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即見如來

第174章 認知牢籠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大道鴻蒙 本章︰第174章 認知牢籠

    一

    這個世界上,最難治愈的病,不是身體的某個器官出了問題,而是認知這塊土地上,荒草叢生。那些荒草,起初只是些不起眼的小問題,但時間久了,它們盤根錯節,彼此糾纏,最終變成了整個世界里無法拔除的叢林。

    人總是習慣對自己認知里的東西感到篤定。為什麼呢?因為篤定讓人安全。認知的潔癖,本質上就是安全感的囚徒。當一個人過分依賴某種確定性的時候,他的世界就開始變小了。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不斷縮小的房間,而你卻以為房間里的東西越來越精致。

    所謂認知潔癖,听起來像是追求純粹,追求干淨,追求正確。但其實,潔癖的本質是對混亂的恐懼,對不確定性的抗拒。認知潔癖,和生活中那些對灰塵過敏的人一樣,拼命掃掉自己認知里所有的不和諧因素,直到這個世界只剩下自己能理解的部分,剩下的部分,要麼被忽略,要麼被排斥,要麼干脆被定義為錯誤。

    當認知被過濾得越來越干淨,越來越“正確”的時候,留在視野里的世界,就像一張被裁剪過的照片。最初,你可能以為自己留下的都是最重要的部分,但後來你會發現,完整性沒了,深度也沒了。

    認知潔癖從來不是一種追求,而是一種退縮。

    二

    人為什麼會變成認知潔癖的俘虜?歸根到底,是因為人性里那種天然的懶惰和對舒適的迷戀。

    認知這東西,本來是用來打開世界的,可一旦它被規訓成一種固定模式,就變成了鎖住世界的枷鎖。人是很容易被規訓的動物,因為規訓的背後,總有一個誘餌。你听話,就有糖吃;你守規矩,就有安全感。獎勵機制讓你習慣了被馴化,而當你習慣了獎勵的甜頭時,規訓就變成了你自願的枷鎖。

    規訓最厲害的地方在于,它並不是用強迫的方式讓你服從,而是用一種隱形的邏輯,把你的思維一點點引導到它的軌道上。你以為自己在選擇,其實你只是按照它的規則在走。

    如果說獎勵是規訓的糖衣,那麼懲戒就是它的毒藥。規訓不會明說它的懲罰是什麼,但它會讓你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比如,當你的認知和大多數人不一致的時候,你會感覺到一種被排斥的孤獨感。這種孤獨感是規訓最隱秘的懲罰,它讓你害怕與眾不同,讓你不敢質疑,不敢突破。

    漸漸地,你的認知就被規訓馴化成了一張標準化的模板。模板最大的特點是,它看起來很安全,但實際上,它把所有的不確定性都屏蔽掉了。你活在模板里,以為自己掌握了真理,但其實,你只是失去了接觸世界的多樣性的機會。

    三

    認知潔癖的另一個根源,是人對習慣的依賴。

    人是習慣的動物,而習慣一旦形成,就會變成一種看不見的牢籠。很多人的認知,其實並不是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而是被環境、家庭、社會一點點浸染出來的。你小時候听過的大道理,長大後形成的生活經驗,社會上流行的觀念……這些東西像空氣一樣滲透進你的大腦,久而久之,它們變成了你的認知框架。

    問題是,習慣的力量並不是中性的。它一旦形成,就會變成一種固定的模式,而這種模式的核心邏輯,往往是得失。

    得失模型,是認知潔癖的溫床。你做某件事,是因為你覺得這樣做能得到什麼,或者避免失去什麼。得失模型的危險在于,它會讓你的認知變得極端化。為了追求某種“得”,你會排斥一切可能導致“失”的東西;為了避免某種“失”,你會放棄一切可能帶來“得”的選擇。

    得失模型最大的弊端在于,它把世界切割成了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你要麼對,要麼錯;要麼成功,要麼失敗。這個世界從來不是二元的,可得失模型會讓你相信,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簡單。

    于是,認知潔癖者往往是那些被得失模型綁架的人。他們的世界是由一塊塊碎片拼湊起來的,而這些碎片,都是他們認知里“正確”的部分。問題是,當你只看碎片的時候,你永遠無法看到完整的圖景。而認知的完整性,正是打開世界的鑰匙。

    四

    要走出認知潔癖的牢籠,你必須先承認一個事實︰你的認知並不完整,甚至可能是錯誤的。

    很多人不敢承認這一點,因為承認認知的不完整,意味著你要直面自己的局限性。而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不願意面對自己的局限。我們更喜歡活在一種虛假的安全感里,假裝自己已經看透了世界,假裝自己的認知是無懈可擊的。

    但如果你想要真正的自由,你就必須打破這種虛假的安全感。你要允許自己被質疑,允許自己被挑戰,甚至允許自己被推翻。只有在一次次的質疑和挑戰中,你才能發現自己的認知盲區,才能看清那些被你過濾掉的部分。

    認知的迭代,本質上是一種自我革命。而革命的代價,是你必須忍受痛苦。你必須把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拆解開來,把那些根深蒂固的觀念連根拔起,把那些看似正確的邏輯推翻重建。這是一種抽筋扒皮的過程,但只有經歷了這個過程,你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另一條走出認知潔癖的路,是建構一個更寬容的得失模型。

    寬容的得失模型,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多維度的。它允許你在得與失之間找到平衡,允許你接納那些不確定性和矛盾性。它讓你明白,得與失並不是絕對的,有時候,你以為的“失”,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得”;而你以為的“得”,也可能是一種隱形的“失”。

    要建構這樣的得失模型,你需要一種終局思維。終局思維的核心,是跳出眼前的得失,去看事情的全局和長遠。只有當你能從全局和長遠的視角看問題的時候,你才能真正擺脫得失模型的束縛,才能從認知潔癖的牢籠里走出來。

    五

    認知潔癖的背後,是人性對安全感的執念。而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來自認知的過濾,而是來自認知的開放。

    當你放下對確定性的執念,接受世界的復雜和多樣性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個更寬廣的世界正在向你敞開。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由無數種可能性組成的。

    認知的自由,不是來自于對世界的控制,而是來自于對世界的接納。真正的自由,不是你能掌控多少,而是你能接受多少。

    所以,放下你的認知潔癖吧。走出那個被過濾的世界,走進那個復雜而真實的世界。那里才是你真正的歸宿。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人性即見如來》,方便以後閱讀人性即見如來第174章 認知牢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人性即見如來第174章 認知牢籠並對人性即見如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