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詠東晉飛白宗師王𦬅yi)》
墨掃江東紙欲燃,卻抓兵印抖人前。
笑他墜馬荊州日,偏把飛白贖罪年。
一、開篇︰東晉版的“斜杠青年”
如果東晉有朋友圈,王𦬅276年—322年)的簡介一定寫著︰“瑯琊王氏貴公子書法大師繪畫達人音樂發燒友軍事菜鳥職場反骨仔”。這位王導的堂弟、王羲之的叔父、晉元帝司馬睿的姨弟,堪稱東晉初年最矛盾的“頂流”——一邊以書畫冠絕江左,一邊因政治“翻車”被史書吐槽。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干啥啥都行,打仗不太行”的奇男子,如何在亂世中把才華和叛逆玩成了行為藝術。
二、前半生︰從“學霸”到“南渡打工人”
1.家世開掛,技能點滿
王𦬅出生在頂級門閥瑯琊王氏,家族自帶“主角光環”。祖父王覽是西晉名臣,以“二十四孝”中的“王覽爭鴆”聞名,堂哥王導更是東晉開國丞相,號稱“江左管仲”。但這位公子哥偏不走尋常路︰別人讀書求功名,他沉迷書畫音樂,甚至射箭、下棋、雜技樣樣精通。史書記載他“博涉眾藝”,堪稱古代版的“跨界達人”。
據《晉書》記載,王𦬅年少時曾因痴迷繪畫被父親訓斥“不務正業”,結果他反手畫了一幅《孝子圖》,把二十四孝故事用連環畫形式呈現,硬生生把老爹感動得老淚縱橫。這種“用藝術對抗長輩”的叛逆操作,可謂深得現代z世代精髓。
2.南渡建鄴︰一場說走就走的跳槽
永嘉元年307年),司馬睿听從王導建議南渡建鄴今南京),王𦬅果斷扔掉濮陽太守的“鐵飯碗”,連夜打包投奔。司馬睿大喜︰“此吾家千里駒也!”當即任命他為安東司馬。這波操作,堪稱東晉版“良禽擇木而棲”——只不過別人跳槽為權,他跳槽可能只是為了江南的山水適合寫生。
據《建康實錄》記載,王𦬅南渡時行李里塞滿筆墨紙硯,途中遇到美景必要停車寫生。某次遭遇流寇,隨從們忙著抄家伙,他卻在馬背上淡定畫《亂世流民圖》,氣得侍衛長直呼︰“大人!他們搶的不是畫,是咱們的干糧啊!”
三、職場歷險記︰荊州刺史的“反向操作”
1.空降荊州,開局即翻車
建興三年315年),王𦬅迎來職業生涯最大挑戰——接替名將陶侃任荊州刺史。這位“藝術型領導”的治國水平有多離譜?《晉書》記載了三大名場面︰
上任即被懟︰陶侃舊部鄭攀率三千人起義,高喊“我們要陶侃,不要畫畫的!”原話︰“吾等為陶公死,不為畫工活!”)
戰術鬼才︰面對叛軍,他先被杜曾擊敗,又被圍困揚口壁壘,全靠周訪救援才保住小命。
暴政達人︰為鎮壓叛亂,他下令將疑似叛軍家屬集體斬首,百姓哀嚎“寧遇豺狼,不遇王郎”。
史官點評︰“王𦬅在荊州,殺人如麻,民望盡失。”——果然,藝術家搞政治,容易把水墨畫潑成血染的風采。
2.獻《中興賦》︰文學青年的求生欲
太興元年319年),司馬睿稱帝,王𦬅獻上一篇《中興賦》。這篇馬屁文學的巔峰之作,堪稱古代彩虹屁教科書︰“陛下英明神武,猶如日月當空;晉室中興偉業,堪比堯舜禹湯。”司馬睿龍顏大悅,轉頭卻收到荊州百姓的投訴信︰“陛下!這人除了會寫賦,啥也不會啊!”
有趣的是,這篇賦文還暗藏小心機——文中反復強調“瑯琊王氏功在社稷”,被後世學者戲稱為“史上最早的家族企業宣傳稿”。
四、藝術成就︰左手飛白,右手丹青
1.書畫雙絕,秒殺朋友圈
王𦬅最傲嬌的tite是“江左書畫第一人”︰
書法︰獨創飛白體,時人稱“王𦬅飛白,右軍王羲之)之亞”。唐太宗曾贊︰“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還連。”
繪畫︰他畫的人物鳥獸被張彥遠評為“上品之上”,代表作《孔子十弟子圖》開創“以形寫神”先河。更留下千古金句︰“畫乃吾自畫,書乃吾自書!”——翻譯過來就是︰“姐就是女王,自信放光芒!”
