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詠東晉名士孟嘉》
落帽龍山醉,臨風色未更。
應嘲飛墨賦,遺韻啟淵明。
公元4世紀的東晉,是一個充滿魔幻現實主義的時代。這里有“竹林七賢”的狂放余韻,也有王謝家族的權謀博弈,更有一群把“人設”玩到極致的名士。而孟嘉,這位陶淵明的外祖父、桓溫的得力干將,堪稱東晉職場界的“佛系頂流”——他既能淡定應對老板的突擊檢查,又能用一篇小作文化解當眾掉帽子的社死現場,甚至讓後世文人爭相為他筆下的龍山到底在哪兒吵成一鍋粥。今天,就讓我們穿越回那個“帽飛人淡定”的名場面,扒一扒這位“東晉第一瀟灑哥”的傳奇人生。
一、出身顯赫卻靠“擺爛”出圈?
孟嘉,字萬年,江夏 縣今湖北陽新)人,生于三國東吳司空孟宗家族,標準的“官n代”。他的曾祖父孟宗是《二十四孝》中“哭竹生筍”的男主角,堪稱古代感動中國十大孝子。但孟嘉顯然沒繼承祖輩的苦情戲基因,反而自帶“魏晉名士體驗卡”——自幼喪父的他,帶著兩個弟弟侍奉母親,竟把清貧日子過成了“感動鄰里模範家庭”,鄉鄰們紛紛點贊︰“這屆孟家兄弟,絕對是‘兄友弟恭’界的天花板!”
1. 少年孟嘉的“佛系養成記”
孟嘉的早年生活堪稱“高配版寒門逆襲”。父親早逝後,家道中落,但他愣是帶著兩個弟弟把苦日子過成了勵志劇。鄰居們回憶︰“孟家廚房常年飄出野菜香,但屋里書聲瑯瑯,比王謝家的絲竹管弦還動听。”孟嘉的“人淡如菊”人設從此時開始修煉。據《晉書》記載,他讀書時“不慕榮利,好讀《老》《易》”,活脫脫一個行走的“道家養生廣告”。
2. 庾亮面試名場面︰職場小白的“反向操作”
二十歲那年,孟嘉迎來人生第一次大考——東晉頂級hr庾亮的面試。當庾亮問起地方治理問題時,孟嘉既不背誦《周禮》,也不引用《論語》,反而眨著真誠的大眼楮說︰“領導稍等,我回宿舍問問小秘書。”全場空氣凝固三秒後,庾亮突然拍案大笑︰“好一個實誠小伙!”轉頭對弟弟庾翼感慨︰“這哥們兒簡直是道德楷模啊!”——職場生存法則第一條︰真誠才是必殺技!
二、桓溫麾下的“反內卷達人”
如果說庾亮是孟嘉的職場伯樂,那麼權臣桓溫就是他的“霸道總裁”。被桓溫任命為參軍後,孟嘉開啟了“打工人的佛系哲學”︰
1. 名場面一︰酒桌文化的清流
某日團建聚餐,桓溫突然靈魂發問︰“酒有啥好喝的?”全場幕僚瞬間進入高考作文模式,有人扯“杜康解憂”,有人拽“曲水流觴”,唯獨孟嘉抿了口酒,悠悠道︰“老板,您還沒解鎖酒中真•奧義啊!”接著他金句頻出︰“弦樂不如管樂?管樂不如人聲?因為越接近自然越高級!”在場眾人直呼內行,從此“孟嘉酣飲”成為酒局文化中的清流標桿。
2. 名場面二︰史上最淡定的社死現場
公元345年重陽節,桓溫帶著全員戎裝的僚屬登龍山團建。突然一陣妖風襲來,孟嘉的官帽當場起飛,他卻繼續談笑風生。桓溫暗戳戳讓孫盛寫小作文嘲諷,把紙條塞在帽子下。孟嘉如廁歸來,淡定戴帽,提筆回懟一篇《帽子去哪兒了》,文采飛揚到桓溫都忍不住轉發朋友圈。這場“落帽風雲”直接讓“孟嘉落帽”成為後世文人刷存在感的經典ip,李白、杜甫、甦軾等大v爭相引用,連歐陽修都捶胸頓足︰“恨不能親眼見那篇神文!”
3. 隱藏技能︰桓溫集團的“情緒穩定器”
在桓溫集團這個“東晉最強卷王團隊”里,孟嘉堪稱另類。當同僚們忙著寫ppt匯報軍情時,他卻在辦公室泡茶焚香;當眾人為北伐戰略吵得面紅耳赤時,他輕飄飄一句“諸君且看天時”就讓全場安靜。史書記載他“在朝 然,仗正順而已”,翻譯成現代話就是︰“你們卷你們的,我自巋然不動。”
三、地理學界的“羅生門”︰龍山到底在哪兒?
孟嘉的瀟灑人設雖穩,但他留下的歷史懸案卻讓後人吵翻天——龍山究竟在湖北江陵還是安徽當涂?
1. 當涂派vs江陵派︰千年嘴仗全記錄
當涂派搬出《元和郡縣圖志》︰“桓溫在當涂東南十二里宴飲!甦軾都寫詩蓋章了!”
