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你是不是也經常這樣?
在做一件事之前,先在腦海里演一場“失敗預演”。
還沒開始健身,就想著我堅持不下來怎麼辦?
剛想嘗試寫作,就擔心沒人看怎麼辦?
還沒創業,就被“萬一賠錢”的念頭嚇退。
這些未發生的困難和可能失敗的結果,把我們的熱情一層層消磨,導致我們在事情開始之前拖延、逃避,甚至放棄。
而真正高效的人,只專注一件事本身——當下的、手頭的、最重要的。
一不預設困難,是行動的
我們太擅長設想困難了。
考試前,先假設自己會忘詞;
換賽道前,先設想自己能力不夠、人脈不足;
創業之前,預設自己一定會失敗、賠錢、被嘲笑。
這些困難確實可能發生,但問題是
它們發生了嗎?沒有。
它們會發生嗎?誰也不知道。
但是,就在你設想這些的過程中,你已經提前經歷了情緒崩潰,甚至因此選擇放棄。
周文強老師在講創業時曾說“創業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你還沒出發就開始逃跑。”
換句話說,攔住你的,從來不是現實,而是你想象出來的困難。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災難性預期”,意思是我們把事情往最糟糕的方向想,然後因此感到焦慮恐懼,最後選擇不行動。
或許,我們無法消除所有問題,但可以選擇一種更清明的態度——不要在開始前,就跟自己打仗。
不預設困難,不是逃避困難,而是不給自己制造心理阻力。
很多時候,一旦行動起來,你會發現困難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
有些事,想太多,不如動手做;
有些路,怕太多,不如先跨出第一步。
想想看,你曾錯過的機會,是不是都是因為“想太多”?下次應該怎麼做?
二不預設結果,是內心的自由
很多人做事的動力,來自對結果的完美預設。
比如
“我寫這篇文章,是為了刷爆朋友圈。”
“我做這個項目,是為了快速賺錢。”
“我學習,是為了馬上升職加薪。”
但正是這種對結果的預設,讓我們在過程中變得焦慮、浮躁,甚至一旦沒有立刻看見成果,就選擇放棄。
問題是真正有價值的成果,往往不是線性反饋的。
你播種了種子,不代表明天就能收獲果實。
你練了一周演講,不代表就能成為演說家。
反而,越是結果導向的人,越容易在過程里失去耐心。
相反,不預設結果的人,專注每一個當下動作,更容易進入高效的心流狀態。
他們不急于評判成果,而是享受過程本身帶來的成長與反饋。
正如電影導演李 安說“我從不帶著目的去拍電影,只是覺得這事值得做,然後去認真做它。”
人生最大的驚喜,往往就藏在“只做,不設結果”的那條路上。
三專注當下
既然不預設困難,也不預設結果,那到底該怎麼行動?
答案特別簡單專注當下。
就如“拱橋理論”提到的,拱橋的建造,從兩端開始,最終在中間閉合。
建造的每一步都要求精密,不容分心——如果你總在想“會不會塌”,你反而走不好下一步。
做人做事其實也一樣。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的注意力太容易被外界撕裂。
一邊刷短視頻,一邊心里想著自己的副業;
嘴上說要改變,下一秒注意力卻被焦慮拉走。
其實我們不是沒能力,而是分神太多,專注太少。
如果你每天只專注一小時,專心做一件事,持續三個月,一定能看到變化。
但如果你每天什麼都想做、什麼都在焦慮,三個月後你很可能仍站在原地。
不預設困難,不預設結果,再加上全身心地進入當下,就是你人生破局的三件法寶。
心理學家米哈里提出的“心流理論”指出
當一個人全神貫注地做一件略高于自己現有能力的事情時,他會進入“心流”狀態,這時候效率最高、成就感最強。
而進入心流的前提,就是專注當下,不被預設的困難和結果影響,也不被過去或未來牽制。
真正走得遠的人懂得當下就是全部。
結語
真正的高手,從來不是計劃縝密的人,而是能在行動中“自我調頻”,在過程里生長智慧的人。
他們的共同點是
不預設困難,也不預設後果;
不被想象裹挾,也不為結果擔憂;
他們只是,專注于當下這一件事。
所以,別讓太多預設浪費你的人生,你只需要——走好此刻這一步。
喜歡周子心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周子心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