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季漢演義

第558章 父子相逢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遙寄雲書萬里 本章︰第558章 父子相逢

    郡,關嶺縣。

    年前剛剛升任縣令的杜尹,說不出來的意氣風發。

    雖然這個官對于京兆杜氏出身的他,根本就算不得什麼。

    只要他願意,隨時都能在曹魏出任兩千石以上的官員。

    但這個縣令對他來說,意義非凡。

    京兆杜氏的牌子在大漢一點都不好使。

    這個官是他真正意義上憑借著自己的本事,一步一步做上來的。

    是靠著自己的才學和努力,而不是自己的家世和出身!

    對于靠自己努力得來的東西,人們總是格外的珍惜。

    杜尹自然也不能例外。

    大漢是不允許官員怠政的,更不允許官員清談。

    這種做法雖然讓劉諶被基層官員所詬病。

    但帶來的效果也是很明顯的,那就是能者上,庸者下。

    讓那些真正願意做事的人,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

    一大早,杜尹便來到縣衙開始署理政務。

    如今已經秋收完成,最重要也是最當務之急的事情就是將本縣的所有賦稅全都解送至漢中。

    朝廷已經奪取了陳倉。

    出身名門的杜尹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陳倉一失,司馬攸將再也沒有和大漢對抗的資本,等待他的除了滅亡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

    但越是到這個時候,越是不能松懈。

    朝廷北伐的國策是要保證把已經打下來的每一寸土地都實實在在的變成大漢國土。

    那這就意味著朝廷要付出比以往更大的代價來安撫所佔領地方的百姓。

    所以後勤保障就成了重中之重。

    這也是朝廷三令五申的事情,決不允許有半點差池。

    只是偶爾在忙完政務後,靜下心來的杜尹,也不得不為自己的父親感到擔憂。

    父親對于司馬攸有多重要,杜尹比誰都清楚。

    這也注定了父親無法在這件事中獨善其身。

    可東有司馬炎,西有大漢。

    陳倉一失,那局面甚至還不如當初只剩下益州的大漢。

    司馬攸根本擋不住的,如此一來,父親又該何去何從?!

    杜尹曾嘗試過給家里寫信,但全都是泥牛入海,至今沒有任何回復。

    搖了搖頭,把這些繁雜的思緒從腦子里甩走。

    他起身吩咐道

    “來人,備車。”

    “隨本官前去巡視水利!”

    益州多山川,秋季過後又是多雨季節。

    很容易引發山洪。

    雖然早年間朝廷興修了不少水利,但一場山洪下來,往往就意味著河道淤堵。

    就得趕緊征發徭役清理河道,一刻都耽誤不得。

    否則下一次山洪到來,可就不是河道淤堵這麼簡單了。

    坐上牛車,杜尹開始沿著河道巡視。

    好在平日里這些事情本就十分重視,所以杜尹一路檢查下來,也沒有發現什麼大問題。

    就在杜尹繼續沿著水利設施探查的時候。

    忽然有屬下悄悄的來到杜尹的身邊,小聲說道

    “杜縣令,前面發現一隊兵馬,護送著一個人正在查看水利。”

    “下官猜想,會不會是朝廷暗中派下來的人?”

    听到下屬的話,杜尹心里不由得“咯 ”了一下。

    從興漢二年開始,朝廷就會時不時的派人下來視察,美其名曰“巡視”。

    其實這件事在大漢並不稀奇。

    早在漢武帝時期,就有這樣的事情。

    這些人後來被叫做刺史,並在亂世成為一方諸侯。

    但大漢如今的巡視人員和之前的又有所不同。

    往往地方官員發現這些巡視人員的時候,對面已經把該挑的毛病全都挑完了。

    並且已經準備返回朝廷上報。

    而且地方官員很少能和這些巡視人員搭上話。

    至于想讓他們手下留情,那就更是想都不要想,因為他們挑出來的刺,就是他們的政績。

    全指著這些東西升官呢!

    未來是什麼樣,誰也說不好,但現在的這些巡視人員,一個賽一個的不近人情。

    大漢眼瞅著就要光復,不會再局限于益州一隅之地。

    若是沒有足夠的政績,將來有什麼資格登上更大的舞台?

