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擔憂盡去後,賈褒也放下了戒備。
一個世家女的聰明伶俐也立刻展露出來。
汪氏和秦氏根本招架不住。
沒幾天就把賈褒當成自己人。
而賈褒也在成都生活的這段時間里,知道陛下為了興復大漢究竟做了什麼。
對付世家,這四個字光是听听都能讓人感到恐懼。
都不說執掌魏國權柄的司馬氏,就賈褒自己出身的賈家。
魏國朝堂上,有誰敢跟賈家動手。
固然蜀中的世家不如魏國世家,可彼時的大漢同樣也不如魏國。
當初在臨時營地的時候,關彝他們教所有士兵認字。
賈褒還以為那是收斂人心的做法。
可到了成都以後,才發現成都居然有不少學堂。
而且這些學堂招收的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普通人家的孩子讀書認字,這放在魏國簡直想都不敢想。
更不要說還有那些日漸普及的紙質書。
摩挲著那些專門被編纂出來的各類啟蒙讀物。
賈褒知道,這才是大漢能和魏國爭天下的根本!
有這些東西在,魏國和吳國早晚會被大漢所滅!
與此同時,汪氏和秦氏也被賈褒在臨時營地里的經歷感到 驚嘆。
尤其是在听到賈褒學著關彝的樣子教營地里的那些女子們讀書識字後。
兩人仿佛被打開了一扇大門。
如今世上讀書識字之人,多為男子。
汪氏和秦氏雖然讀書認字,但那是因為她們二人家世之緣故。
雖然不是什麼大族出身,但也比小門小戶強上不少。
這種情況下,自然有多余的錢財來供她們讀書認字。
可其他女子呢?
朝廷在益州各地創辦學堂,招收的無一例外全是男童。
由于大漢人丁不足,所以從北伐開始。
就有女子參與到物資籌備的事情當中。
由此可見,女子並不輸于男兒。
賈褒能在臨時營地里教授那些女子讀書。
益州女子同樣能讀書識字!
思路被打開之後,汪氏便決定也在益州創辦女子學堂。
招收那些想要讀書認字的女孩兒入學堂上學。
不過在此之前,汪氏覺得還是要請示一下劉諶比較好。
這麼大的事情,她可擅自做不了主。
于是一封書信很快就被送到了劉諶的手里。
劉諶讀了書信後,不禁啞然失笑。
當初創辦學堂的時候,劉諶就有打算招收女子入學。
只不過彼時讓普通人家的人讀書已經是驚世駭俗之舉。
若是再招收女子的話,必然會引起更大的波瀾。
大漢的男女大防是沒有這麼大,但也不代表著女人的地位就能完全和男人平起平坐。
當時大漢也沒有那麼大的能力投入到教育上,所以這件事就暫時擱置了。
後來心思就一直撲在北伐上,便沒有再提。
直到得知賈褒在臨時營地曾經做出過教那些女子們讀書識字的事的時候,劉諶才再次想起這件事來。
再加上大漢也確實需要一些女子站出來幫忙替朝廷分擔一些壓力。
這才會在賈褒來到天水之後,立刻給賈褒封官。
為的就是之後有個合適的身份,以臨時營地那些女子為頭,帶動更多的人走出家門為國效力。
沒想到賈褒還沒回來,先等到了汪氏的書信。
這一點劉諶自然不會反對,不光不反對,還希望汪氏真的能把這件事做好。
因為現階段乃至之後的很長時間,大漢還是要依托于益州和漢中這個大後方。
每一點國力的提升,都是在替大漢夯實基礎。
提筆給汪氏寫了一封回信之後,劉諶又開始查看起其余的奏報。
總體來說,拿下顯親並奪取天水全境之後。
隴西和南安郡就沒有什麼反抗之力了。
尤其是在邊票已經逐漸滲透到其余諸郡的時候。
商人的社會地位雖然不如士族,但也絕對不是一股可以小覷的力量。
尤其是在亂世的時候,商人手中掌握著大量的資源,輕而易舉的就能給豪強提供大助力。
自己爺爺劉備當年不就是從兩個販馬的商人手中得到第一桶金。
後來又在東海糜家的幫助下,一步步的走到今天。
所以當大漢完全拿下天水,並開始進攻隴西和南安兩郡的時候。
