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雙唇緊閉,呼吸沉穩,全神貫注地等待著可能隨時爆發的戰斗。
每個人都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只要前方的盾牌手稍有疏漏,他們就要立刻挺槍而上,用手中的長槍阻擋敵人的沖擊。
此時,戰場上彌漫著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氛。
微風吹過,拂動著士兵們的衣擺,卻吹不散這濃重的火藥味。
第二騎兵軍團的將士們騎在馬上,與對面嚴陣以待的步兵隊伍對峙著。
雙方都按兵不動,卻又都在暗暗較勁,每一個人都緊繃著神經,等待著那打破僵局的一刻,仿佛時間都在這緊張的對峙中凝固。
在後方不遠處,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楊毅喝茶的寧靜,一名傳令兵匆匆而來,急切稟報道︰“啟稟大帥,,前方傳來消息,謝雲廷派了一萬步兵增援至街道口,如今正與我軍團對峙。”
楊毅听聞,微微抬起頭,將茶杯放下,神色平靜如水,似乎這一萬增援的敵軍步兵並未引起他絲毫的慌亂。
他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緒,平淡地說道︰“讓兄弟們嚴陣以待,等待命令。”語氣沉穩而堅定,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傳令兵面露疑惑之色,但見楊毅神情篤定,不敢多問,領命後迅速離開,奔赴前方傳達指令。
傳令兵離開後,楊毅將目光看向身邊身姿挺拔的親衛大隊長,眼神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他語氣淡淡地吩咐道︰“你,即刻率領兩百親衛,悄悄地摸到對方步兵旁邊房屋的屋頂上。每人帶上兩個火藥包,等待我的命令。”
親衛大隊長劉杰听聞,眼中閃過一絲精銳的光芒,沒有絲毫猶豫,立刻抱拳行禮,堅定地回答道︰“是,大帥!保證完成任務!”說罷,他迅速轉身離開。
很快,兩百人的隊伍集結完畢,劉杰壓低聲音,對士兵們說道︰“兄弟們,此次任務至關重要且危險重重。我們要悄無聲息地摸到敵軍旁邊房屋的屋頂上,不能發出一絲聲響,一旦暴露,後果不堪設想。大家都清 楚任務了嗎?”
“清楚了!”士兵們低聲回應,聲音雖小卻充滿了堅定。
隨後,隊伍如同一群黑色的幽靈,在夜色的掩護下,朝著敵軍步兵所在的方向悄然潛行。
他們腳步輕盈,小心翼翼地避開敵軍的巡邏崗哨。月光灑在他們身上,映出他們堅毅的面容和背上的火藥包。
每一個人都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他們如同潛伏在黑暗中的利刃,等待著關鍵時刻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就在這時,一陣由遠及近的急促腳步聲打破了這份寧靜。
原來是敵軍偏將孫啟率領著本部一萬余步兵匆匆趕來。
這支隊伍步伐匆忙卻不失整齊,沉重的腳步聲仿若擂鼓,震得地面微微顫抖。
孫啟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上,神色嚴峻,目光警惕地審視著周圍的一切。
他身著厚重的銀色鎧甲,頭盔下露出一雙銳利的眼楮,透著一股久經沙場的狠厲。他一邊策馬前行,一邊大聲呼喊著︰“都給我加快腳步!敵軍就在附近,都打起十二分精神來!”
士兵們在他的催促下,腳步越發急促。到達地方後,他開始迅速整對,隊伍前排是清一色的盾牌手,他們將盾牌緊緊靠在一起,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
後排的長槍兵則將長槍斜舉,槍尖閃爍著寒光,仿佛隨時準備刺穿敵人的胸膛。
而旁邊的房屋上,劉杰正率領著兩百人如鬼魅般悄無聲息地利用下面的腳步聲攀爬房屋,四周靜謐得只能听見彼此輕微的呼吸聲。
他們小心翼翼地隱藏攀爬房屋,眼楮緊緊盯著下方街道上的敵軍。
劉杰趴在屋頂邊緣,看著下方逐漸聚集的敵軍,心中暗自思忖︰“敵軍來的人數越多越好,待會好一鍋燴。”
他微微轉頭,用眼神示意身邊的士兵們保持安靜,等待大帥下一步指令。
此時,屋頂上的兄弟都屏住了呼吸,大氣都不敢出,全神貫注地盯著下方的敵軍,一場大戰一觸即發,整個氛圍緊張得如同即將斷裂的弓弦。
楊毅在後面,剛收到傳令兵敵方又增援一萬步兵的消息,神色依舊鎮定自若。
“備馬!所有人,去陣前。”楊毅一聲令下,親衛們迅速行動起來。
隨著“出發!”簡短有力的兩個字,如同洪鐘般響徹四周。
親衛們整齊應答,紛紛上馬,緊緊跟隨著楊毅。
馬蹄聲急促,一行人朝著前方戰場疾馳而去。
一路上,風聲在耳邊呼嘯而過,楊毅的披風獵獵作響。
他腦海中飛速思考著應對策略,敵方又增派一萬步兵,無疑又多一些送死的。
很快,楊毅率領親衛來到了陣前。他看到己方第二騎兵軍團與敵方步兵形成對峙局面,敵方新增援的一萬步兵正迅速整隊,試圖加強防線。
楊毅目光掃過眼前對峙的兩軍,神色沉穩,透著一股與生俱來的威嚴。只見他平淡的對著身旁的親衛輕聲吩咐道︰“去叫陣,讓對方的將領出來答話。”
親衛領命,立刻催馬向前一百步,深吸一口氣,然後用盡全身力氣大聲喊道︰“對面的敵軍听著!我軍大帥在此,叫你們將領出來答話!”聲音如洪鐘般響亮,在寂靜的戰場上回蕩,傳得很遠。
敵方陣營中,原本嚴陣以待的士兵們听到這叫陣聲,頓時一陣騷動。
偏將孫啟皺了皺眉頭,臉上閃過一絲不悅,但還是策馬從隊伍中緩緩走出。
他來到陣前,目光冷冷地看向楊毅,大聲喝道︰“你就是新朝的皇帝?有何事要與本將說?”
孫啟騎在馬上,身形魁梧,鎧甲在陽光下反射出冰冷的光,眼神中滿是警惕與敵意。
楊毅神色平靜,不緊不慢地打馬向前幾步,微微仰頭,直視著孫啟的眼楮,聲音清晰而有力地說道︰“孫將軍,我听說過你,你們敗局已定,何必再做無謂掙扎,徒增傷亡?還是早早歸降,不失為明智之舉。”