甦俊悠哉悠哉地走到旁邊的講桌前,拿起一根粉筆,在那幾塊用墨汁染得黑漆漆的木板拼成的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寫下了兩個繁體字“甦俊”。
接著,他臉上掛著笑,指著黑板上的兩個字,開口說道︰“同學們!咱今兒上課前啊!先互相認識認識。我叫‘甦俊’,以後就是你們數理化這三科的老師啦。”
甦俊這邊介紹完自己,再瞅瞅下面那些民國古人,一個個面無表情,跟木頭樁子似的,就那麼冷冰冰地瞧著他,連個最起碼的禮貌微笑都不給一個。
這一下,可把甦俊弄懵圈了,看著這群人,他一時半會兒還真不知道該咋辦,也不知道該說啥好。
甦俊嘴角微微上揚,扯出一抹淡淡的笑,輕聲細語地說︰“行吧,同學們,今兒是咱頭一回見面,那老師就給你們講個故事。故事里這人啊!說不定你們壓根兒就沒注意過,也沒听說過……可在歐羅巴那邊,她的地位那是相當高。好了,咱也不扯閑篇了,老師這就給你們嘮嘮這位奇女子。”說完,甦俊轉過身,又在黑板上寫下“王貞儀”三個字,然後不緊不慢地講起了故事……
那是在大清朝乾隆那會兒,江寧城的小胡同里,住著個特別機靈、眼楮大大的、才情出眾的小姑娘,她就是王貞儀。
而她就是在西方,西方人都管她叫中華的“居里夫人”“伽利略”……
這王貞儀啊!可真是個啥都懂的奇女子。甦俊講到這兒,女學生眼楮似乎一下子亮了,男生呢,則是用那種特別不可思議的眼神上下打量著甦俊……
甦俊又笑了笑,接著往下講︰王貞儀是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打小就被家里的筆墨紙硯、經史子集圍著。她對知識的那份渴望啊,就跟春天剛冒尖的小芽似的,勁頭足得很,根本擋都擋不住。可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頭,她這股子求知的勁兒,就顯得特別不合群。
家里的長輩們呢,雖說也覺得讀書識字是好事,對孩子們的教育也挺上心,可一看到王貞儀對天文、算學這些在當時被認為是男人才能學的知識著迷,心里就忍不住犯嘀咕,時不時地就露出擔心和困惑的樣子。
每天晚上,等天黑下來,月亮高高掛在天上,星星一閃一閃的時候,別人家的姑娘都在閨房里安安靜靜地做女紅、繡繡花,一門心思撲在那些針線活上,做得那叫一個精細。可王貞儀呢,就像只機靈的小貓,輕手輕腳地躲開別人的視線,麻溜地爬上屋頂。
她往那瓦片上一躺,涼涼的夜風一吹,手里緊緊攥著自己做的那些簡單的觀測儀器,眼楮直勾勾地盯著廣闊無邊的星空,心里頭對宇宙萬物到底是咋運行的,好奇得不行。在她眼里,那些星星就像是宇宙給她的神秘密碼,一個勁兒地招呼她去解開里面的奧秘。
有一次,街坊鄰居都聚在一塊兒,正熱火朝天地討論著馬上要出現的月食現象。
大伙臉上都是一副害怕、不安的神情,你一言我一語的,淨說些什麼這是老天爺降罪了,是給世人的嚴重警告之類的話,全是對月食這事兒的無知和恐懼。
可是甦俊又哪知道,他的三尺講台下,他的學生同樣也是充滿了對月食的好奇與無知……只是他們不敢打斷先生的講話罷了……
沒有注意到這些的甦俊,還是在那繼續講著……王貞儀站在人群旁邊,一聲不吭地听著大家議論,可心里早就開始琢磨了。她那聰明的腦袋瓜才不相信什麼“天譴”的說法呢,就靠著自己平時積累的天文知識和研究,下定決心要把月食背後的真正原因找出來。
于是,在自家的小院里,她就搗鼓起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實驗。
她小心翼翼地把家里的圓桌搬到院子空曠的地方,把這圓桌當成地球;又找了一面明晃晃的鏡子,放在合適的地兒,就當作是掛在天上的月亮;然後在不遠處點上一支蠟燭,讓那一閃一閃的燭光代表太陽。
之後,她就圍著這個簡易的“天體模型”,不停地擺弄著它們相互之間的位置,眼楮死死地盯著光影的變化,就跟一個專心致志做藝術品的藝術家似的,對自己的“作品”那叫一個上心。
經過好多次的嘗試,也經歷了數不清的白天黑夜,她總算是成功模擬出了月食發生時候的樣子,徹徹底底搞清楚了月食的原理,原來月食是被我們腳下的地球遮住了太陽的光線啊!