    不過在最初的震驚過後,杜尹反而把心放了下來。

    雖然自己這個縣令才當了不到一年,可自己縣曹的位置上,可是干了好幾年。

    本縣一應事務熟稔于心,平日里也不曾懈怠。

    只要巡視人員不是故意挑刺,杜尹根本不怕對面到來。

    下屬話里的意思很明顯是想讓杜尹上去對巡視人員示好,說不定能讓對方手底下稍微松一下。

    但杜尹卻不屑于這麼做,自己堂堂正正做官,勤勤懇懇做事。

    無論是對朝廷還是對地方百姓,都能做到問心無愧。

    若是真因為自己不向對方示好而遭對方穿小鞋。

    杜尹也不是不敢掛印而去!

    擺了擺手,杜尹準備調轉牛車返回縣衙。

    可就在隨從準備調轉車頭的時候,杜尹又再次抬手制止了隨從的動作。

    因為下屬官員嘴里說的那個巡視人員已經走進了杜尹的視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若是沒踫上倒也罷了,如今踫上了還要故意躲著,多少有點說不過去。

    杜尹也不是那種完全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于是便準備下車去跟對方打個招呼。

    走下牛車,杜尹稍微整理了一下儀容。

    便快步往前走去,可走著走著,杜尹的腳步就不由得慢了下來。

    因為他發現對面的那個巡視人員的身形,讓杜尹一時間有點恍惚。

    讓他想到了多年未見的父親!

    心中頓時生出一陣唏噓,若是父親能夠投靠大漢。

    對于父親和家族來說,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自嘲的笑了一下,杜尹快步向前走去。

    可是隨著二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杜尹的目光越來越震驚且慌亂起來。

    此人的舉止和父親實在是太像了!

    直到那人將目光轉過來,投到杜尹的身上。

    杜尹頓時如遭雷擊,渾身忍不住的顫抖。

    片刻之後,杜尹踉蹌著沖上前去,遠遠的便跪倒在那人面前。

    語氣顫抖的喊道

    “父親!”

    而那人不是別人,正是此前投降大漢,又只身前來益州的杜預。

    听到杜尹熟悉的聲音,杜預心中一動

    “尹兒。”

    听到父親叫自己的小名,杜尹再也忍不住,眼淚奪眶而出。

    “父親何時入川的?”

    杜預笑著說道

    “此事說來話長,你且起來回話。”

    杜尹趕緊從地上起身

    “父親且隨孩兒回家!”

    杜預點了點頭,二人一前一後登上牛車往縣衙走去。

    坐上牛車之後,兩人反而相顧無言。

    很快,牛車就再次返回縣衙。

    衙門里的人看著剛出門沒多久就又回來的杜縣令。

    臉上滿是驚訝,這位縣令可是出了名的勤政。

    早出晚歸在別人身上可能是形容詞,在他身上則是寫實。

    今天怎麼這麼早就回來了?

    還有他身邊那個縣令執禮甚恭的人是誰?

    怎麼身後還跟著幾個兵士?

    而這一切都隨著杜尹的那句“父親請”而揭開謎團。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這位杜縣令來到關嶺已經好幾年。

    愣是沒人知道他家鄉在哪里,更別提他的父母了。

    沒想到今天居然會出現在這里。

    所有人立刻動了起來,紛紛對杜預開始獻殷勤。

    杜預一個曾經身居車騎將軍高位的人,豈能不知他們的想法。

    三兩句就將這些人應付走,堂內只剩下父子二人。

    此時的杜尹心情十分復雜。

    雖然一路上父子二人一句話都沒有說。

    但父親能出現在這里,已經說明了一切。

    更別提父親身後的那幾個士兵。

    再結合之前陳倉丟失的消息,父親這明顯是被俘了。

    一想到自己的父親淪落為階下囚,杜尹的心中就一陣苦澀。

    話就更加不知道如何開口了。

    反倒是杜預率先開口,語氣中滿是贊許

    “我也是走到成都之後,從樊侍中口中得知你在這里當縣令。”

    “這才一路尋來。”

    “你做的很不錯!”

