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皓是想跟著鄧艾他們一起跑的,但是他沒有機會。
鄧艾不會帶著這樣一個毫無作用的累贅。
黃皓甚至都不敢在鄧艾準備出城的時候死皮賴臉的跟在鄧艾的身邊。
因為黃皓心里很清楚,鄧艾肯定會毫不猶豫的把自己給砍了的。
但是黃皓同樣知道,蔣顯死在自己的手里,一旦讓那位北地王回來,得知蔣顯的死因後,北地王同樣也不會放過自己。
更知道自己現在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自殺,一死了之,可是黃皓不想死,他苟延殘喘了這麼多天,甚至不惜害死蔣顯,就是想活。
所以黃皓在鄧艾離開之後,選擇找個地方躲了起來,靜靜的等待一切結束。
當劉諶的身影出現在皇宮的時候,黃皓知道一切已經塵埃落定了。
于是便迫不及待的跑出來,想要第一時間出現在劉諶的面前,討得劉諶的歡心。
只要劉諶不殺自己,那誰都殺不了 自己!
當黃皓看到劉諶帶回來的那兩具尸體的時候,眼楮里立刻流出眼淚,整個人也撲倒在地上嚎啕大哭。
哭的是撕心裂肺,任誰听到都會覺得黃皓是個忠心之人。
然而表面痛哭流涕的黃皓心中卻是暗喜,皇帝死了,太子死了,成都所有的劉氏宗親全都死了。
整個皇族如今只剩下北地王劉諶一人,那這皇位必然是由這位北地王殿下繼承。
自己這個時候跳出來表忠心,就算混不到功勞也不會出錯,等到北地王登基之後,必然會大赦天下。
到時候自己就有機會保全性命!
繼續待在皇宮黃皓是不敢想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黃皓還是知道的。尤其是自己這種閹宦,更是全憑主人的喜好,有害死蔣顯的前科在,能活下來都已經是萬幸了,又怎麼敢奢求更多。
于是黃皓撲到劉禪的尸身上,痛哭流涕的喊道︰
“陛下,您怎麼不等等奴婢啊!”
“奴婢在黃泉路上,也能好好的伺候陛下!”
張翼一臉嫌惡的看著黃皓,要不是此人在朝堂上蠱惑陛下,大漢怎麼會落到如今這步田地。
“殿下,蔣太僕已經被鄧艾給殺了,罪魁禍首就是此人!”
入城之後,張翼第一時間去找了蔣顯,卻被告知,蔣顯已經死了。
一番打探之下,自然就問出來當日在朝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劉諶聞言頓時瞪大了眼楮︰
“你說什麼?蔣太僕死了?”
黃皓聞言,跪在地上的身體忍不住開始顫抖起來。作為害死蔣顯的罪魁禍首,黃皓最怕听到的就是蔣顯的名字。
可是黃皓並不覺得自己有錯,蔣顯從劍閣回來,明明可以什麼都不做,卻非要帶回來姜維的密信,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要是自己不反抗,死的就是自己了!
只是黃皓不知道的是,蔣顯從頭到尾都沒有把他放在眼里。
張翼點了點頭,把自己打探到的事情經過大概復述了一遍。
听得劉諶雙眼冒火,雖然自己和蔣顯僅僅只是相處了幾天,但卻能夠看到蔣顯的拳拳忠心,原本想著返回成都之後,把蔣顯收作心腹。
沒想到居然被眼前這個閹人給害死了!
劉諶臉上的表情寒若冰霜,看著依然在跪地痛哭的黃皓,一股滔天的殺意涌上心頭。
飛起一腳踹在黃皓的身上,將黃皓踹出去老遠。
張翼見狀也是立刻拔刀,只等著劉諶一聲令下,便直接砍了黃皓。
“且留他一條狗命!”
劉諶制止了張翼進一步的動作,在張翼不解的眼神中,劉諶讓人把黃皓拖了下去。
黃皓肯定是要死的,但不是現在。
等到成都再次安靜下來, 已經是三天後了。
劉禪等人的尸體已經被安放在棺槨之中,只等著下葬。
這三天的時間里,劉諶並沒有在劉禪的靈前守孝,而是前往蔣顯家中。
這一舉動自然引來了 很多反對的聲音,可此時成都的軍政大權全都集中在劉諶一個人的身上。
再加上成都剛剛經歷一場內亂,盡管劉諶的動作有些出格,但念在蔣顯為國捐軀的情況下,眾臣也僅僅只是發了幾句牢騷,並沒有付諸行動。
當劉諶來到蔣府的時候,早就得到消息的一家人已經在門口迎接劉諶了。
劉諶將跪倒在地的蔣斌扶了起來。
經過這段時間 , 各地勤王的兵馬已經陸陸續續的到了成都,但卻發現成都早就已經被劉諶給打了下來。
而劉禪已經死了,這一下徹底沒人懷疑劉諶的衣帶詔是真是假。
“殿下百忙之中還能抽空前來,臣代替臣弟多謝殿下!”
蔣斌,官至漢城護軍,原本歷史上也死在了成都鐘會之亂中,但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不僅沒有死在成都,反而成了勤王的一支兵馬。
劉諶搖了搖頭說道︰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早知道孤就不讓仲平先回成都了!”
