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北方的草地遠遠望去已經有些青翠之色。
望之令人心曠神怡,恨不得縱馬馳騁于野外,享受這難得的好春光。
然而略陽城中,姜維卻眉頭緊鎖。
他剛剛接到消息。
數天前,一大股敵軍突然殺到成紀城下,頗有大軍壓境的意思。
姜維第一時間就懷疑敵人是不是轉換進攻目標了。
但是很快,姜維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因為興國的兵馬也在持續的增加中,說明敵人的舉動依然在自己的預料當中。
同時,街亭馬秉也傳來消息,說街亭附近出現了大股敵軍。
意圖對街亭虎視眈眈。
這一切跡象都表明自己和陛下的謀劃起到了作用,敵人確實是中了自己的聲東擊西之計。
至于成紀出現的敵軍,姜維把他們當做敵人的疑兵之計,意在擾亂自己的計劃。
于是姜維立刻給廖化回信,讓他只需要守住城池便可,不必理會城下的敵人。
同時姜維也加派人手探查興國的敵人人數。
只要敵人達到一定的數量,就可以關門打狗。
然而姜維不知道的是,此時成紀城下那些他以為的疑兵。
正在拼盡全力的進攻成紀。
好在當初楊稷輕騎奪回成紀之後,為了防止敵人再度偷襲。
劉諶很是用心的加固了一下成紀的城防。
原先不夠高的城垛加高,破損的城牆重新修補。
並且增加了不少兵力。
這才沒有被鐘會一鼓作氣攻下來。
而在經歷了數次魏軍的進攻後 ,同樣覺得這是疑兵的廖化也終于回過味兒來了。
這根本就不是疑兵,而是敵人的主力!
他們是實實在在的要進攻成紀。
在得到這個結果後,廖化一邊艱難的抵御鐘會的進攻。
一邊趕緊派人前往顯親求援。
因為只有顯親距離自己最近。
同時也派人把這里的消息分別報給劉諶和姜維,希望能引起他們的重視。
李驤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派兵支援成紀。
因為他也不確定成紀的敵軍到底是不是魏軍的主力。
萬一是敵人的誘敵之計,而廖化又沒有發現的話,
一旦自己調兵往成紀,顯親的城防就會變的極其薄弱。
而興國方面送來的情報上寫的很清楚,興國有大量的敵軍進駐。
若是大軍調離顯親後敵人直奔顯親而來,顯親又該怎麼辦?
要知道原定的計劃里,成紀和略陽是負責收緊口袋的,而顯親則是那個負責兜底的。
到時候讓敵人捅破口袋底,直接殺往冀縣,這個責任李驤根本擔待不起!
于是李驤同樣也把自己的顧慮快馬送往冀縣和略陽,听候劉諶和姜維的指示。
數日後,消息送到劉諶的手里。
劉諶看著手里的奏報,只覺得一陣頭大。
因為在廖化和李驤兩人的奏報之外,通渭同樣也送來了一封奏報。
有大股敵軍突然出現在通渭附近,頗有進攻通渭的跡象。
再加上上 姜筠送來的奏報。
整個天水頗有一種四處漏風的感覺。
劉諶看著牆上的輿圖,心中感到一陣焦躁不安。
從自己得到的種種情報來看,司馬攸絕對不可能有這麼多的兵力從四面發動進攻。
可問題是劉諶此時根本判斷不出來到底哪里才是敵人的主力,哪里只是佯攻。
一旦判斷失誤,自己這邊本就不怎麼強悍的防線立刻就會千瘡百孔。
一個鐘會,一個杜預,劉諶可不覺得自己在軍事方面的能力強過這二人。
只是如今身邊通曉軍事的人都被派出去了,劉諶就是想商量也找不到人。
唉,要是有個手機就好了,直接開個視頻會議,這些小麻煩還不是分分鐘解決。
但這也只是劉諶的妄想罷了,煩惱依然堆在自己面前等著解決。
忽然,劉諶的目光掃過輿圖下方桌案上的一摞文件。
眼前不由得一亮。
那些文件是之前派駐到三郡各個村子里的講武堂學子們送回來的戰斗報告。
劉諶還沒有來得及看。
而正是這些來不及看的文件,給了劉諶靈感。
即便是派出去很多講武堂學子到三郡各個村子里面駐守。
也依然沒有消化完這麼多講武堂學子。
依然有很多人留在天水,隨時等待著出人物。
而劉諶盯上的,就是這群沒有來得及派出去的講武堂學子。
一人計短,十人計長。
當初自己創辦講武堂的時候,一切都是按照自己了解到的後世的軍事課堂進行教學的。
甚至還有實戰模擬,不就是為今天做準備的嗎?