手中握著邊票又舍不得自己的財富打了水漂的商人們,會不自覺的影響整個戰爭的走勢。
隴西太守牽弘在搜出第一張大漢邊票的時候,就知道大勢已去。
因為這東西就像蟑螂一樣,看到的只有一只,其實家里已經有一窩。
表面上只看到一點,但在這表面之下,整個隴西已經被滲透的千瘡百孔。
于是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牽弘除了不停的給高誕發信求援外。
便主動的收攏兵力和資源。
盡可能的把所有物資都收攏到一處,不留給蜀軍。
他原本還想對隴西的那些大商人下手,但是想到本地彪悍的民風,商人手中肯定也掌握不少武裝力量後就放棄了。
別狐狸沒打著再惹得一身騷。
而姜筠在得到姜維的軍令後,直接放棄隴西所有城池,開始快速的朝南安郡集結。
當牽弘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瞬間就感覺大事不好。
果然在不久後,便得到了顯親丟失,高誕敗退的消息。
牽弘慌了,這已經不是丟不丟隴西的事,而是自己能不能活著回到長安的事了。
況且戰事進行到這一步,丟掉隴西罪也不全在自己。
想到這里,牽弘便立刻帶著大軍棄隴西而去,趁著蜀軍尚未奪取南安,趕緊退到廣魏郡或者安定郡。
另一邊,廖化殺入南安之後,也遇到了和牽弘差不多的局面。
唯一不同的是,南安太守並沒有一心想要逃脫,而是組織兵馬迎敵。
雙方立刻陷入大戰。
但廖化人老成精,雖然兵法謀略不怎麼擅長。
可到底是跟著丞相和姜維北伐多次的老人。
一仗下來,打的南安太守抱頭鼠竄。
要不是高誕援兵來的及時,恐怕南安早就已經易手。
而姜筠的支援同樣也很及時,在高誕準備圍殲廖化的時候趕到。
成功的打消了高誕的念頭。
同樣的,姜筠和廖化合兵一處之後,也沒有立刻進攻。
因為放棄了隴西的牽弘,也帶著兵馬和物資趕到。
很是給高誕提了一口氣。
雙方就在南安郡暫時僵持下來。
只不過無論是廖化還是高誕心里都清楚,這場僵持注定持續不了太久。
因為此時的姜維,也正領著兵馬往南安趕來。
而在另一處戰場,廣魏郡。
漢軍的處境就不如廖化他們了。
原因無他,這個張家很難纏。
張家從張道陵開始,便以天師道籠絡人心。
到了漢末亂世的時候,張魯更是憑借著天師道在漢中立足,建立了一個以宗教籠絡人心的地方政權。
雖然後來降了曹操,但這套東西卻沒有被丟棄,其後的幾十年更是憑借著這套東西把廣魏郡經營的水潑不進。
一直到張瑞成為張家掌門人。
在這種情況下,張瑞怎麼可能不拼盡全力的去抵擋楊稷他們。
再加上還有個一心想要雪恥的成師愚。
楊稷他們打的異常艱難。
不光要面對正面戰場上的敵人,還要面對無處不在的敵視大漢的鄉民。
他們的蹤跡根本無法隱藏,甚至有鄉民組織力量來對抗楊稷他們。
若不是陛下嚴令不得隨意屠殺百姓,再加上楊稷 他們也知道這些百姓不過是被天師道所蠱惑罷了。
早就對他們大開殺戒了。
也是到這個時候,楊稷才明白為什麼當初陛下用範長生的時候。
第一時間就是讓範長生解散掉所有天師道的信徒。
這些人實在是太可怕了!
無奈之下,楊稷和從街亭而來會合的馬秉只能向劉諶發信求援。
如今這封信,正被劉諶握在手里。
只不過劉諶在看到這封信的時候,同樣也感到十分的頭大。
天師道其實就是五斗米教。
這個教派雖然也是走的政教合一的路子,但又和別的教有所不同。
因為別的政教合一的教派,只會無腦的剝削底層並用來世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給信徒洗腦畫大餅。
天師道有事兒是真上,信徒有難是真幫。
雖然同樣也是為了籠絡人心,可在危難之時的一口飯,抵得上平時的十兩金!
