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內閣值房。
左相諸葛明凝視著手中張克的奏疏,眉頭緊鎖且愈皺愈深。
奏疏中墨字清晰載明燕山軍剛歷經大戰,兵力僅余四萬。
(此兵力不包含草原兵,且朝廷未將其納入編制)
燕山軍既要防備山海關外虎視眈眈的東狄,又要應對西羌來犯之敵,實已無兵可南下奪取大名府,否則將無力阻攔黃台吉南下。
張克懇請朝廷重新斟酌南北對進戰略的可行性。
讀到此處,諸葛明突然解開了近日心中的疑惑。
東狄的關外兵這一一直被朝廷有意忽略的關鍵因素,終于浮出水面。
諸葛明至此才明白自己此前為何總覺南北對進戰略存在不妥——以往處理錢糧軍需事務,不需要他謀劃全局。
當年宗武沐在前線時,何曾讓他操心具體戰事部署?
那位老元帥向來無需他操心戰略安排,他只需做好後勤支援即可。
齊、晉、秦三軍主要承擔戰略防守任務,所需的也只是資源調配。
(歷史上丞相早期角色類似“劉備集團的荀𨘥@保 ㄕ 攀恰澳敝鰲保 br />
劉備死後,丞相無奈親自帶兵,只能說其天賦極高,學什麼都快)
如今他才明白,黃台吉的大軍仍在關外伺機而動,這些前線的實際情況,豈是後方在地圖上能夠看清的?
他又憶起昨日收到的學生余廷益的書信
「英國公張維擅商賈之道非統兵之才。
帳中,每日車馬絡繹不絕,安排人員如賣貨。
各世家子佷擔任虛職,在營中飲酒作樂……
學生與反對主動進攻的蒙家殘部,一個被派往收復被燒毀的萊州府,一個被調往青州府。
大軍未戰先驕,從未見過如此必敗之象……
大軍危矣,大魏危矣。」
當時他只當是學生被奪了兵權的牢騷之言,如今結合張克的奏報……才驚覺局勢不妙。
“諸位,”
諸葛明面色凝重地將奏疏遞給其他閣臣,“燕山軍張克呈報,燕山軍要應對西羌和盯著關外的黃台吉,兵力不足,無力南下執行南北對進戰略。”
戶部尚書司馬藩接過奏疏,匆匆掃了幾眼便嗤笑出聲“擁兵自重!膽小如鼠!代山之勝不過是僥幸,如今竟敢推諉聖命?”
他猛地合上奏本,“燕州百姓深受東狄之苦已久,振臂一呼,十萬雄兵唾手可得,何來無兵可派之說?”
司馬藩轉身向諸葛明拱手“左相,下官建議即刻將張克革職鎖拿,以正軍法!”
吏部尚書張白圭見氣氛僵持,趕忙起身拱手“諸位,張克所言確有道理。黃台吉尚在關外虎視眈眈,若燕山軍貿然南下大名府,對方直接入關,恐生變故啊。”
戶部尚書司馬藩冷笑一聲,猛地拍案而起“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臣不死便是不忠!
張克公然抗旨,已犯下大不敬之罪!不殺他何以振朝綱?不殺他何以定軍心?”
諸葛明目光掃視在座眾人,心中愈發沉重——此刻竟無一人為戰局考慮,反而紛紛避開戰略是否正確的話題,附和司馬藩對張克的討伐。
他忽然領悟燕州這塊肥肉,早已被各路權貴視為囊中之物,豈容張克這等坐地戶的武夫染指?
“張克不過一介武夫,豈敢違逆聖意?”
“正是!大軍已動,豈能因他一人的看法延誤戰機、推翻朝廷決斷?”
“抗旨不遵,罪無可赦!”
議事廳內,討伐之聲此起彼伏。
司馬藩嘴角微揚,順勢將議題從“戰略調整”引向“增兵”。
旋即,眾人商議決定調遣豫州軍自東昌府對大名府實施夾擊,同時對張克進行議罪。
最終內閣作出決議張克違抗聖旨、畏懼敵軍!
著削去張克五軍都督府右都督、燕州總督之職,保留其暫代燕州總兵之職。
宗雲降為副總兵以觀後效,仍嚴令其南下作戰!
