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

第159章 東晉名士謝萬︰魏晉風流中的“叛逆頂流”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仙鄉樵主 本章︰第159章 東晉名士謝萬︰魏晉風流中的“叛逆頂流”

    《七絕?詠東晉名士謝萬》

    麈掃雲巔鶴氅翩,兵符笑擲墨池邊。

    燕然勒石虛成讖,漫卷詩濤泗水箋。

    一、名門貴子的“高調出道”

    322年的陳郡謝氏大宅內,一場“頂流誕生記”正在上演。襁褓中的謝萬或許不知道,自己出生時家族正上演著“逆襲劇本”︰祖父謝衡以儒學立身,父親謝裒官至九卿之首,而那位後來名震天下的兄長謝安,此時還是個躲在屏風後偷听大人清談的垂髫小兒。這個家族像一株新竹,在瑯琊王氏、潁川庾氏等老牌世家的夾縫中悄然生長。

    少年謝萬堪稱“別人家的孩子”pus版——十歲作《春江賦》驚艷四座,十二歲與名士辯論不落下風,十五歲撰寫的《竹林七賢論》被建康文人圈瘋狂傳抄。連以毒舌著稱的殷浩都忍不住點贊︰“文理遒勁,成就不易!”不過這位學霸有個“怪癖”︰朝廷送來司徒掾的offer,他揮揮衣袖︰“竹林之志未酬,豈能為五斗米折腰?”這波操作反而讓他在清談圈身價暴漲,成了建康城最炙手可熱的“文化ko”。

    二、職場小白的“升遷神話”

    建康城的朱雀橋上,二十四歲的謝萬頭戴白綸巾,身披鶴氅裘,足踩漆畫木屐,宛如行走的魏晉時尚in。當會稽王司馬昱掀開茶室竹簾時,看到的正是這幅名士標準像——麈尾輕搖,茶香氤氳間,謝萬正與友人辯論《莊子》的"坐忘"境界,語驚四座。這場持續八個時辰的面試,最終以司馬昱拍案高呼"得謝郎如得美玉"收場。

    這位建康城頂級流量小生,就此開啟令同僚眼紅的晉升之路。從撫軍從事中郎到徐州刺史,謝萬僅用三年時間完成職場三級跳,比同期官員少奮斗十余年。他在吳興太守任上更將衙門後花園改造成"流觴曲水"主題公園,政務全甩給主簿周閔,自己整日與孫綽、許詢等名士舉辦"竹林派對"。某日暴雨沖垮堤壩,下屬急報水患,他卻揮著麈尾笑道︰"此乃天工造景,何須人力修補?"

    354年的彭城軍營里,這位行為藝術家又出新招。面對列隊操練的將士,他命人抬來焦尾琴,在城樓上彈奏《廣陵散》,美其名曰"以雅樂淬煉軍魂"。士兵們面面相覷︰"大人,鮮卑人的鐵騎听得懂琴聲嗎?"更荒唐的是,他竟將兵符系在麈尾柄上,聲稱"此乃兵法新解——以柔克剛"。

    這種做派卻意外契合東晉門閥政治的潛規則。當桓溫在荊州厲兵秣馬時,朝廷急需用謝氏制衡權臣,遂將豫州刺史要職授予謝萬。王羲之聞訊連夜寫信給桓溫︰"此子若執兵符,猶如孔雀開屏對陣虎狼之師!"但桓溫正樂見謝氏子弟出丑,暗笑道︰"謝萬越是荒唐,豫州越早歸我"。

    三、北伐現場的“翻車實錄”

    359年的泗水河畔,謝萬銀甲白袍的造型堪稱東晉版"白馬王子",可惜他胯下戰馬不是的盧,手中也不是丈八蛇矛。當斥候急報鮮卑鐵騎來襲時,這位主帥正對著《莊子》手卷吟哦︰"至人無己,神人無功......"隨軍幕僚急得跺腳︰"大人!敵軍距此僅三十里!"

    這場鬧劇早有預兆。出征前夜,謝安憂心忡忡為弟弟補課︰"治軍如烹小鮮,須與將士同飲同食。"謝萬從善如流召開軍前宴會,卻舉著玉如意對滿營將領來了句︰"諸君皆勁卒也!"霎時冷場——在等級森嚴的軍營,稱將帥為"兵卒"堪比現代喊ceo"打工人"。帳外士兵更發現,主帥的炊具竟是瓖玉銀器,而他們連陶碗都缺口。

    戰局惡化時,謝萬的騷操作達到巔峰。當前鋒郗曇因病退守彭城,他竟誤判為全線潰敗,連夜下令撤軍。撤退途中突發奇想,命親兵在渦河畔搭建竹亭,現場舉辦"戰地詩會"。當鮮卑騎兵殺到時,晉軍陣型已亂作一鍋粥。史載謝萬"單騎遁走",連帥印都遺落戰場,被民間編成rap傳唱︰"玉麈揚,談玄妙,鮮卑來,撒腿跑"。

    最戲劇性的是敗軍歸途。謝萬蓬頭垢面逃至壽春城下,守將竟閉門不納——原來他平日輕慢武將,連城門校尉都未曾接見。若非謝安快馬追來,帶著二十車美酒犒軍,這位敗軍之將恐怕要成刀下亡魂。後來朝廷問罪,謝萬竟在奏折中寫道︰"臣觀天象有異,故退兵保民",氣得御史中丞摔笏大罵︰"汝當改行做欽天監!"

