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詠東晉嶺南僭主盧循》
越甲吞雲挽月弓,秦淮墜日鎖煙篷。
墨驚星斗書兵讖,火沸鯨濤祭鬼戎。
十載蕉分南嶺雨,一枰棋誤北征風。
龍編雪浪翻青史,猶見番禺燼里紅。
一、天師道里的“佛系青年”——不想當反賊的書法家不是好妹夫
1.祖傳的"叛逆基因"
公元四世紀末的建康城,秦淮河畔的烏衣巷飄著墨香。某日,一位白衣青年正在王家大宅揮毫潑墨,圍觀士族子弟贊嘆不已︰"此子草書,頗有張芝遺風!"這位被謝安佷子謝混稱為"江左草書新秀"的,正是東漢大儒盧植的七世孫盧循。
有趣的是,盧循的家族史堪稱"叛逆者養成手冊"︰曾祖盧諶在五胡亂華時給後趙打工,祖父盧勖投奔前燕,父親盧嘏又成了東晉公務員。到了盧循這里,干脆把"跳槽"升級成了"造反"。有網友戲稱︰"這家族簡歷放今天,hr看了都要抖三抖。"
2.天師道里的"文藝骨干"
當盧循在372年加入天師道時,這個組織還像個"養生修仙興趣班"。據《晉書》記載,道眾們日常畫符治病、煉丹嗑藥,偶爾搞個"鬼卒升職成祭酒"的團建活動。盧循在這里如魚得水,白天跟著大舅哥孫恩學《道德經》,晚上教信徒練書法,活脫脫一個"宗教界文藝委員"。
直到399年孫恩起義,這個佛系青年才被迫解鎖新身份。當時起義軍攻破會稽,孫恩準備屠城慶功。盧循抱著硯台沖進大帳︰"大哥!屠城這事兒就像寫草書——氣勢要足,但得留白啊!"靠著這番"書法式勸諫",三萬百姓逃過一劫。後來史家吐槽︰"別人造反要錢要命,盧循造反要筆要紙。"
二、嶺南漂流記——被迫接盤的"創業公司ceo"
1.海上求生真人秀
402年孫恩跳海後,留給盧循的"遺產"堪稱史上最坑︰三千殘兵、三十艘破船,外加嶺南地圖一張。這支隊伍的伙食水平直線下降——從"攻破郡縣吃大戶"淪落到"撈魚曬成小魚干"。有士兵在日記里抱怨︰"昨天還吃著會稽黃酒配醉蟹,今天只能嗦海帶根。"
但盧循展現了驚人的運營能力。他組織士兵用船帆改造成漁網,用箭矢改制成魚叉,甚至發明了"海水曬鹽法"。當船隊抵達廣州時,這群叫花子似的起義軍,居然人人腰間別著咸魚干——古代版"蛋白質儲備"。
2.燒烤大師的迷惑行為
404年攻打番禺時,盧循的軍事才能與文藝情懷激烈踫撞。他先用草書寫了封勸降信︰"將軍若降,當以禮待之",轉頭就祭出火攻戰術。刺史吳隱之望著燒成火炬的城牆,氣得直跺腳︰"說好的文人風骨呢?"更絕的是,破城後盧循一邊給百姓發救濟糧,一邊給陣亡將士辦集體海葬。嶺南百姓集體蒙圈︰"這領導怕不是雙子座?"
3.荔枝外交與益智粽
成功割據嶺南後,盧循開啟"精分式治國"模式︰給東晉朝廷送荔枝示好雖然史書說是"遣使貢獻",但考慮到嶺南特產...),轉頭又給劉裕寄去"益智粽"。這種用竹葉包裹的毒舌伴手禮,暗戳戳寫著︰"劉將軍多吃補腦"。劉裕回贈"續命湯"時也不遑多讓,附贈紙條︰"盧兄保重,來日方長"。兩大影帝的茶言茶語,堪稱古代版"陰陽師"對決。
三、北伐!史上最糾結的閃電戰
1.徐道覆的"雙十一"大計
410年的北伐堪稱古代版商業奇跡。盧循的姐夫徐道覆,早在數年前就化身"木材批發商",用"跳樓價"囤積造船木料。《資治通鑒》記載,當起義爆發時,他亮出賬本︰"老板,您三年前訂的五千根杉木該提貨了!"這番神操作,比現代"雙十一"囤貨黨還硬核。
2.社恐患者的戰場ptsd
起義軍勢如破竹殺到建康城下時,盧循卻突然"社恐發作"。面對秦淮河對岸的燈火,這位文藝青年竟然開始賞析建築美學︰"你看新亭的白石壘,像不像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的留白?"急得徐道覆當場表演"猛男咆哮"︰"這是打仗!不是蘭亭雅集!"