——大勢已然形成,無人能夠阻擋。
當奏疏呈至御前,曹禎閱覽完畢,龍顏大悅。
大勝之後削奪武將兵權,本就是文官與帝王天然的政治正確之舉。
更何況張克此前擅自任命地方官員,早已觸犯文官集團之大忌。
曹禎手持朱筆,在內閣呈上的奏疏上重重批下一個“準”字。
“黃景。”
他輕聲喚道。
一直侍立在旁的司禮監太監立刻躬身“奴才在。”
“給英國公送一封密信。”
曹禎取過一張御用金花箋,提筆迅速書寫,“告知他,四十萬王者之師對陣十萬敗退之軍,此戰必勝。讓他不必有所顧慮,全力進擊。”
筆鋒在紙上沙沙作響,曹禎的眼中閃爍著志在必得的光芒。
此次北伐,首要目標是多耳袞,其次便是燕山軍張克——先革除其職務,逼他出兵,待取得大勝之後,再由英國公張維名正言順地接管他的兵權,完成良弓藏之操作。
一舉兩得,完美。
“陛下。”
殿外傳來通傳之聲,“左相諸葛明求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曹禎筆鋒一頓,眉頭微微蹙起“就說朕疲倦已睡下。”
他太了解自己的老師了。
無非又是那些“穩扎穩打”“謹慎行事”的老生常談之語。
但此刻,他不需要這些掃興的話語。
南北對進之策雖因張克抗命而折損一半,但這恰恰證明——這場勝利必須由他曹禎完全親手締造!
“舅舅說得對。”
曹禎喃喃自語,將密信交予黃景,“此戰之後,燕州收復的功績足以載入史冊。”
窗外,金陵城的萬家燈火映入他的眼簾。
不久之前,征兵征糧都需精打細算;
如今卻是各地官員士紳、富豪商賈爭相輸送錢糧子弟。
這種轉變讓曹禎真切地感受到——天命歸我!上天助我!
“傳旨。”
他突然起身,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即日起,金陵各寺觀為前線將士祈福。待大軍凱旋,朕要親祭太廟!”
黃景捧著密信退下時,忍不住偷偷望向年輕的皇帝。
在搖曳的燭光中,曹禎負手而立的背影,竟透著一股近乎盲目的篤定。
——未曾真正打過勝仗之人,總愛把兵書上的道理說得震天響,自信得好似天命在握。
可那些真正不敗的統帥,反倒個個先謀劃敗局,再謀求勝機——他們並非不會失敗,而是每一步都先立足于不敗之根基,再慢慢將利刃逼近對手的咽喉。
張家堡城下,西羌大營。
拓跋察哥一腳踢翻面前的矮幾,酒水和肉食灑落一地。
帳內眾將噤若寒蟬,無人敢出聲。
“廢物!都是廢物!”
他怒吼道,“六萬大軍,連個幾千人的軍堡都無法拿下?!”
蕭合達小心翼翼地開口“統軍使,那張家堡城牆上的弩炮實在太過精準,我們的攻城器械還未推到射程之內便被……”
“閉嘴!”
拓跋察哥一把揪住蕭合達的衣領,“本使不想听借口!”
他松開手,煩躁地在帳內踱步。
守軍堅壁清野,死死卡在西羌軍進攻燕山衛的必經之路上,既無法繞開,也難以攻破。
盾車被射成刺蝟,沖車燒成焦炭,就連最堅固的巢車在那些燕山軍可惡的弩炮面前也不堪一擊。
更為糟糕的是,代山全軍覆沒的消息已經傳開,軍心浮動,眾人害怕燕山軍回援。
拓跋察哥原本打算撤軍,可東狄國師範文又送來大批金銀財寶,邀他東西夾擊燕山軍。
他走到軍事輿圖前,手指重重戳在張家堡的位置上。
範文信誓旦旦地保證說他們東狄主力已經重新入關,正在東面猛攻燕山軍。
哨探也確實回報說燕山衛方向毫無出兵救援的跡象——這似乎印證了東狄的說法。
否則燕山軍怎會坐視張家堡被困而不派遣援軍?
然而,拓跋察哥並不知曉,燕山軍的援兵早已出發,只是並非來自他預想的東面,而是從茫茫草原的北面悄然迂回。
他們的目標也不是張家堡,而是西羌大軍的後方——朔州。
(作者犯了個錯,黃河在明代距離濟南府很遠,清代以後有蓋道,我的地圖參考的現代黃河流域圖,不影響戰略設計,只是說明為啥我的地圖和戰略里濟南府在黃河邊上,現在也改不了)
喜歡燕山血旗開局千戶所暴殺天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燕山血旗開局千戶所暴殺天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