    這場驚心動魄的潰敗,猶如一場噩夢,給豫州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七郡之地在瞬間淪陷,東晉的北疆門戶如被撕裂一般,完全敞開。鮮卑人如餓狼撲食,毫不留情地吞噬著這片土地。

    而在繳獲的謝萬詩集上,鮮卑人竟然戲謔地批注道︰“此物退敵,勝十萬兵。”這看似幽默的話語,實則充滿了對謝萬的嘲諷和對東晉軍隊的蔑視。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建康城的清談沙龍里,那些自命清高的名士們卻對謝萬的失敗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盛贊道︰“謝中郎敗亦風流!”仿佛這場慘敗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反而成為了一種值得稱贊的風流韻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種荒誕的價值評判,恰恰揭示了門閥政治的畸形生態。在那個時代,門第和出身遠比才能和功績更為重要。即使是一場災難性的失敗,只要出自名門望族,也能被美化成一種所謂的“風流”。這種扭曲的價值觀,使得真正有才能的人被埋沒,而無能之輩卻能憑借門第的光環而受到贊譽。

    四、庶人生活的“文藝復興”

    被貶謫的謝萬反而開啟了高光模式。在譙郡的茅廬里,他白天教農夫種菊花,晚上對著月色寫詩,留下了“門可羅雀心自寬,硯有殘墨寫青山”的千古佳句。某日老農見他蹲在菜園研究蝸牛軌跡,好奇詢問,他正色道︰“此乃天道運行之妙!”——能把種菜說出哲學範兒,不愧是清談界扛把子。

    他的《廢居賦》被建康文人爭相傳抄,其中“不聞朝鐘暮鼓聲,但看雲起雲落時”讓無數士大夫心生向往。連宿敵郗曇都忍不住差人送酒,附言︰“論打仗你不行,論活出境界我不如你。”謝萬回贈新作《閑居謠》,末句“宦海沉浮終是夢,竹林深處有真吾”堪稱魏晉版《歸去來兮辭》。

    五、歷史舞台的“另類謝幕”

    公元 361 年的春天,陽光明媚,微風拂面,然而在譙郡的一間簡陋草廬里,卻彌漫著一股淡淡的哀傷。42 歲的謝萬,靜靜地躺在草席上,他的面容雖然蒼白,但嘴角卻掛著一抹淡淡的微笑。

    謝萬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但他的心境卻異常平靜。在臨終前,他看著圍在身邊的親朋好友,突然戲謔地說道︰“我這一生啊,前半場是謝安的弟弟,後半場才是真正的謝萬自己。”這句話看似輕松,卻蘊含著他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謝萬一生經歷了許多起伏,他曾經是東晉名門謝氏家族的一員,與兄長謝安一同聲名遠揚。然而,他的人生道路並不平坦,他在政治上遭遇了諸多挫折,最終被貶為庶人。但即使如此,他依然保持著樂觀豁達的心態,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度過了後半生。

    當朝廷追贈他為散騎常侍的消息傳來時,這個頭餃對于已經離世的謝萬來說,似乎有些姍姍來遲。它更像是給這場荒誕劇補上了一個官方的彈幕,讓人不禁感嘆世事無常。

    而在民間傳說中,謝萬的靈魂並沒有消散。人們說他化作了一只白鶴,常常盤旋于會稽的山水之間。每逢月夜,他便會與支道林、王羲之的魂魄相聚,一同對弈清談,仿佛在另一個世界繼續著他的人生。

    這個傳說雖然帶有一絲神秘色彩,但也反映了人們對謝萬的懷念和敬仰。他的一生或許並不完美,但他的故事卻在歲月的長河中流傳,成為了人們茶余飯後的談資,也讓人們對那個時代的文化和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六、風流背後的歷史稜鏡

    謝萬的人生恰似多稜鏡︰他的迅速躥升印證了門閥制度對文化精英的加持,北伐慘敗揭露了士族政治的致命短板,而庶人時期的創作高峰則展現了亂世文人獨特的精神突圍。當後世津津樂道于“謝家玉樹”時,不應忘記這株“歪脖子樹”的啟示︰在身份與才華錯位的時代,有人用失敗完成了對自我的終極成全。

    正如王羲之所言︰“謝萬是廊廟之器,奈何生在荒亂年。”這句話可謂一針見血,道出了謝萬的命運多舛。這位名士,以其獨特的個性和才華,在魏晉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謝萬,一個永遠學不會“表情管理”的人。他的喜怒哀樂,都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世人面前。這樣的性格,在那個講究含蓄和內斂的時代,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然而,正是這種真實和坦率,讓他成為了魏晉風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充滿了起伏和波折。從最初的風光無限,到後來的失意落魄,謝萬經歷了太多的滄桑。但無論身處何種境地,他都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個性和原則,不肯隨波逐流。

    在功名坍塌處,謝萬並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在廢墟上重建起自己的精神原野。他用詩歌和文學來抒發內心的情感,用藝術來滋養自己的靈魂。在那個時代的洪流中,他宛如一座燈塔,照亮了無數人前行的道路。

    謝萬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為我們演繹了魏晉風骨最生動的注腳。他告訴我們,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堅守自己的內心;即使面對時代的洪流,也要守護個性的鋒芒。他的故事,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去追求真實、自由和美好的人生。

    喜歡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請大家收藏︰()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方便以後閱讀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第159章 東晉名士謝萬︰魏晉風流中的“叛逆頂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第159章 東晉名士謝萬︰魏晉風流中的“叛逆頂流”並對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