無非是把原本歷史上的那些著名戰役換成即將到來的戰爭罷了。
想到這里,劉諶立刻開口吩咐道︰
“來人!”
立刻有侍衛跑進來︰
“陛下有何吩咐?”
“速速讓所有滯留在城中的講武堂學子放下手中所有事情,立刻集合!”
“告訴他們,兩刻鐘後有不到者,按延誤軍機處置!”
侍衛從來沒有听過劉諶這麼嚴肅的語氣,也意識到事情的不簡單。
立刻轉身跑出去傳命。
而劉諶則邁步前往之前給這些講武堂學子們上課的地方等待。
沒過多久,就有離得近的講武堂學子匆匆趕到,對著劉諶行了一禮後便找了個地方坐下。
桌子上的線香緩緩燃燒,講武堂學子陸陸續續的開始走進來。
到後來,有不少人都是喘著粗氣跑進來的。
而教室里的氛圍也逐漸的開始變得凝重起來。
當桌子上的線香燃燒完畢,劉諶便命人鎖了門。
後面還有沒有人沒到劉諶暫時已經顧不上了。
命人將輿圖高高掛起,不用劉諶開口。
教室里就響起一陣倒吸涼氣的聲音。
因為輿圖上,劉諶早就已經按照敵我雙方標注完畢。
而這些學子們又是經常參加模擬演練的,一眼就看明白了圖上的局勢。
天水什麼時候陷入了這等危局當中!
看著下面的人,劉諶緩緩開口道︰
“你們也都看明白了。”
“賊軍從三面殺來,兵鋒直指冀縣。”
“大將軍他們已經派兵前去御敵,但這依然不夠。”
“敵人要遠比咱們想的狡猾的多!”
此言一出,教室里的氣氛再度凝重。
劉諶接著說道︰
“但是朕不怕,因為朕有你們!”
“爾等是朕精心挑選出來的良才。”
“是大漢的棟梁和將來。”
听到劉諶的話,台下的學子們一掃剛才的沉重,臉上的表情也開始變得激動起來。
“請校長分發鎧甲,我等願為朝廷效死!”
“......”
“區區賊寇,彈指可滅!”
“......”
“我們听從校長的一切安排!”
劉諶抬手壓下了眾人的嘈雜之聲。
“爾等拳拳報國之心,朕早就知曉。”
“今天召你們來,也正是為此。”
“現賊分數路兵馬前來,其中肯定有主攻,有佯攻。”
“你們就把這次戰事當做一次沙盤演練,來替朝廷判斷到底哪路為真,哪路為假!”
“此戰,並非只是模擬,而是視同出征,同樣計軍功!”
听到劉諶的話,教室里頓時一陣嘩然,既有即將參與實戰模擬的興奮,又有建功立業的激動。
誰說非要上陣廝殺才算為國建功,運籌帷幄之中,同樣可以建功立業!
“你們每十個人一組,再分為敵我雙方進行演練,盡可能的擊敗對方取得勝利!”
台下的一眾學子們立刻自覺的分成十人小組,又從中分成敵我雙方。
在成都時的演練,讓他們早就已經習慣了這種模式,而且對于扮成敵人也沒有什麼抵觸,因為作為敵人取得勝利,更能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
教室里很快就響起了嘈雜聲,劉諶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
因為接下來,他要從不知道多少份模擬結果里挑出來最可能的那一個。
這事關天水安危,絕對是一件很耗精力的事情。
台下的嘈雜聲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漸漸的弱下來,但是幾個爭吵聲卻漸漸的強起來。
以至于到最後,劉諶不得不睜開眼楮看向聲音傳來的方向。
只見原本分成了幾十個小圈子的講武堂學子們,此時已經重新融合成了五六個大圈子。
而這些爭吵聲正是出自這些大圈子里。
劉諶知道時間已經差不多了,從椅子上緩緩起身。
教室里的爭吵聲也隨著劉諶起身逐漸降低。
劉諶揮手示意眾人散開︰
“演練的怎麼樣了?”
