯,涼州小弟很懂事!” 沮渠牧犍趁熱打鐵,437年親自迎娶北魏武威公主為正牌王後。婚禮排場極大,姑臧城里羊肉飄香,胡樂喧天,不知道的還以為北涼要並入北魏了。

    第二招腳踏兩條船! 北魏的賀喜使團前腳剛出城門,劉宋的使節後腳就捧著宋文帝劉義隆的詔書來了。沮渠牧犍撲通又跪了(反正膝蓋不值錢)“臣牧犍,遙拜江南聖主!” 獻禮更是投其所好河西特產?太俗!他送上的是硬核文化大禮包——當時最先進的《甲寅元歷》和一堆敦煌珍藏孤本典籍。劉義隆是個文化皇帝,一看這些“學術核武器”,龍顏大悅,大筆一揮也封他個“都督涼秦四州軍事、征西大將軍、河西王”。好家伙,同時拿著北魏和劉宋的“高管聘書”,沮渠牧犍堪稱十六國第一“職場雙面人”。

    第三招暗搓搓搞小動作! 表面喊北魏大哥,背地里卻給柔然可汗(北魏死敵)瘋狂寫信“兄弟,拓跋家最近兵強馬壯,下一個目標怕是你啊!咱倆得抱團!” 還偷偷聯絡西域諸國“魏人凶殘,唯我大涼可保絲路平安!” 他得意洋洋地對心腹說“這叫‘鷸蚌相爭,涼州得利’!在兩大佬中間跳探戈,講究的就是一個平衡!”

    第三幕後宮風雲——情聖的致命桃花劫

    就在沮渠牧犍為自己的外交神操作洋洋得意時,他的“情聖”體質卻給國家埋了顆核彈。這位文藝中年國王,不愛江山更愛美人,尤其愛……嫂子。他的兄嫂李氏,一位風華絕代的未亡人,成了他的“白月光”。兩人在王宮深處上演禁忌之戀,尺度之大,連史官都直呼“兄弟三人傳嬖李氏”(《魏書》原話),意思是哥仨輪流跟這位嫂子好上了!姑臧城里八卦滿天飛,茶館說書人一拍驚堂木“今日單講那深宮秘聞,三王共戀一枝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紙終究包不住火。更致命的是,王後武威公主可不是省油的燈。這位北魏長公主自帶“朝陽群眾”屬性,很快抓包了丈夫的奸情。李氏一看要完,竟聯合沮渠牧犍的親姐姐(也是個狠角色),策劃了一出宮廷版“毒殺正宮”——在武威公主的飯食里下毒!

    那一日,武威公主腹痛如絞,口鼻流血,眼看就要香消玉殞。消息八百里加急傳到平城(北魏首都),拓跋燾拍案而起“敢動我妹?!” 頂級御醫團隊帶著解毒聖藥星夜馳援涼州。或許是公主命大,或許是毒藥不夠純,總之她挺過來了。

    拓跋燾的怒火燒紅了半邊天。聖旨直抵姑臧“速將下毒主謀李氏押送平城!” 按常理,沮渠牧犍該立刻甩鍋,把情人交出去平息大哥怒火。可這位“情聖”腦回路清奇他居然把李氏當個寶,偷偷藏到了酒泉!還深情款款地說“卿且暫避,孤定護你周全!” 這波操作,堪稱“為愛痴狂,不顧死活”的教科書級案例。

    第四幕帝國之怒——十二宗罪與鋼鐵洪流

    拓跋燾得知李氏被藏,氣得差點掀了御案“好你個沮渠牧犍!偷我妹,藏凶犯,當朕是hello kitty?!” 他召集筆桿子,羅織了震驚天下的《討沮渠牧犍十二大罪檄文》,條條要命——核心罪狀窩藏毒害國妹要犯,罪同謀逆;外交背叛陽奉陰違,表面稱臣,暗結柔然;態度問題苛待大魏使臣,外交失禮;412條貪污腐敗、壓榨百姓、褻瀆神明……(湊數也要湊夠一打!)

    公元439年夏,北魏的戰爭機器轟然啟動。拓跋燾親率十萬鐵騎,鋪天蓋地殺向河西走廊。沮渠牧犍慌了神,一邊給柔然發s信號(“大哥救命!唇亡齒寒啊!”),一邊派弟弟沮渠董來率軍在姑臧城南迎戰。

    決戰之日,涼州軍望著地平線瑟瑟發抖北魏鐵騎如黑雲壓城,人馬皆披重甲(“甲騎具裝”),沖鋒時大地都在震顫。沮渠董來的輕騎兵像紙片一樣被撕碎。更雪上加霜的是,沮渠牧犍的親佷子沮渠祖、沮渠萬年戰場倒戈,把姑臧城防弱點全盤托出“陛下!西門年久失修!糧庫在城東南角!” 北魏軍瞬間化身“涼州通”,精準打擊。

    沮渠牧犍困守孤城,眼巴巴盼著柔然援軍。結果探馬來報“柔然大軍……被魏軍偏師擋在漠南,過不來了!” 最後一絲希望破滅。眼見城門將破,沮渠牧犍長嘆一聲,帶著文武百官五千余人,白衣素服(投降標配),抬著棺材(自縛請罪道具),開城投降。立國43年的北涼,就此劇終。