江陵派高舉《輿地紀勝》︰“荊州西郊有落帽台為證!陶淵明親筆寫的《孟府君傳》里說姥爺常去!”
濟南亂入組︰明代王士禎怒懟︰“濟南龍山的甦軾題詩關孟嘉啥事?離譜!”
2. 破案線索︰古代打工人通勤極限
陶淵明記載孟嘉“超然駕車,直去龍山,造夕乃歸”。若從南京當時桓溫駐地)到當涂,馬車得狂奔80公里相當于連跑兩個馬拉松),而江陵城到龍山僅十里路,顯然更符合“下班後溜達喝酒”的懶人邏輯。這場“古地名爭奪戰”本質是各地文旅局的kpi大戰——誰不想蹭個文化頂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3. 現代考古彩蛋︰陽新縣的“落帽山”
湖北陽新縣現存“落帽山”遺址,當地傳說孟嘉帽子化作山丘擋住洪水,百姓至今重陽登高紀念。文旅局甚至開發了“帽子風箏節”,網友調侃︰“孟嘉要是知道,估計會說︰你們開心就好。”
四、外孫陶淵明的“精神導師”
如果說孟嘉的人生是部爽劇,那麼他的外孫陶淵明就是續集的文藝片男主。
1. 隔代遺傳的“隱士基因”
陶淵明八歲喪父,在外祖父家博覽群書,把孟嘉的“好讀書不求甚解”“酒中有深味”學得爐火純青。連《五柳先生傳》里“閑靜少言,不慕榮利”的人設,都像極了孟嘉的復刻版。陶淵明親自為外公寫傳記,字里行間都是迷弟語氣︰“我姥爺,yyds!”
2. 家族隱藏成就︰全員淡泊界天花板
孟嘉的弟弟孟陋是著名隱士,朝廷多次征召都被拒,人稱“移動版終南山”。曾孫輩更夸張︰陶淡隱居長沙,吃雲母當零食,養白鹿當寵物,活成東晉版“神奇動物在哪里”。網友銳評︰“孟嘉家族技能樹,絕對點了隱士天賦滿級!”
五、歷史評價︰從東晉到現代的“頂流之路”
1. 當代同僚︰大型彩虹屁現場
庾亮︰“盛德之人!”翻譯︰道德楷模!)
桓溫︰“若無權勢,吾不能制卿!”翻譯︰你小子要是沒點把柄在我手里,我都鎮不住你!)
孫盛寫小作文那位)︰“其文辭超逸,吾不如也!”翻譯︰罵不過,真的罵不過!)
2. 文化圈︰行走的靈感制造機
羅含寫詩贊他“飲酒不失本意”,堪稱東晉酒桌文化代言人。
甦軾感慨︰“使嘉遇時,謝安石之流也!”翻譯︰孟嘉要是生對時候,就是謝安本安!)
辛棄疾在《念奴嬌》里瘋狂玩梗︰“龍山何處?記當年高會,重陽佳節。”
3. 民間傳說︰帽子成精的奇幻漂流
除了陽新的“落帽山”,江陵民間還流傳“帽子精報恩記”︰孟嘉的帽子修煉成仙,專幫讀書人找失物。有書生作證︰“我丟的玉佩就是被帽子大仙叼回來的!”注︰該傳說真實性存疑,但文旅局表示喜聞樂見。)
六、孟嘉的朋友圈︰東晉頂流們的愛恨情仇
1. 與桓溫︰相愛相殺的職場cp
桓溫對孟嘉簡直是“又愛又恨”的典範。一邊瘋狂給他升職加薪從參軍做到尚書刪定郎),一邊暗戳戳搞事情測試他的淡定值。某次春游,桓溫故意把孟嘉灌醉,結果人家醉中揮毫寫下《酒德頌》,氣得桓溫直跺腳︰“怎麼都破不了他的防!”
2. 與謝安︰隔空較勁的文藝中年
雖然史書沒記載兩人直接互動,但謝安佷女謝道韞曾點評︰“孟參軍清才如月,叔父謝安)雅量似海。”吃瓜群眾秒懂︰這是官方認證的“東晉雙璧”啊!
3. 與陶淵明︰跨時空的祖孫對話
陶淵明在《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里瘋狂夾帶私貨︰“外祖父教我讀書從不劃重點,他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才是真諦!”網友笑噴︰“原來‘躺平學習法’是祖傳的!”
七、結語︰魏晉風度的“非典型樣本”
孟嘉的一生,像極了東晉版的《淡定人生指南》。他不爭不搶,卻讓權貴爭相招攬;他從容處世,卻留下千古風流談資。當後世文人爭論“龍山在何處”時,孟嘉或許正躲在歷史的角落里偷笑︰“重要嗎?反正那天我的帽子飛得挺瀟灑。”
在這個充斥著內卷與焦慮的時代,孟嘉的故事提醒我們︰真正的“人設”從不靠硬凹,而是如陶淵明所言——“豪華落盡見真淳”。畢竟,能被風吹走的只有帽子,吹不走的,是骨子里的從容與智慧。
彩蛋
下次去湖北陽新旅游,別忘了在落帽山拍張“帽子飛天”打卡照,文案建議︰“今日風大,建議學習孟嘉前輩——帽子可以飛,發型不能亂!”
喜歡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請大家收藏︰()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