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季漢演義

第371章 吳宮之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遙寄雲書萬里 本章︰第371章 吳宮之變

    “孫皓驟然身亡,吳國必然群龍無首。”

    “且因為皇位之爭,短時間內必然會陷入內亂當中。”

    “臣以為,不若發兵秭歸。”

    “拿下這個要害之地,將來無論是北上奪取荊州還是東進滅吳。”

    “都可以以此為跳板!”

    李驤的眼里閃著激動的光芒,孫皓的死很有可能給吳國帶來內亂。

    這個時候肯定顧不上外部。

    若是大漢趁這個機會出兵,奪取秭歸。

    對大漢的將來絕對有好處。

    李驤的話音落下,宗預立刻反對道︰

    “萬萬不可!”

    說罷又轉向劉諶道。

    “陛下,若是偽朝得知此消息,必然會趁機南下。”

    “只不過偽朝陷入內亂當中,短時間內必然顧不上吳國。”

    “這樣一來吳國定會將防御重心放在咱們身上。”

    “若是此時進攻秭歸,必然會使吳國上下一心,也會消耗大漢國力。”

    “現在大漢的主要目標是北伐,若是能滅掉偽朝,吳國甚至可以不戰而屈。”

    “何必因為一時,而亂大計!”

    劉諶點了點頭︰

    “宗卿所言不假,豈可因一時而亂根本。”

    “咱們暫時按兵不動,等到吳國新君登基之後,再做打算。”

    定下這個基調之後,劉諶便靜靜的等待吳國的使者前來報喪。

    而在武昌,一場不算宮變的宮變正在悄然上演。

    滕氏原本是打算讓建業群臣前來武昌,幫助治喪的同時立自己兒子為新君。

    但是在她看到皇宮外密密麻麻的士兵的時候。

    就知道事情已經不會像自己想的那樣發展了。

    只能哀求這些人放過自己母子二人。

    至于皇位什麼的,根本連想都不敢想。

    這些人哪里肯放過滕氏和太子。

    萬一將來再有個什麼變故,豈不是要被清算舊賬?

    在這個危險時刻,老將丁奉站了出來,攔住眾人。

    丁奉見慣了吳國的朝堂風雲,也是碩果僅存的幾位宿老。

    又曾經幫助孫休誅殺過孫。

    宮廷之變的危害沒有人比他更清楚。

    他不願意再看到吳國陷入動蕩。

    只可惜孫皓生前的所作所為,幾乎使所有大臣都離心離德。

    而丁奉雖然資格很老,卻沒有什麼屬于自己的家族實力。

    根本沒有幾個人把他放在眼里。

    依然對滕氏 步步緊逼。

    就在這個時候,陸抗站了出來。

    整個吳國若說誰才是受孫皓恩惠最大的那一個,非陸抗莫屬。

    無論是真是假,孫皓都從來沒有對陸抗動過手,即便是陸抗那些私下的小動作,孫皓也只當不知道。

    而且太子再怎麼說,也是吳國的太子。

    以臣弒君,本就是大逆不道之舉。

    于公于私,陸抗都必須站出來。

    和丁奉不同,陸抗代表的是江東四大家族中的陸家。

    更何況人家手中掌握著的是兵力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不是其余人能夠比得上的。

    他的立場在場眾人必須尊重。

    施績也在這個時候站出來打圓場︰

    “陛下驟然駕崩,國朝北有曹魏,西有蜀國。”

    “一旦陷入內亂,必然會引起兩國覬覦,切不可因小失大!”

    施績雖然姓施,但代表的卻是朱家的態度。

    有陸朱兩家兵權在握的家族表態,其余人在掂量一番之後,便不再多說什麼。

    但是不說歸不說,太子肯定不可能繼承皇位。

    因為孫皓的皇位本身就是從孫的手中奪來的。

    現在也該物歸原主了。

    所以當朱家把藏匿許久的廢太子孫扶出來的時候。

    誰都沒有多說一句話。

    至于滕氏母子,能夠求一條活路已經是得天之幸,又怎麼敢奢求更多。

    隨後眾人便把孫休的遺旨搬出來。

    立廢太子孫為大吳新君。

    孫登基第一詔,便是把都城遷回建業。

    準備在建業舉行登基大典。

    至于孫皓的棺槨,同樣也要運回建業下葬。

    返回建業的這條路,也是孫皓生前修的那條。

    雖然活著沒能經過這條路返回建業,但是棺槨卻能通過這條路運回建業。

    怎麼能不算走過呢?

    一行人回到建業之後,孫立刻下旨,廢皇後滕氏以及孫皓諸子為庶人。

    重新追奉朱氏為太後。

    追贈張布和濮陽興的等人為三公。

    並且給張𠴱@椒礎br />
    又給孫皓上謚號為“煬”。

    當然這一切,對于年幼的孫來說根本不可能做到。

    指使孫皓做這些的正是吳國朱氏。

    此時的孫雖然貴為皇帝,但事實上已經成為朱家手中的一個傀儡。

    面對這種局面,陸抗雖然感到十分憂心,卻也無能為力。

    國家形勢如此,他也只能靜觀其變。

    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魏國此時也陷入到了內亂當中。

    根本顧不得吳國。

    但是對于蜀漢的態度,吳國上下卻分成了兩派。

    第一派覺得兩國之間是盟友的關系。

    蜀主劉諶一直以來都在刻意的維護兩家盟約。

    並且相較于魏國來說,劉諶從來沒有主動進犯過大吳疆土。

    就連“叛臣”張𠴱@ 寄鼙渙踮攘Ρ!br />
    相比較于殺死大吳使臣的司馬炎,不知道強出多少倍。

    而另一部則覺得蜀漢對大吳來說,絕對是個威脅。

    即便現在不是,將來也是。

    這些人自然就是當初暗通大漢,想借著幫大漢修建漢北新城的機會給自己留一條後路的那些世家。

    他們是親眼看到過劉諶是如何對付蜀漢世家,又如何打破世家對知識的壟斷的。

    知道真要讓劉諶做成,將來對自己這些世家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反觀司馬炎雖然殺了幾個大吳臣子,可吳國也殺了魏國的使者不是?

    更何況現在魏國的世家因為司馬炎要征討長安得到的好處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

    只要自己這些士族能夠得到足夠多的好處。

    皇帝姓甚名誰,他們根本就不在乎。

    兩相比較之下,這些人自然就更加傾向于排斥蜀漢。

    只不過自己暗通蜀漢這種事情不能搬到明面上說。

    只能用別的理由來搪塞眾人。

    但那種隨便找的理由如何能說服另一派。

    兩派當即在大吳朝堂上吵的不可開交。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季漢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之季漢演義》,方便以後閱讀三國之季漢演義第371章 吳宮之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之季漢演義第371章 吳宮之變並對三國之季漢演義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