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壓根就不覺得這是問題,因為在他看來,他老爹應該不會如此糊涂才對。
但楊雄他們卻面面相覷,然後楊雄才對著楊安問︰“安兒,你爹可是家主,你這尊他一個太上皇,不合適吧?”
“還有就是,咱目前還在造反,都還沒稱帝呢?”
“對啊郎君,這事是不是說早了?”
房玄齡他們也跟著頷首。
此時的他們,都有些不敢支持楊安滅高句麗了。
萬一因為滅個高句麗,讓陛下和太子打起來了?這可如何是好?
“這有甚不合適的?我爹若是當真昏聵成那樣,給他一個太上皇,都算是優待了。”
“至于你們說的還沒稱帝這事?”
“咱若是連高句麗都滅了,那咱稱帝不就完了嗎?”
“那時還有誰會反對,誰敢反對?”
可楊安卻嫌棄看著眾人,說完才擺手道︰“好了好了,這些都是後話,咱就以後再說。”
“當下咱還是說說高句麗打算入侵這事吧?”
“根據王世充讓人傳來的消息,高句麗王此次準備了十五萬兵馬,意圖渡過遼水,從梁郡扣關。”
“即便王世充是咱自己人,那淵太祚咱也打算拉攏。”
“可當下卻也還未曾拉攏。”
“既然沒有,那高句麗的這十五萬兵馬,咱就必須擋在國門之外,絕不能讓他們攻破梁郡,進入大隋境內。”
“這點各位內閣大臣應該沒有異議吧?”
楊安肯定是不會讓高句麗兵馬進入大隋境內的,因為一旦他們扣關成功,就意味著會有百姓慘遭屠戮。
這是他不允許的。
故此這會,楊安覺得還是說說這事,提前布防,比扯他老爹那些破事要重要的多?
畢竟他老爹的事,說到底也只是家事。
家事哪有國事重要?
“嗯,御敵于國門之外,這是肯定的,臣等也贊同郎君之主張。”
觀王楊雄他們頷首,隨後楊雄才建議說︰“若是如此的話,那咱就從十二衛里抽調四衛,先遣二十萬大軍過去,于梁郡一線布防。”
“就是這二十萬大軍,該由誰來統領?”
說到這時,楊雄也在思索。
甚至就連房玄齡他們也一樣。
當然這可並非他們沒有合適的人選,他們只是想看看楊安的軍事指揮才能,探一探楊安的底。
畢竟他們見過最多的,還是楊安在其他方面所展現的才能。
至于領軍方面,他們見的也很少。
“就讓徐世積和來護兒一同領軍吧?”
“來護兒為遼北道行軍大總管,徐世積為副將,再輔以單雄信,張須陀擔任左右翼先鋒,各位以為如何?”
楊安沉吟了下說道。
他這麼安排,肯定是有他的用意。
因為徐世積和單雄信都屬于年輕將領,如此安排,一來可以讓他們跟著來護兒和張須陀學習。
至于第二,第二那就是防止這些原本屬于大隋的臣子產生異心。
盡管他也不覺得這些人會有異心,但該留的後手,他還是要留的。
“嗯,來護兒身經百戰,由他來擔任遼北道行軍大總管倒也合適。”
“至于徐世積,單雄信,張須陀三人,也都是執掌一衛的猛將,臣等沒有異議。”
楊雄眾人對視一眼,這才嗯了一聲應下。
“好,既然沒異議,那就稍後內閣下旨,令他們整頓糧草兵馬,準備出發。”
楊安頷首,隨後才又忽然道︰“不過除了高句麗,還有突厥。”
“如果說高句麗有咱自己人,還不足為慮的話,突厥的李世民可就是仇人了。”
“對于突厥這邊,各位有什麼好的人選嗎?”
楊安是懂朝堂博弈之道的。
這些內閣大臣不反對他先前的決定,他也不能絲毫機會都不給人家。
就比如楊雄。
楊雄的兩個兒子,可就在十二衛領軍呢?
這時候,他肯定得適當讓步一下。
不然搞的大家心有戚戚然,誰還會為他賣命?
而楊雄他們,听楊安如此說,也愣了下,然後楊雄才眼神里有著贊許的回道︰“突厥那邊,根據咱在突厥的探子傳來的消息,李淵那嫡次子李世民,如今已經被突厥始畢可汗封為右屯王了,手里大概有兵馬十萬。”
“這十萬兵馬,都是受他節制的。”
“至于其他的,我覺得始畢可汗應該不會支援他。”
“而若是始畢可汗不支援,也就是說,李世民南下,很有可能就是這十萬兵馬。”
“又或者比這還少,畢竟他也不可能傾巢而出,多少得留點人守著老巢。”
“若是這樣的話,咱們抽調兩衛,調動十萬大軍即可。”
“當然如果遼東戰事輕松,咱也可以從遼東抽調部分兵馬,令他們截斷李世民退路,讓其有來無回。”
楊雄是了解楊安布置這個釣魚局之目的的。
既然了解,他自然得想辦法為楊安留下李世民。
甚至就連房玄齡他們也贊同說︰“我們也覺得這樣安排合適,不過領軍之人,還是郎君親自指派的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當官是一門藝術,能做內閣大臣的人,就沒有誰是笨的?
