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巨艦的指揮室內,因真田信武帶來的四萬三千勤王義軍而沸騰的戰意尚未平息,東南方向的陸上了望哨便傳來了更加急促的稟報︰
“報——!東南山林方向!煙塵蔽日!發現大規模行軍隊伍!旗幟如林,半數以上為‘阿北’家日輪旗!為首將旗打出‘蕩妖靖難’旗號,正全速向京都外圍我軍陣地靠攏!”
“阿北家?陸路?”朱雲凡劍眉微蹙,隨即眼中爆發出更深的精光。顧慶、李復等人也面露驚異與期待。
阿北清明看著眼前的日出國局勢,猛地一沉,隨即又被一股更熾熱的決絕填滿。他的目光望向遠處那座被妖氛籠罩、火光隱隱的京都城郭。就在那座城的深處,在那象征著權力與墮落的王宮鑄劍爐旁,有他的兄長,阿北家的當代家主——阿北重陽。
眼前的硝煙與戰鼓,瞬間扭曲、褪色,取而代之的是在九頭蛇之亂爆發之前阿北家幽深庭院里那盞搖曳的燭火。
那時的父親,阿北家上一代家主,面容清 而嚴肅,眼神深邃如古井,仿佛早已洞穿了未來的迷霧。他將年幼的清明和已顯沉穩的長子重陽喚至密室。檀香裊裊,氣氛凝重得能滴出水來。
“孩子們,”父親的聲音低沉而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仿佛不是在叮囑,而是在宣讀命運,“九頭蛇的陰影從未真正遠離這片土地。它如同蟄伏在火山下的熔岩,終有一日會再次噴薄而出,帶來滔天劫難。”
他的目光在兄弟二人臉上緩緩掃過,最終定格在清明身上,那眼神復雜難明,有期許,有憂慮,更有一種近乎殘忍的清醒。
“當那一天真的來臨,黑雲蔽日,妖邪橫行,”父親一字一句,如同刻刀般鑿進兄弟倆的心底,“重陽,你需以家主之身,傾盡阿北之力,依附九頭蛇。”
少年重陽身體一震,眼中閃過難以置信,但長久以來對父親的敬畏讓他選擇了沉默,只是緊抿著嘴唇。
父親的目光隨即轉向清明,變得更加銳利︰“而你,清明,我的幼子,你需記住︰阿北的血脈,絕不能斷絕于黑暗!你要離開本家,隱于山野,聯絡所有心存光明、不願沉淪的志士……當反抗的烽火燃起時,你便是那執旗之人!加入他們,對抗九頭蛇!”
密室內死一般寂靜,只有燭火 啪作響。年幼的清明只覺得一股寒意從腳底竄上頭頂,他听懂了父親話語里那殘酷的潛台詞——這意味著,當九頭蛇之亂真正爆發,他們兄弟二人,將注定分屬敵對陣營,兵戎相見!
“父親……這……”清明的聲音帶著稚嫩的顫抖。
父親疲憊地閉上眼,揮了揮手,仿佛用盡了所有力氣︰“去吧。記住你們的使命。阿北家的存續,日出國的未來,需要這看似悖逆的雙線……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活下去,無論哪一邊最終勝利,阿北的血脈,都需有人傳承…”他最終沒有說完,但那未盡之意如同巨石,沉沉壓在清明心頭——直到兄弟鬩牆,生死相見的那一天!
“直到……這一天終究來了。”阿北清明在心中無聲地低語,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帶來一絲刺痛,卻遠不及心頭那撕裂般的痛楚與責任帶來的重壓。
父親當年那近乎冷酷的安排,此刻在京都城下化作了冰冷的現實。他帶來了志同道合的義軍和日出國各地神宮寺廟內的陰陽師,而他的兄長,就在那堵城牆之後,操縱著邪術,站在了妖邪的一邊。兄弟相向,已成定局!
不多時,一支規模雖不及真田信武龐大,卻旌旗鮮明、氣勢沉凝的軍隊出現在視野中。隊伍前列是精銳的騎馬武士,甲冑森然;中軍步兵隊列嚴整,長槍如林;更引人注目的是隊伍中夾雜著不少身著狩衣、頭戴立烏帽子的陰陽師,他們神色肅穆,周身隱隱有靈力流轉。為首的將領跨坐一匹雄健黑馬,身著深藍色具足,面容剛毅沉穩,正是阿北清明!他身後緊跟著數名氣息深厚的陰陽師,顯然是其得力臂助。
阿北清明策馬來到“和風”巨艦下方的艙門前,翻身下馬,動作干淨利落,仿佛要將所有雜念與猶豫都甩在身後。他目光掃過朱雲凡、真田信武等人,最後落在朱雲凡身上,單膝跪地,聲音洪亮如鐘,帶著陸路奔襲後的風塵卻更顯鏗鏘,那聲音里蘊含著對命運的宣戰和對家族責任的決斷︰
“日出國阿北家一族,阿北清明!攜越前、若狹、近江等地不願附逆之豪族、浪人、僧兵,及我阿北一族忠義陰陽師,共一萬五千眾,參見龍伯言、朱雲凡兩位殿下!” 他特意強調了“阿北一族忠義陰陽師”,目光灼灼,“听聞殿下高舉義旗,討伐妖邪,清明特率不願與妖魔同流合污之志士,自陸路晝夜兼程前來投效!家兄重陽身為家主,卻誤入歧途,依附九頭蛇,褻瀆陰陽之道,其罪當誅!此戰,清明願為國清理門戶,踐行父命,滌蕩妖氛,重振阿北家清名!”
“清明請起!只是伯言不在,他暫時被困在京都之內,由我暫代指揮。”朱雲凡快步上前扶起,心中波瀾激蕩。阿北清明的到來,不僅帶來了寶貴的生力軍和珍貴的陰陽師力量,更代表著九頭蛇核心附庸勢力的分裂和日出國民心所向!“我們龍血盟弟子,奉龍帝之命,行維護七國只和平,攜陰陽正道之力前來,只是盡本分而已!眼下清理門戶,滌蕩妖氛,正需合諸位之力!此一萬五千忠勇志士,當為我破城利刃,斬妖除魔!”
至此,京都外圍合圍力量空前強大︰
龍血盟核心︰ 朱雲凡統帥的神策軍精銳,約兩萬人。
真田信武部︰ 甲斐、信濃、上野、越後、出雲等地勤王義軍,四萬三千人,分五路扼守要道。
阿北清明部︰ 越前、若狹、近江等地反正豪族、浪人、僧兵,及阿北家忠義陰陽師,一萬五千人,自東南陸路切入戰場。
總計︰ 近八萬大軍!如同一個巨大的、不斷收緊的鐵環,將龜縮在京都的十幾萬九頭蛇及其爪牙死死鎖住!
兵力不足的陰霾徹底掃清!壓抑已久的復仇怒火與破城的渴望,在每一個將領胸中熊熊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