蔣斌不知道伯仁是誰,但卻听明白了劉諶後半句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心中大為感動的同時,對劉諶說道︰
“仲平為國而死,死得其所!”
“殿下切勿傷懷!”
說著便帶著劉諶來到還沒有撤走的蔣顯靈堂。
由于蔣顯還不曾成親,所以也沒有妻子。
劉諶在祭奠過蔣顯之後,便不在蔣府做 過多的停留。
剛剛回到皇宮,就听到姜維說有幾位大臣聯袂來訪。
當劉諶詢問這幾個人的名字的時候,姜維的臉上卻露出了古怪之色。
“殿下召他們進來就知道了。”
劉諶帶著疑惑召見了幾人。
很快,劉諶就知道為什麼 姜維的臉上會帶著古怪之色了。
“臣譙周。”
“臣張紹。”
“臣鄧良。”
“見過北地王殿下!”
好家伙,怪不得姜維的臉上會露出這樣的表情。
這三個人一個是《仇國論》的作者,剩下的兩個則是向鄧艾投降的發起人。
純純的三個投降派,這時候來找自己干什麼?
劉諶臉上不動聲色,嘴里說道︰
“三位聯袂而來,有什麼事找孤嗎?”
譙周三人對視一眼,都在對方眼里發現了一絲尷尬。
原本陛下都已經降了,鄧艾都已經拿下成都。
怎麼兜兜轉轉到現在,又回到了 起點,除了陛下和太子他們死了之外,一切好像沒有什麼變化一樣。
不過投降的 言論他們是不敢再說了。
尤其是譙周,當初在 朝堂上被劉諶罵的狗血淋頭。
這會兒再說投降的話,豈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所以今天這幾個人並不是來勸劉諶投降的,反而另有目的。
“臣等此次前來,是為了勸殿下早日登基,安定朝中人心!”
譙周,益州本地人,是益州士族的代表。
張紹,張飛的兒子,是皇家勛貴的代表。
鄧良,南陽新野人,是荊州士族的代表。
這三個人分別代表了如今大漢的三股勢力,來勸劉諶進位來了。
抬眼一看,姜維雖然沒有說話,但是臉上卻露出了同樣的表情。
雖然這三人的為人為自己所不齒,但是說的話還是有道理的。
陛下和太子已經死了,宗室只剩下眼前的北地王一人,根本就沒得選。
劉諶對這幾個人的感觀說不上好壞,誰都能看出來季漢早就已經風雨飄搖。
亡國是注定的,不過是早晚而已。
尤其是在皇帝都投了的情況下,更沒有辦法責怪眼前的這些人。
可劉諶心里就是有股不得勁,國家恩養你們這麼多年,事到臨頭不說一死報國,還要勸皇帝投降,怎麼想都讓人感到膈應。
不過劉諶就連黃皓都能暫時忍下來,眼前的這幾個就更不用說了。
“父皇駕崩,孤無心于此,只想處理完政務後,便為父皇守孝!”
譙周等人听到劉諶的話,不僅沒有絲毫失望,心中反而是一喜。
既然你還有心思處理政務,那就代表這件事還有的談, 再說了,眼下劉氏宗親就只剩下你 一個人,你不當皇帝誰來當皇帝?
于是譙周再次下拜道︰
“殿下,天不可無日,國不可無主,先帝駕崩,太子駕薨,再有魏賊曾經禍亂成都,國中早就已經人心惶惶。”
“正需要殿下即位安撫萬民,請殿下萬勿推辭!”
姜維也在這個時候站出來說道︰
“殿下,譙大夫言之有理。”
“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 , 言不順則事不成。”
“殿下早登大位,也好安撫國人之心啊!”
姜維站出來後,大漢如今所有的派系全都表態了。
劉諶也就不再推辭,于是便點頭同意︰
“既然諸位都這麼說了,那等父皇安葬之後,便挑選一個黃道吉日吧。”
譙周等人見目的已經達成,也不多做停留,和劉諶告了個罪便轉身離開了。
出了皇宮之後,幾人臉上的表情顯然不怎麼好看。
尤其是張紹,其余人倒還好說。
自己的父親可是張飛,和昭烈帝患難與共的存在。
今天北地王居然連一句多的話都沒有跟自己說。
反觀關家的那個小家伙關彝,護送著北地王一路前往劍閣,又跟著他從劍閣一路殺回來。
這從龍之功,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
或許以後,劉關張就只剩下劉關兩家了。
可是自己有什麼辦法?陛下讓自己帶著投降詔書出城去找鄧艾,難道自己還能拒絕不成?
也罷也罷,等北地王登基之後,自己就向陛下請辭,好歹給父親,給張家留下最後一點顏面。
譙周的臉色也很不好看,不光是因為當初劉諶在朝堂上指著自己的鼻子罵自己腐儒。
更重要的是自己的那篇《仇國論》很有可能會成為自己整個人生的污點,就連死都無法洗刷。
至于鄧良,反倒是三人中思想包袱最小的,但也僅僅只限于眼前這三人而已。
如果不是逼不得已,鄧良根本 就不想再踏入皇宮半步。
匆匆分別之後,幾人各懷心思的返回家中。
而在皇宮里,劉諶的頭已經一個變成了兩個大。
那密密麻麻的政務堆積,無不在向劉諶展示,如今的季漢已經糜爛成什麼樣子。
“伯約,要不咱們降了吧!”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季漢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