現代心理學家分析,盧循可能患有決策焦慮癥。他在關鍵戰役中平均每個時辰要問五次︰"要不咱們再考慮考慮?"氣得參謀部集體想跳槽。
3.劉裕的"反派逆襲劇本"
當劉裕帶著北府兵殺回時,戰場畫風突變。這位後來被稱為"南朝第一帝"的狠人,直接祭出心理戰︰把盧循寫的勸降信做成風箏放飛,附贈毒舌彈幕︰"盧公書法精進否?"兩軍對壘時,還讓士兵齊喊︰"盧循盧循,回家練字!"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四、嶺南落日——理想主義者的血色終章
1.最後的文藝倔強
節節敗退的盧循,在逃亡路上仍堅持寫日記。某日記載︰"晨起,毒殺妻妾十二人,葬于蕉林。午後練《喪亂帖》,筆意尤悲。"這種"殺人焚稿兩不誤"的操作,讓後世學者直呼︰"這心理素質,妥妥的entj人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2.毒酒選擇題
在最後的宴席上,盧循給侍妾們出了道"死亡單選題"︰"願隨者飲左杯,懼死者飲右杯。"結果無論選哪個都要喝毒酒。有現代網友吐槽︰"這不就是"老板畫的餅"和"hr遞的茶"都要命嗎?"
3.南海縱身一躍
411年交州龍編江面,盧循整理好衣冠,抱著心愛的狼毫筆躍入波濤。這個結局充滿黑色幽默——當年孫恩跳的是東海,他跳的是南海,師徒倆用生命詮釋了什麼叫"水逆退散"。
五、歷史的n種打開方式
1.宗教起義說vs軍閥割據說
田余慶教授在《東晉門閥政治》中調侃︰"盧循團隊就像宗教主題樂園——前期靠天師道過山車吸引客流,後期改造成嶺南度假村收門票。"而現代考古發現,他在廣州重建的官制文書,格式比建康朝廷還規範,活脫脫"山寨版尚書省"。
2.職場性格分析課
徐道覆那句"我終為盧公所誤",被現代職場導師改編成經典案例︰《從盧循看創業團隊ceo的十大性格缺陷》。有培訓機構甚至開發出"盧循指數測評",專門檢測領導者的決策拖延癥。
3.嶺南文化活化石
在廣州光孝寺,至今流傳著"盧循斗法印度高僧"的傳說。某次辯論佛法時,他當場揮毫寫下"菩提本無樹",比慧能還早兩百年。雖然純屬民間杜撰,卻印證了他在嶺南的文化影響力。
4.書法界的"反派巨星"
宋代《宣和書譜》收錄盧循作品時,編者糾結得直撓頭︰"這反賊的字...真香!"明代董其昌更是在題跋中寫道︰"觀盧生筆意,始知造反也是門藝術。"如今他的《海戰帖》在拍賣行估價過億,藏家們戲稱︰"這是用鮮血調的墨。"
六、歷史夾縫中的多稜鏡
1.士族圈的"黑紅頂流"
當時建康的貴族沙龍里,盧循是絕對的"話題之王"。謝混等名士一邊罵他"亂臣賊子",一邊偷偷收藏他的書法作品。某次宴會上,王導的曾孫王弘醉酒吐真言︰"我要有盧循的膽識,早把司馬家踢下龍椅了!"
2.百姓口中的"矛盾綜合體"
嶺南民間傳說中,盧循常以"雙面人"形象出現︰白天是青面獠牙的吃人魔王,晚上化身治病救人的白衣書生。這種分裂形象,恰如他焚燒番禺城後又重建市集的行為——讓人恨得牙癢,又忍不住點贊。
3.游戲界的"隱藏boss"
在近年某款三國題材游戲中,盧循作為彩蛋角色登場︰技能"草書亂陣"能讓敵軍陷入混亂,"益智粽"可降低對手智力值。玩家們戲稱︰"這是被歷史耽誤的策士型英雄!"
七、當我們談論盧循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1.魏晉風度的暗黑變奏
在"竹林七賢"的瀟灑背影後,盧循展示了名士的另一種可能︰當理想撞上現實,清談變成血戰,風流化作權謀。他的故事像一面哈哈鏡,映照出亂世文人所有的掙扎與扭曲。
2.歷史選擇的ab面
站在上帝視角,我們常嘲笑盧循的猶豫不決。但回到410年的秦淮河畔,誰又能果斷按下"改朝換代"的確認鍵?他的彷徨,恰是歷史混沌性的最佳注腳——每個選擇都像薛定諤的貓,直到打開盒子才知道是機遇還是災難。
3.現代社會的鏡像反射
當我們在職場糾結"該不該跳槽",在創業路上反復"戰略調整",何嘗不是現代版"盧循困境"?那個站在歷史十字路口的反賊書生,用生命演繹了永恆的人性劇本︰在理想與現實間反復橫跳,在仁義與生存中艱難取舍。
八、結語︰
站在廣州越秀山摩星嶺,俯瞰珠江蜿蜒入海。當年盧循焚城的焦土上,如今木棉花開得正艷。這個被《宋書》稱為"妖賊"、被嶺南百姓悄悄供奉的復雜人物,就像珠江口咸淡水交匯處的魚群——既不屬于純粹的江河,也不歸于完全的海洋。但正是這種"中間態",讓他在魏晉南北朝的宏大敘事中,始終閃爍著獨特的人性微光。下次當你撕開粽葉時,或許會想起那個往糯米里包著野心與無奈的嶺南王——歷史從不簡單,就像粽子的餡料,總要咬開才知道是甜是咸。
後記︰《鷓鴣天?盧循赴海》
鯨鬣翻濤日煮紅,寒雷崩岸碎蛟宮。
三千符燼搖星隕,十萬檣灰墮海空。
蕉雨黯,墨雲洶,蒼波誰酹劍痕濃?
潮吞斷筆凝丹碧,月釣沉戈照舊烽。
喜歡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請大家收藏︰()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