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棺驚語之鬼魔出世

番外7實踐體系︰通往“道”的路徑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弓長御珩 本章︰番外7實踐體系︰通往“道”的路徑

    1 道功(修煉方術)

    內丹術 宋元以後成為主流修煉法。以人體自身為“爐鼎”,以精、氣、神為“藥物”,通過特定的意念引導和呼吸方法(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在體內凝結“金丹”,以求長生不死、超凡入聖。其理論深奧,實踐體系嚴密。

    導引吐納 通過特定的肢體運動(導引)配合呼吸調節(吐納)來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祛病延年。如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有深厚的道教淵源)等。

    存思守一 集中意念,觀想體內神靈(如五髒神)、日月星辰或特定景象(如丹田),或專注于一境(守一),以達到淨化心靈、凝聚精神、與神溝通或激發內在能量的目的。上清派尤為重視。

    服食闢谷 服食包括服用草木藥(如靈芝、黃精)和礦物藥(外丹原料,但需謹慎)。闢谷指在一段時間內不食五谷雜糧,代之以服氣、飲水或少量藥餌,旨在清潔身體、祛除濁氣。

    外丹術(黃白術) 早期重要方術,通過爐火燒煉礦物(如鉛汞硫砂),期望煉成能使人長生不老或點石成金的“金丹”或“仙藥”。雖在實踐上因毒性問題而衰落,但其化學實驗積累了大量原始化學知識,並對內丹理論了重要的術語和隱喻基礎。黃白術則側重煉金術。

    2 道術(法術科儀)

    齋醮科儀 道教法事活動的總稱。“齋”指潔淨身心,通常在法事前進行;“醮”指設壇祭祀神靈。科儀是整套的儀式規範,包括誦經、禮拜、上章、存神、步罡踏斗、掐訣念咒、焚香化符、奏樂等。目的在于祈福禳災、超度亡靈、溝通神明、懺悔罪過、調和陰陽等。是道教影響社會、服務信眾的主要形式。

    符咒術 道教極具特色的法術。

    符 由神秘文字或圖形構成的符號,被認為具有神力,可用于召神劾鬼、驅邪治病、護身保命。畫符需特定儀式和存思。

     記錄天神名諱、職司及相應符咒的文書,道士受代表獲得相應階位和法力。

    咒(祝) 具有特定音韻和力量的神秘語言,用于祈請、命令或驅趕。常與符、訣配合使用。

    佔卜預測 運用八卦、六爻、奇門遁甲、太乙神數、風水(堪輿)等方法預測吉凶、選擇時機、勘察環境(陽宅、陰宅)。體現了道教對宇宙規律和天人感應的認識。

    3 戒律與倫理

    道教有嚴格的戒律規範道士和信徒的行為。戒律種類繁多,從基本的五戒(殺、盜、淫、妄、酒)到多達數百戒(如《老君說一百八十戒》),涵蓋個人修行、待人接物、社會義務等方方面面。

    核心倫理強調忠孝誠信、仁慈儉樸、濟世利人、積功累德。道教認為行善積德不僅是道德要求,更是成仙的必要條件(“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勸善書是道教倫理教化的重要載體。

    神仙譜系超越的象征

    道教的神靈體系極其龐雜,融合了原始信仰、神話傳說、歷史人物、佛教影響等。

    最高神 “三清”是道教最高神靈,代表“道”的化身或不同側面

    玉清元始天尊(居清微天玉清境,象征宇宙初始)

    上清靈寶天尊(居禹余天上清境,象征道的演化與傳經)

    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居大赤天太清境,象征道的教化)

    四御六御 輔佐三清、主宰天地萬物的尊神。通常指

    玉皇大帝(總執天道,類似人間帝王)

    紫微北極大帝(協助玉帝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四時氣候)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協助玉帝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兵戈)

    後土皇地只(執掌陰陽生育、大地山川,女性神)

    (有時加上南極長生大帝、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合稱六御)

    重要尊神 如西王母(女仙之首)、東王公(男仙之首)、三官大帝(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真武大帝(蕩魔)、文昌帝君(司祿)、太乙救苦天尊(救度幽冥)、斗姆元君(眾星之母)、財神、福祿壽三星等。