“回校長的話,最終演練結果,我等幾人誰也說服不了誰。”
劉諶點了點頭,對他來說誰都說服不了誰才是最好的結果。
“不必心急,一一來輿圖前說與朕听!”
听到劉諶的話,兩個學子快步上前來到輿圖前對劉諶行禮道︰
“講武堂三期學子劉昆字豐玉,鄧顯字世民向陛下演示!”
劉諶示意他們開始。
劉昆道︰
“若學生為賊軍將領,則通渭、成紀諸地皆為疑兵。”
“意在吸引朝廷注意力,好放松對興國的警惕。”
“因為無論是從通渭還是成紀殺進天水,都需要面臨最起碼兩個方向的我軍才行。”
“但若是從興國殺進來,只需要面對顯親一城即可。”
“甚至都不用進攻顯親 ,只需要派人守住,大軍繞道直撲冀縣,此前布置便皆為徒勞!”
鄧顯道︰
“既然除興國外,賊皆疑兵。”
“若學生為守軍,則可趁興國賊軍撲往顯親之際,立刻出兵興國。”
“連通成紀之兵,截斷敵人後路,斷其糧道,使其孤立無援。”
“再發顯親之兵圍堵,對敵成關門打狗之勢。”
“時日一久,敵便不戰自潰!”
劉諶盯著圖上的箭頭,微微頷首道︰
“你們說的不錯,下一個。”
劉昆和鄧顯躬身而退。
立刻又有兩個人補上來。
“學生劉峰字士則,徐全字彰漢向陛下演示!”
劉峰道︰
“若學生為賊將,則以興國為疑兵牽制大軍。”
“同時派大軍佯攻成紀,但真正的目的其實放在通渭。”
“因為過通渭後,便是一路坦途,只要派一支騎兵穿插,就能輕而易舉的突至冀縣。”
“屆時為護衛陛下安危,無論是顯親還是成紀,都需要立刻回援。”
“一旦大軍回援,則成紀兵馬佯攻立刻變為真打。”
“成紀若失,天水門戶洞開,時局必然大亂!”
徐全道︰
“此舉不過痴心妄想而已。”
“先不說通渭此時依然在我朝手中。”
“單說賊從通渭而來,要麼走甘谷殺往冀縣,要麼走顯親殺往冀縣。”
“此兩路皆有大軍坐鎮,根本不可能輕松突入冀縣。”
“即便殺到冀縣,也是強弩之末,對朝廷根本造不成威脅!”
劉諶心中計較一番後點頭道︰
“不錯!下一個 !”
接下來又走上來好幾組講武堂學子在輿圖上進行推演。
每一組在推演完之後,劉諶都會認真思索後對他們表示肯定。
很快就到了最後一組。
“學生賈完字鴻璐,墨辛字竹卿向陛下演示!”
賈完道︰
“若學生為賊將,則會以興國拖住大將軍步伐。”
“以通渭吸引陛下視線。”
“大軍主攻成紀!”
“只要成紀被破,賊軍便可長驅直入,朝廷就算是想要救火,也一時不及。”
“等到朝廷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大軍兵臨城下,回天乏術!”
墨辛則一臉頹然的說道︰
“學生無計可施,甘拜下風!”
此言一出,教室內一陣嘩然。
沒想到墨辛會是這樣的回答。
就連劉諶的眉頭都皺了起來。
片刻之後, 劉諶看向一眾學子道︰
“你們覺得,哪種可能性最大?”
這些講武堂學子自然各持己見,在一番爭吵後。
最終以劉昆、劉峰和賈完三人的計劃響應者最多。
而無論是哪一種,防御的重點都不約而同的放在顯親。
這說明大家的觀點是一致的,至于別的,不過都是圍繞著顯親進行的變化而已。
劉諶沒有主動替姜維拿主意。
命人將這些討論的文稿快馬送到姜維手中,讓他自行斟酌。
同時也派人告誡李驤,絕不可輕舉妄動!
至于成紀,劉諶也只能期盼廖化能在姜維做出反應之前守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