那一刻,她高興得跟撒歡的小鹿似的,在小院里蹦蹦跳跳,眼楮里全是勝利和自豪的光。
她心急火燎地就想把這個重大發現告訴所有人,想用科學的道理把大伙心里頭那些愚昧的恐懼都給趕跑。為此她還寫下了《月食解》該書中是這樣解釋月食的“新月之時,月在日、地之間,地影蔽月,則生月食,故月食常在望農歷十五)。雖每月必有朔望,但不一定見月蝕,只有在黃道與白道交點附近,才有蝕象發生。”
見甦俊毫不猶豫的背出王貞儀作品上的文章,學生們心里不由一驚,都為甦俊的博聞強記贊嘆不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學生們又繼續听甦俊講道︰日子一天天過去,王貞儀也出落成一個大姑娘了,長得亭亭玉立的,可她對知識的探索不但沒停,反而越來越痴迷、越來越深入。
她整天把頭埋在古代算學的那些書里,那些字又難懂,公式又復雜,可在她看來,這些都不是讓人望而卻步的絆腳石,而是通往智慧大門的金鑰匙。
每次踫到不好理解的難題,她二話不說,收拾包袱就出發,去拜訪各地的學者。這一路上,她可吃了不少苦,風里來雨里去的,餓了就隨便吃點,困了就找個地方湊合一宿。而且,還沒少遭人白眼、被人嘲笑、受人質疑。
但她就像塊硬邦邦的石頭,不管狂風怎麼吹,暴雨怎麼打,她都一步也不往後退。
不管是在陡峭山路邊上那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客棧,還是在鬧哄哄的集市中那破破爛爛的茶攤,都能看到她刻苦鑽研的身影。
她在數學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憑著自己的天賦和一股不服輸的勁兒,解開了一道又一道把數學界折騰了好些年的難題,慢慢地形成了一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解題方法。
她還把這些寶貴的知識仔仔細細地整理成冊,用她那好看的字寫下自己的思考和發現,滿心盼著這些文字能給以後的學生們照亮求知的路,成為他們在學術這條道上往前走的指路燈。
甦俊微微頓了頓,神色平和卻又透著幾分篤定,緩緩開口道︰“同學們,王貞儀留世的數學著作主要有《勾股三角解》《歷算簡存》《籌算易知》《象數窺余》等。這些著作,在當時的學術領域是有著重要的地位,也展現了王貞儀非凡的智慧與才華。”
學生們听聞此言,不禁對這位清代的杰出少女心生嘆服,同時也為王貞儀在數學領域的深厚造詣所震撼。他們望向甦俊的目光中,滿是欽佩與驚訝,對甦俊那超強的記憶力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一時間,教室里的氣氛變得更加專注而安靜,學生們都豎起了耳朵,滿心期待地等著甦俊繼續講述關于王貞儀的故事……
甦俊又緩慢的講道︰雖說王貞儀的生活壓力就像座大山,一直壓在她身上,世俗的偏見也像甩不掉的影子,跟在她後頭,時不時就像刺兒一樣扎她的心,可王貞儀壓根兒就沒動搖過,一直堅定地走在自己選的學術這條路上。
她拿著蘸滿心血的筆,寫著自己對科學有多執著、多熱愛。不光寫,還敢干,用行動跟所有人說,咱女的腦子一點不比男的差,在科學這大片的天地里,也能發光出彩兒,亮瞎大伙的眼。
她這一輩子,雖說只有短暫的29個春秋,可就跟那超漂亮的煙花似的,特別絢爛。她就像一顆賊亮的流星,“嗖”地一下,從古代科學界那有點冷清的天上劃過,留下的那道亮光啊,誰也沒法給抹掉。
這便是我們中華歷史的一個偉大的女科學家,王貞儀的事兒啦!甦俊講到這兒。再瞅瞅學生們!教室里安靜得連根針掉地上都能听見,學生們都不說話,就那麼靜靜地看著他,看得他心里直發毛。
突然,教室里“ 里啪啦”響起了一陣像打雷似的掌聲……小五“嗷”地一嗓子喊起來︰“先生,太棒了!這下我可知道了,我們女人一點也不比男人差,我們女人也一定能當科學家……”
喜歡民國的先生請大家收藏︰()民國的先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