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詠東晉武廟名將陶侃》
寒鋒淬楚澤,虎旅截江鳴。
運甓披星礪,斫柯帶月征。
三軍威肅肅,片屑策鏗鏗。
千載中流柱,猶聞砥浪聲。
一、寒門社畜︰莫欺少年窮
公元259年的鄱陽湖畔,陶侃的出生堪稱“開局一個碗”——父親陶丹雖是東吳揚武將軍,但這位官二代還沒來得及繼承家產,老爹就撒手人寰,留下孤兒寡母在門閥林立的世道里上演“極限求生”。更慘的是,陶侃因長相酷似江南少數民族,被中原貴族譏諷為“溪狗”相當于現代的地域黑),堪稱古代版《變形計》男主角。
但陶侃有位硬核母親湛氏,這位單親媽媽堪稱東晉版“虎媽”。她白天織布換錢,晚上化身家教,逼兒子背誦《論語》時還不忘灌雞湯︰“兒啊,咱家窮得只剩屋頂漏風,但知識能讓你未來住進不漏風的豪宅!”甚至為了給兒子攢人脈,她不惜玩起“古代版眾籌”——某日大雪封門,名士範逵帶著豪華車隊路過,陶家連喂馬的草料都沒有。湛氏淡定剪下長發換錢買酒菜,拆房梁當柴火,還抽了床鋪稻草喂馬。這場“破產級待客”讓範逵感動到連夜寫推薦信,直接把陶侃送上了洛陽求職直通車。
二十歲出頭的陶侃初入職場,就像今天的大學畢業生。陶侃喜提尋陽縣“漁業局科員”職位,某日靈機一動︰單位發年終獎腌魚)了,給老媽寄一壇表孝心!結果湛女士秒變紀檢委,原封不動退件不說,還附贈小作文《論公職人員如何避免成為法制欄目主角》︰“你拿公家腌魚孝敬我?這是要讓我去牢里探監嗎?!”嚇得陶侃連夜背誦《公務員廉潔手冊》,從此養成“戰利品全分給下屬,自己只留加班黑眼圈”的好習慣。
初入洛陽的陶侃遭遇現實版《長安十二時辰》——北方貴族看他的眼神,就像清北教授打量藍翔技校畢業生。某次跟著領導楊�拜訪大v顧榮,半路被吏部官員嘲諷︰“楊大人怎麼帶個土鱉出門?”陶侃表面微笑,內心os︰“莫欺少年窮,等我升職加薪讓你喊爸爸!”
二、亂世打工人︰平叛專業戶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如同大型職場淘汰賽。陶侃這個"寒門打工人"抓住機會,在荊州刺史劉弘手下嶄露頭角。
平叛張昌起義︰玩起“草船借箭”前傳,竹竿頂草人假裝渡江,騙光敵軍箭矢,劉弘直呼“李廣看了都點贊!”
智斗陳敏叛亂︰給叛軍送勸降信,卻在背面寫滿策反標語,敵軍將領讀信時集體懵圈︰“這波操作比《無間道》還燒腦!”
靠著這些"職場黑科技",陶侃深受劉弘賞識,一度被推薦授為荊州刺史。
三、權斗大賞︰與大佬們的相愛相殺
1.王敦篇︰霸道總裁的職場pua
陶侃初入東晉職場時,遭遇了人生第一位“黑心老板”——權臣王敦。這位“荊州扛把子”表面賞識陶侃的軍事才能,實則內心os︰“這南方‘溪狗’中原貴族對陶侃的蔑稱)太能打了,得壓一壓!”于是陶侃剛因平叛升任荊州刺史,王敦便發動“職場冷暴力”︰一封調令將他貶為“南海開發區主任”廣州刺史)。
陶侃在嶺南的日常,堪稱古代版《荒野求生》。他白天搬磚健身運甓),晚上研讀《如何優雅回懟老板》,還發明了“木屑鋪路”“竹頭造釘”等環保黑科技,硬是把流放地經營成“嶺南模範開發區”。王敦得知後氣得跳腳︰“這廝居然不抑郁?!”更絕的是,陶侃每次給朝廷寫工作報告,必附贈一車嶺南土特產,上書︰“臣雖在南,心系北伐!”——表面表忠心,實則內涵王敦“佔著荊州不干活”。
王敦病逝後,陶侃殺回荊州,百姓夾道歡呼︰“搬磚戰神回來了!”王導王敦堂弟)試圖拉攏他︰“陶公,咱一起搞個‘王氏2.0’?”陶侃微微一笑︰“不了,我比較喜歡獨立辦公室。”
2.庾亮篇︰豬隊友的極限操作
如果說王敦是“霸道總裁”,外戚庾亮則是“作死小能手”。甦峻之亂爆發時,庾亮一通騷操作︰先逼反甦峻,再拒絕援軍,最後哭著求陶侃救場。陶侃接到求救信,內心彈幕刷屏︰“當初誰把我當‘寒門工具人’?現在想起我了?”