    星宿、山川、地方神靈 如五岳大帝、四海龍王、城隍、土地、灶神、門神等。

    仙真 指通過修煉得道、長生不死的人,如八仙(呂洞賓、鐵拐李等)、張天師、全真祖師、南五祖、北七真等。他們是修道者追求的目標和榜樣。

    龐大的官僚化體系 道教的神界常被描繪成一個等級森嚴、職司分明的龐大官僚體系,反映了現實社會結構的影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五、經典文獻智慧的寶庫

    道教典籍浩如煙海,統稱《道藏》。主要分類有

    三洞 核心框架。

    洞真部 以上清經為主,如《上清大洞真經》、《黃庭經》,重存思煉神。

    洞玄部 以靈寶經為主,如《度人經》、《太上洞玄靈寶智慧定志通微經》,重齋醮科儀、濟度眾生。

    洞神部 以三皇經為主(部分已佚),重符禁咒、召神劾鬼。

    四輔 對三洞的補充。

    太玄部 輔洞真,如《道德經》及重要注疏。

    太平部 輔洞玄,如《太平經》。

    太清部 輔洞神,主要為金丹術(外丹)經典。

    正一部 通貫三洞,主要為早期天師道經典、戒律、儀範等。

    重要經典

    《道德經》(老子)道教最根本經典,哲學基石。

    《南華真經》(莊子)豐富發展了道家思想,尤重心性逍遙。

    《周易參同契》(魏伯陽)被譽為“萬古丹經王”,用易理闡述內外丹法。

    《黃庭經》上清派重要經典,詳述人體身神及存思內煉法。

    《陰符經》短小精悍,闡述天人暗合、修煉之機。

    《抱樸子》(葛洪)系統總結早期神仙方術理論。

    《雲笈七簽》(張君房)宋代重要的道教類書,內容宏富。

    《太上感應篇》流傳最廣的勸善書之一。

    六、文化影響浸潤華夏的基因

    道教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全面而深刻

    哲學思想 深化了“道”、“氣”、“陰陽”、“自然”、“無為”等範疇,與儒家、佛教共同構成中國傳統思想的三大支柱。

    文學藝術

    文學 神仙傳說、志怪小說(如《搜神記》、《聊齋志異》)、游仙詩、道教詩詞(如李白、甦軾作品中的道教意象)深受道教影響。神魔小說《西游記》、《封神演義》充滿道教神仙元素。

    藝術 道教神仙、洞天福地成為繪畫(山水畫、道釋畫)、雕塑、建築(宮觀布局、藻井、壁畫)的重要題材。道教追求自然、空靈、超越的審美深刻影響了中國藝術精神。

    音樂 道教齋醮音樂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曲牌、樂器、唱誦獨具特色。

    科學技術

    化學 外丹術是近代化學的重要先驅,在冶煉、礦物認識、藥物合成等方面有諸多實踐發現(如火藥發明)。

    醫藥學 道教“重生”思想極大促進了中醫藥發展。道士兼醫家者眾(如葛洪、孫思邈),在藥物學(《本草》)、養生學、針灸、導引、氣功療法等方面貢獻卓著。

    天文歷法 道教宇宙觀和星佔術對古代天文觀測和歷法制定有影響。

    民俗生活 道教神靈信仰(灶神、財神、城隍、土地、關帝)、歲時節令(春節、元宵、中元節、下元節)、齋醮法事(超度、祈福)、風水堪輿、算命佔卜、闢邪驅鬼等習俗已深深融入民間日常生活,成為中華民俗文化的重要底色。

    武術養生 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內家拳術的理論基礎與道教內丹、導引、吐納、陰陽學說密不可分。道教養生理念(如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恬淡虛無)深刻影響中國人的健康觀。

    喜歡血棺驚語之鬼魔出世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血棺驚語之鬼魔出世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血棺驚語之鬼魔出世》,方便以後閱讀血棺驚語之鬼魔出世番外7實踐體系︰通往“道”的路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血棺驚語之鬼魔出世番外7實踐體系︰通往“道”的路徑並對血棺驚語之鬼魔出世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