據《歷代名畫記》記載,某次王𦬅與顧愷之祖父顧悅之斗畫,兩人約定各畫一匹馬。顧悅之畫出栩栩如生的駿馬,王𦬅卻畫了匹屁股對著觀眾的“傲嬌馬”。眾人不解,他笑道︰“此乃神駒,凡人豈能見其全貌?”竟氣得顧悅之三天沒出門。
2.帶出兩位“頂流學生”
王羲之︰七歲跟著叔父學字,王𦬅獨創“書法游戲教學法”——把筆畫編成兒歌,讓小王羲之在跳格子時記筆順。後來書聖回憶︰“叔父教我執筆,如春風化雨。”
晉明帝司馬紹︰這位皇帝畫家師從王𦬅,學得一手“帝王寫意流”。某次朝會上,他現場作畫諷刺權臣王敦,嚇得群臣直冒冷汗。
網友辣評︰“王老師開班嗎?學費用字畫抵行不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五、晚年爭議︰從“皇親國戚”到“叛亂工具人”
1.卷入王敦之亂︰親情與野心的修羅場
永昌元年322年),堂哥王敦起兵反叛,司馬睿派王𦬅去勸和。結果他秒變“豬隊友”——勸架不成反被扣留,稀里糊涂成了叛軍同謀。更離譜的是,他奉命殺害湘州刺史司馬承,徹底背上“助紂為虐”的罵名。
據《資治通鑒》記載,王𦬅在押送司馬承途中,曾試圖用藝術感化對方︰“將軍若降,吾當為君作《忠臣圖》傳世。”司馬承冷笑︰“卿畫忠臣?不如先畫自己這叛臣嘴臉!”
2.臨終挽尊︰皇帝親戚的“特權”
同年十月,王𦬅病逝,享年47歲。司馬睿一邊痛心疾首“卿本佳人,奈何從賊”,一邊追封侍中、驃騎將軍,謚號“康”。皇太子司馬紹更是親臨葬禮,哭得像死了親叔叔——畢竟,貴族圈的人情世故,從來不是非黑即白。
耐人尋味的是,王𦬅墓志銘只字不提政治生涯,通篇吹捧藝術成就,堪稱古代版“洗白通稿”。
六、歷史評價︰天才向左,政客向右
1.藝術界的“永遠滴神”
張彥遠︰“畫聖之下,唯𦬅獨尊!”
庾肩吾︰“書法中品,但飛白絕妙!”
王羲之︰“沒有叔父,就沒有我的《蘭亭序》!”
2.政治界的“反面教材”
田余慶︰“軍事無能,治國暴虐。”
網友玩梗︰“建議王老師專心搞藝術,別踫兵符!”
七、細節考古︰那些鮮為人知的“王𦬅時刻”
1.音樂發燒友的執念
王𦬅不僅擅長書畫,還是頂級音樂家。《世說新語》記載,他改良古琴形制,發明“月牙琴軫”,氣得保守派大罵︰“禮崩樂壞始于王𦬅!”某次宴會上,他喝嗨了非要表演箜篌,結果琴弦崩斷抽中謝尚的臉,成就了“一弦毀容”的千古笑談。
2.時尚先鋒的日常
作為頂級門閥公子,王𦬅堪稱東晉時尚教父︰
發明“竹葉冠”,用細竹篾編織成鏤空頭冠,夏天戴起來清涼又風雅。
定制“雲紋履”,鞋面繡滿抽象雲紋,走路時宛如踏雲而行。
建康城的貴公子們爭相模仿,氣得禮部尚書直呼︰“王𦬅一人,壞我大晉衣冠制度!”
八、結語︰在矛盾中活成傳奇
王𦬅的一生,宛如一幅氣勢磅礡的潑墨山水畫卷,充滿了濃墨重彩與留白飛白。他的才華橫溢之處,猶如墨色淋灕,肆意揮灑,令人嘆為觀止;而他的政治污點,則如飛白留痕,雖不完美,卻也成為其人生獨特的印記。
在那個門閥與亂世交織的東晉時代,王𦬅的存在顯得格外耀眼。他身處權力的漩渦之中,卻能以獨特的方式展現自我。有人選擇用權謀來書寫歷史,而他卻用畫筆來對抗時代的荒誕。他的作品,不僅是藝術的表達,更是對現實的一種抗爭。
在《孔子十弟子圖》中,王𦬅對王羲之的寄語“行己之道,莫效前人”,仿佛是他自己人生的寫照。他不願被傳統束縛,敢于突破常規,追求屬于自己的道路。這種“叛逆”精神,使他在那個時代獨樹一幟。
或許,這位“叛逆貴族”最偉大的作品並非他的繪畫,而是他那份不合時宜卻活色生香的任性。他的一生,是對自由與個性的執著追求,是在亂世中堅守自我的勇氣體現。
彩蛋
王𦬅名言︰“我死後,唯有書畫可傳世。”——三百年後,唐太宗瘋狂收藏他的作品,而他在史書里的政治黑料……早就沒人care了。
番外篇︰假如王𦬅有微博
熱搜話題︰“王𦬅荊州治理翻車”
粉絲控評︰“抱走我家𦬅𦬅,他只是一個被政治耽誤的藝術家!”
黑粉發言︰“建議成立東晉反貪局,查查他那個驃騎將軍怎麼來的!”
本人回應︰曬出新作《揚口突圍圖》)“藝術源于生活,感謝黑粉提供素材”。
喜歡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請大家收藏︰()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