溫嶠急得火燒眉毛,連夜寫信激將︰“你兒子都被甦峻砍了,還不報仇?”陶侃淡定回復︰“我兒子死了可以再生,但跟你合作容易折壽。” 最終,陶侃帶著私房錢打造的艦隊北上,與溫嶠組成“夕陽紅天團”,還撂下名言︰“打不贏甦峻,我直播吃磚!”史載陶侃攜磚上船以示決心)
平叛慶功宴上,庾亮端著酒杯湊過來︰“陶公,以前是我不懂事……”陶侃掏出一塊木屑︰“庾大人,這玩意鋪地防滑,送你壓壓驚。” 庾亮尬笑離場,從此見陶侃繞道走。
3.溫嶠篇︰塑料兄弟情
溫嶠與陶侃的“戰友情”,堪稱東晉版《甄剨鶠@貳K站 頁跗冢 籮攪覆莞婕保 姨召┘枇副瘓埽 餃說背《耘紓骸澳閼飫賢房倜牛 薄澳閼懺鍛非喟薌遙 毛寶陶侃部將)神助攻︰“糧我借!輸了算我的!”結果火燒甦峻糧倉,陶侃秒變臉︰“哎呀溫老弟,我剛開玩笑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戰後分贓劃掉)封賞時,溫嶠想遷都豫章,陶侃冷笑︰“搬家費你出?”王導趕緊打圓場︰“還是住建康廢墟吧,省錢!” 溫嶠臨終前,陶侃送來一車竹釘︰“老弟,下輩子造船記得用這個,結實!”——溫情中帶著商業互吹,權謀里摻著黑色幽默。
4.郭默篇︰踫瓷遇上硬茬
後將軍郭默堪稱東晉“踫瓷王”,擅殺江州刺史劉胤後,還理直氣壯︰“我這是替天行道!”朝廷大佬們瑟瑟發抖︰“這人太野,惹不起惹不起……”陶侃拍案而起︰“我的轄區,豈容撒野?”
他率兵直撲郭默大營,對方還在吃瓜︰“老頭,你帶這點兵夠嗎?”陶侃微微一笑,掏出一疊欠條︰“你手下將領的房貸、彩禮錢都是我墊的,你說他們听誰的?”郭默當場傻眼,被捆成粽子押送建康。朝廷震驚︰“陶公,您這波操作比‘草船借箭’還秀!”
5.終極boss戰︰與自己的野望對線
晚年陶侃手握八州兵權,權勢碾壓王導、庾亮。某夜他做了個夢︰騎飛馬沖天,翅膀突然折斷!驚醒後嘆道︰“當忠臣還能混個武廟c位,造反怕是要遺臭萬年。” 于是開啟“老干部退休模式”︰每天搬磚打卡,臨終前鎖官印、退樂器,還叮囑兒子︰“別學你曾孫陶淵明躺平,咱家祖傳卷王基因!”
庾亮听聞陶侃病逝,偷偷燒香︰“謝天謝地,這尊大佛總算走了!”結果第二天就被陶侃舊部懟到自閉︰“沒有陶公,你連甦峻都打不過!”
東晉權斗啟示錄彩蛋版)
對付王敦型老板︰學陶侃“陽奉陰違”,用kpi打臉;
避開庾亮式隊友︰遇事不決先存檔,隨時準備背鍋;
經營塑料同事情︰吵架要帶表情包,和好必曬朋友圈;
晚年危機管理︰權力如磚頭,搬得動也要放得下。
這位寒門戰神用一生證明︰在門閥職場,能打不如會演,硬剛不如悶騷。正如網友銳評︰“陶侃的搬磚,搬的是格局;王敦的權謀,謀的是寂寞。”
四、後世評價︰曹操+諸葛亮的“縫合怪”?