    當初杜預雖然投降了大漢,但卻沒有第一時間效命帳下。

    反而是向劉諶請求到益州來看看。

    一來是因為司馬攸從來都沒有對不起自己,反而高官厚祿,信任有加。

    杜預投降是知道天命已不在司馬攸,司馬攸大勢已去。

    但讓他直接掉頭去打司馬攸,杜預做不出這樣的事來。

    二來則是想看看,同樣的政策,為何劉諶能在益州和漢中搞的風生水起。

    讓大漢能在短短幾年內,從亡國邊緣再次走上北伐的道路。

    自己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些對國家利好的政策一次次的在關中失敗。

    好在劉諶沒有拒絕自己的請求。

    雖說派了幾個名為保護,實則監視的士兵,但杜預卻並不在意。

    反倒是因為這幾個士兵的存在,讓杜預一路通暢無阻。

    一進入漢中,杜預就感受到一股和關中截然不同的氛圍。

    這里的百姓雖然也在田間辛苦的勞作,但卻給人一種更加鮮活的感覺?

    在漢中城外,杜預看到了那座大漢的第一座忠烈祠。

    看著忠烈祠上的碑文和碑後被特意標注出來的長安。

    以及忠烈祠里的長明燈和日夜不息的香火。

    都給了杜預無以復加的震撼。

    哪怕是自詡很注重底層百姓的杜預,也從來不覺得史書上應該記住這些普通將士的姓名。

    史書應該是由那些波瀾壯闊的大人物構成。

    可是在大漢,就連這些無名小卒,竟然也有人記得?

    不僅記得,還給他們建祠供奉!

    怪不得那些漢軍士兵作戰之時,悍不畏死。

    從忠烈祠里走出來,平復心情之後的杜預踏上前往益州的道路。

    而杜預,也再次被腳下的道路震驚。

    杜預自認為大魏的官道修的還算合格。

    可是和腳下的這些道路相比,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即便是長安最好的官道,也有著不少的坑窪。

    但自己腳下的這些道路,甚至讓杜預都感受不到多大的顛簸。

    杜預可太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了。

    官道這種東西,每個朝廷都會用心維護,戰場上,速度就是生命!

    補給和援兵早一點到達,或許勝負就會發生翻轉。

    大漢這種官道,在運送物資的速度上根本不是長安的官道所能相提並論的!

    同樣是往前線運送物資,大漢的運送速度,要比大魏快的多!

    此時杜預也明白自己輸的根本原因不在陳倉,即便陳倉依然在手,他也絕不可能在上打贏姜維。

    這是國力之間的差距!

    定軍山上,祭拜了一番諸葛亮後,他便直直的奔向成都。

    侍中樊建提前出城相迎,這並不出乎杜預的預料。

    兩人一番攀談之後,樊建告訴杜預現在杜尹正在關嶺縣當縣令。

    並且政績相當亮眼。

    辭別了樊建後,杜預便直奔關嶺而來。

    而在前來關嶺的路上,杜預再次被震撼到了。

    這里不愧是大漢的基本盤,一切基礎設施建設,比漢中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一條條平坦的官道從成都像枝丫一樣往各郡發散。

    一道道水利設施灌溉著天府之國的良田。

    杜預甚至能在路過學堂的時候,听到里面傳出來的朗朗書聲。

    在上時,那個大漢使者沒有騙自己。

    果然益州處處可聞誦書聲!

    進入關嶺縣界後,杜預的感受又有所不同。

    這里是自己兒子的治理所在。

    所以杜預觀察的格外仔細,果然兒子也沒讓自己失望。

    和樊建描述的分毫不差,在這里是做出了一些政績的。

    這一點,讓杜預心中頗感欣慰。

    “父親謬贊了,這不過是兒子的本分!”

    杜預輕輕的搖了搖頭

    “這不是你的本分,這是大漢的國運。”

    “是陛下的天命!”

    “我在關中的時候,也曾經做過這樣的事,可最終全都失敗了。”

    杜預在關中做這些事的時候,杜尹還不曾來到益州,自然也是知道的。

    知道父親為了那些事付出多少心血和代價。

    最終換來的結果卻不盡人意。

    杜尹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寬慰父親。

    只好岔開話題

    “父親,孩兒問一句不當問的。”

    “您是如何被陛下打敗的?”

    都說知子莫若父,可同樣的,也有知父莫若子。

    父親有多大本事,杜尹還是知道的。

    即便是戰敗被俘,也不應該是在這個時間點。

    這其中定然有什麼變故!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之季漢演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之季漢演義》,方便以後閱讀三國之季漢演義第558章 父子相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之季漢演義第558章 父子相逢並對三國之季漢演義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