若是沒有,他們肯定也能看出來,楊安這是故意給他們安排人的機會。
可這機會他們不能要啊。
君王給,那是君王大度。
但做臣子的,不能真的君王給啥你就拿啥呀?
尤其是軍權這塊。
他們若是今日按照楊安所說,替楊安指派了將領,即便楊安不說什麼,楊廣回來能不說嗎?
朕留下了太子監國,那便一切由太子做主。
你們內閣只是太子的工具人。
作為工具人,卻越俎代庖?
那對他們來說,可絕非好事。
“我來指派?”
楊安怔了怔,然後才笑道︰“行吧,那就我來指派。”
“突厥這邊,就任命麥鐵杖為主帥,程咬金和羅士信為先鋒,楊六五,以及伯父家的兩位兄長一起隨軍。”
“兵馬的話,便抽調麥鐵杖和羅士信麾下兩衛。”
“行,沒問題。”
“只是讓楊六五隨軍,安兒你的安全?”
楊雄他們點頭,然後楊雄才擔心詢問。
“對啊郎君,楊六五可是保護您的。”
房玄齡他們也跟著附和,但楊安卻一笑道︰“我就在這宮里,需要有人保護嗎?”
“這事就這樣定了,你們內閣回頭下旨就行。”
“至于公瑾兄?”
楊安說到這時,看了張公瑾一眼,然後才繼續道︰“公瑾兄你就三日後出發,我這兩日與長孫無忌和裴宣機說說,讓他們過去後,都以你為首。”
楊安這是擔心三個老陰比聚一塊,誰也不服誰,掐起來了。
所以故意給他們指派個首領,防止耽擱了大事。
這一點張公瑾也明白,所以立刻就應聲行禮“謝郎君。”
這話說完,他才再次道︰“不過對于各位內閣大臣方才所說之抽調遼東兵力截斷李世民退路一事,公瑾倒是有些其他想法,就是不知當講不當講?”
張公瑾此時也有點尷尬,按理說,他不該講。
人家內閣大臣什麼層次?他又是什麼層次?
這根本就沒有他說話的份好吧?
可是作為臣子,他卻還是想說說。
畢竟有更好的主意不建議,那可並非臣子之本分。
“哦?公瑾兄有不同想法?”
“那就說,咱們暢所欲言,有話直說便是。”
楊安也這才眉毛一挑,詫異看著張公瑾。
“對啊公瑾賢佷,有話你就說,我等也不是听不得忠言之人。”
觀王楊雄他們也笑眯眯的,張公瑾這才頷首道︰“行,那下官就說了。”
“下官的意思是,咱其實沒必要抽調遼東兵馬,截斷李世民退路。”
“那突厥始畢可汗,名義上還是臣服大隋的。”
“既然如此,咱不妨給他下道旨意,讓他在李世民兵敗後,負責截殺李世民。”
“此事他答應也好,不答應也罷,對咱都是有利的。”
“他若答應,那李世民便無需咱費神,自有突厥人截殺。”
“可這事他一旦做了,到時突厥那些弱小部落必定心寒,突厥的人心也就散了。”
“人心散了,突厥距離內亂也就不遠了。”
張公瑾奸詐笑笑,稍微停頓了下,然後才繼續道︰“同樣的,他若是不答應。”
“不答應也沒事,不答應那就是不遵朝廷旨意,咱正好名正言順出兵伐之。”
“屆時朝廷大軍壓境,突厥各部落必定心思各異,甚至有人責怪始畢可汗決策失誤也屬正常。”
“如此情況下,突厥依舊會內亂。”
“不知郎君和各位內閣大臣以為,下官所言妥否?”
張公瑾說完就小心翼翼看向楊安和楊雄眾人了。
楊雄他們沒說話,只是意味深長看著張公瑾。
但楊安卻一笑道︰“妥,公瑾兄不愧是公瑾兄。”
“你這是橫豎都要讓他們自相殘殺呀?”
“回頭記得多去廟里拜一拜,懂嗎??”
喜歡楊廣听勸後,大隋請天下各國赴死請大家收藏︰()楊廣听勸後,大隋請天下各國赴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