陶侃死後,史學家們為了給他貼標簽吵翻了天︰
官方認證︰《晉書》蓋章“機神明鑒似魏武曹操),忠順勤勞似孔明諸葛亮)”,活生生把三國兩大頂流優點“縫合”一身;
民間熱議︰吃瓜群眾給他起了外號“東晉卷王”——白天打仗晚上加班,七十歲還能帶兵夜跑三千里,隔壁王導看了直呼“這是打了雞血吧”;
國際對標︰毛主席點評更絕︰“陶侃這水平,能和克倫威爾、華盛頓拜把子!”嚇得歷史老師連夜補課︰“原來老陶是古代版‘獨立戰爭英雄’?”
甦東坡都忍不住寫小作文夸他︰“忠義之節,橫秋霜而貫白日!”——翻譯成現代話就是︰“老陶這格局,比冰箱還制冷,比太陽還耀眼!”
朱元璋讀史至此拍案︰"老陶要是生在朕手下,定封異姓王!"
最絕的是明代學者王世貞的吐槽︰“陶侃要是生在唐朝,能混個凌煙閣;生在宋朝,起碼配享太廟!”——言下之意︰東晉這破公司耽誤人家拿終身成就獎了!
清代學者趙翼感嘆︰"兩晉人物,當以陶桓公為第一。"
五、武廟名將︰歷史定調
公元780年,唐德宗一拍腦門︰“咱給歷代名將開個表彰大會吧!”于是武成王廟橫空出世,入選名單堪比古代版“感動中國”——白起、韓信等戰神雲集。在一眾貴族名將中,陶侃的名字赫然在列,成為六十四將之一。這操作把當時士族老爺們氣得直跺腳︰“這‘溪狗’憑啥跟我們祖宗平起平坐?”
其實陶侃能進武廟,全靠“跨界能力”滿分︰
軍事技能︰平叛專業戶,張昌、陳敏、杜䔖、甦峻、郭默等東晉“反骨仔”全被他收拾過,堪稱“人形叛亂滅火器”;
職場情商︰被王敦貶去廣州就搬磚健身,被庾亮排擠就悶聲攢錢,主打一個“打不死我的終將讓我進武廟”;
環保意識︰竹頭木屑回收利用,比現代垃圾分類早了1700年,武廟頒獎詞差點加上“古代循環經濟先驅”。
等到宋徽宗擴建武廟時,陶侃又成功擠進七十二將名單。
這個從鄱陽湖畔走出的寒門子弟,用搬磚的雙手搬動了整個時代。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階級固化的年代,努力可能不會改變命運,但不努力連改變的機會都沒有。正如他墓前那副無名氏題寫的對聯︰"竹頭木屑皆兵甲,白發丹心照汗青。"
六、現代視角︰陶侃的職場啟示錄
如果把陶侃的人生拍成職場劇,絕對是爆款勵志片︰
逆襲劇本︰從被嘲“溪狗”到武廟c位,證明“寒門”也能拆了“門閥”的圍牆;
危機公關︰被貶廣州就搞“搬磚健身”人設,成功把職場低谷變成網紅打卡點;
資源管理︰竹頭木屑變廢為寶,堪稱古代版“拼多多戰略”——“不是垃圾沒用,是你不會用”;
退休智慧︰手握八州兵權卻主動辭職,完美避開“兔死狗烹”劇本,比範蠡還懂急流勇退。
連當代社畜都從他身上悟出真理︰“與其抱怨996,不如學陶侃把加班費換成健身卡!”
後記︰《破陣子?詠陶侃平甦峻》
星簇翻成矢陣,樓船劈浪寒江。
七十六齡橫槊客,斫碎南天千嶂霜。
匣鳴龍氣揚。
曉卸犀渠蒔藥,暮收楸局添香。
白羽驚飛蘆雪岸,笑指樊溪菰穗黃。
坐看雲起湘。
喜歡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請大家收藏︰()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炖一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