所以廣魏百姓對天師道篤信不疑。
現在有人要來趕走張家,那就是在毀掉他們的希望,老百姓自然不願意。
而這也正是劉諶感到頭疼的地方。
若是那些只會給百姓洗腦的教派,劉諶還能用糧食之類的把人籠絡過來。
至不濟還可以以雷霆手段滅掉他們,然後再慢慢改變百姓的認知。
可對付天師道著實是沒什麼好辦法。
你能給的人家天師道都能給,給的太多大漢又掏不出來。
而且還不能跟他們對著干,這樣只能把百姓趕到對立面。
一時間,局面竟然僵住了!
不過劉諶也不是完全沒有思路,那就是用魔法打敗魔法。
然後再用事實去破除魔法。
魏國有一個天師道,大漢同樣也有。
而且同樣也是天師道首領,威望並不比張家來的低。
此人如今正掌握南中事務的範長生。
只是劉諶當初可是信誓旦旦的在範長生面前說絕不會讓宗教在大漢再冒頭。
而且為此強令範長生辭去天師道首領之位,領了一個治粟都尉的官職。
現在再讓範長生出山,用大漢天師道打敗魏國天師道,著實是有點打臉的意思。
可在這個民智尚未完全開化的年代,若不采用這種辦法。
恐怕一時半會兒拿不下廣魏,即便拿下廣魏也不會真心歸附。
稍有風吹草動就是遍地狼煙。
劉諶需要的是一塊穩定的地盤,可不想前方正在打仗,還要分出精力來處理後方。
在一番計較之後,劉諶還是決定把範長生從南中調來。
總得先解決了眼前的問題,才好解決後面的問題。
一道旨意從天水出發,往南中而去。
與此同時,出使吳國的李驤也順漢水而下,經過長江到達建業。
“外臣見過陛下!”
大殿之上,李驤不卑不亢的對著吳主孫 行了一禮。
但卻絲毫沒有給他旁邊的朱先行禮的意思。
大漢本就喪于權臣之手,對這等事自然是深惡痛絕。
而且李驤此行代表的是國家,也根本不可能向朱先低頭。
在吳國掌權日久的朱先見李驤並未向自己行禮,本能的就皺起了眉頭。
直到想要發火的時候才想起來,人家並非吳臣,而且是使節。
孫 臉上雖然臉上的表情沒有什麼變化,但眼里的激動卻露出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前幾天還在念叨漢使,沒想到這麼快就來了。
而且李驤的表現,無異于是在尊自己為主。
這讓孫 激動的同時也感到一陣悲哀。
一國之君的權威竟然要在別國使節的身上稍有體現。
“李卿平身,汝主安否?”
李卿立刻回道︰
“多謝陛下關心,我主一切安好!”
簡單的外交禮節過後,李驤並沒有廢話。
直接就把自己此行的目的說了出來。
“外臣奉大漢皇帝陛下旨意,欲邀請吳國水師在漢水以及長江水面舉行聯合軍演。”
“以鍛煉兩國水師戰力,尋不足之處補之。”
听到李驤的話,朝堂上所有人不禁一陣嘩然。
這件事雖然早就已經寫在國書里面,但其實只有孫 ,朱先、諸葛靚等幾個重臣知道。
這會兒听到李驤在大殿上提起,眾人心中當然驚訝。
先不說听沒听過聯合軍演這個詞。
也不論蜀漢願意開放漢水進行演練。
單是長江水面這四個字,便觸動了所有人的敏感神經。
長江是什麼地方?是江東天險,大吳屏障。
蜀漢居然想把水師開到長江水面上來,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放肆!”
“長江乃我大吳屏障,怎能容忍他國水師肆意進入。”
“......”
“我大吳水師獨步天下,無人能敵。”
“哪里需要他人置喙。”
“......”
“陛下,漢使此舉實乃膽大妄為之言!”
“臣請陛下將此獠逐出建業!”
一時間,整個大吳朝堂上群情洶洶,紛紛對李驤大加斥責。
李驤絲毫不懼,只是站在那里等待著孫 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