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長史覺得,倘若鄧羌為詐降,袁紹會如何布置埋伏?”
公孫威、魏仁浦、範質、法正、盧象升五人圍著一塊沙盤,討論三日後的軍事安排。
首先需要明確一下此戰的原則︰在鄧羌真降的情況下擊敗袁紹;在鄧羌詐降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接應前軍,減少損失。
大致流程如下︰營寨最外圍設置有鹿角等障礙,不過鄧羌既然接應公孫威,不論設伏與否,路經鹿角周圍理應不會遇到多少阻礙。
靠近營寨後,鄧羌會提前打開寨門,前軍涌入袁軍大寨,分成兩支,分別控制寨門、襲擊中軍大帳。
兩支都要有一定的人數,因為袁紹反應過來後肯定會搶奪寨門,而中軍大帳也一定戒備森嚴,需要不少的兵力才能突破。
如果袁紹沒有埋伏的話,後軍火速跟上,大破袁紹。
如果袁紹有埋伏,那勢必會阻斷前軍後路,這時後軍參與戰場,負責保障前軍撤退。
整個過程就兩個要求︰“快”“靜”!
稍微拖延一秒,計劃泄露的可能便大一分。袁紹手下將領都是全史一流的聰明人,不可能一直察覺不到鄧羌大開寨門。
所以,後軍暫且不論,前軍肯定沒空好生探查周邊,瞧瞧袁紹在哪設伏。
提前設想袁軍埋伏地點,對前軍能否逃脫至關重要。
法正手指袁紹寨中︰“正竊以為,袁紹埋伏著至少兩支兵馬,一支位于我軍正前方,不會是太過精銳的部隊,負責與我軍糾纏,拖慢我軍撤退速度。”
“第二支位于周邊寨牆或者位于寨外,由或多或少數名猛將統帥,士兵多為先登精銳,負責切斷前軍後路,使前軍成為甕中之鱉。”
法正又在寨門口畫了個圈︰“是以接應前軍逃離的難點便在于如何守住退路。”
公孫威听罷說道︰“不如直接將後軍安排在寨門口,牢牢佔據寨門。”
盧象升搖頭反對︰“後軍位置太靠前了。如果袁紹的埋伏在寨外的話,相當于後軍也進入了袁紹的埋伏圈。”
帳中一時陷入沉默。
盧象升武力96,統帥98,智力84,政治58.技能忠烈無雙︰處于絕境時,武力+2,統帥+2.
總不能為了減少前軍損失把後軍也賠進去。
從破寨角度講,後軍離前軍越近越好,方便接應;可從減少損失角度講,後軍又不能靠太近,避免同樣被袁紹埋伏。
從前軍入寨到埋伏殺出袁紹組織反抗恐怕只有十幾分鐘的時間,後軍也沒辦法徹查寨外是否有埋伏。
最終,幾人中統帥最高的盧象升給出一條計策︰“給前軍配置一支騎兵,以最快速度沖向中軍大帳,前軍的主力放在守護退路上。”
“如此一來,袁紹有埋伏,前軍也能堅守一段時間,等待後軍到來。穩妥起見,後軍還是安排在比較靠後的位置比較好。”
法正听懂了盧象升的意思︰“斬首行動?”
盧象升點頭︰“以真降為前提,袁紹絕對身處中軍大帳之中。派幾員猛將統帥,直接沖殺進去將袁紹斬了,就不用擔心沖寨人數不足導致失敗了。”
最終,盧象升的建議全票通過。
公孫威此刻也顯露出魄力,大手一揮給前軍配置了一百名重騎兵、三百名精銳輕騎,屬于是下血本了。
眾人一番商議之下,決定由盧俊義、周處、張遼三名猛將統帥這支騎兵,法正也撥了一百多名精銳輕騎,連同三將親衛,共計六百人。
前軍以王峻為主將,率步卒一千人守寨門。
後軍由公孫威統帥,步卒三千人,騎兵一千人,法正、田豫、盧象升隨軍,範質守寨。
這個時候,公孫威再度感慨幸虧當年到青州時把盧俊義拐到了麾下,否則他手下還真沒有拿得出手的猛將。
至于後軍,幾人秘密商議了一處不遠不近的駐扎點。
往後三日,公孫威果如王峻所料一般,一點兒情報也沒收到。
不過這反而使公孫威和法正傾向于鄧羌真心投誠,因為袁軍的布置並沒有出現明顯問題,這才符合暗中投誠的情況。
畢竟哪怕當天負責看守營寨,守寨的事情也不是鄧羌一個人說了算,肯定會有人節制他,能打開寨門,已經十分不容易。
夜幕如墨,濃稠厚重,將世界嚴嚴實實地包裹。繁星隱匿,月亮也被藏起,不見一絲微光。
先登身手矯健,待遇良好並不擔心視覺問題,他們看準時機,用力拋出鉤鎖,精準地勾住城牆邊緣,而後迅速攀援而上。成功登上城牆。
在鄧羌親信的配合下悄無聲息地解決掉守兵後,先登迅速控制了寨牆。
“殺入寨中,活捉袁紹!”王峻一馬當先沖入寨中,手中馬槊寒光閃爍。
早已等候多時的士兵們如潮水般涌入,點燃袁軍器械,一時間,喊殺聲四起,火光滔天。
六百騎兵,以盧俊義三將為首,一百重騎兵為主力,如同一柄利劍直插入袁軍腹地。
尚未殺進中軍大帳,三人便發現袁軍營地寂寥無聲,沒有絲毫內亂的痕跡。
“不好!”盧俊義頓感不妙,向後下達撤退的命令。
“想逃?晚了!”隨著幾聲隆隆戰鼓,張蠔縱馬殺出,赤炎大刀砍殺幾名親衛,殺至盧俊義身前。
張蠔裸武力97,赤炎大刀+2,戰馬+1,基礎武力100;盧俊義裸武力96,點鋼槍+2,戰馬+1,基礎武力99.
兩人交手,可謂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張蠔身後,“安”“史”二字旗幟迎風飄展,借著火光,張遼看到清一色玄甲的騎兵列陣面前。
為首的安祿山大手一揮,因肥肉堆積而只剩一條縫的眼眸中射出凶光︰“斬敵將首級者,賞銀百兩!”
喜歡全史人物亂入︰劉備二周目人生請大家收藏︰()全史人物亂入︰劉備二周目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