    第五幕階下囚的“高配”生活與末日審判

    亡國之君的待遇,沮渠牧犍算頂配了。拓跋燾看著這個給自己戴綠帽又差點害死妹妹的妹夫,居然沒當場砍了他,反而玩起了“懷柔政策”——封官征西大將軍、河西王(虛餃,純安慰獎);生活在平城配豪華別墅,錦衣玉食供養;親情厚葬其母,武威公主(命真硬)也與他表面和解;社交偶爾還能出席北魏貴族派對,雖然大家都當他是個笑話。

    沮渠牧犍在平城過起了“高級宅男”生活。白天讀讀佛經,寫寫書法,假裝歲月靜好;晚上估計常做噩夢,夢見姑臧城破時的火光與哭喊。這種“表面風光內心慌”的日子過了八年。

    公元447年,末日審判降臨,有人告發他三大罪狀“私藏珍寶毒藥”(疑似想翻盤或自殺?);“暗殺北涼舊臣百余口”(怕人揭老底?);“其姐妹行巫蠱之術詛咒大魏”(家屬作死大禮包)。

    這次拓跋燾不忍了。賜死聖旨送到別墅,沮渠牧犍異常平靜,最後見了武威公主一面。史書沒記載訣別台詞,但可以腦補“公主,我這一生……對不住。” 隨後飲下御賜毒酒,結束了他矛盾重重的一生。死後得了個諷刺謚號——“哀王”。真可謂風流半生荒唐事,留得千秋一嘆哀。

    第六幕千秋功罪——涼州文化推手與亡國標本

    沮渠牧犍的棺材板蓋上了,但歷史評價的爭論遠未停止。

    板磚派(以《魏書》為首) 火力全開!罵他“見利忘義”(拿兩家工資),“苞禍滅親”(藏李氏害國家),“荒淫失德”(嫂子門事件),是典型的“no zuo no die”代言人。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稍顯厚道,惋惜道“牧犍聰穎好學,和雅有度”,奈何“私德有虧,終致傾國”——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學霸。

    點贊派(文化史角度) 拂去道德污垢,沮渠牧犍的文化遺產閃閃發光。

    佛國護法 他主政時,涼州是西域佛教東傳的“5g基站”。天梯山石窟在他資助下擴容升級,高僧曇無讖譯出《大般涅盤經》等重要佛典。這些成果後來被遷到平城的涼州僧匠帶進雲岡石窟,成就了“涼州模式,平城開花”的藝術奇觀。可以說,沒有沮渠牧犍時代的積累,就沒有雲岡、龍門的輝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文獻快遞員 他獻給劉宋的河西典籍(包括失傳的《十三州志》等),是南北朝分裂期一次重要的文化輸血。南朝文士如獲至寶,為隋唐統一後的文化大融合埋下伏筆。

    民族融合試驗田 他重用宋繇、闞等漢族士人,胡漢共治,讓河西成為亂世中罕見的“文化綠洲”。被遷往平城的數萬涼州人(學者、工匠、僧侶),成為北魏漢化的先鋒隊。

    尾聲歷史的回響

    姑臧城破時,學者闞抱著未校完的經卷,回望夕陽下的祁連山。風沙中,他或許想起與國王在敦煌整理古籍的時光。而在東去的囚徒隊伍里,天梯山石窟的匠人默默攥緊了手中的鑿子——技藝,是他們最後的尊嚴。

    幾年後,平城武周山下(雲岡石窟所在地),叮當聲再次響起。監工的北魏軍官听不懂涼州工匠的方言,卻震撼于他們刻出的莊嚴佛陀。那一刻,涼州的魂,附在了北魏的身。

    沮渠牧犍的悲劇,是個人欲望與家國責任的血肉踫撞。他精于算計卻算不透人心,推崇文教卻管不住情欲,在胡漢交融的壯闊時代活成了一個矛盾體。當我們駐足天梯山或雲岡,凝視那些穿越千年的佛陀微笑,或許能听到歷史的低語權力如沙,終將被風吹散;唯有文明的長河,能在時光的荒漠中奔涌不息,滋養永恆。沮渠牧犍的故事,恰似這長河中一朵荒誕又沉重的浪花。

    仙鄉樵主讀史至此,有詩詠曰

    敦煌繼璽承龍脈,裂幟姑臧傾玉壺。

    北魏和親安朔漠,南朝獻冊重文儒。

    深宮穢亂驚胡月,鐵詔頒行泣楚巫。

    忍看龜趺銷帝篆,河西霜雪沒兵符。

    又有詞《鷓鴣天》,敘牧犍囚平城事

    夢斷駝鈴鎖禁牆,故園西望路蒼茫。

    當年曾醉葡萄酒,此日空斟琥珀光。

    鴛瓦冷,朔風狂,降王冠冕蘸秋霜。

    佛經貝葉塵封久,忍數重宮更漏長。

    喜歡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方便以後閱讀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第417章 北涼末主沮渠牧犍︰涼州情聖的亡國劇本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第417章 北涼末主沮渠牧犍︰涼州情聖的亡國劇本並對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