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
尚在祁山堡的劉諶得到消息之後,難掩心中的激動。
一連說了好幾個好字。
由不得劉諶不高興。
為了北伐,他等了足足六年,而大漢已經等了四十多年。
期間做了不知道多少準備,才走到今天這一步。
都說行百里者半九十,可對于劉諶來說。
一個好的開頭更加重要。
命人押送著俘虜,追上姜維等人的腳步。
劉諶也看到了立功的吳明。
對于這個人,劉諶還是有些印象的。
而在姜維的講述中,劉諶也總算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
做出留在上 城下牽制郭豫的決定後,吳明就知道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被發現。
如果是在一年多以前,吳明肯會硬著頭皮帶著兩千人在原地等死。
大不了就是忠烈祠里榜上有名。
而有了之前魏興發生的那件事之後,吳明知道送死是最傻的事情。
送死再簡單不過了,只需要拿著刀站在那里等著敵人沖過來就行。
可是這樣的送死沒有任何意義,而且但凡能起到一丁點阻攔敵人的作用。
吳明都會毫不猶豫的做出這樣的選擇。
可他手下的兩千弱旅除了當炮灰之外,根本起不到任何阻攔敵人的作用。
尤其是在自己已經迷惑了敵人兩三天,完成了既定目標的情況下。
在看到敵人沖出來之後,吳明只是把那些魏軍俘虜推到前面稍作抵抗便鳥獸散。
任由上 城中的魏軍火急火燎的殺往祁山道。
看著敵人離開的吳明既沒有選擇進攻上 ,也沒有選擇從木門道原路返回。
而是命人多帶旌旗,遠遠的跟在這些魏軍身後,也往祁山道的方向慢慢摸過去。
吳明的打算很簡單。
魏軍進入祁山道後,必然會跟廖文他們撞上,而漢軍的數量又是多于魏軍的。
到時候自己從後面包上去,有這麼多的旌旗在,嚇也能嚇他們一跳。
無論前面戰況如何,都能給魏軍帶來些影響。
雖說自己也可能會死在這里,但這種有意義的死吳明是不怕的。
沒想到居然在祁山道口撞見了魏軍。
吳明很快就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于是趕緊在外圍搖旗吶喊。
沒想到真的把牽弘嚇的落荒而逃。
劉諶听的直搖頭,怪不得牽弘會這麼快敗退。
因為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包圍與反包圍在這段幾十里長的祁山道里反復上演。
但是這種勝利說實在的,運氣成分居多,若不是漢中一戰牽弘被嚇破膽。
若不是吳明這支弱旅沒被剿滅,恐怕這會兒牽弘已經在祁山道口重新組織起陣勢。
把漢軍堵在祁山道里了。
不過贏了就是贏了,劉諶從來都不吝嗇對功臣的賞賜︰
“你們的功勞朕都會一一記下,待收復長安之後,朕會一一封賞!”
廖文等人聞言,滿臉的興奮,為陛下和大漢效命天經地義不假,可誰不希望在效命的同時能夠加官進爵。
劉諶命姜維按照軍功,該怎麼升官就怎麼升官。
封賞是封賞,升官是升官 ,不沖突。
唯一可惜的是沒有找到壽良,生不見人死不見尸。
“沒找到尸體,就不算陣亡。”
“朕會一直等到他回來的那天!”
在大軍完全掌控祁山道之後,劉諶也開始正式處置那些俘虜。
對于這一點,尚不知情的廖化等人很是不解。
只不過廖化向來是無論劉諶做什麼決定,他都無條件支持。
剩下的人則是根本沒有資格在這件事里插嘴。
在釋放俘虜的時候,劉諶並沒有直接讓這些俘虜領了東西就離開。
而是讓漢軍士兵幾乎是一對一的把干糧和路費交到這些俘虜的手里。
這下就連姜維都十分不解,這麼多的俘虜,得浪費多少時間。
但劉諶卻告訴姜維,慢慢看就是了。
反倒是那些俘虜在得知這件事後,紛紛炸開了鍋。
釋放俘虜這件事,不多但也不是沒有。
可釋放俘虜,還給干糧和路費的事情那可真是破天荒的頭一遭。
這些俘虜還以為漢軍是要把自己騙出去找個沒人的地方殺了。
紛紛哭著哀求漢軍不要殺他們,他們願意給漢軍當牛做馬。
那些干糧和路費怎麼說都不肯要。
最後還是姜維發了狠,要麼選擇拿著干糧和路費走,要麼當場斬殺。
那些俘虜這才乖乖的從漢軍士兵的手里接過干糧和路費。
當然,這些干糧和路費也不是白給的,每一個俘虜都得高喊“大漢萬歲”。
才能得到這些東西。
在求生欲望的驅使下,每一個俘虜都扯著嗓子高喊大漢萬歲,然後從漢軍士兵的手里接過物資。
而姜維也逐漸的從那些發放干糧和路費的漢軍士兵臉上,琢磨出來點味道。
因為隨著越來越多的物資的發放,漢軍士兵的臉上開始露出一些別樣的意味。
非要讓姜維用一個詞來說的話,應該是憐憫。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沒錯,就是憐憫!
那種感覺就像是在告訴俘虜,我們是來解救你們的。
姜維突然想到之前陛下和他說過的話,他們都是大漢的子民,不過是被偽朝欺騙了而已。
再加上之前士兵因為俘虜待遇鬧事的問題,讓姜維明白。
陛下這是要讓底層的士兵也明白這個道理。
而那些俘虜嘴里的口號也從一開始的磕磕巴巴到流暢,到最後甚至能听出一種真誠的味道。
最終,祁山堡和鹵城以及祁山道口的這些俘虜,被劉諶無差別的全都放走了。
听著連天徹底的“大漢萬歲”的聲音,劉諶的嘴角也忍不住掛起一抹笑意。
“給漢中去旨,除了已經囤積在沓中的那些軍糧。”
“後續的軍糧都讓水師從漢水運過來!”
拿下祁山道,整個漢水和西漢水之間的水路徹底打通。
軍糧不用再走沓中一點點的搬過來,可以借助大漢的水師,讓他們用船運過來。
同時朝廷也可以試著在雍涼二州交界的地方尋找一塊養馬地,給大漢訓練出一支騎兵來。
冷兵器時代,騎兵的重要性不亞于熱武器時代的裝甲車。
想到這里,劉諶就不由得一陣感慨。
那個曾經養馬多達幾十萬的大漢,現在居然連一支成建制的騎兵都湊不出來。
哦不對,也不是完全湊不出來。
那支騎兵被關彝帶走了。
嗯,關彝,對啊,關彝這小子現在在哪里呢?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季漢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